《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6年2月印发实施。开展《纲要》中期评估,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法定程序,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要求,全力推动“三个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省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精神以及市委部署,《纲要》评估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评估重点为《纲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重大任务进展情况以及重点项目落实情况,总结《纲要》前半期执行情况,深入剖析实施中的问题及成因,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全市发展环境变化,提出优化《纲要》后半期实施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纲要》发展战略导向作用,确保《纲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部分 《纲要》实施总体情况评估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纲要》确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联动两大战略,全面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指标中期完成情况综合评析
《纲要》提出经济发展、转型创新、开发开放、城市民生、资源环境五大类,共33项具体指标,41项细项指标。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完成序时进度及发展趋势,总体完成情况较好。10项指标已完成规划目标(占24.4%),22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占53.7%),8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占19.5%),1项特殊指标受限没有统计基础,但预估可以完成(占2.4%)。
图1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从指标分类来看,经济发展5项指标中,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项指标均超过序时进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达序时进度,增幅暂未达到年均增长9%的规划要求。
转型创新7项指标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4项指标已完成规划目标,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
开发开放5项指标中,进出口总额、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超过序时进度、外商直接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4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集装箱吞吐量1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
城市民生8项指标中(包括细项指标共11个,以细项指标分析),4项指标已完成规划目标,4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1项指标根据主管部门预计能够完成。
资源环境8项指标中(包括细项指标共13个,以细项指标分析),万元GDP用水量、森林覆盖率这2项指标已完成规划目标,其余11项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表1 《纲要》各领域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时进度
经济发展
创新转型
开发开放
城市民生
资源环境
已完成规划目标
0
4
0
4
2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3
0
4
4
11
未达到序时进度
2
3
1
2
0
特殊指标
0
0
0
1
0
从指标属性来看,17项约束性指标中,5项指标已完成规划目标(占29.4%),11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占64.7%),1项指标预计能完成(占5.9%);24项预期性指标中,5项指标已完成规划目标(占20.8%),7项指标超过序时进度(占29.2%),4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占16.7%),8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占33.3%)。
表2 《纲要》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评估表
序号
序时进度
个数
具体指标
1
已完成规划目标
10个
预期性指标(5个)
约束性指标(5个)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互联网普及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元GDP用水量下降、森林覆盖率
2
超过序时进度
7个
预期性指标(7个)
约束性指标(0个)
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3
达到序时进度
15个
预期性指标(4个)
约束性指标(11个)
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人均预期寿命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PM2.5或PM10年均浓度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4
未达到序时进度
8个
预期性指标(8个)
约束性指标(0个)
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集装箱吞吐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
5
不作统计
1个
预期性指标(0个)
约束性指标(1个)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二)关于指标调整的意见
原则上暂不考虑调整规划目标。主要基于四个方面因素考虑,一是体现规划的引导性和刚性要求。按照国家和省要求,主要指标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变化不建议调整。根据《纲要》,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必须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总体来看,我市约束性指标完成进度良好。二是综合内部支撑条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经过“十三五”前期的整治整改整合,为“十三五”后半阶段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调整规划目标有利于坚定信心、稳定预期,体现自我加压的要求。三是从全省普遍情况来看,省相关指标未作调整,且全省只有1个市因行政区划调整对规划目标作出调整。四是结合下一步开展的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部分核心指标可能进行调整,需要届时再同步做好统一统计口径工作。
二、重大任务推进情况(一)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现代产业加速发展
1、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 “三重一创”扎实推进,国家级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省级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战新基地加快建设,冶金行业污染防控、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石墨烯基复合电极负极材料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工程获批省重大产业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崭露头角,马鞍山软件园获评全省首批安徽青年创业园,马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名轩网络科技和慧之星商贸分获“安徽省软件企业20强”和安徽省电子商务十佳企业。
专栏1 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示范园区工业机器人集成装备产业基地、含山县威达环保低温脱硫脱硝项目、慈湖高新区安徽中兴皖通产业园、当涂县富优技研高端注塑件、兴达冶金新材料、青松机电研发中心等;
竣工项目:经开区数控珩铰系统研发制造项目、经开区高新产业园、经开区茂迪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经开区仙乐营养健康产业化项目、郑蒲港新区紫江彩色印刷智能标签生产项目、郑蒲港新区精密光学镀膜产品制造项目、利拓欧钛酸锂材料及钛酸锂电池制造项目、朗坤电力科技项目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止2018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超过1300亿元,年均增长22.2%。马钢去产能三年计划提前完成,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24万吨,炼钢产能269万吨。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华菱汽车、瑞邦生物公司两户企业入选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山鹰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绿色工厂名单,长江钢铁、华星化工被授予第四批“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专栏2 部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雨山区凹山总尾矿库环境影响区域避险安置工程建设、强新高端家具制造、慈湖高新区金星钛白技改项目、世冬船用与农机配件、鑫海转炉挡渣用新型镁碳质不烧滑板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等;
竣工项目:含山县合利达加工研发展示中心、含山县油脂产业园转型发展及综合服务项目、含山县星威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和县金博绿色休闲食品加工项目、花山区山鹰纸业热电联产项目、含山县飞冠特汽车配件项目、经开区华菱发动机及车桥、含山县大元模具钢项目、博望区惠禾道具生产项目、雨山区扩建年产3000吨HDPE材质生产线项目、示范园区纺织机械配套产业园、当涂县徽德科技、飞骏汽车配件、花建金属结构制造件、郑蒲港新区北冰洋饮料食品制造项目等。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入选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马钢物流公司跻身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集聚区总数达14家,位居全省前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当涂县、和县荣获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积极打造“满篮和鲜”、“含帮生活”等一批电子商务扶贫平台建设。商贸流通主体加快培育,万达嘉华酒店等4家餐饮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钻级酒家酒店和绿色饭店,采石矶酿酒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荣获“安徽老字号”。金融服务支撑有力,“十三五”前两年完成直接融资1092.56亿元,股票融资675.37亿元,新增境外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72家。
专栏3 部分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花山区军分区东侧地块开发、和县明天城市广场项目、博望区明发生态城一期、郑蒲港新区中艺储运集装箱拼箱及物流中心项目、示范园区迅捷皖江综合物流基地二期工程、雨山区工大花园项目、博望区南京工程学院马鞍山数控装备研究院、博望区明发五星级酒店项目等;
竣工项目:花山区圳秀金湖湾、花山区金色新天地、花山区金鹰天地广场、综保区通关服务中心项目、郑蒲港新区总部基地及临港新城锦城映巷商业街、含山县鸿泰现代物流园、和县和顺危险化学品物流中心项目、花山区华拓金融服务外包马鞍山交付基地项目、花山区中意之旅总部基地、雨山区亿丰环球商业中心月星家居广场、综保区通关服务中心项目等。
现代农业呈现新格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十三五”前两年,全市粮食产量累计212.75万吨,蔬菜产量累计145.71万吨,水果产量累计7.05万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培育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20家,全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539家、1650家、203家。成立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办公室和优势产业联盟,成立市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造郑蒲港—和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等5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全市共有 “三品一标”249个。着力引导支持县区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已认证姑溪河大闸蟹、和县蔬菜、含山大米等一批地理标志品牌,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共6件。
专栏4 部分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肉鸭深加工项目、春晖休闲食品、当涂县金色田园生态园项目、金弹子石榴园等;
竣工项目:含山县环城绿色生活生态产业园、华安粮油产业园、和县新源互联网+智能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郑蒲港新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及粮食储备项目、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项目、当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县肯协千亩现代温室葡萄建设项目一期、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新兴业态,香泉小镇成功入选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凌家滩国家大遗址公园、濮塘国家度假公园、“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启迪乔波冰雪世界等投入运营。景区建设深入推进,采石风景区完成体制改革,加快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濮塘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凌家滩研学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被评定为省旅游研学示范基地。旅游品牌效益提升,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4A级景区达7个,3A级景区22个。采石茶干、黄池食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马鞍山洪滨丝画获“安徽名牌”、“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
专栏5 部分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博望区爱涛未来文化创业园、花山区创客加文化创意园、花山区海信体育运动中心、宁和养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
竣工项目:郑蒲港新区启迪乔波室内滑雪场项目、雨山区采石矶游客接待中心、雨山区采石矶长江旅游码头、长江旅游码头、横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昭关-褒禅山景区整体提升工程、雨山区采石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凌家滩大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建设等。
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将军民融合、国防经济动员纳入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成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对军民融合指导思想、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十三五”以来,市本级经费累计直接投入2.31亿元,惠及30 余万军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双拥共建,各领域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初步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组织开展双拥慰问活动,分组赴驻马部队、省军区、马鞍山舰等走访慰问。
2、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十三五”以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13项,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20项,重点研发计划48项,共获得国家、省项目支持资金6467万元,省科技创新政策资金1.11亿元。培育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工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工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全面落实,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8家,培育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前两年净增高企达94家。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连续5年考核优秀,共获得国家专利奖6项、省专利奖14项。
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十三五”前半期,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各1家、特色产业基地1个,科技孵化器12个,众创空间22个,星创天地2家,省级高新区1家,特色产业基地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 个,新认定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重点实验室15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1家。聘请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专家教授为主的创业导师100名以上,为全市37个创业载体的近500个创业团队和小微企业提供各类创业培训和指导。利用互联网、微信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并充分宣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创业活动,网络参与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
3.“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信息消费示范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感知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市民卡、卫生健康大数据应用系统、民生诉求综合调度平台、绿色生态综合监管平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城市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无线马鞍山建设进程加速,公共场所和核心商区免费WiFi逐步实现全覆盖。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公共服务云平台已建成上线,全市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14家。
(二)开放发展持续深化,合作共赢格局彰显
1.“以港兴市”战略加紧推进
港航水运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疏浚姑溪河航道,联通长江和芜申运河。加快实施长江江心洲航道二期整治工程、牛屯河边滩整治工程,改善港口航道、港池水深条件。口岸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获批设立马鞍山综合保税区。马鞍山港口岸郑蒲港区获国家正式批准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一江两岸同时对外籍轮开放港口。马鞍山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国家批准建设,进入运营阶段,引进一批大型肉类进口企业,打造华中地区进口肉类的区域分拨中心。
2、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拓展。全面加强宁马对接合作,签署《宁马两市合作工作机制协议》,成立全市对接服务南京工作协调委员会。积极承接南京地区的产业转移,南京京晶光电、音飞智能储存设备等一批宁马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加强与合肥都市圈的政校企产学研合作,中钢天源公司和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合作研发项目荣获2017年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建成合肥工业大学(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安徽省冶金及矿山装备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深化对台对欧合作,新设立外资企业80家,埃斯科特钢、全亿健康、台丽科技等一批优质外资企业落户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截至2018年6月全市有63个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施工,向沿线12个国家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645人。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发展外贸经营主体,组织华菱西厨、哈科机床等60多家(次)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积极参加中国(南非)博览会暨迪拜对接会、波兰中国商品展、沙特中国商品展等境外展,全市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80多家。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依托我市浙阿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综保区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培育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释放活力
1、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放管服”改革加快落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持续精简审批事项。入选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城市,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动“多证合一”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窗口无否决权”大力推行。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前期工作,完成税务机构改革,统筹协调群团体制、审计制度、城管执法等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费负担不断降低。切实加强债务风险的预警和管控,严格控制新增债务,持续优化存量债务,债务规模适中。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全覆盖,完成普邦担保、鑫海新材等7家国有参控股企业挂牌新三板。
2、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深入推进民企合作对接,纳入省民企合作办调度的12个签约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额105.9亿元,投资进度全省第3位。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截至2017年底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104户,其中12户企业在安徽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融资。整合社会化服务机构等资源,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名录库。在市级产业政策中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以“补贴”形式鼓励企业购买社会化服务。
3、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十三五”前半期,全市重点项目累计新开工760个,建成或基本建成466个。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双集中”活动,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集中开工239个项目,总投资931.3多亿元,其中参加省集中开工活动项目个数、总投资居全省前列。创新开展三专推动、一线研判、现场核查等工作,全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奥克斯年产800万套智能空调产业园、国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零部件基地等51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埃斯科特钢、康佳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等296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四)城乡品质日益提升,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1、新型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获国务院批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养老及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农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政策加快落实,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建立,住房保障范围扩大至非户籍人口。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搭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志愿者服务平台和市民开放平台,数字城管系统整合形成。
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提高。海绵城市试点稳步推进,新增排水管网82公里,收水井4000座,箱涵3公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建成运营,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公交电子站牌全部建成,智慧小区建设率先启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水平逐步提高,累计新增、改造绿地面积1477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118公里;广告、棚亭和围挡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环卫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建成马鞍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处理厂达5座,当涂县、含山县、和县分别建立1座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到2017年底16个乡镇政府驻地、96个省级中心村、40个市级中心村全面建成,当涂县、和县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专栏6 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经开区棚户区改造、慈湖高新区林里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慈湖高新区昭明村赖家嘴城中村改造项目、含山县城市交通枢纽及停车场建设项目、和县花园至鸡笼山旅游通道工程、博望区地下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改造项目等;
竣工项目:和县城区道路改造及停车场建设工程、慈湖高新区水系整治、慈湖高新区东部片区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含山县新水厂建设、雨山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雨山区采石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雨山区滨江新区道路建设、示范园区自来水厂建设工程、郑蒲港新区起步区道路基础设施三期建设、郑蒲港新区第二(北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等
2、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
公路、铁路、港口建设进程加快。滁马高速建成通车,马濮旅游大道、S314与南京成功贯通,S247围乌路、S442改建工程前期工程已完成,S367马鞍山段、G206和县段、S210和城段全线开工建设,G329巢二路持续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商合杭高铁含山段、郑蒲港铁路加快建设,巢马铁路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四好”农村道路全覆盖巩固提升工程全力开展,截至2018年6月,全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934个项目,1688.1公里已全部完工。港口建设力度加大,开展维护性疏浚姑溪河航道工程,联通长江和芜申运河;2万吨级泊位的慈湖综合码头建成运行,马钢原料厂码头、长江港口码头等老港区码头完成升级改造;推进郑蒲港铁路连通淮南铁路直通港口建设;马钢多式联运项目已列入交通部第二批试点项目。
专栏7 部分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含山县防洪薄弱环节能力建设项目、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含山县裕溪河治理工程、和县双桥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县环城河排水整治工程、和县S206乌江至太阳河等;
竣工项目:郑蒲港新区望江一路项目、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G205北马鞍山段(慈湖至采石段)改建工程、大公圩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慈湖河流域支流整治、水阳江下游博望段防洪治理工程、示范园区扁担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县滁马高速石杨互通等。
(五)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城市文明素养稳步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亮点突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好人评选活动,共推荐中国好人21名、安徽省道德模范5名,全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项经费,截至2018年6月共建成1个市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6个县(区)级心理健康指标分中心,已构建起心理辅导三级服务网络。素质教育扎实开展,建成全省第一家“国家示范性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在全省率先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全面开放,乡村少年宫建设实现全覆盖。评出市级文明校园42个,全国文明校园2个。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争取国家、省立法保护及政策支持,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性维修。市级非遗项目申报流程不断简化,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共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1个,安徽省千年古镇5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名村3个。
诚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以“一网一库一平台”为核心的“信用马鞍山”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市场主体“一站式”查询服务,累计收集信用数据总数1414万条。着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基本规则,围绕依法行政、守信践诺、诚信体系建设等21个领域,形成覆盖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应用、修复等信用制度体系,加强信用标准规范建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率和重错码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全国前列。
2、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构筑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网络服务平台。当涂县图书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成投入使用,含山县图书馆投入运行,博望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启动建设,和县图书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市建成24个乡镇(街道)、2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公共文化设施100%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免费开放。实施“文化低保”项目。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两城建设”稳步推进。构建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名城、数字文化名城和全民阅读名城,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中国诗歌之城”品牌影响力逐渐提高,实现全市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2017年我市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文化部评估验收,并被转为全国6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之一,有关标准和经验做法将在全国推广。
(六)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绿色经济提档升级
1、绿色经济大力发展
着力实现绿色发展。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持续开展七大行动,谋划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十大”重点工程。2018年度47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全市424家散乱污企业全部整改到位, 1公里范围内31家企业实现“四清”。积极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进长江钢铁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威达环保入选国家《符合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大气治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市经开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马钢、泰尔重工等7户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污染减排工作常抓不懈。全力推进重污染行业减排,开展钢铁、陶瓷砖瓦、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重点企业摸底调查,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核发、换发管理,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单位环境监管。不断加大督查力度,采取定期巡视和抽查等形式,对污水处理厂、脱硫脱硝等重点减排设施开展现场督查,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力度,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环境治理不断加强
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开展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工作,市政府与10个载体单位、16个市直部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对全年空气质量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将蓝天保卫战20余项具体工作拉条挂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获批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加快扩建和改造市经济开发区北区、当涂县经济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含山县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成立6个督查组,先后组织开展3轮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固废全面排查工作,实行清单管理,严格“四联签”制度,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
3、生态建设持续深化
绿色城市建设加快。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和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启动实施林长制,推动林业增绿增效增美。持续开展马鞍山环保世纪行活动、环保公众开放日宣传,积极推动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县区3个、省级生态乡镇29个、省级生态村63个。
专栏8 部分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慈湖高新区西部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含山县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博望区丹阳片区污水处理厂、示范园区水系整治工程、当涂经济开发区胭脂河水系整治、博望区博瑞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示范园区扁担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示范园区水系整治工程等;
竣工项目: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得胜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县护城河改造三期、当涂县襄城河治理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经开区南区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博望区老314省道整治及绿化提升工程、郑蒲港新区水系综合治理等。
(七)民生保障持续完善,人民福祉实现提升
1、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等均达100%,信息化硬件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市二中、红星中学2所学校被命名为省首批“智慧学校”示范学校。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实施改善薄弱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推进市级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工程,截至2017年底,全市“双师型”教师610名,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的75.2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大力推进实施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工程、体育健康公园建设提升工程、卫生健康“细胞”集聚工程、实施市民健康素养“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全力推进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工作建设,共建成5个县域医共体,含山县人民医院入选全省10家优秀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全市常住人口、重点人群、农村贫困人口签约率分别达36.29%、61.09%、100%。全面推行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临床检验试剂网上集中交易。“十三五”以来,全市社会办医院增加7个。
体育事业全面繁荣。体育健身设施实现所有小社区和中心村全方位覆盖,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约1.72平方米。成功举办全国阳光健身大赛马鞍山分站赛、长三角城市•山地车越野邀请赛、迎新年环湖长跑传统活动、马鞍山体育舞蹈公开赛、马鞍山中韩跆拳道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荣获总分榜第三金牌第三的好成绩。截至2018年6月,全市共有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4所,其中国家级俱乐部7所、省级俱乐部9所;各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35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14所;各级专项特色学校16所,其中省级5所。
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脱贫攻坚深入推进。部署开展“政策落实大提升”专项行动,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完善“1+2+1”帮扶机制,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城乡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累计脱贫达9740户18791人,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完成2018-2020年项目库建设和实施项目的入库工作,取得“两年攻坚”的阶段性胜利。
就业创业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实现新增就业15.58万人,完成计划目标任务的72.5%;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下,开发公益性岗位8378个,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4479个,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100%。 “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充分就业转移乡镇”活动深入开展。创业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建成11个省级农民工创业园、6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4个省级青年创业园、11个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在全省率先建成创业培训远程监控系统。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5458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2224人,帮扶301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农户”动态保持为零。实施“江淮工匠2020计划”,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转业军人等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强。技工大市建设强力推进,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5.05万人、技能人才32.1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职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有效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大病补充保险政策、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逐步完善,建筑业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深入推进。网上申报及各项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健全,截至2018年6月底,市本级已有 2520户参保单位开展网上申报业务。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0.45万人、98.46万人、26.62万人、30.95万人、59.65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为80.6%,社会保障卡缴费和领取待遇应用目录平均开通率为88.9%。
专栏9 部分社会民生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在建项目:和县马鞍山幼儿师范迁址、花山区秀山新区教育配套项目、和县原人民医院棚户区安置房建设项目、经开区源森颐年堂养老康复养护中心项目、颐然养老服务中心等;
竣工项目:和县中医院医疗综合楼、和县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江北分校、当涂县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一期交付使用,二期在建)、雨山区体育教学实训楼及田径场看台、雨山区爱尔眼科医院项目、雨山区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郑蒲港新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二期、马鞍山市体育会展中心、秀山医院等。
(八)民主法治不断加强,社会建设逐渐深入
1、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律师调解试点、律师进社区工作稳步推进,共开展法律咨询6426人次,调解纠纷1030余起,为社区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意见3600余件。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截至2018年6月底开展集中宣讲20余场次,“法治文化月”、“江淮普法行”等活动高效开展。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部建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解答群众电话法律咨询9000余人次。推行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形成市、县区联动工作机制。
2.依法行政持续推进
“十三五”以来,835件提交市政府决策的规范性文件、涉法事务均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法制审核效率与质量持续提高。地方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台首部政府规章《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并先后制定实施了《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马鞍山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采石风景名胜区条例》。
3、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底座逐渐夯实,按照“多网合一、一网揽尽”的原则,划分城乡社区和专属网格7035个,整合建立“平安马鞍山”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综治办+综治信息系统+N”模式已建成运行,被法制日报、安徽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媒体进行集中报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公安高清监控点达到5000个,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及城乡主要出入口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以“诗城剑客”为蓝本打造的“江淮义警”平台基本建成。
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督查活动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建成覆盖市、县(区)和乡镇的“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系统,圆满完成国家“双安双创”成果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验收、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评估验收等任务。“十三五”以来,受理投诉举报3000余件,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600余件。
第二部分 《纲要》实施存在问题综合主要目标和任务两方面,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转型发展要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市经济增长较为平稳。“十三五”后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从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发展、转型创新、开发开放、城市民生四个方面的8项指标完成压力较大,从具体问题表现上,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我市进入减速换挡、结构调整与动力重塑的新阶段,GDP增速从2016年的9%逐步回落至2018上半年的8.6%,虽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总体趋势上较难再保持高速增长。“十三五”后两年,考虑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工业增长利好有限,再加上短期风险与中长期风险叠加,经济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织,供给需求两端承压,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调控阶段,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是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困难。“十三五”以来,受生产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升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2.12亿元,同比增长54. 8%,但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马钢股份、长江钢铁等少数中大型企业拉动,规模以上企业发展不协调,是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完成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市民营经济体量较小、企业数量较少且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发展质量整体不高,面临融资、市场、转型“三座大山”,生产经营困难,从“十三五”前两年实施情况看,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完成也不理想。
三是新旧动能转换亟需加快。全市经济结构重型化特征仍较明显,依赖资源程度较高、“一钢独大”等问题依然存在。2017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全省第一,能源消耗总量全省第二,工业固废占全省近五分之一、位居第二。马钢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最高时接近20%左右,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新动能支撑作用尚不突出,2017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较2016年下降0.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势头趋缓,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软件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
四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十三五”以来,我市招引的企业、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税收贡献有限,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实施有利于长期涵养税源,但对“十三五”前半期财政增收有一定短期影响。同时,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偏高,还本付息、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待实施的重大工程资金投入巨大,想干事与无钱干事矛盾突出,平衡财政收支的压力大。
五是生态环保压力依然较大。全市钢铁、火电、水泥、化工等工业行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偏重煤等传统资源,运输结构以公路运输特别是重型柴油车辆为主,单位面积大气污染强度较高,改善环境质量难度较大。随着重点企业产能提升,奥克斯空调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竣工投产,能耗总量控制压力依旧较大。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艰巨,特别是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马鞍山段沿线企业和项目的搬迁改造提升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
六是城乡均衡发展仍需发力。农村在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相对薄弱,一江两岸市内交通短板依然突出,水利设施建设、安全饮水保障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目标上全市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未达到序时进度,体现了乡村医疗资源存在短板,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十三五”期间虽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达到年均增长9%的目标,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不小。
第三部分 发展环境评估与指标完成预计 一、发展环境评估“十三五”以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从宏观形势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又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从我省来看,“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长期稳中向好的势头没有变,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从我市发展机遇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有利条件不断积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民营经济、扩大开放、扩大内需、产业承接等方面蕴藏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我市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完善区域城市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利用长三角创新、产业、人才等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科技成果来我市转化,促进区域产业来我市布局落点,实现产业层次提升,成为长三角产业体系的一环。
从自身发展基础看,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了推进我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集中开工了一批重点项目,产业转移转型步伐加快,我市生产性服务发展后发优势不断彰显,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区域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四最营商”环境持续打造,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强劲动力。
二、指标完成预计通过“十三五”后两年发展趋势的综合考量,到2020年,《纲要》主要指标大部分有望如期完成。目前8项未完成序时进度的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GDP)。从增速来看,《纲要》提出到2020年年均增长9%,2016-2017年,我市年均增速为8.85%,未达到规划目标,但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绝对值来看,《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2000亿元目标,2017年我市为1710.1亿元,达到序时进度。原因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加符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纲要》提出到2020年年均增长10%,2016-2017年,我市年均增速为9%。原因是我市工业与钢铁产业紧密关联,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缺少新的工业增长点。随着我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形成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到65%,2017年我市水平为54.9%。原因是与其他地区一样存在对民营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用工就业、减税降费等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全国各级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将陆续出台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民营经济增速有望得到改善提高。
四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到5%,2017年我市水平为2.81%。原因是文化产业正处于结构转型,报纸、杂志图书、广电等传统文化产业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受到冲击。但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日益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
五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到2.7%,2017年我市水平为2.51%。原因是市内创新平台和载体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我市对创新主体的培育与投入力度逐步加大,R&D经费支出的规模与增速将会稳步提升。
六是集装箱吞吐量。《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到40万标箱,2017年我市为25.2万标箱。原因是港口货物品类中散货较多,同时受外部环境和港口自身条件影响,竞争优势相对不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不明显。目前我市正在加紧建设郑蒲港铁路,完善道路、航道等基础设施,逐步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随着省港口运营集团的挂牌成立,全省港口资源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有望丰富提升港口功能,打破发展制约瓶颈。
七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到25000元,2017年我市为19358元,虽未达到序时进度,但居全省前列,由于近年来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样本基数较大,长期维持高速增长压力较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八是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纲要》提出到2020年达到6张,2017年我市为4.32张。原因是我市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资源紧张,未能有效满足群众对医院、卫生院床位数需求。随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医疗供需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
第四部分 进一步推进《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十三五”后期是全面完成《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阶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围绕“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城市定位,突出“创新驱动”“开放联动”两大战略,坚定“六稳”,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勇于担当、对标落实,推进马鞍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议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智造名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优产能、强龙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坚定不移支持马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钢铁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和国际化经营,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持续加大规上企业培育招引力度,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聚集群,引终端”,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集群发展平台,抓好国家、省级战新基地建设,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各县区产业园区,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聚焦战新产业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项目,扶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形成龙头带动效应。重点完善新兴产业链,引进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和高端创新平台,推进终端企业里面的高端企业落户我市,打造一批高质量终端产品。全面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配套、融资保障和政策支持,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提质效,抓机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加快“电商马鞍山”建设,重点推进装备制造、机床刃模具、电子信息等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和专用物流装备,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吸引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龙头企业进驻我市,打造特色商业街区、老字号企业、绿色商场等品牌。
四是“补链条、壮规模”,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实现农业标准化经营、订单化生产,形成规模农业效益。培育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农家乐、风情小镇和运动休闲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继续扩大含山大米、姑溪河大闸蟹、和县蔬菜、食宝含山等品牌影响力,加快实现品牌强农。
二、聚焦两大战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认真落实《马鞍山市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加大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引进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推动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和产业化,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融入“两圈”建设。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推进宁马城际建设,打通更多交通节点,实现与南京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才、资金、信息、项目流入,提高各县区、开发园区承接南京产业能力。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快合巢马城际铁路建设,对接合肥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创新创业平台资源。
三是坚持推进“以港兴市”工作。坚持做强郑蒲港,积极参与申建安徽自贸区,推进大通关建设,强化与合肥港深度合作,承接集装箱、大重件运输,增强吸引腹地货源能力。发展临港经济,引进型船货代、物流公司,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等合作,承接沪浙产业,积极开拓市场。积极响应全省整合沿江港口资源整合工作,开拓集装箱班轮航线,做大做强我市港航物流企业,稳步提高集装箱吞吐量。加快建设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构建“口岸+产业+市场”一体化口岸经济区。
四是着力提升外贸水平。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提高中小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专项资金、出口退税、政策性贷款、信用保险工作。支持企业以海外生活生产、委托加工、散件出口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深化对外合作,巩固与台湾知名工商协会经贸合作关系,服务好台资企业;扩大对欧合作成果,争取引进更多欧资企业;支持我市优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三、聚焦民营经济,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结构性去杠杆,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是合理降低准入门槛。清理简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手续,及时破除各种关卡,进一步给民间投资“松绑”。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激发民间投资盘活存量、激发增量。落实好已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协调推进已签约PPP项目尽早落地建设。
三是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针对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大举措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升全省营商环境位次。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简证便民等审批改革措施,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要件。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聚焦城乡统筹,助力全域提质升级
一是规划引领,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多规合一”,加快构建“两屏两廊保护、一核三带四点集聚”的空间格局。积极组织开展中心城区(雨山区和花山区)改造提升、城市路网完善、园林绿化及水环境整治、城市功能完善等重大工程,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导人口、经济向该地区聚集,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加快建设若干城市副中心和一批重点镇,着力培育城市新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是建管并重,推动一江两岸融合发展。合理布局一江两岸产业和交通,加快一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实施水利、铁路、公路、水运、管道、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大项目,打通区域连接通道,构筑一江两岸快速交通体系。持续开通长江公路大桥公交专线,引导资金、人口等发展要素在两岸自由流动。
三是因地制宜,加快县域经济特色发展。重点加大和县、含山县政策支持力度,助推县域经济振兴。大力支持和县继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鼓励引进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打响“绿色健康”品牌。大力支持含山县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开发温泉、遗址、古镇、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大力支持当涂县依托家电、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鼓励支持博望、花山等地区加强与南京的互融联动。大力支持雨山区主动服务马钢主辅分离,共同谋划接续产业项目,做强钢铁主业,做大非钢产业,实现多元发展。
四是高点定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工作,协调农户与流转土地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路电气讯等设施网络建设和改造升级,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特色小(城)镇带动战略,因地制宜孵化、培育当地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发挥小城镇链接城乡的节点枢纽作用,推动城乡联动发展。
五、聚焦生态立市,打造生态文明样本
一是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严守1、5、15公里三道生态防线,严格限制重度污染化工项目,着力打造沿江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沿江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沿江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战。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对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 污染治理,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持续推进钢铁等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工业园区污染治理,逐步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面源污染整治,启动城市面源污染源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扬尘、乱堆土等行为;继续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有机肥使用,全面推进农业生态化种养、绿色化发展。
三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严格落实好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等控制线保护措施。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修复。做好项目清理、排查、评估工作,加快企业项目的搬迁与改造提升,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点项目,合理推进建设投产。做好林业资源保护修复行动,推进森林生态屏障、城市绿化提升、绿色长廊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四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严格执行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建立国土空间生态管控制度。严肃查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六、聚焦人才兴市,创建城市文化品牌
一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实施“美丽马鞍山·文明再升级”行动,着力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创新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等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二是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围绕历史遗迹、名人、名篇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青山文化旅游示范区、濮塘横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增强消费吸引力。鼓励引进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互动体验,夯实专业支撑,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力。
三是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建立健全与本地高校合作机制,实施万名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等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设立市“双创人才港”,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和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统筹管理、周转使用”机制。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建设人才公寓,及时足额兑现购房、生活补贴。推行“马鞍山优才卡”制度,确保高层次人才凭卡享受相关便捷服务。优化人才政务服务,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七、聚焦项目招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围绕重点领域谋划项目。深入谋划和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效益好的产业类重点项目。推进与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国内知名非公企业合作,深化与央企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积极牵头谋划跨区域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国家、省级层面支持。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谋划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项目。
二是健全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数据量化指标推进做实增 量、做优存量、做大体量和做高质量。突出“以亩产论英雄”导向,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按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进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管控,坚持实施即有调度举措,继续开展“三专推动”、“一线研判”、“现场比对”等活动,突出用好“双集中”等抓手。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实施好“四个预先”和“四个清单”,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年度目标任务。
八、聚焦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
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巩固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发挥“绿游游”、“金菜地”两大产业扶贫工程作用,建立企业帮扶长效机制,采取生活帮扶、吸纳就业等形式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产业扶贫提标扩面。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精准识别一批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不足、集体经济薄弱的非贫困村,重点加大对发展滞后的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非贫困村与脱贫村协调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完善教师工作待遇保障政策,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对接省内师范类高校,开展联合定向培养,留住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资源。
三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健康马鞍山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提高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逐步满足城市医疗需求。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三甲综合医院为主体的远程医疗系统,为群众提供远程医学服务。积极对接南京知名三甲综合医院在我市设立分院,解决市民看病跨区域问题。引进国内知名康养结合运营机构,推进康养结合重点工程建设,谋划一批“旅游+”、“健康+”、“体育+”融合项目,做大做强康养产业。
九、聚焦规划导向,推进规划实施和政策协调
一是强化年度计划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做好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与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等年度工作方案的对接。扎实做好33项主要指标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有机衔接,对《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要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于政府起主导作用、有效引导市场行为、便于分解和可操作性强的重大措施,抓牢重点深化落实。
二是强化财税金融政策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加强与财政预算的衔接协调,统筹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统筹财力可能和防范风险要求,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合理安排规划确定的任务、工程项目等,切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按照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要求,以市场化手段引导银行、基金、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规划实施,更好实现规划目标。
三是强化各类政策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在产业转型、区域协调等领域出台政策须与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多个年度,各类政策牵头部门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精准发力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和结构性政策,提升执行效果。
附件1:指标汇总表
马鞍山市“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 标
计量
单位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6-2017年年均增长率(%)
2018年上半年
2020年
目标
年均
增长
(%)
指标
属性
序时
进度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365.3
1493.8
1710.1
8.85
903.8
2000向2400冲刺
9
预期性
未达到
2
财政收入
亿元
210
222.8
245.3
8.07
153
300力争350
7.4
预期性
超过
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859.8
2064.62
2255.72
10.13
-
原统计口径(10000)
10.5
预期性
达到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18.6
470.6
529.5
12.47
283
730
12
预期性
超过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604
627.68
9(%)
9
-
1000力争1200
10
预期性
未达到
转
型
创
新
6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4.2
39.0
38.2
2
42.5
35
-
预期性
已完成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17.2
17.9
18.7
0.75
24.0
20
-
预期性
已完成
8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5.9
56.2
54.9
-0.5
-
65
-
预期性
未达到
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76
2.78
2.81
0.025
-
5
-
预期性
未达到
10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5
2.61
2.51
0.005
-
2.7
-
预期性
未到达
11
互联网普及率
%
39
54.1
62.28
11.64
48
-
预期性
已完成
1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5
13.4
16
5.5
17.9
10.3
-
预期性
已完成
开发开放
1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9.6
31.8
38.1
13.45
20.4
39
-
预期性
超过
14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9.4
21.0
22.8
8.4
15.6
27.9
-
预期性
达到
15
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
亿元
665.9
742
834.6
11.95
528.9
930
-
预期性
超过
16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9100
10571
11013
10
-
14000
-
预期性
达到
17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8
22.3
25.2
18.32
-
40
-
预期性
未达到
城市民生
18
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
%
原统计口径
46.59
48.46
-
-
原统计口径
-
预期性
已完成
36
-
44
常住人口
%
65
66.49
67.89
1.445
-
70
-
预期性
超过
19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
元
35100
38142
41403
8.6
22371
50000
7.5
预期性
超过
农村常住居民
元
16400
17719
19358
8.64
10338
25000
9
预期性
未达到
2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0.1)
5.79
5.78
-
(15.58)
(23)
-
预期性
超过
21
保险参保率
基本养老
%
97
95
96
-0.5
97
-
-
约束性
已完成
基本医疗
%
96.9
96
98
0.55
98以上
-
-
已完成
22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5
-
-
-
-
15.5
-
约束性
不作统计
23
人均预期寿命
年
79.86
79.9
79.9
0.02
-
79.95
-
预期性
达到
24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万套
(6.48)
1.15
1.37
-
0.34
(2.73)
-
约束性
已完成
25
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张
3.52
3.89
4.32
0.4
4.04
6
-
预期性
未达到
资源环境
26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万亩
2
1.74
0.94
-
-
2.5
-
约束性
达到
27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95.2m3
10.9
14.2
-
-
(25)
-
约束性
已完成
28
单位GDP能耗降低
%
7.13
4.41
5.83
-
7.51
省下达
-
约束性
达到
2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7.13
完成
完成
-
完成
省下达
-
约束性
达到
30
森林覆盖率
%
15.68
18.7
18.9
1.61
-
17.58
-
约束性
已完成
31
空气质量
PM2.5或PM10年均浓度值
ug/m3
87
75
83
-
-
省下达
-
约束性
达到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5.8
74.3
65.6
-
-
省下达
-
达到
32
地表水质量
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
66.6
78.6
75
-
75
83.3
-
约束性
达到
劣V类水体比例
%
完成
完成
完成
-
完成
省下达
-
达到
33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
完成
完成
完成
-
完成
省下达
-
约束性
达到
氨氮
完成
完成
完成
-
完成
省下达
达到
二氧化硫
完成
完成
完成
-
完成
省下达
达到
氮氧化物
完成
完成
完成
-
完成
省下达
达到
注:1.互联网普及率依据3G、4G移动宽带用户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比数据;
规划制定时该指标对标省“十三五”规划拟定,近三年我市对该指标未作统计;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项指标的2015年基数是当年预计数据(分别是62%、3.5%),2015年实绩分别是55.9%、2.76%;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原为2014年数据,2015年实绩是95.2 m3;
4.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公布增速,未公布绝对值。
附件2:指标具体说明
一、经济发展类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GDP)。2016、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493.8亿元、1710.1亿元,同比增长9%、8.7%,年均增长8.85%,达到总量目标序时进度,未达到年均增速目标(9%);2018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03.8亿元,同比增长8.6%。预计规划总量目标可以完成。
财政收入。2016年、2017年财政收入分别为222.8亿元、245.3亿元,同比增长6.1%、10.1%,年均增长8.07%,超过规划目标(7.4%);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为153亿元, 同比增长18.2%,预计到2020年,“财政收入300亿元规划目标”可完成,“财政收入350亿元冲刺目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固定资产投资。2016、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064.62亿元、2255.72亿元,同比增长11%、9.3%,年均增长10.13%,基本达到规划目标(10.5%)。预计到2020年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70.6亿元、529.5亿元,同比增长12.4%、12.5%,年均增长12.47%,超过规划目标(12%);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3亿元,同比增长14.4%。预计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亿元”规划目标可完成。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6、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均为9%,年均增长9%,未达到规划目标(10%)。预计该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二、转型创新类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6-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9%、38.2%、 42.5%,已完成“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规划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16-2018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17.9%、18.7%、24%,已完成“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规划目标。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6、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6.2%、54.9%,低于2015年占比(55.9%),未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6、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78%、2.81%,仅完成规划增量目标的2.23%,未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10.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6、2017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61%、2.51%,呈下降趋势,未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互联网普及率。2016、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54.1%、62.28%,已完成“到2020年,互联网普及率48%”规划目标。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16-2018年上半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13.4件、16件、17.9件,已完成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规划目标。
三、开发开放类
进出口总额。2016-2018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1.8亿美元、38.1亿美元、20.4亿美元,超过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外商直接投资。2016-2018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21亿美元、22.8亿美元、15.6亿美元,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016- 2018年上半年,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分别为742亿元、834.6亿元、528.9亿元,超过时序进度。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港口货物吞吐量。2016、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0571万吨、11013万吨,基本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可完成目标任务。
集装箱吞吐量。2016、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2.3万标箱、25.2万标箱,仅完成规划增量目标的32.7%,未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四、城市民生类
城镇化率。2016、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6.59%、48.46%,已完成“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规划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66.49%、67.89%,,超过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可完成。
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142元、41403元,同比增长8.2%、8.6%,年均增长8.6%,超过规划目标(7.5%);2018年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71元,同比增长8.7%。预计“到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0元”规划目标可完成。2016、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719元、19358元,同比增长8.5%、9.3%,年均增长8.64%,未达到规划目标(9%);2018年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38元,同比增长 9.8%。预计到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规划目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16-2018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15.58万人,达到序时进度,预计“到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23万人”规划目标可完成。
保险参保率。2016-2018年上半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5%、96%、9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6%、98%、98%以上,均已完成“到2020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97%”规划目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规划制定时该指标对标省“十三五”规划拟定,近三年我市对该指标未作统计。
人均预期寿命。2016、2017年,人均预期寿命均为79.9年,达到序时进度,预计“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79.95年”规划目标可完成。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截至2018年上半年,城镇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2.86万套,已完成“到2020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累计2.73万套”规划目标。
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016、2017年,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分别为3.89张、4.32张,仅完成规划增量目标的32.3%;2018年上半年,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4.04张,未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该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五、资源环境类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016、2017年,新增用地分别为1.74万亩、0.94万亩,均未突破“每年新增用地规模少于2.5万亩”规划目标,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截至2017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累计达到25.1%,已完成“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累计25%”规划目标。
单位GDP能耗降低。2016-2018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分别为4.41%、5.83%、7.51%,均完成省下达目标,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16-2018年上半年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均完成省下达任务,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森林覆盖率。2016、2017年,森林覆盖率分别为18.7%、18.9%,已完成“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17.58%”规划目标。
空气质量。2016、2017年,PM2.5或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75 ug/m3、83 ug/m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为和74.3%、65.5%,均完成省下达目标,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地表水质量。2016-2018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质量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分别为78.6%、75%、75%,达到序时进度;劣V类水体比例完成省下达任务,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16-2018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完成省下达任务,预计该指标可完成规划目标。
文本下载: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doc [891.8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