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宇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国际航空发动机市场强劲复苏,公司外贸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并创历史新高;国内航空发动机、能源装备、燃气轮机等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并保持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调整优化市场和产品业务结构,整体经营业绩渐趋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384.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58.24万元,同比增长1.21%,利润增速短期放缓,主要原因系受部分下游客户自报告期下半年起去库存及降本等因素影响;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93.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52%。 按下游行业分类,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航空和燃气轮机市场领域。公司核心业务板块航空锻件业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航空锻件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幅38.28%,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4.67%;同时,公司加强工艺改进,积极扩展燃气轮机领域业务,不断开发新客户,燃气轮机锻件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幅243.23%,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上升到8.27%。 从区域方面看,2023年度,公司境内外市场均保持增长。境内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6.82%,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69.65%;境外主营业务收入6.1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92.34%,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30.35%。 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以客户下达的订单统计,公司尚有在手订单总额26.03亿元,同比增长28.48%。此外,根据公司与客户已签订的长期协议,结合与客户确认的排产计划,按照相应价格预估的长协期间在手订单金额约22.65亿元。综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计在手订单约为48.68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开拓市场业务、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境内与境外航空市场“两翼齐飞”的市场策略,聚焦客户需求,不断深挖现有客户潜在业务,同时加强新客户的开发。 国内市场方面,年度内公司加强市场调研,加大了新客户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挖掘潜在客户,推进开发全覆盖。在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既有业务领域挖掘新客户和新项目,同时积极开拓水下、核电、石油、化工、氢能等新业务领域。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不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加强工艺技术改进,大力打造数字化工厂,为海外业务多元化提供了保障。2023年6月公司参加了巴黎航展,展示了公司的环锻件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为公司赢得了国际客户的广泛赞誉。年度内,公司与原有海外客户续签/新签了多份长协,同时新增部分海外客户。 (二)全力推进产能爬坡,加强设备升级改造 公司IPO募投项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在2023年初正式全面投产,为推进IPO募投项目的产能爬坡,公司总部调派各业务部门的骨干员工予以全力支持,同时调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截至2023年底,IPO募投项目的产能爬坡情况已达到前期可研报告规划的进度。 年度内,公司不断进行软硬件设备升级,完善体系建设,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ERP平台管理方面,公司通过系统升级,全面推行全计划、全流程生产管理,生产部牵头主动拉动相关运营部门,加速产品流转,缩短了生产制造周期,有效加速公司的存货周转;在技改方面,全年共完成技改项目12项,部分项目按照采购与研发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设备维修改造升级方面,全年完成年度大修计划16项,技术改造工作62项。设备保障部践行“预防式”维修模式,建立关键备件更换计划,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三)加强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年度内,公司对技术中心进行了工作流程梳理和简化,为加强新品研发及创新,专门成立了新品研发管理团队,加强对新品导入开展预研工作。形成了一支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办事高效的研发团队,推动了技术研发工作向高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全年科研项目累计立项57项,研发费投入超8,200万元。 产品质量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通过专项质量提升改进项目,结合质量驾照积分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锻件分类检验管理与机加商分类管理,开展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等各种活动,从制度、管理、活动上持续强化质量建设,推动全员的质量意识提升,质量检验管理工作取得全面进步,也为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稳步推进股权激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年度内,公司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分别实施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2022年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有效地吸引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加入公司,为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此外,公司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培训计划,让公司员工不断提升自我、突破自我。2023年公司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中层干部执行力,营销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和基层一线员工的学习成长上。年度内,公司通过聘请外部讲师开展“干部执行力高效培训”,组织财务部门对营销人员进行了财务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搭建“五星制造成长学院”等方式,为公司中层干部及基层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除此之外,公司还鼓励员工到外部进行各种资质取证、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目前,因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学历提升,从而继续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共有3名博士,12名硕士。 (五)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增强产业韧性及整合能力 年度内,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再融资方式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2023年5月,公司通过向特定对象张华先生(实际控制人)发行股票方式完成融资1.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有效保障了公司的现金流,同时彰显了管理层的长期发展信心。 此外,公司不断增强产业韧性及整合能力。年度内,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及孵化,业务范围涵盖了智能化设备、金属检验检测、金属表面处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精密加工等方向,进一步强化了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战略,提高公司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此外,公司产品亦应用于航天、燃气轮机、能源、水下深潜器、核电等高端装备领域。 公司航空锻件以航空发动机锻件为主,也为APU、飞机短舱等飞机部件提供航空锻件。公司航空发动机锻件应用于我国预研、在研、现役的多款国产航空发动机,包括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也用于GE航空、普惠(P&W)、赛峰(SAFRAN)、罗罗(RR)等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研制生产的多款商用航空发动机。 公司航天锻件主要运用于运载火箭,包括用于发动机及连接航天装备各部段的各类筒形壳体。 公司能源装备锻件主要为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材料电解铜箔装备的钛环/阴极辊、风电装备的各类轴承锻件。 公司燃气轮机锻件产品主要应用于船用燃气轮机及工业燃气轮机,包括国产先进船用燃机、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国际先进的工业燃气轮机。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创新工作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技术创新机制,坚持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重视研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公司依托国家、省、市级课题,配合国家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需求,把握全球航空锻造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与科研院校及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相关高校、研究所科研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研发实力;公司研发人员长期从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针对研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或行业难题提出自主课题,通过针对性研发解决共性问题或行业难题。 公司研发工作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研发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公司产品或指导公司生产,有效缩短了研发成果产业化周期,形成了市场引领研发,研发保障销售的局面,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的依据、采购订单的确定、采购订单的更改、采购物料的接收与检验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采供部根据使用部门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将物资信息发给供应商询价,根据反馈的信息最终确定供应商,与之签订采购合同。 公司采用合格供应商目录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管理,由采供部牵头每年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资格评审,并更新合格供应商目录。客户指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经公司进行基本审核后进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公司自主开发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公司的工艺、质量、设备、现场审核等审核程序后进入合格供应商目录。 由于航空领域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客户对公司原材料供应管控较为严格,公司的采购主要为客户指定供应商范围及终端客户指定具体供应商两种。 境内业务,客户一般在技术协议中向公司指定其多家原材料合格供应商,一种产品对应多家供应商,由公司自主在该范围内选择一家或多家进行采购,不指定原材料采购价格。 公司境外业务主要由GE航空、普惠(P&W)、赛峰(SAFRAN)等终端客户直接指定供应商,一种产品一般指定一家供应商。公司与国际商用航空制造商等终端客户签订的长期协议中,对原材料的采购量、价格、标准、交付术语、原材料供应商等有具体规定,公司需遵守长协约定。涉及直接指定供应商的终端客户主要包括:GE航空、柯林斯航空(Coins)、霍尼韦尔(Honeywe)、普惠(P&W)、赛峰(SAFRAN)、罗罗(RR)。 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以向原材料制造商采购为主,也根据需要适度向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经销商、贸易商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主要原因为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材料、尺寸、理化性能、加工精度等要求迥异,个性化需求较强,公司产品主要为非标准产品,具有多批次、多品种、多规格、定制化的特征。 4、销售模式 公司境内业务主要系在取得境内客户的供应商相关资质后,进行产品试制,产品试制分为预研和在研阶段。客户对某型号的产品进行预研或在研时,公司参与该型号的预研和在研,对订单进行生产。经试验件试制、工艺优化等,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后,待客户整机定型,进入产品定型批产阶段,客户对定型的产品进行批量下单,部分客户也会通过向公司下达生产计划的方式,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公司境内业务的销售模式均为直销。 公司境外业务主要系在取得NADCAP等航空航天工业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通过GE航空、普惠(P&W)、赛峰(SAFRAN)等终端客户对公司锻造、热处理等特种生产工艺、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的持续考察,取得境外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等终端客户的供应商资质,之后,下游客户还会通过单件首件包审核等方式逐步考察供应商的持续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满足要求后才会与供应商就部分航空发动机型号签订长期协议。公司通过首件包审核,与终端客户的指定机加商(含上述终端客户从事机加业务的子公司)进行直接交易。公司境外业务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同时还存在非直接使用公司产品的客户(贸易商)受机加商委托向公司直接购买产品的情形。 公司存在客户指定供应商并锁定采购价格的情形,主要涉及的终端客户有GE航空、柯林斯航空(Coins)、普惠(P&W)、赛峰(SAFRAN)等,一种产品一般指定一家供应商。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所处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代码为C37);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公示的《2021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制造业”门类,“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代码为C37)。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公司主营业务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2航空产业”之“2.2.2航空发动机”。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公司产品属于“第一类鼓励类”。 (2)发展阶段 环形锻件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锻件,采用辗轧技术成形的环件具有组织致密、强度高、韧性好等优点,是铸造或其他制造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环形锻件的性能和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航空关键构件的使用性能和服役行为,环形锻件的组织性能往往直接关系到飞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近似于零件外廓的异形环件的生产质量和制造技术对于降低发动机研制成本和提高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部分关键锻件与国外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部分关键锻件材料利用率低、环件的组织性能均匀性和稳定性不高、环件尺寸精度低、研制周期长。造成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端装备发展过程中长期“重型号、轻工艺”、“重产品、轻工艺”,即重型号设计、轻工艺研究,在工艺领域又“重冷(加工制造工艺)轻热(成形制造工艺)”,没有从锻造技术对飞机发动机更新换代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的认识高度进行统筹安排,对于先进辗轧技术方面的研究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工艺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工艺控制手段和系统理论架构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辗轧环件的应用需求都呈现大幅度增长。在我国目前批产和在研的各种型号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变形材料大型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提高我国环件辗轧技术水平已经成为提高我国高端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和性能水平的一个共性问题。各种新型难变形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迫切需要科学的工艺设计手段以确保工艺质量;同时,对环件的尺寸精度、冶金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的要求更加严格。 (3)基本特点 1)行业进入壁垒高 由于锻件的性能和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航空关键构件的使用性能和服役行为,因此航空发动机对于锻件的材料、质量、性能的要求都非常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进行高性能、高精度环形锻件产品的研制生产。一般企业进入该行业存在相当大的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工艺、资质、人才、质量管理等方面。 2)技术密集型特征强 由于航空锻件需满足高性能、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且要求各批次产品之间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要求企业在材料成形与性能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有较深的认识,能够掌握先进航空材料的材料变形规律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水平要求高,因此行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3)产品研发周期长,具有定制化特征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性能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服役周期,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为保证航空发动机性能,通常在整机研发的同时要求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配合其进行同步研发,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从研发设计、首件试制到产品定型批量生产的周期较长。 此外,由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产品型号众多、产品需求各异,每种型号的产品在材料、规格、性能方面均具有特殊性要求,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较多,因此产品具有定制化特征。 4)保密性要求高 由于行业下游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属于先进高端装备,特别是预研、在研及生产阶段中,均可能涉及机密信息,因此航空锻造企业具备较高的保密性要求。 5)下游客户的供应商选择具有稳定性、排他性 航空锻件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高温、高压或耐腐蚀等极端恶劣条件下,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是客户最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客户选定供应商后,就不会轻易更换;在既定的产品质量标准下,客户更换零部件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若锻件研制企业提供的产品能持续符合客户的质量要求标准,下游客户将与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旦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客户与锻件研制企业的合作关系能够保持长期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4)主要技术门槛 高性能、长寿命、高可靠性,是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装备锻件制造追求的永恒目标,以满足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载等极端服役条件。采用轻质、高强度、耐高温等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比如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高强度钢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些材料合金化程度高、成分复杂,从而给锻造过程带来诸多难点:①塑性差,锻造过程容易开裂(如高温合金GH4141、钛合金TA7等),需要严格控制变形程度;②变形抗力高、流动性差(如高温合金Waspaoy等),需大载荷设备,且金属难以填充型槽而获得精确形状尺寸;③锻造温度范围窄,易产生混晶、组织不均匀问题,增加锻造火次和操作难度;④对变形程度、变形速率和应力应变状态等较为敏感,锻造过程难以控制;⑤微观组织状态复杂多样,且对工艺条件较为敏感,组织性能难以控制。 上述难变形材料锻造难度大,对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形成配套完整的控制体系和控制规范,才能使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使用要求。因此锻造企业取得这些工艺参数和形成有效的控制体系,不但需要具备深厚的材料和锻造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计算分析、工程试验验证和长期的工程实践。经过验证的成熟生产工艺是该行业的主要技术壁垒之一。 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大部分为定制化生产的非标产品,具有批量小、形状尺寸多样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研制经验的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针对各类产品的研制经验数据库(如:材料的热处理参数、锻压参数、机加工余量参数等),只有在这些个性化数据库的支撑下,借助CAPP、MES等先进信息化手段,用以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经验参考和数据支撑,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定制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基于经验积累的工艺数据库是该行业又一个关键技术壁垒。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在境外市场,CARLTON、DONCASTERS、HWM等知名锻造企业及所属产业集团,企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本实力雄厚,工艺水平和技术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多年的产业整合,这些企业目前基本已形成原材料、熔炼合金、锻造成形、机加、装配等完整的航空零部件产业链条。与之相比,公司等国内航空锻造企业不具备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公司多年来聚焦于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用高品质环形锻件领域,已成为世界主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环形锻件供应商之一。 在境内市场,普通锻造企业较多,但由于航空锻造质量要求极高,在技术、工艺、设备、资金、人员、认证资质方面均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入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领域,其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公司在在研、预研型号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市场,积极参与相关型号的配套研制,参与批产在役型号环形锻件公开市场招标,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取得良好成效。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海外航空行业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全球旅客周转量(RPKs)将以每年3.9%的速度增长,在2040年达到19.1万亿客公里,民航市场复苏预期明确。 基于全球经济到2040年保持年均约2.6%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二十年全球将有超过41,429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1万亿美元(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础),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到2040年,预计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45,397架,全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国内航空行业 ①通用航空 我国通航机队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3186架,其中教学训练用飞机1157架。通用飞行小时数再创新高,全国通用航空共完成飞行121.9万小时,比上年增长3.5%。虽然我国近几年通用航空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相比于通用航空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对比美国通用航空发展情况,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其中,C919已经于2022年正式进入取证交付阶段,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制造大型干线客机能力的国家,大飞机制造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也推动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催生产业集群效应。公司作为国产商用大飞机自主发动机的环锻件核心研制单位,随着长江系列发动机研制的进一步推进,市场需求也逐渐提升。 ②无人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在政策变化、规章变化、行业变化三因素共振下,低空经济有望迎来发展热潮。根据中航证券研究报告《低空经济与民机,大空间新赛道》,2022年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市场规模约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未来几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Frost&Suivan在2022年12月的预测,到2026年将达到41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8.0%。从类型构成看,过去几年消费无人机一直占据民用无人机的较大市场空间。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人机经济规模年增长率超过10%,无人机经济规模更是呈高速发展态势,年增长率超过20%。根据航空工业集团《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市场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达到2067万小时,同比增长6.17%,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计95.8万架,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超过1.5万家,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③eVTOL飞行器 eVTOL是一种面向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更符合未来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飞行器形态,为超大城市、都市圈及城市群创造了新的通勤方式,将对未来社会、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创造显著价值。 根据罗兰贝格的预测,到2030全球投入商业运营的eVTOL数量将达5千架,2040年达4.5万架,其中36%用于城市出租车,35%用于机场摆渡,29%用于城际服务。2030年运营商收入将达10亿美元,到2050年90%收入将来自机场摆渡和城际服务。 3)航天行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也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之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又一次进入重磅报告,凸显了以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为代表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介绍2024年宇航任务整体情况。整体规划方面,2024年是全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关键之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2023年中国发射67次、美国发射116次),同比增加49%,其中民营商业航天发射次数有望达25次,同比增加92%,发射数量实现跃升。 根据上海证券《通信事件点评:航天蓝皮书重磅发布,火箭发射迎来成长新篇章》判断,航天市场持续扩容,北美发展独领全球。规模层面,全球航天发展(000547)开始迈入新时期,2022年全球航天市场规模为3215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6782亿美元,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7.8%。市场结构层面,北美依然是最重要的航天产业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1035.2亿美元扩张至2032年的2183.7亿美元,亚太地区则展现出最快的发展态势。 4)核电行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份碳中和顶层设计方案中,均将核电作为非化石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3)提到,能源转型趋势下核能发展正在重新受到重视,国际形势影响下核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全球核能科技创新发展方兴未艾,核能综合利用维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5)燃气轮机行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信息:2023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250亿美元,其中80MW以上重型燃机装机达40GW,同比增长40%。主要原因:(1)传统燃煤电厂改造升级,由传统煤碳动力向天然气动力转变,催生对燃气轮机的需求;(2)在双碳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调峰的需求激发气电增量;(3)全球三大动力(GE、三菱、西门子)致力于氢燃料燃气轮机研发,随着制氢、储氢、输氢等技术的成熟,未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燃气轮机市场的发展。同时,国家能源局2022年提出“3个8000万”煤电新增、安装、并网政策,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2)行业面临的挑战 1)新一代航空新材料应用节奏加快,对公司的研发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步伐加快,更多的航空新材料得以应用。新材料应用研究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验证试验,前期研发投入大,验证周期长,产业化难度大。从国内以往经验来看,一种新材料从研制到成熟应用基本上需要经历10年以上的研制周期。这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另外,未来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对航空材料提出了高综合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结构整体化、低成本控制等要求。随着新材料进入航空领域,企业则需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针对新材料研究更先进的成型技术,迎接未来新的变革。 2)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新的成型技术也不断涌现。例如3D打印、喷射成型等新技术逐渐被引入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领域。单一的成型工艺也在向多学科交叉发展,比如辗轧+胀形、辗轧+旋压、辗轧+旋压+3D打印等等。这要求企业积极把握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持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快速掌握新的制造技术,引领和培养新的市场。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作为一家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自主创新、技术积累,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内技术水平领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研究与应用技术水平 公司专注于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的应用技术创新研发,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变形与组织性能控制技术、低塑性材料成形表面控制技术,解决了混晶、粗晶、开裂、组织不均匀、相组成难以调控等材料控制瓶颈问题,成功实现了GH4169、GH4141、718pus等主流航空材料的稳定轧制成形,是公司能够配套参与国内航空发动机关键型号同步研发的重要基石,也是公司全面参与境外市场竞争的基础。 (2)独特的工艺设计制造技术 公司提出了产品制造全工艺链协同设计与优化理念,开发了全流程的工艺智能数值仿真设计与优化关键技术、复杂异形环轧锻件轧制中间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利用先进的工艺设计技术,实现中间坯料、工装模具、工艺参数的快速设计、评估与优化,缩短了工艺设计周期,解决了环形锻件研制中存在内部冶金质量问题、残余应力问题以及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锻件高品质、短周期、低消耗、环境友好的目标。 (3)大型复杂异形环件的整体近净成形技术 公司基于对先进航空材料变形行为和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形成了复杂异形环轧锻件轧制中间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大型复杂异型环件成形成性一体化轧制关键技术、复杂薄壁异型环轧锻件精确稳定轧制成形关键技术等整体近净成形技术。 公司部分大型复杂异形环件的整体近净成形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公司是为新一代窄体客机飞机发动机LEAP生产高压涡轮机匣锻件的企业之一,也是取得授权制造LEAP发动机风扇机匣锻件的企业之一。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注:发明专利累计数量中包含自动放弃1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数量中包含已过保护期的3件。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专业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公司在新材料应用研究、近净成形先进制造工艺研究、数字仿真工艺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研究、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自主创新,形成了难变形合金材料组织均匀性控制技术、低塑性材料成形表面控制技术、复杂薄壁异型环轧锻件精确稳定轧制成形关键技术等十项核心技术。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已共取得有效发明专利数70项,其中包括2项国际发明专利,公司已5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公司主持编制了3项国家标准,参与编制了8项国家标准;公司为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参与国家标准编制是公司行业地位和技术工艺水平的重要体现。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且与国内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航空发动机机匣等航空航天环轧锻件的新品研发与工艺创新研究,是公司科研实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表现。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是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及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现。 1、工艺与技术创新优势 (1)技术积累雄厚 公司长期致力于航空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航空锻件先进制造工艺的研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航空环形锻件研制与生产的专业化企业,参与了我国多个型号发动机研制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及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 (2)参与国家重点型号的同步研发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与航空发动机整机同步设计、同步研究、同步试制、同步应用批产。目前公司参与了我国多个预研和在研型号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同步研制,包括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3)核心技术应用于国内外先进航空发动机 公司在新材料的认知、工艺方案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优化、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自主创新,实现了Incone718、René41、Waspaoy、718Pus等主流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的稳定轧制成形。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世界推力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GE9X、窄体客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LEAP发动机等国内外先进航空发动机。 2、市场先入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自身强大的工艺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客户并取得明显成效。由于航空锻造行业存在明显的市场进入壁垒,行业新入者需要具备成熟的技术工艺、取得行业第三方认证并进入客户的供应商目录、从参与产品研制至产品批产,均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公司具备明显的市场先入优势。 一般而言,参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未来承担航空发动机批产任务的先决条件。据统计,全新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比全新研制同一代飞机时间长一倍。新进入国内航空锻造的企业从参与预研到达到批产,需要较长的周期。公司目前业已全面参与国内航空发动机预研、在研和型号改进工作,是国内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主研制单位之一,因此公司在境内市场具备明显的先入优势。 在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从初期接触到通过终端客户的资格认证,通常需要3-5年;而在通过了客户的资格认证后,下游客户还会通过单件首件包审核等方式逐步考察供应商的持续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之后才会与供应商就部分航空发动机型号签订长期协议,长协签订后一般1-2年实现长协项目产品的批量交付,全过程周期较长。 3、客户资源优势 目前公司的客户群主要分为两大类:境内客户和境外先进装备制造商。境内客户以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大型集团下属单位为主,境外市场主要终端客户为GE航空、普惠(P&W)、罗罗(RR)、赛峰(SAFRAN)、霍尼韦尔(Honeywe)等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制造商。 4、资质优势 参与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研制生产须取得相关生产资质,而在国际上,参与国际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研制生产一般须取得国际航空组织的第三方认证及客户的供应商资质。 公司目前已取得国内航空相关生产资质、AS9100D国际航空航天与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对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产品和工艺认证(热处理、锻造),以及GE航空、赛峰(SAFRAN)、罗罗(RR)、普惠(P&W)、霍尼韦尔(Honeywe)、中国航发商发等知名客户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在行业内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5、生产制造能力提升优势 2023年初,公司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该生产线为“设备+大数据+智能制造”的精益智能制造生产线,也是国内首条航空环锻全自动控制生产线,由全自动下料线、柔性锻造线、全自动热处理线和智能仓储线构成,能够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流程的精密环锻件系统解决方案。该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能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智能化的提升也会带动公司产品质量、精度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减少材料消耗,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6、人才优势 人才优势是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保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主要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创始人团队深耕航空航天环形锻件领域三十余年,能够基于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认识,结合公司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高效地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发展方向。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具有定制化和非标准化的特征,因此公司研发工作一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按照定制化模式长期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和试制工作。公司下游行业主要为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上述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的主要企业一直通过技术创新对产品性能和质量持续优化和升级,也要求公司产品能够持续符合下游客户对锻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如果公司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无法与下游客户对锻件产品的设计需求相匹配,如无法及时攻克技术难点,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高性能、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要求,则公司将面临客户流失风险,将对公司营业规模和盈利水平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技术人才流失及核心技术泄露风险 面对市场化竞争的挑战,公司存在一定的技术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可能对公司产品开发、技术与生产工艺研究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如果个别员工有意或无意,或者公司在对外合作研发或委外加工过程中,泄露了公司重要技术信息、研发成果信息,造成公司核心技术泄密,可能会对公司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市场拓展与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的锻造业务在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公司需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市场开拓,以应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竞争,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公司若不能在技术储备、产品布局、销售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相对优势,公司可能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可能造成公司市场占有率降低,进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使用的原材料有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和钢材,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如未来主要原材料单位价格大幅增长,公司产品价格未能因成本上升而及时、适度调整,公司产品毛利率及整体经营业绩将面临下滑的风险。 3、经营资质或第三方认证无法持续取得的风险 由于业务经营需要,公司需取得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国际通行的认证机构颁发的经营资质或认证。比如,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理非常严格,境外客户的供应商认证一般要求供应商具有AS9100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对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产品和工艺认证等第三方认证,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特种工艺(锻造、热处理、无损探伤等)、产能、产品等多方面进行审核。供应商在通过认证审核后,一般会取得认证周期为1-3年的供应商认证证书。公司只有持续符合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质量管理体系、特种工艺等方面要求,才能在供应商认证到期后顺利通过客户的续期审核,从而持续取得客户的供应商资格。 目前公司已取得国内航空相关生产资质,且取得了AS9100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对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产品和工艺认证等第三方认证。若公司未来未能持续遵守相关规定并达到相关标准,则公司的经营资质或第三方认证可能存在不能及时续期,甚至被取消的风险,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按同一控制口径)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报告期内达到58.79%。如果未来上述客户经营策略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公司产品或技术如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客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资产抵押权、质押权实现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的川(2019)广汉市不动产权第0013157号土地使用权抵押给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前述抵押资产主要用于公司办公、生产及仓储等,属于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之一。若未来因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导致抵押权实现,则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共取得有效发明专利数70项,其中包含2项国际发明专利,目前,公司专利有5项被质押,用于公司向银行的借款提供担保,被质押的专利应用于公司部分核心技术,且与公司主营业务有关。若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导致上述专利质押权实现,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核心技术造成不利影响。 6、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公司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下游高端装备的性能和质量。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尚未出现由于重大质量问题与客户发生纠纷的情况。但不排除未来由于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向客户偿付索赔款甚至终止合作关系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7、安全生产风险 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若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将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虽然公司在生产流程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依旧存在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人为因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8、产品暂定价格与最终审定价格差异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以合同约定的结算价格为暂定价,最终价格以终端用户审定价为基础双方另行协商确定。公司以暂定价为基础确认收入,如果后续与客户协商确定的最终价格与暂定价格差异较大,可能导致公司存在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存货减值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87,499.83万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的交付,导致存货账面价值增加较大。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以销定产,以产定存”的经营模式,期末存货主要系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发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因此,若客户单方面取消订单,或因自身需求变更等因素调整或取消订单计划,均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无法正常销售,进而会给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较低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0.06%,流动比率为1.77,速动比率为1.05,公司偿债能力不足。随着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增长,营运资金及新产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若未来不能有效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库存,改善客户、供应商信用期,公司将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3、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呈增长趋势。报告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合计为103,397.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9.15%。报告期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余额为6,032.15万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较多的流动资金,若不能及时收回,将增加公司资金成本;同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如不能收回形成呆坏账,将会对公司未来利润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4、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在进口原材料及出口产品时主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受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报告期内,公司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汇兑收益为-194.75万元、157.46万元和82.32万元,汇率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5、股份支付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公司于2022年实施了两次股权激励计划。按照报告期内已授予的股权激励计划数量测算,公司2022年、2023年分别确认股份支付费用4,830.99万元、8,340.53万元,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将分别确认股份支付费用3,708.01万元、1,126.87万元、32.58万元。尽管股权激励有助于稳定人员结构以及稳定核心人才,但大额股份支付费用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行业风险 1、下游市场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最终应用于航空、能源等终端领域,特别是在商用客机领域,公司与全球主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均签订了长期协议,为多个主流商用航空发动机型号供应机匣等环轧锻件产品。若公司下游航空发动机、商用客机市场由于重大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商用客机停飞或延期交付,将可能使下游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公司参与配套同步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无法顺利定型批产的风险 按照行业惯例,参与型号的研制是未来承担型号批产任务的先决条件,因此公司参与国内航空发动机整机的配套同步研发工作。据统计,全新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比全新研制同一代飞机时间长一倍。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需经过设计-制造-实验-修改设计-再制造-再试验的反复摸索和迭代过程,才能完全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风险较大。 公司预研、在研、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未来能否批产,取决于下游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定型批产。如果公司参与配套同步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无法顺利定型批产,可能对公司航空锻件未来业务发展和未来业绩增长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的趋势,依然面临下滑的可能,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对商用客机领域带来一定不利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公司业绩。此外,若在未来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公司出口目的地或终端客户所在国贸易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如限制从中国采购航空零部件或增加关税等,公司可能会在税收、销售和业务开展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对公司境外业务开展及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部分产品最终应用于商用客机领域,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的波动将有可能影响公众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影响下游民航运输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对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若宏观经济持续恶化,导致民航运输业及航空制造业不景气,可能影响公司下游客户需求,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目前以航空发动机锻件为主,产品也广泛应用在航天、燃气轮机、能源装备等领域,有利于减少单一领域市场的波动性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2020年12月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将在《出口管理条例》中新设军事最终用户清单,2020年12月2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在联邦公报上发布最终规则,修订《出口管制条例》,新增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并将中国多家实体列入清单,该清单包含公司。清单发布后,公司与美国客户的技术交流(产品图纸、技术标准)需获取美国政府许可证。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已批准公司客户的许可证。 2024年1月31日,美国国防部根据《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的法定要求,发布了中国军事企业清单,该清单包含公司。截至目前,该清单暂无具体制裁措施。 若未来出口目的地或终端客户所在国贸易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如限制从中国采购航空零部件或增加关税等,公司可能会在税收、销售和业务开展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对公司境外业务开展及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利润实现双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0,384.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58.24万元,同比增长1.2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93.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52%。受部分下游客户自下半年起去库存及降本等因素影响,净利润增速短期放缓。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情况 当前,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家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及其锻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相对落后。国内民航飞机市场基本也被波音、空客等公司占据,即便是国产商用客机,前期也是选用的国外航空发动机,如C919选用CFM的LEAP发动机,ARJ21选用的是GE航空的CF34发动机。尽管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起步晚,底子薄,但是近几年大飞机专项和两机专项的实施为国内商用航空发动机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两机专项为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发带来政策红利,大飞机专项为国产航空发动机提供了基本的需求保障。 国内商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市场主要源于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锻件产品需求,中长期市场增长主要依托于C919等国产商用客机的规模化交付以及国产商用客机的航空发动机国产化替代,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国产大飞机配套的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12月,我国研发的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验证机完成整机装配,据中国航发商发官网,该款发动机预计于2025年服役。 如果中长期商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进程实施顺利,国产大飞机和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实现规模化交付,未来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有望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上海市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年)》,未来20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需求量约1万台,价值约1,000亿美元。按照环形锻件占航空发动机价值的6%计算,未来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市场价值每年约为3亿美元。公司与中国航发商发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参与长江系列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长期的产品服务经验和市场先入优势保证了公司未来在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市场的竞争力。 2、境外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情况 目前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主要被GE航空、罗罗(RR)、普惠(P&W)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垄断,其余市场基本由上述三家的合资企业CFM(GE航空与赛峰(SAFRAN)合资)、IAE(普惠(P&W)、MTU合资)、EA(GE航空、普惠(P&W)合资)占据。根据《COMMERCIALENGINES2023》,截至2023年6月,CFM、普惠(P&W)、GE航空、罗罗(RR)分别占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按数量)的53%、15%、6%、5%。除GE航空、罗罗(RR)、普惠(P&W)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外,赛峰(SAFRAN)、霍尼韦尔(Honeywe)等处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第二梯队,其中赛峰(SAFRAN)主要通过合资公司CFM参与LEAP系列等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和销售;霍尼韦尔在公务机发动机及APU领域具有一定市场优势。 截至2023年12月,空客公司尚有8,598架客机尚未交付,波音尚有5,626架客机尚未交付。 目前全球商用窄体客机的主流机型为A320neo系列(包括A319neo、A320neo、A321neo)和737Max系列。上述飞机主要选用LEAP发动机以及PW1100G发动机,737MAX和其主要竞争机型A320neo系列和国产大飞机C919目前均选用LEAP发动机,因此未来GE航空、普惠(P&W)、赛峰(SAFRAN)在窄体客机发动机市场仍居于领先位置。 而全球商用宽体客机市场主流机型为777X(包括777-8X/9X)、787和A350。其中777X将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和效率最高的双发飞机,将搭载目前全球推力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GE9X,已在2020年实现首飞,未来批量交付将直接带动GE9X的订单增长。全球主流宽体客机选用GE航空的GEnX、GE9X及罗罗的遄达系列发动机(以TrentXWB、Trent1000等),因此未来宽体客机发动机仍主要由GE航空、罗罗(RR)供应。 航空发动机市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市场(航空发动机制造/销售/租赁)与后市场(航空发动机售后维修服务等)。公司产品对应的下游市场主要为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销售领域,即航空发动机的“前市场”。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也主要分为两个市场,一是直接安装在飞机上的航空发动机市场,二是作为备用的航空发动机市场,后者数量约为前者的10%。在一架全新的商用飞机上,航空发动机价值占比约为20%-25%。 根据波音公司发布的《CommerciaMarketOutook2019-2038》,2038年全球商用飞机数量为50,660架,未来20年将新增商用飞机约44,040架,市场价值约6.8万亿美元;根据空客公司发布的《AirbusGobaMarketForecast2018-2037》,2037年全球商用飞机数量为47,990架,未来20年将新增商用飞机约37,390架,市场价值约5.8万亿美元。按照两家预测市场价值的平均值计算,按照航空发动机占飞机整机价值20%的比例保守估计,未来20年航空发动机新装市场价值约为1.26万亿美元,备用航发市场价值约为1,260亿美元,新增航发市场总计约为1.386万亿美元。按照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占航空发动机价值的6%计算,未来20年全球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市场价值约为831.6亿美元,平均每年约为41.58亿美元。 长远来看,全球航空领域未来增长态势良好,无论是窄体客机和宽体客机领域,航空发动机市场及航空环形锻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燃气轮机市场需求情况 燃气轮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与航空发动机类似,按功率可分为轻型燃气轮机和重型燃气轮机。轻型燃气轮机主要用于船舶动力;重型燃气轮机为工业燃气轮机,主要用于工业发电。 (1)国内工业燃气轮机需求情况 目前燃气轮机工业发电主要有四个用途:一是天然气基荷电站,二是天然气调峰电站,三是天然气热电联产电站,四是分布式能源。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燃气轮机市场目前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国产燃气轮机技术突破也为燃气轮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国际燃气轮机市场需求情况 根据ForecastInternationa的统计和预测,未来随着全球电力需求的增加,燃气轮机市场逐步回暖,2025-2033年全球市场价值将稳定在220亿美元左右。伴随着国际燃气轮机市场需求的回升,公司国际燃气轮机业务也有望逐步提升。 4、航天需求情况 航天火箭是卫星、空间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航天工程(603698)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 我国商业航天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商业火箭公司尚处于试飞阶段,因此目前国内商业发射主要依靠“国家队”火箭所能提供的“搭车”机会,但这些机会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根据中国长城(000066)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披露的信息,2022年长征系列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再创新高,达到53次。而根据不完全统计,按照中国企业公布的卫星计划,未来几年国内的卫星发射需求超过2,700颗,如果按照平均每颗卫星100kg计算,总共发射需求将超过270吨;按照每箭10颗卫星估算,需要超过270次商业发射机会。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以现有国际、国内市场为基础,强化研发创新,以人才为支撑,以资本和技术连接为纽带,继续发挥现有优势、集中资源,坚持聚焦先进材料精密环锻塑性成形产业方向,坚持以航空发动机行业为核心服务领域,同时涵盖航天、燃气轮机和能源装备等其它高端装备领域。 公司秉承“诚信、和谐、创新、卓越”的企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公司坚持规模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持续开发“专、精、特、新”产品,跻身全球航空专业化环锻件制造企业前列,成为高端装备业先进材料的应用研究基地、国际航空发动机关键环形零部件锻造塑性成形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参与者,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良好回报,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 (三)经营计划 2024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公司将依托智能制造协同平台的完善与提升,推动公司实现数字化运营管理;勇于探索新技术路线,开拓市场新领域,扩大客户和业务版图;深挖成本管控,脚踏实地、砥砺奋进。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市场开拓,国内海外齐发力 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优化客户结构。聚焦“关键领域、关键部位、关键材料”,寻找新的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将工艺重构与客户需求相结合,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在既有业务领域挖掘新客户和新项目,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增强客户满意度。国际业务上继续加大市场投入;国内业务上集中力量针对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如水下深潜器、核电等高端装备领域争取取得突破。 2、提升产能利用率,加速推进新产能的建设 2024年,公司IPO募投项目公司将力争达到满产状态,全面提升产能利用率,通过更为显著的规模效应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此外,公司将在2024年内启动新项目建设,新项目将在IPO募投项目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按照数字化智慧工厂+绿色工厂的建设理念,通过工艺重构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同时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审慎把握项目节奏,控制好项目风险。 3、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梳通管理难点,为管理提速。2023年底,公司提出管理提升项30余项,2024年将对管理提升项目中涉及到的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堵点、痛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把管理重点难点纳入项目化管理,作好绩效管理考核的过程跟踪。在规范内控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决策效率,为公司持续经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加强数字化建设,为管理赋能。公司将在数字信息化系统建设上持续发力,努力推进信息系统网络化、生产运营数字化,进一步健全“全流程、全计划、全相关”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 三是加强班组建设,为管理强基。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筑牢公司发展的根基,通过6S管理法,加强班组的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精益高效的班组管理体系,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均衡生产、有序生产。 4、优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2024年,公司将以全面预算为牵引,做好生产运营全流程的控制与监督,从报价、工艺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回款多个运营环节高效联动运转。扎实落实降本增效工作,实现公司在产品成本,运营成本上降费,在管理成本,时间成本上增效的目的。 公司将持续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设置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账期管理力度,监控好账款回收情况,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以进一步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公司还将继续加强存货管理,结合市场情况,设置合理的库存警戒线,提高存货周转率。 公司还将持续注重财务数据分析工作,依托现有的ERP和各类生产管理系统,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实现加强对内部运营情况的监督管控力度,为公司的各项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财务数据支持。 5、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管理团队 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的研发、技术及管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继续引进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以构建一支具有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优化人才结构;公司将加强员工培训,继续完善员工培训计划,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通过内外部培训、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整体素质,在鼓励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打造一流人才团队。同时,公司将持续推进人才激励计划,挖掘和激发员工的潜力,增强团队活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