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佼佼者,被称为“工控小华为”、“民族工控No.1”。2023年,汇川实现营业304.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实现营业利润47.42亿元。
创立于2003年的汇川,从变频器这一单产品出发,不断扩充产品、发展行业线,至今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扎根,多款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燃起民族工控业的星火燎原”。
汇川是一家经常说“第一”的企业,“因为这是汇川的性格”。20年技术创业,汇川走过怎样的一条增长曲线,又经历过哪些关键转折和战略选择?汇川快速发展的根因是什么,如何把“永争第一”变成公司的性格?
2024年7月,高榕创投榕汇、36氪创变者俱乐部与超40位前沿技术企业创始人、高管走进汇川苏州华东总部,领略汇川的突围之道与战略之魂,并一同交流产业合作机遇。
“过去20年,汇川在中国市场中实现了突围;未来20年,我们期待见证汇川向全球市场发起挑战。”高榕创投董事总经理胡朔指出,汇川扎根产业的智慧极为宝贵,包括如何判断趋势、洞察技术,并构建组织、研发、市场、供应链等体系。“相信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路上,大家还会有更多并肩同行的时刻。”
刘东旭作为一毕业就加入汇川技术的“黄埔生”,始终活跃在市场一线,曾在浙江、山东、京津冀等片区任职,目前担任华北战区总裁。
刘东旭回顾汇川的发展历程与增长曲线,并解耦每一步的战略选择。
2003年汇川踏上创业之路时,只有一种产品——变频器,随后推出电梯一体化控制器。2007年,汇川决定向工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延伸,推出PLC、伺服,从自动化的驱动层进入到控制层。2010年汇川上市后,继续拓展产品线。2016年大胆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完成四大支柱业务的布局——通用自动化、电梯、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2019年,汇川全面布局工业软件,打造云边端一体的IOT解决方案平台。
今天,汇川的电梯一体化控制系统和电梯人机界面产品市场份额世界第一,通用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新能源商用车电控系统和高压变频器中国第一,还有工业电机、小型PLC等产品稳居中国第一方阵。
在成长之路上,汇川经历了单产品(2003-2007)、产品线(2008-2014)、行业线(2015-2018)和战区化运作(2019-至今)几大阶段。“战略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做机会的选择”,每次转折汇川都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都坚决地做出了决策和组织变革。
在单产品时期,汇川有三个关键词——定位、聚焦和创新,即明确定位为“进口替代”,并以行业为主线聚焦,创新包括分销但贴近客户,同时展开技术营销。但随后汇川发现发展空间受限,开始增加产品品类,从变频器拓展到伺服、PLC等,迈入产品线时期。
刘东旭强调,企业做战略选择要思考“自己的能力能否够得到,资源能否掰得开”。因此产品扩张要遵循两个逻辑:第一,技术可达;第二,老客户有相关需求。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汇川发现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人均利润和产值开始出现双降。“可能同一个客户,伺服团队去一拨人、PLC团队也去一拨人,增加了很多费用,客户的体验也并不好,而且缺乏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思维和能力。”
因此,汇川再次做出了转变,开展行业线运作。汇川对行业的定义也经历了演变,今天分为三个SBU(战略业务单位)——先进制造、高端装备、能源工业。
在行业线时期,汇川也不断总结流程与方法论,包括行业线运作的五大法宝——行业人脉、有竞争力的方案、行业标杆客户、做透终端和行业专家,以及大客户拓展IPD。
随着行业线运作的深化,汇川再次遇到转折点,即需要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行业线导致团队更多关注头部客户、中小客户缺乏有效的关注。由此汇川展开了战区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全国分为六大战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南、西部,并设有渠道业务管理部。
在不断变革和突围的同时,汇川也提炼了快速发展背后的根因与体系。
团队方面,汇川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专业、相互欣赏、互补完整、稳定的优秀团队,这是干事业的前提条件。
从最早核心创始团队“七剑下天山”、去一线跑市场,到今天由近2000名销售人员组成强大、独立的市场体系,成为汇川业务发展的龙头。
特色的研发队伍,是汇川一直以来竞争力的保障,汇川要求研发队伍与市场紧密贴近、身处一线解决问题,且从公司层面始终保持对研发的高投入。
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保证交付的正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也是汇川今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此外,汇川也极其重视质量体系建设。
在人力资源管理维度,汇川坚信人才厚度是企业做大的张力,“就像你有了武功的套路,但是没有心法,也没有人才的厚度,很难成为绝世高手。”因此汇川重视激励、牵引可持续发展,且要求人力资源落地到业务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