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小知识--名词解释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6 18:29

   1、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2、国家预算——是实现国家职能和任务的重要工具,体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并经法定程序编制、审核和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3、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4、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5、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

    6、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到资金鲐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直接控制,通俗地讲就是"收入一个口径,支出一个漏斗"。

    7、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8、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只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依据,对原有的各项开支进行重新核实,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9、工资财政统一发放——就是指凡是预算安排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性经费,要全部纳入财政在国库开设的工资专户,专项用于发放职工工资,不准挪作他用。财政安排的工资性支出,不再拨付给各部门,由财政部门通过银行直接拨入职工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中。

    10、行政费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11、社会保障——它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12、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是指国家为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单位和个人筹集用于职工医疗保险的专项基金。

    13、养老保险基金——是为兴办、维护和发展养老保险事业而储备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退出社会劳动后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14、工伤保险——是国家或企业在劳动者因工作而负伤、致残、死亡时,给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直系亲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

    15、女工生育保险——是国家或企业在女职工生育期间中断劳动或工作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女职工生育期间对她们提供医疗服务和产假工资或生活补贴待遇。

    16、失业保险——即对因失业中断工作的劳动者及其家属给予基本的生活费、医疗费,并为他们提供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

    17、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

    18、抚恤事业——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革命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在其牺牲、病故或因公、因战致残或生活遇到困难时,给予本人或其家属的精神抚慰和物质帮助,它包括优待和抚恤两个方面。

    19、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管理——是指对国家拨给自然灾害破坏的地区和人民,用于抢救生活财产和保障基本生活的专项救灾资金和物质所进行的管理。
大连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