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到100%,并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近期,一揽子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密集出台,振奋市场主体信心。听闻利好消息,南京小微企业算起了“减税账”,纷纷表示减税降费好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助力轻装上阵加速跑。
退:“真金白银”精准纾困,小微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退完
作为今年减税降费的主要举措,增值税留抵退税“真金白银”直达企业,将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政策明确“优先安排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倍感暖心。
受疫情影响,影视等服务行业遭遇寒冬。艾米江苏电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账目,体现出行业的艰难——业务景气时,每月能有10余万元的收入,业务萧条时只有一两万元。听闻增值税留抵退税利好政策,公司曾会计很是期待:“前期我们购进了部分设备,尚有70余万元的存量留抵税额,从前只能每月结转抵扣,现在能在6月底之前一次性退还到位,这真是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
“南京钢铁集团冶山矿业目前处于非常时期,还没有恢复正常生产,现在只能靠卖存货维持生存,因此在资金上存在很多困难。”提到留抵退税扩围加码税收新政,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兴奋起来:“如果能就2019年3月底的存量留抵税额8万余元进行一次性退还,并按100%比例计算退还增量留抵税额96万余元,公司可一次性拿到退税款超过一百万元,这能极大缓解公司现在面临的资金压力,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
“受到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两年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4月1日起,一次性全部退还的存量留抵退税,将直接成为小微企业可以支配的现金流,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帮助恢复生机。”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税务总局的退税“时间表”,6月底前将把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到位。“我们将优化服务和流程,不折不扣帮助企业兑现政策红利。”
免:“减税红包”再次加码,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免征
去年南京市新增减税降费超150亿元,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提升及增值税税率降低等三项惠及小微企业的减税新政,累计为全市小微企业减税10.1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精准发力的税收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今年,增值税优惠再加码。根据3月2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
政策一出台,就引来市场主体一片欢呼。
“近期企业发展不错,本想再招一个车床工人,但是人工成本增加让我们小企业犹豫再三。今年4到12月,我们预计可免征增值税近7万元,这下可以放心招人了。”听闻好消息,南京迈宝利机械加工有限公司卢会计忙不迭算起了账。
卢会计介绍,去年企业销售额260万元,今年又新购进一台加工设备,预计销售额将达450万元,增长73%。“近年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从减税率到直接免征,体现了国家对我们小微企业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华冠建材大市场的经营主体中,可以享受此轮增值税减免政策的有30余户次,预计今年可享受减税共计40余万元。”南京华冠压缩机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金祥表示,近年来,频繁落地的减税降费政策彰显了国家助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决心,企业受到鼓舞发展信心更足了。
减:“多重礼包”精准派送,企业有期盼动力足
除了优先享受留抵退税、免征增值税政策外,还有多个减税降费“大礼包”精准派送,帮助爬坡发展中的小微企业鼓起了信心——
3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4日,省财政厅、省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按最高幅度即50%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六税两费”。
“原本我们企业2021年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2.43万元,减免幅度进一步提高后,能再减免企业所得税近10万元!”江苏绿橙新能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胡梦媛表示,受疫情影响,行业利润率较低,公司业务拓展压力较大。“减税降费为企业发展添柴加薪了,我们有信心继续深耕新能源领域,为全球环保事业做贡献。”
“中央和地方接连发布利好政策,这是给我们鼓劲加油呐!”南京安渡设备维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邵安贵也对新政十分期待,“2021年度,我们公司已经享受减免城建税等税金及附加5651.50元,预计2022年度将减免近万元,小税种减免也很香呢!”
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通过专家解答、专人服务、专岗负责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同时,利用税收大数据进行“精准画像”,以“政策找人”的方式,精准送达税收红利。(林穗)
(责编:耿志超、吴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