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窗】云南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综述: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2 06:10

  原标题:【发展之窗】云南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综述: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云南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聚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一批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097.4亿元提高至2023年的30021.1亿元,年均增速达7.6%,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从第24位跃升到第18位,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云南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全面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初步构建起权责统一、机构精干、运转高效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为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聚势赋能。图为龙佰集团禄丰基地。禄丰市人民政府供图

  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

  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依法保护产权工作机制,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落实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增强。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一批市场准入壁垒问题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探索形成“云南经验”在全国推广,协助国家完成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国通用指标体系编制。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全面落实,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审查制度。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印发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存量资产进一步盘活,国企国资改革走深走实。出台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推进简政放权,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到90%,个体工商户实现营业执照“秒批秒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创新建设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引入200多家金融机构在平台上“开店”,累计为60多万户企业授信超1800亿元。全省经营主体总量从2021年初的364.65万户增长至目前的660.46万户,近3年年均增长达20%以上,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化。放开全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流动。搭建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展供应链金融,实施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省股权交易中心开业,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循环。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严格落实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防范事项清单。作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率先组建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股份制交易机构并建立规则完善的电力市场,搭建起电力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发用电计划持续放开,售电侧经营主体百倍增长,清洁能源交易占比最高,创新性建立“清洁能源+火电”双市场运作模式,推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零售套餐”电力零售平台“来淘电”,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14年的178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1850亿千瓦时。

  财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效统筹衔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清理整合省级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实施省级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财政统筹能力不断增强。

  财政体制逐步健全。相继出台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11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加快形成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策体系。将中央下放地方的50%增值税全部留给各地,环境保护税全部留给各地,将省级分享的企业所得税等4项税收收入超出2020年增量部分全额留归各地,推动财力下沉,不断提高基层保障能力。

  税费管理改革成效突出。全面推开营改增,深化增值税改革,根据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等税法授权出台地方系列配套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以来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2700亿元。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现“清零”,“真金白银”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减负,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土地要素保障改革稳步推进

  国土空间规划持续优化。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构建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目前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除昆明市以外的15个州(市)及其所辖115个县(市、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批复。同时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将各项审查工作合并开展,统一编制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报件材料,缩短办理时限。

  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显著增强。采取土地要素差别化、计划指标精准化配置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亩均投资大效益好的园区、省级重大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切实倾斜支持,增强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搭建全省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管理系统,对全省重点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3个100”项目、绿色硅铝、光伏风电等共21类13426个项目分类梳理入库,分类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分级落实用地保障责任。2023年以来,全省批准建设用地1418件38.19万亩。

  存量用地处置效果明显。加强以存量土地为推介重点的“招商地图”推广应用,“十四五”以来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2.04万亩、闲置土地23.42万亩。不断完善“标准地”改革,推动环评等区域评估由企业付费评改为政府买单评,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促进企业拿地即开工,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24年1—5月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比例达到61.2%。

曲靖经开区南海子工业园区。李天成/摄 图源:云南发布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

  管理体制持续创新。制定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措施,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推动开发区理顺与所在地政府权责关系,80%以上的开发区制定并公布了权责清单。印发开发区管理办法,推动开发区申报设立、规划建设、调整变更等规范化管理。出台全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指导目录,全部开发区和滇中新区完成省级委托、下放的74项行政职权的选取承接。

  运营机制不断优化。推动园区成立市场化运营平台,支持开发区建立第三方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快推进“管运分离”改革。昆明经开区依托“沪滇携手、东西协作”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园中园”协作模式,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把临港集团旗下的26个园区与昆明经开区、磨憨沿边产业园区串联起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园区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持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2023年安排省预算内投资15亿元、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60亿元,支持园区不断完善水、电、路、通信和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省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7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工业投资增长34.9%、高于全省15.8个百分点,园区已成为全省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