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2 15:15

华熙生物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业绩及举措

2022年,华熙生物坚持坚守创新担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据董事会统一的战略部署,在以公司总经理为核心的管理层带领下,华熙生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幅28.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幅24.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幅28.46%;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3亿元。

公司整体收入规模实现稳健增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底层研发能力,制造与产业转化能力支撑下,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持续增长,报告期占收入比重超过70%;公司进行主动实行组织优化、降本增效等措施,主动调整腰尾部超出培育期仍未盈利的事业部,助力公司实现利润的释放;从收入结构上看,公司过亿产品较上年同期增加,业务基础更加稳固;公司TOP10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有所提升,核心产品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四大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原料业务2022年,公司原料业务实现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8.31%,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5.41%,原料业务整体毛利率71.54%,其中,医药级透明质酸销售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33.73%,占比继续提升。2022年公司出口原料销售收入4.26亿元,占公司原料业务收入的43.45%。

报告期内,公司透明质酸原料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公司凭借发酵技术、产品品质、资质认证、规模化生产、高效服务等优势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2022年原料业务收入增速较上一年放缓,主要系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一方面上游供应端由于暂时停工导致产量略有收缩,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端受到市场冲击需求量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国内透明质酸销售受到冲击。随着产业链逐渐恢复正常运营,消费信心加强,国内透明质酸销售预计恢复增长势头。

从收入结构上看,毛利率较高的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业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占比进一步提升,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业务、其他生物活性物保持稳定增长。经营方面,公司持续高效推进国际化战略,强化原料业务在海外的布局,欧洲、亚洲、美洲等国际市场增长势头明显。国内原料市场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增速放缓。

产品方面,公司通过底层研发不断推出新的生物活性物产品,持续提升非透明质酸原料占比,报告期内非透明质酸原料销售种类大幅增加,其中依克多因销售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公司未来将通过合成生物技术优化已有产品并不断研发新的有潜力的生物活性物,丰富产品矩阵,提供下游公司解决方案,为原料板块提供新增长动力。凭借对化妆品原料的理解及多年来积累的基础研究,公司在2022年完成3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此外,公司积极研发其他生物活性物原料,高产麦角硫因完成产品开发,5-ALA、唾液酸等成功实现放大生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完成中试生产,生物活性物平台型企业进一步形成。

医疗终端业务2022年,公司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2.0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79%,毛利率为80.86%。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4.66亿元,同比下跌7.56%,主要原因为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所致;受益于八省二区及安徽省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骨科注射液产品实现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2.98%;其他产品共计实现收入0.68亿元,同比下降5.79%。

报告期内,公司医美板块坚守合规化经营,以合规性、标准化、服务高效化、体系化为管理总则,重新制定不同系列产品的业务定位,同时强化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团队价值导向,优化管理、重新出发。公司在报告期内主动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升级医学培训体系,增强学术支撑和客户服务能力,助力医美业务未来长期发展。产品方面,公司以润百颜小颗粒产品实现机构的广泛覆盖及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渗透;聚焦差异化优势品类微交联润致娃娃针,提升了润致品牌声量,同比增长约38%;利用润致单相Natura、润致双相2号、3号、5号产品在粒径和粘弹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性为求美者定制产品组合方案,分层抗衰效果明显。销售方面,公司整理销售渠道,淘汰优化经销商,直销占比有所提升。通过线上线下(300959)培训强化员工学习意识,逐步转型顾问式销售;提升直销团队的客户服务能力,从产品、医学、运营等全维度为客户提供产品售前、中、后期解决方案,赋能机构保障产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报告期内,骨科注射液产品“海力达”积极参与各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目前八省二区、安徽省集中带量采购已落地执行,报告期内新增中标广东省联盟药品集采。报告期内,“海力达”在全国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000余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继续开展“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用套装”(PRP)产品在国内骨科、运动医学科、整形外科以及疼痛科等多科室的推广与销售,积极推进PRP多领域应用的学术推广;PRP升级产品“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制备用套装(PRP+HA)”已完成海南地区的“先行先试”注册工作。公司积极推进眼科产品“海视健”在重点省份的挂网销售,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护肤品领域的四大品牌,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形成差异化技术路线,夯实品牌定位,着力打造大单品及产品系列,凭借优秀的产品力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带动市场整体对公司品牌力的认同。

1.品牌规模化发展方面

报告期内,在国内化妆品行业零售额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各品牌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的目标。这标志着公司多品牌运营能力得到验证,多品牌矩阵步入成熟阶段,并向国民品牌迈进。继润百颜品牌之后,夸迪成为第二个收入超过10亿元的品牌,同时,BM肌活2022年实现收入8.98亿元,有望成为第三个收入迈入10亿元门槛的品牌。

各大品牌均完成了一个或多个大单品或大单品系列的打造,尤其是第一个年收入(含税)过4亿元单品——Bio-MESO肌活糙米焕活精华水的出现,标志着品牌成长天花板被进一步打开,品牌用户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公司从科技力出发打造产品力,塑造品牌力的逻辑闭环得到市场认同。

2.品牌建设方面

报告期内,各大品牌均围绕着“聚焦和突破”进行品牌建设,加强了对优势赛道及核心目标人群的开发,专注于差异化定位,并不断提升用户的品牌心智认同感。

润百颜升级品牌定位,提出“玻尿酸科技修护美学”的理念,并以“修护”作为核心功效,将前沿医学、生物合成技术转化至功能性护肤品领域,重新定义皮肤分层修护,以核心科技INFIHA英菲智配玻尿酸技术打造国民大单品;并以“因爱专注、韧性生长”作为与用户的共情点,推出“韧性三部曲”,全网累计曝光量超12亿,通过情感沟通深度触达消费者,提升品牌美誉度。夸迪品牌以“30%的爱”为话题,引发“先爱自己,爱会回来”的情绪共鸣,宣传不老的爱情和白头偕老的亚洲焕亮抗垮需求。米蓓尔品牌着力强化敏感肌专家的品牌心智,锐化品牌态度,借力超头助力品牌出圈,并通过跨界联合,共创内容,破圈营销等方式,扩散品牌认知度。BM肌活突出“和年轻人玩到一起,相互吸引”、“不仅要功效,更要懂我”,“能成就更好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偶像”等品牌理念,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拓展品牌外延,更加明确品牌态度和情感抓手。

3.渠道布局方面

优化渠道结构。公司战略性提升品牌直营渠道份额占比,提升在官方旗舰店、品牌直播间、私域及线下门店等渠道的销售额稳定性,并同时战略性提升日销,随着品牌力提升,消费者主动搜索和购买产生的销售逐渐成为日销的重要支撑。

制定差异化策略。主动根据各渠道特点匹配产品品类,制定不同渠道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在大促期间做好直营和分销渠道联合运营,共同贡献爆发式增长,提高流量的集中转化效率。例如公司抓住抖音流量红利实现重点突破,抖音渠道销售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占比上升约14个百分点至31%左右。

全域渠道布局。成熟品牌进一步发力打造线下旗舰店,完善单店管理模型,并推进店铺品牌形象、用户体验、会员互动等精细化运营工作落地实施。

4.产品策略方面

公司持续推行大单品打造策略,各大品牌在报告期内均实现多个产品破亿元及大单品占比提升的目标,为品牌跨周期稳定发展提供产品和用户基础,增强了用户粘性,同时也为新产品开发输出了优秀模型。未来,公司一方面稳固大单品或大单品系列,使其成为品牌基本盘,增强用户粘性。例如润百颜大单品系列屏障修护系列和新品HACE次抛精华,夸迪焕颜、战痘次抛等,BM肌活糙米系列,米蓓尔蓝绷带面膜等。另一方面品牌推出更加注重策略性的新产品,达到获取新客,丰富产品线等目的,如润百颜推出抗时光修护和光损伤修护系列,完善产品线布局;夸迪重点发展眼霜作为核心新产品,强化用户的抗老心智;米蓓尔重点推出水类和精华类产品占比,发展高毛利单品,丰富产品线;BM肌活推出糙米面霜,用好糙米水红利,打造跨周期大单品系列。

5.运营管理方面

公司在报告期内完善了业务管理中台的构建搭建,打造“组织驱动和市场驱动”结合的增长引擎;打通用户、平台、渠道、供应链、技术开发数据;在“研发管理、品质管理、品牌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化运营管理”等方面为品牌赋能。

功能性食品业务2022年,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收入0.75亿元,同比增长358.19%。

报告期内,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体量仍然不具备较大规模。目前功能性食品市场仍处于消费者教育初期,公司既要抓住市场机遇,找到突破方向及优势品类,又要稳健投入,控制对整体财务报表的费用影响。报告期内,各品牌重点经营举措如下:

水肌泉:产品方面,推出480m规格的玻尿酸水,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及不同人群需求;渠道方面,完成自播团队搭建实现线上渠道内容输出,以及线下渠道实现超2,000家易捷便利店入驻,扩大产品声量。

黑零:产品方面,推出浆果醋植物饮、玉油柑高膳食纤维饮等8款产品,此外,对部分原有产品进行配方升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渠道方面,着重布局抖音渠道,开拓小红书、阿里大健康、得物等线上渠道,进一步完善线上渠道体系。

休想角落:产品方面,推出夜帽子系列5款产品,满足熬夜人群的需求;渠道方面,利用天猫、抖音、小程序(直营)等线上渠道迅速推广产品,建立产品认知。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继续扎根科技底层,不断巩固和提升科技壁垒公司坚守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定位,坚持“科学→技术→产品→品牌”的企业发展逻辑,公司坚持研发驱动,创新引领,持续巩固和提高竞争壁垒。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依托科学技术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好产品。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3.88亿元同比增长36.52%。截至报告期末,研发人员827人同比增加256人;在研项目337项同比增加98项。已申请专利719项同比增加194项,获授权专利337项(发明专利209项)同比增加171项(发明专利120项)。公司坚持研发驱动,创新引领,持续巩固和提高竞争壁垒。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原料产品国际注册11项,新获得医疗器械注册30项,新增3项化妆品新原料的备案,新获得2项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行政许可,新上市5款个人护理原料产品。公司在济南12,000平米研发中心新场地已投入使用,“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300832)基地”已落户北京大兴并投入使用,围绕功能糖、氨基酸、蛋白质、多肽、核苷酸和天然活性化合物六大类物质全面布局生物活性物质产业体系,打造研发、制造、产品应用开发于一体的合成生物制造全产业链赋能体系。

第二、加码合成生物战略布局,建设合成生物科学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实现领先占位公司是一家不断创新的生物科技平台公司,用细胞工厂生产生物活性物。公司坚定地布局合成生物学赛道,建设研发平台、完善产品体系、打造创新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合成生物学国际创新研发中心完成了团队人才梯队的引进和研发平台的搭建,并加速打造了高质量科研团队和领先的研发技术平台。目前研发团队共计引进科研人员超过50人,毕业于中科院、清华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研发团队成立了5个合成生物研发工作室、1个发酵优化平台、1个应用研发工作室及平台管理,为合成生物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公司完成了世界首座合成生物科学馆的建设和落成,向大众展示合成生物学的诞生、发展、产业应用、对“双碳”乃至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传递合成生物科学知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合成生物学国际创新研发中心聚焦于服务提高生命质量和延续生命长度的生命健康活性物,并建立五大支撑平台,即高通量自动化筛选平台、酶改造与进化平台、AI数据化平台、发酵优化平台及微生物育种平台,利用合成生物学研发中心通过基因编辑、代谢工程、酶进化改造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可实现更多生物活性物和生物材料的研发创造。通过建设合成生物制造底层技术平台,建立核心技术壁垒,围绕六大类生物活性物做更多0-1的原始创新及加快新物质的产生和迭代。

依托独创的寡糖体外酶催化合成技术,公司建成了全球分子量覆盖最广的人体三大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寡糖库。通过糖链生物合成元件的发掘与改造、体外编辑与组装,开展100种以上人乳寡糖的系统性合成,构建国际上首个人乳寡糖物质库,强化了华熙生物在功能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继续夯实“产学研”,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20余家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深入战略合作,开展多种生物活性物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生物制造。

2022年1月,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功能糖组学创新中心”,围绕高附加值糖类资源的生物创制和工程化开发等糖科学前沿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2022年2月,公司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功效评价联合创新中心”,围绕生物活性物原料、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022年7月,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建立“生物活性物技术研究中心”,并挂牌,合作期内双方将在活性代谢产物资源开发、微生物合成、生物活性大分子材料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2022年7月,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产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生物活性物联合研发中心”,围绕合成生物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展有助于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及生物活性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2022年9月,公司与江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功能营养品高效生物合成联合研发中心”,合作期限内双方围绕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生命健康等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整合双方人力、智力、平台等资源,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和功能营养品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组织联合攻关。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大专项中的多个项目,围绕功能营养品及医用蛋白的绿色制造,开发关键技术及优化生产工艺。公司新承担3项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医用蛋白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发酵法生产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关键技术”、“绿色工业酶催化合成营养化学品关键技术”,以及1项2022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高值功能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开展以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支撑的生物活性物绿色生物制造模式“创造”与“迭代”,加快实现公司国际前沿的生物产业技术升级和高质量落地转化。同时,新承担了1项山东省发改委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透明质酸可控合成与修饰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生命健康绿色产业园建设”,依托公司在透明质酸全产链的研发、产业转化的技术实力和储备,打造生命健康绿色智能化产业园。2022年12月,全资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获得天津市科技局批准筹建的“天津市生物合成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凭借全球前沿的合成生物学中试转化研究平台,致力于生物活性物的绿色制造上下游全过程贯通,是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又一重要科研阵地。

第四、从单一活性物到活性物平台公司,探索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等新赛道新领域,寻求支撑企业持续成长的第二、第三曲线公司的原料研发战略致力于实现活性物原料多元化,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原料矩阵。公司从创新基地及研发团队组建,平台核心建设,产学研联合体研发到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投入使用,已经完成了合成生物学所需要的平台-人才-技术-转化的所有环节。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有约百余种活性物质库,开展百余种活性物开发,24项相关物质进入中试或相关功效、应用、产品完成转化。公司自主研发的多聚寡核苷酸、NMN和人乳寡糖均已实现突破性进展,处于国际领先研发水平,并已推进至中试阶段。同时,胶原蛋白项目已进入中试,正在稳步推进,正开展量产规划。未来将聚焦重组胶原蛋白的基础研究,孵化出更多重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项目,丰富重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布局。公司同时取得以下进展:实现燕窝酸的低成本发酵转化;拓展多种类型胶原蛋白的创制开发;实现麦角硫因低成本生物合成和制备;实现甘油葡糖苷的定制化制备。综上,支撑公司持续成长的第二、第三曲线越来越清晰。

第五、面向未来新产能和新平台布局,持续提升制造转化和产业转化能力华熙天津工厂新增300吨透明质酸产能,建成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中试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东营佛思特工厂无菌级HA生产线2022年主体设备已经招投标完成,预计2023年实现生产,将进一步占据HA的最高端市场。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2022年设备设施完成招投标,部分设备已经进场安装,预计2023年实现生产,将进一步提升透明质酸终端产品的产能。公司通过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的股权,正式进军动物源胶原蛋白领域,新增胶原蛋白海绵和人工骨两项产品管线。在海口高新区建设的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将于2023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

报告期内,优化组织架构层面,主动调整腰尾部超出培育期仍未盈利的事业部,助力公司实现利润的释放。功能性护肤品新增数据运营部,在数据化管理和资源统筹方面发力,将前端用户、平台和渠道数据打通,为前台产品开发、渠道策略调整、用户数据运营提供有效支撑。公司将组织能力建设,数据化运营能力建设等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增长新引擎。

工业4.0建设方面,各级建设已初具规模,华熙天津工厂(一期)已完成,济南、巢湖、海口新产线均开始调试和使用。华熙天津工厂应用自动化生产管理平台显著提高主要产品稳定性及质量,生产运行中各项工艺关键指标在信息化系统与数据监控平台下稳定运行,工艺优化带来的深度数字应用分析与计算需求使公司工业4.0战略落地进一步迈向智能化。同时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和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正在建设过程中,虹膜技术识别、指环扫码等新技术随全数字化系统覆盖医疗器械产线落地实现,所有信息系统完成CSV验证,从设计期与建设期按法规要求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投产既保证产品高质量、高稳定、高产量。

大运营体系方面,以实现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数字化转型要求,调整公司业务流程价值链,重新对核心架构和职责进行梳理和调整,例如集成研发管理(IPD),实现新部门,新业务融入体系等;按客户诉求实现顺序梳理市场、客户、研究、开发、供应链、收款领域的关键流程,实现业务的端到端打通,提升全链条运行效率;同时完成编制流程节点与数据化工具结合的运营工具,逐渐实现公司管理要求在全国多地分子公司的复制推广,内部效率提升以及费用结构优化。

数字化建设方面,在2021年成果上继续深耕,随着数字化成果在各业务线、业务单元实现应用,数据标准协同业务流程,系统深度集成使企业办公效率、订单效率、交付效率显著提升,并沉淀大量合规高质量数据。护肤品条线业务数字化工作持续推进,通过“订单”、“客户”、“产品”多维度诊断业务效率,从产销协同入手优化生产供应链中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PMC等关键业务运行流程与管理场景,建设超过150项多维度关键指标,实现各层级人员通过指标健康视图来管理业务。此外,公司功能性护肤品车间还获评“山东省数字化车间”,公司供应链协同平台入选“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凭借《基于数字化平台全产业链管理创新实践》斩获“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代表着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屡获肯定。

第七、不断深入终端市场,不断推进国民品牌建设,持续不断投入长期主张公司秉持多元化的品牌战略,企业母品牌华熙生物坚持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的定位,开展品牌价值传达和文化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品牌声量,加深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进而建立品牌信任。2022年7月,公司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1年度50家聪明公司(TR50)名单。子品牌包括医美、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等直面消费者的产品品牌。

功能性护肤品四大品牌差异化定位进一步清晰,更专注品牌专属赛道和核心目标人群,聚焦和突破成为品牌发展思路和共识。加大针对目标人群的内容情感传播,不断提升品牌认同,强化心智占领,目标人群集中度得到提升。润百颜是品牌建设的第三年,明确了玻尿酸科技护肤领导品牌的定位,逐渐升级为“玻尿酸科技修护美学”、“皮肤维稳、韧性生长”等;推出韧性三部曲,共情女性消费者,韧性生长直至花开,激励消费者展现韧性的美,以诚挚的态度诉说润百颜的品牌理念。夸迪是品牌建设的第二年,以“30+的爱情”为话题,引起“先爱自己,爱会回来”的女性情绪共鸣,宣传不老的爱情和白头偕老的亚洲美白需求。米蓓尔和BM肌活是品牌建设的第一年,米蓓尔品牌定位焕新和视觉1.0升级,强化敏感肌专家的品牌心智,强化品牌态度,借力超头助力品牌出圈。跨界联合,共创内容,破圈层营销,扩散品牌认知。BM肌活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以及外延,更加明确品牌态度和情感抓手,突出“和年轻人玩到一起,相互吸引”、“不仅要功效,更要懂我”,“能成就更好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偶像”等品牌理念。

第八、坚持坚守创新担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2022年4月,公司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上海捐赠市场价值超过1,000万元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用于保障防控工作和基本民生。持续开展“云中公益”项目,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12年已走进35个民族,超过50个城市,行程逾12万公里,累计帮助300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向国内外舞台。同时,积极参与各地方政府、公益组织、社会机构等的公益项目、慈善活动,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教育,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近300万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企业,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公司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以及中试转化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在内的六大研发平台,建立了生物活性材料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公司主要产品如下:

(1)原料产品

公司依托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及产业化优势,开发出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产品。其中透明质酸包括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一共200多个规格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及普通食品领域,并涉及宠物、生殖健康、口腔、织物、纸品等新领域。其他生物活性物产品包括γ-氨基丁酸、聚谷氨酸钠、依克多因、麦角硫因、蛹虫草发酵滤液、纳豆提取液、糙米发酵滤液、微美态系列产品等。

公司医药级原料生产符合美国cGMP、中国GMP、ICHQ7要求,通过美国FDA、韩国MFDS、中国GMP现场检查。医药级玻璃酸钠产品在国内取得了9项注册备案资质和在中国台湾取得1项DMF注册,报告期内完成国内2个医疗器械原材料主文档登记;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9项(报告期内完成1个医药级玻璃酸钠产品的日本MF注册和1个欧盟CEP注册)。公司将利用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销售渠道、技术服务以及注册等方面的系列优势迎接未来的市场机会。

公司化妆品级原料生产符合ISO9001和EFfCI(欧盟化妆品原料规范)体系要求,产品拥有KOSHER,HALAL,ECOCERT,COSMOS,Vegan,NaTrue等注册资质认证,是全球知名化妆品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技术服务和应用方案,满足各种定制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进行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3项,包括透明质酸锌、透明质酸钙、唾液酸;新上市5款个人护理原料产品,分别为Hyboom水解透明质酸锌和透明质酸钾(具有保湿、皮肤保护等调理功能)、Bioyouth-FCM蛹虫草发酵滤液(可促进细胞自噬和改善细胞缺氧,适用于抗衰老产品的解决方案)、HyanutraTM-RH润之米语(基于对不同类型透明质酸的护发功效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得到的透明质酸护发解决方案,可有效修护和顺滑发丝)、Bioboom微美态ME-3(具有屏障修护功能的后生元产品)。2022年4月,公司BioyouthTM-EGTPro超活麦角硫因荣获2022PCHi芳典奖。

公司食品级原料生产拥有ISO9001、HACCP、ISO22000、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产品均获得KOSHER,HALAL注册资质认证,同时食品级透明质酸钠通过了中国、巴西新食品原料审批,食品级γ-氨基丁酸获得国家卫健委实质等同认证。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上市胃肠道健康应用透明质酸钠UtraHA-GI-001和抗幽门螺杆菌解决方案产品AbateHPTM。2022年7月,公司发酵法生产γ-氨基丁酸荣获第四届iSEE“创新技术奖”。2022年7月,UtraHA-GI-001荣获第五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科技创新奖”。依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公司保持口服美容领域的优势,并拓展关节健康、胃肠道健康、脑健康及睡眠问题等领域。

原料的创新是下游终端消费品创新的底层动力和根本来源之一。公司是全球及本土知名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在原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公司与行业头部客户开展项目合作,以新原料的产品创新不断推动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纺织领域专用产品——Hygoden纺织专用玻尿酸(基于公司积累的透明质酸应用经验并结合纺织产品特点开发的纺织品专用的透明质酸原料)和Hyfee玻尿酸整理剂SC100(多重透明质酸复配的纺织专用玻尿酸,具有纤维结合能力强、耐水洗次数多的优点,可作为原料用于面料纤维生产加工及后整理等工序中),为透明质酸在纺织行业领域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此外,公司为品牌客户提供透明质酸润滑液定制产品,拓展透明质酸在生殖健康行业应用。

(2)医疗终端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透明质酸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医疗终端产品,主要分成医美和医药两类。

医药类包括眼科黏弹剂、医用润滑剂等医疗器械产品,以及骨关节腔注射针剂等药品。公司作为瑞士RegenLab公司在中国唯一的总经销商,报告期内继续开展“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用套装”(PRP)产品在国内骨科、运动医学科、整形外科以及疼痛科等多科室的推广与销售。

医美类包括软组织填充剂、医用皮肤保护剂等;2012年,公司“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作为国内首款获得NMPA批准文号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批准上市;2016年,公司含利多卡因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率先通过NMPA认证;2019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单相含麻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2020年下半年公司推出润致“娃娃针”,含有利多卡因的微交联透明质酸产品,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浅层到中层注射除皱;2021年,公司升级微交联透明质酸真皮焕活产品“熨纹针”产品,适用于面部年轻化综合治疗和浅层细纹微填充注射的微交联透明质酸产品;2022年公司陆续推出专注医美术后修复的“润致臻活”品牌,涵盖修护精华液次抛、喷剂敷料、皮肤修护贴,修护乳等产品,润致品牌将完成“治+养”全系产品组合。目前润致系列包括单相Natura,以及润致2、3和5号等双相产品,未来“润致”将依托公司玻尿酸原料和技术平台优势,完善单相、双相不同支撑性、粘弹性、内聚力,且不同适应症的全面部玻尿酸填充剂矩阵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重新制定不同系列产品的业务定位,依据产品特点及发展现状将不同产品系列分别定位为成熟业务、增长业务和种子业务,以成熟润百颜小颗粒产品实现机构的广泛覆盖及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渗透;聚焦发力差异化优势品类微交联润致娃娃针,带动皮肤类医疗产品增长;通过润致系列产品的定制化组合方案,为求美者打造分层抗衰效果;同时通过修护精华液、喷剂敷料、皮肤修护贴,修护乳等“润致臻活”医美术后修复产品,养护求美者术后肌肤。

(3)功能性护肤品

公司依托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微生物发酵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中试转化平台、交联技术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在内的六大研发平台,深入研究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GABA、依克多因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交联衍生物对人体皮肤的功效,并以此为核心成分,以精简配方、活性成分含量高、功效针对性强为研发导向,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敏感皮肤、皮肤屏障受损、面部红血丝、痤疮等不同肌肤问题的功能性护肤品。公司利用在生物医药行业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使用吹灌封一体化技术生产出无化学防腐添加的小包装“透明质酸次抛精华液”系列产品。通过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打造,公司已全面推出透明质酸次抛精华液第三代产品。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润百颜(BIOHYALUX)”、“夸迪(QUADHA)”、“米蓓尔(MEDREPAIR)”、“BM肌活”(Bio-MESO)、“润熙禾(BLOOMCARE)”等多个品牌系列,产品种类包括次抛原液、各类膏霜水乳、面膜、手膜、眼膜、喷雾、母婴个护、头皮护理及部分彩妆产品。润百颜(BIOHYALUX):专注玻尿酸科技修护,秉承十余年皮肤修护科研积累,将前沿医学、生物合成技术转化至功能性护肤品领域,重新定义皮肤精准修护,以核心科技INFIHA英菲智配玻尿酸技术打造国民大单品,为国人构筑韧性健康肌肤之美;夸迪(QUADHA):精准护肤硬核抗老,优化品牌调性,打造大单品心智,调整天猫运营策略,拓展抖音布局,强化品牌向内容营销和种草,传递品牌和企业的价值观;BM肌活(Bio-MESO):专注油皮护肤赛道,结合前沿数智发酵技术,继续深化以“肌活糙米水”在内的油皮专属糙米等系列产品矩阵布局,树立品牌“更专业、更年轻、更活力”的品牌形象,为年轻人时刻「酵」醒肌肤活力;米蓓尔(MEDREPAIR):专注深耕敏感肌赛道,深植医研共创分级修护理念,打造敏肌功效大单品(蓝绷带、粉水2.0)。

(4)功能性食品

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将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应用于国内普通食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赋能下,针对功能型饮品、膳食补充剂、乳制品等领域开发了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原料。在国内食品市场健康化升级的趋势下,公司2021年推出了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GABA夜间健康饮品品牌“休想角落”。

2022年,“休想角落”推出全新2.0“夜帽子熬夜精华饮”系列5款产品,采用“GABA+”的复配配方体系,结合透明质酸、燕窝酸、胶原蛋白肽、叶黄素、益生菌等多种有效物质,提供夜间健康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成立了无锡食品基础研发中心、上海食品研发中心,在功能性食品研发领域,以美容、关节健康和睡眠健康为主要开发应用方向。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乙醇、护肤品相关原料、预灌封注射器及包装材料等。公司招采中心负责供应商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管理,监督采购执行过程。物料采购部负责公司原料及终端产品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物料、包装材料等采购执行。公司具有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每年会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各采购需求部门每月根据实际需求制订本部门的需求计划。物料采购需根据每月物料需求计划进行统筹,并从各方面(如供应商交货期、货物运输方式、进口货物到岸周期、季节天气变化等情况)考虑到货周期,保证各种物料的安全库存,以确保采购物料的成本、质量和及时交货。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预测准备安全库存。主要产品均由公司自主生产,部分护肤品、食品由第三方进行外协生产;法国子公司Revitacare的产品均以外协加工的方式生产。

(1)自主生产

公司生物发酵类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和大部分功能性护肤品均使用自有厂房、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组织生产。公司生物发酵类原料产品所需菌株均由公司自主传代及保存,无需向其他方采购。生产过程中,对于原料药、药品及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严格按照药品GMP和医疗器械GMP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功能性护肤品,公司按照ISO22716和化妆品GMPC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其他类型产品,公司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可靠。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销售部门在分析客户订单的基础上制订需求计划并提交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依据销售需求计划和生产调度要求编制生产计划,并发至各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各生产车间依据月份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外协加工

在第三方协助加工的合作模式下,双方签订合同,按照化妆品、食品相关法规要求,详细规定双方保证产品质量的职责。部分产品由第三方按照公司需求提供配方、原材料及包装材料,完成全过程生产;部分产品由公司根据生产需求向第三方提供生产所需产品配方、原料和包装材料,第三方严格按照公司质量标准协助生产。

3、销售模式

(1)原料产品

公司原料业务的目标市场是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的制造商。国内采用直接销售为主、经销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对于境外市场,公司采用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在美国、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通过属地化运营,以最大程度覆盖及服务境外客户。

(2)医疗终端产品

a.医药产品公司医药产品主要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模式销售。在经销模式下,公司将产品以卖断方式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另行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在与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后,公司与其签订经销协议,就销售价格、结算方式等销售政策进行约定。经销商有采购需求时,向公司提交采购订单,确定具体的采购品项、数量和型号,公司按照经销协议约定的销售价格和结算方式向经销商发出商品。公司同时会向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进行直接销售。

b.医美产品公司医美产品主要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销售。直销体系主要分为东区南区北区三大管理区域,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与自治区,直接服务全国核心3,000多家医疗美容机构。

目前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体系,覆盖全国的目标市场。通过联合线上平台如新氧、美团合作,打造B2B2C的营销模式,直接触达C端。同时,公司建立了专业的医学事务中心、品牌推广中心、运营项目中心、HRBP中心等销售支持团队,定期对医疗机构、相关医疗从业者进行学术研讨、培训等,帮助机构及分销商做好客户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工作。

(3)功能性护肤品

目前主要是结合线下、线上两种渠道进行销售。线上渠道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模式。线上直销模式客户主要为个人客户,通过公司直接针对消费者结算模式进行销售。线上直销模式包括平台合作模式和自有平台模式,平台合作模式即公司与天猫、淘宝、抖音等平台签订平台服务协议,在平台开设店铺(旗舰店、专卖店等)面向终端用户进行销售。自有平台模式即公司利用微信小程序、有赞商城等技术服务商,搭建官方渠道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进行销售。线下渠道公司采用经销商销售为主的模式,公司将产品以卖断方式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另行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开设线下实体店、进驻线下专柜等方式,完善全渠道布局,实现多场景的用户触达。

(4)功能性食品

公司功能性食品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进行销售。线上渠道客户主要为个人客户,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模式与个人用户结算。线上直销模式包括平台合作模式和自有平台模式,即公司与天猫、淘宝等平台签订平台服务协议,在平台开设店铺(旗舰店、专卖店等)面向终端用户进行销售。自有平台模式即公司利用微信小程序、有赞商城等技术服务商,搭建官方渠道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进行销售。线下渠道公司采用经销商销售为主的模式,公司将产品以卖断方式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另行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透明质酸行业基本情况

透明质酸是一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眼玻璃体、关节、脐带、皮肤等部位,并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含量逐渐减少。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等物理生物特性,在医疗、化妆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ivan的报告,2021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达到720吨,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4.4%。预计在未来五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将保持12.3%的复合增长率,在2026年达到1,285.2吨的市场销量。

(2)公司产品所属细分领域的基本情况原料细分领域

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寡聚透明质酸的酶切技术,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医药级玻璃酸钠原料对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注册的要求更高,各国对于医药级原料的市场准入均具有严格的标准,售价远高于化妆品级和食品级原料,是附加值最高的原料产品。生产技术和资质壁垒作为医药级原料生产商的核心优势,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保证了行业地位及市场份额。

化妆品级原料的壁垒来自于通过对透明质酸原始成分的进一步加工修饰改进,甚至与其他生物活性物组合,从而具备更强的特定功能,并与细分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随着消费群体的迭代、消费升级,个人护理品行业迎来了新发展,高科技、有功效确证以及绿色可持续成为主流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化妆品级原料在个护领域的需求逐渐增大,应用越来越广泛。

食品级原料领域,随着消费升级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消费者对普通食品也有了功能性的期待。全球食品级透明质酸销量最大,增速最快,国内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洲等地。经公司申报,2008年5月透明质酸钠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此后,公司继续申报扩大透明质酸钠在普通食品中的应用。2021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中。目前,中国食品和营养保健品企业已开发系列含有透明质酸钠的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形成较好的市场热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其他生物活性物的应用场景有序开发,公司持续致力于挖掘GABA、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的市场潜力,并积极推广市场应用。GABA具备食用安全性,可用于饮料等食品领域,具备改善机体睡眠质量、降血压等生理功效,其市场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华熙生物食品级GABA受益于公司的品牌影响,已经逐渐被食品行业认可,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依克多因在护肤品领域应用效果良好,具有锁水保湿、防辐射和抗逆保护等作用,在修复类、抗衰老类化妆品领域受到行业的认可,2022年销售额获得显著的增长。其在医药领域也具有保护泪膜、修复粘膜、稳定蛋白等显著功效,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麦角硫因是人体中天然存在的稀有氨基酸类细胞保护剂和抗氧化剂,应用在护肤品中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光老化功效,成为护肤界的抗衰黑马。

医疗终端产品细分领域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ivan的报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1,891.2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2026年达到3,998.1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6.2%。其中,非手术类项目占比约60%,凭借操作简单、恢复时间快、价格和风险相对较低的优点,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和个人医美意识的提升,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的市场规模仍大于其它医药级终端应用领域,达到64.3亿元人民币,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9.7%,并预计以25.0%的复合增长率在2026年达到196.2亿元人民币。

骨科领域,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包括玻璃酸钠注射液,为全国医保乙类处方药药品,也是骨关节炎指南中的经典用药。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ivan的报告,2021年中国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为13.1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约18.2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6.8%。眼科领域,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包括眼科手术中使用的透明质酸粘弹剂和治疗干眼症等症状的透明质酸人工泪液。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ivan的报告,2021年中国眼科治疗透明质酸产品市场规模达到23.2亿元,其中用于眼科手术的透明质酸人工泪液市场规模为16.4亿元。预计中国眼科治疗透明质酸产品整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6年达到约33.9亿元人民币。

功能性护肤品细分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3,936亿元,同比下降4.5%。但是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2%。据Euromonitor预测,中国化妆品行业2019-2024年行业平均复合增长率8.6%,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8,282亿元。其中最大的子行业护肤品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4,402亿元,对应2019-2024年复合增速约12.5%,远高于化妆品行业整体预计增速。公司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销售收入来自于线上零售,将因护肤品整体预期增长和电商持续发展受益。

功能性护肤品是相对普通护肤品而言,随着消费者对护肤知识和自身皮肤状况的了解日渐深化,护肤消费日趋成熟,消费者从基础护肤品升级为功能属性更强的专业护肤品,再到见效更快的医美,需求不断升级且不可逆,开始呈现细分化发展趋势。按照肌肤护理需求的差异化,功能性护肤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问题肌肤功效护理的皮肤学级护肤品,根据欧睿国际的定义,皮肤学级护肤品采用温和科学的配方,强调产品安全性和专业性;另一类是面向相对普通肌肤的功效护肤品,通过针对性的添加更高浓度的生物活性成分、优化产品配方,增强美白、保湿、防晒、抗皱、毛孔收敛等效果。中国消费者既有皮肤屏障较薄、容易受损的困扰,追求更为有效的护肤效果,再加上医美渗透率不断提升带来的术后皮肤修复需求,目前两类功能性护肤品牌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总体上看,科技含量更高、功能性更强的功能性护肤是化妆品行业的大趋势。

在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植根于自身科技力,顺势推出多个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品牌矩阵搭建日趋完善,各品牌形成差异化定位,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肌肤护理方式,如婴幼儿、敏感肌肤、油性肌肤、熟龄肌肤等群体,分别研究构建了功效指向性更强的科学配方和产品体系。

功能性食品细分领域《“健康中国2030”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功能性食品是生物科技应用于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产品。功能性食品针对“老”、“病”等永恒命题,是服务于国民健康和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产品。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功能食品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发重点和消费热点。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健康消费的意识愈加强烈,国内功能性食品、尤其是口服美容类产品,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6年至2022年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1,370亿元增长至2,079亿元。2021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了由公司申报的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准许在普通食品中使用。透明质酸食品政策限制的放开,为重塑“科技健康饮食”带来新的机遇。公司将以自主研发生产的食品级玻尿酸原料为核心物质,重新定义“健康生活”,为国人的饮食环境改善赋能,为功能性食品行业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但是国内行业发展相较于国外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高、市场成熟等特点,国内企业针对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起步较晚,尚需储备研发实力并提供充分的消费者引导。公司依托于自身在原料端的产业优势和护肤品端的口碑积累,借助强大的创新转化科技平台支撑,实现向功能性食品大市场的全面拓展。

(3)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极为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学基础,实现物质发现的0-1,包含微生物发酵平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三大平台;“应用基础研究”是承接科学研究的技术平台,主要作用是完成物质发展的1-10、10-100,包含中试转换平台、交联技术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

公司构建了功能糖及氨基酸类生物活性物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体系,涉及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代谢工程等多个学科。其中高产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发酵代谢过程调控、分离纯化等过程中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发酵产率、生产成本、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在发酵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糖类生物活性物属于高黏度物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系统的溶氧问题、发酵条件对菌体生长的抑制问题等,对底物转化率及发酵产率具有较大影响;不同发酵产物分为胞外分泌产物和胞内分泌产物,其分离纯化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目标产物收率等。此外,医药级产品兼具法规门槛,各国市场准入资质取得流程通常在2年以上,质量稳定、国际资质齐备的原料产品具有较高法规壁垒。

合成生物学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分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组合,使用工程学的原则来设计生物系统和生物工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代谢工程技术、酶进化改造技术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目前,公司已搭建合成生物平台,实验室级的透明质酸产率大大提升背后的技术支撑正是来自合成生物学。在报告期内,公司从创新基地及研发团队组建,平台核心建设,产学研联合体研发到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投入使用,已经完成了合成生物学所需要的平台-人才-技术-转化的所有环节。

透明质酸医疗终端产品涉及骨科、眼科、整形外科、普外科等多个领域,属于知识、技术密集的多学科交叉产业。医疗终端产品的最终性能是多因素工艺条件综合调控的结果,如不同的结构修饰技术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亲和性、黏弹性、内聚性、支撑性、生物活性和体内存留时间等,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主要产品包括药品及三类医疗器械等,对生产和质量管控水平、资金投入、生产环境、注册法规的遵守均具有较高要求。近年来,随着医美监管政策逐步明朗,公司已上市并已布局多款三类医疗器械透明质酸医疗美容产品,形成多部位、多场景可使用的产品矩阵,为机构和求美者术后修复提供更安全、更有效解决方案。

除透明质酸外,公司广泛布局多种功能糖和氨基酸类生物活性物质,并围绕这些物质开展医疗、护肤、食品等终端产品开发。此外,基于依克多因在眼科护理、鼻护理、外科创面、妇科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公司已广泛布局依克多因医疗终端产品,研发进度属国内领先。

公司将制药技术、生物技术与化妆品产业深度结合,利用公司自产的各种生物活性物,结合脂质体、纳米制剂技术及皮肤促渗透技术,优化各成分的配伍组合,提高协同功效,开发真正安全有效的功能性护肤品及美白、防晒、祛斑等特殊用途化妆品。同时,公司构建了基于中国人细胞的全层皮肤(表皮+真皮)三维模型,广泛应用于功效性活性物及护肤品配方的筛选、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安全性评价等。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收购东营佛思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后,公司原料销量全球份额占比将进一步扩大,巩固了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ivan2022年6月份出具的《2021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2021年销量占比44%。公司参与修订欧洲药典及中国药典中的透明质酸标准,并提交美国药典透明质酸专论;主导或参与制定了4项透明质酸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多次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认可,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原料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山东省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筹)等科研平台;并凭借在透明质酸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和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以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中国好技术(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协会荣誉。2022年,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获得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认可,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特等奖。

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医药级产品质量高于欧洲药典、日本药典及中国药品质量标准,主要质量参数核酸、内毒素等杂质水平分别是欧洲药典国际标准规定值的1/50和1/2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的医药级原料产品拥有全面的全球注册资质,在国内取得9项注册备案资质(同时拥有药用辅料和原料药批准文号)及中国台湾1项DMF注册,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9项。2021年1月初,由公司主导申报的食品级透明质酸获批国内新食品原料资质,开创了我国透明质酸终端食品“国产”时代。2021年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发布实施起,2022年共有42款化妆品新原料通过国家药监局备案,其中,28款原料备案人来自国内企业,公司完成3个化妆品级新原料的备案。

公司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微生物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及寡聚透明质酸,其中“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技术专利于2019年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金奖。凭借全球领先的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质酸的酶切技术,及高、中、低多种分子量段的分段控制发酵和纯化精准控制技术,公司产品分子量范围实现低至2kDa高至4,000kDa的产业化技术突破。

公司依托于先进的透明质酸交联技术平台,成为国内领先的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提供方。公司自2006年开始梯度3D交联技术的研究,依托该技术开发的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包括软组织填充剂、眼科黏弹剂、医用润滑剂等医疗器械产品,以及骨关节腔注射针剂等药品。其中“HyauronanSoftTissueFiingGe”于2011年取得了欧盟Ⅲ类医疗器械CE认证,进入国际市场;“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2012年获得NMP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家获得批准文号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打破了国外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2016年,公司含利多卡因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率先通过NMPA认证。2019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单相含麻透明质酸填充剂,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填充剂领域的市场地位。2020年,公司又有3款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产品获NMPA批准,分别针对额部、鼻唇部等不同注射部位以及不同注射层次。2022年,公司有1款透明质酸单相产品上市,定位中面部填充。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润致“娃娃针”入选2022年医美级透明质酸最具潜力TOP3品牌。

凭借配方工艺研发平台,以自产的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为核心成分,进行合理复配,提高协同功效,使活性成分的功效在护肤品中达到最大化。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敏感皮肤、皮肤屏障受损、面部红血丝、痤疮等皮肤问题的功能性护肤品,并在防晒、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15项特殊化妆品注册证。此外,产品研发、生产、品质管理等各环节均遵循制药标准,确保产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公司利用在生物医药行业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采用吹灌封一体化技术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功效的无菌、无防腐剂的小包装“透明质酸次抛精华液”产品。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层面,合成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改变未来世界的颠覆性技术,不仅能够生产各种物质来满足社会需求,还能解决传统生产方式所造成的资源、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及挑战,为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有望推动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及“合成生物学”,并强调合成生物学作为前沿生物技术,要加快发展原创性、引领性的技术创新,有序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公司是国内最早启动合成生物研发的公司之一,拥有深厚的技术基础、产品基础和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将助力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改革。

产品层面,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措施,未来医美行业将向着高标准、高门槛、强监管方向迈进。随着水光类产品分类界定逐步明确,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的产品,需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公司润致Aqua型产品是已上市的少数第三类医疗器械水光产品之一,报告期内第二代微交联技术也已完成突破,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借助合成生物技术平台,成功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重组胶原蛋白,拓展拥有多元化生物材料的产品矩阵。公司也会抓住契机,加快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管理和合规销售管理,未来“全面械三时代”的产品力有望不断提升。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华熙生物凭借六大研发平台,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并逐步将产品类型由透明质酸原料延伸至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覆盖了透明质酸原料至相关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报告期内,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报告期内专利取得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719项(含发明专利574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337项(含中国发明专利205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新取得的发明专利围绕功能糖及氨基酸两大类生物活性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构建了公司核心科技力,持续引领生物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

(2)报告期内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新承担了3项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医用蛋白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发酵法生产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关键技术”、“绿色工业酶催化合成营养化学品关键技术”,以及1项2022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高值功能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开展以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支撑的生物活性物绿色生物制造模式“创造”与“迭代”,加快实现公司国际前沿的生物产业技术升级和高质量落地转化。同时,新承担了1项山东省发改委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透明质酸可控合成与修饰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生命健康绿色产业园建设”,依托公司在透明质酸全产链的研发、产业转化的技术实力和储备,打造生命健康绿色智能化产业园。

公司延续开展了1项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多糖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及1项2020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示范”的技术攻关。

此外,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用于呼吸道病原生物感染阻断及呼吸道疾病预防的糖胺聚糖类高端医用制剂的开发”项目及2019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透明质酸高端医用材料与创新药物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通过主管部门的综合绩效评价,顺利结题。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周伟博士凭借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取得的突出贡献,被认定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与此前凭借在透明质酸生物合成及应用推广领域所取得的突出贡献,被认定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公司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共同打造国际先进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

(3)报告期内重要科研平台认定、研发合作及研发项目成果

2022年1月,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功能糖组学创新中心”,围绕高附加值糖类资源的生物创制和工程化开发等糖科学前沿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

2022年2月,公司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功效评价联合创新中心”,围绕生物活性物原料、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022年7月,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建立“生物活性物技术研究中心”,并挂牌,合作期内双方将在活性代谢产物资源开发、微生物合成、生物活性大分子材料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2022年7月,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产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生物活性物联合研发中心”,围绕合成生物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整合双方资源,开展有助于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及生物活性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引领华熙生物的生命健康产品创新开发、核心能力建设及产业化发展。

2022年9月,公司与江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功能营养品高效生物合成联合研发中心”,合作期限内双方围绕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生命健康等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整合双方人力、智力、平台等资源,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和功能营养品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组织联合攻关。2022年12月,全资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获得天津市科技局批准筹建的“天津市生物合成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凭借全球前沿的合成生物学中试转化研究平台,致力于生物活性物的绿色制造上下游全过程贯通,是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又一重要科研阵地。

公司生物活性物板块截至报告期内共与16家单位开展38项合作项目,已有24项相关物质进入中试或相关功效、应用、产品完成转化。

新原料开发:公司通过底层研发不断推出新的生物活性物产品,凭借对化妆品原料的理解及多年来积累的基础研究,公司分别于2022年4月、7月、9月完成化妆品新原料“水解透明质酸锌”、“水解透明质酸钙”和“N-乙酰神经氨酸”的备案。此外,公司积极研发其他生物活性物原料,高产麦角硫因完成产品开发,5-ALA、唾液酸等成功实现放大生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完成中试生产,生物活性物平台型企业进一步形成。

特殊用途化妆品:随着对皮肤生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能够改变皮肤结构和功能的新物质的大量发现,注重于某些特定功效的产品开发取得了突破,共获得了15款美白祛斑产品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证(其中2022年新取得特证2项),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4)研发中心能力建设

济南研发中心建设面积达12,000平米,成立了20余个研发工作室,主要包括生物活性物、药品与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以及HA信息中心五大板块。

无锡研发中心依托江南大学食品科研平台和公司技术开发优势,在无锡成立华熙生物食品基础研发中心,目前已完成团队搭建及技术平台建设,拥有3名博士、14名硕士,建有基础研究工作室、益生菌开发工作室、功能因子应用工作室、生物信息学工作室,重点进行功能因子功效研究与应用开发,包括:功能因子机理研究、功效及临床研究、配方应用研究、特殊食品开发等。

报告期内,华熙生物北京合成生物学国际创新研发中心完成了团队人才梯队的引进和研发平台的搭建,并加速打造了高质量科研团队和领先的研发技术平台。目前研发团队共计引进科研人员超过50人,均毕业于中科院、清华大学、美国康奈尔、瑞典查尔姆斯理工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研发团队成立了5个合成生物研发工作室、1个发酵优化平台、1个应用研发工作室及平台管理,为合成生物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华熙生物北京合成生物学国际创新研发中心荣获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荣誉资质。公司完成了世界首座合成生物科学馆的建设和落成,向大众展示合成生物学的诞生、发展、产业应用、对“双碳”乃至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传递合成生物科学知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合成生物学国际创新研发中心聚焦于服务提高生命质量和延续生命长度的生命健康活性物。其中针对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公司围绕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和天然活性化合物六大类生命健康活性物,全面布局生物活性物质产业体系。在两大方向下建有五大支撑平台,即高通量自动化筛选平台、酶改造与进化平台、AI数据化平台、发酵优化平台及微生物育种平台,利用合成生物学研发中心通过基因编辑、代谢工程、酶进化改造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可实现更多生物活性物和生物材料的研发创造。通过建设合成生物制造底层技术平台,建立核心技术壁垒,围绕六大类生物活性物做更多0-1的原始创新及加快新物质的产生和迭代。

共创联合研发中心及共建国家生物融合产业创新中心,加速科研到市场的转化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参与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大专项中的多个项目,围绕功能营养品及医用蛋白的绿色制造,开发关键技术及优化生产工艺。

3.研发投入情况表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共计人民币38,818.80万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6.5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小幅提升。本年度在研项目共计337个,较去年同期增长41.00%。研发费用细分项目中,研发人员薪酬(含研发人员股权激励费用)及材料费占整体研发费用的67.37%。本年度研发人员数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研发人员薪酬(含研发人员股权激励费用)同比上年度增长26.36%。研发合作方面,公司继续大力推进与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本期委托外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1.29%。

4.在研项目情况

上游原料领域,开展多种生物活性物绿色制造研发项目,针对在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和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功能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及天然产物类物质,开展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及产业转化研究,旨在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酶催化体系等并实现工程化应用,取代传统的动植物提取及化学合成法。

下游终端领域,开展生物活性物结构修饰研究,开发具有不同修饰度、机械强度、降解性能的生物材料,满足骨科、眼科及整形外科不同的临床需求。开展食品、化妆品配方工艺研究,开发针对不同年龄人群、不同皮肤及健康问题的安全、有效的功能性产品。开展活性物应用机理研究,不断拓展活性物在组织工程、药物递送、生活用品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

关于原料研发:华熙生物构建了以功能糖及氨基酸类生物活性物为主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体系,微生物发酵透明质酸生产规模和产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的原料研发战略致力于实现活性物原料多元化,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原料矩阵,已经搭建了细胞、动物实验平台,赋能功效基础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116项。研发进展包括:第一,完成了透明质酸原料在新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推出了口腔用HA和纺织用HA原料;第二,在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的支持下,多种生物活性物完成了工艺验证,如高纯度麦角硫因、5-ALA、甘油葡萄糖苷、维生素C葡萄糖苷、脂肽、红景天苷等;第三,水解透明质酸锌、透明质酸钾和水解透明质酸钙完成试产,完善了透明质酸的产品体系;第四,胶原蛋白项目已进入中试,正在稳步推进,已制备可用于妆品的公斤级原料,正开展量产规划。

关于医美研发,随着国家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产品管理类别,规范医美机构资质要求,规范产品宣传和市场行为,预计未来医美行业将向着高标准、高门槛、强监管方向迈进。华熙生物凭借在医美领域多年的技术储备,以产品质量与合规化为基本要求,坚持为医美用户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面部年轻化解决方案,这将作为公司的主要发展策略,逐步实现产品的技术壁垒与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未来3-5年的医美产品布局将包含以下五个方面:水光类、填充类、再生类、修复类以及有源器械类。

关于医药研发,公司在研骨科类项目为已上市产品——海力达骨关节注射液的二代升级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上市后能够减少注射次数,增加有效作用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眼科类在研项目2022年新增加了角膜接触镜配套产品,眼科用手术粘弹剂完善高低浓度布局,医生可根据手术习惯自行选择。

报告期内,公司在研药械项目共计73项。研发进展包括:第一,国内取得13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1个作用于中面部填充的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12个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第二,一款单相填充剂即将完成注册申报工作;第三,Ⅲ类医疗器械水光产品即将进入注册申报阶段,将通过研发先发优势加速转化,提升未来水光产品在“全面械Ⅲ时代”竞争力;第四,2022年聚焦重组胶原蛋白的基础研究,孵化出更多重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项目,丰富重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布局。

关于功能性护肤品研发:在进一步整合、校正与提升研发战略的基础上,采用内部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研发模式,通过对技术、原料、配方、工艺、包装、仓储与运输的全流程技术建模,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实现“设计中(designed-in)”的质量控制逻辑。另外,对“差异成分组合”、“活性物的传递管控技术”、“活性物在配方中的功效延伸”、“生物技术包装材料”、“过程与工艺创新”等技术进行研发,持续性地提升产品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研发项目47项。研发进展包括:第一,活性物传递管控:开发了纳米传输技术、THA携带技术、超分子促渗技术,并申请发明专利6项。同时,实现了新技术在次抛、面霜、眼霜、面膜等多产品剂型中的应用。第二,活性物功效延伸:开发了3套智能防晒技术,申请3项专利。同时,建立了抗氧化与抗炎分析检测平台,为活性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更精准、高效的方法。第三,生物技术包材:完成了生物基聚乙烯在次抛包材中的应用验证,并开启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次抛包材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功能性食品研发:华熙生物上海食品研发中心于2021年投入使用,下设11个实验室,涵盖配方开发、工艺开发、感官评价、产品稳定性测试、理化及微生物检测等功能。为食品事业板块黑零、水肌泉、休想角落等品牌提供了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并同时为公司的食品原料业务提供透明质酸和GABA氨基丁酸等原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支持;拥有4个研发工作室,具备了液体(口服液、饮料、乳制品、发酵饮料等)、粉体(益生菌粉、代餐粉、咖啡粉等)、片剂、软糖、烘焙食品、植物基食品等品类产品的开发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功能性食品板块研发项目101项,重点围绕透明质酸、GABA氨基丁酸、燕窝酸、银耳多糖等在口服美容食品、口服助眠食品及相关功能性食品开展研发工作。与此同时,搭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未来行业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平台;沿着“抗糖、抗氧化、抗衰老”的产品开发方向,围绕“健康、美丽、快乐”和“好口感、好营养、好体感”的产品理念做好食品板块的产品开发。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高度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原有的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核心技术平台上,公司又分别组建了应用机理研发平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中试转化平台在内的四大自主研发平台。

公司构建了透明质酸生物合成和产业化体系,极大提高了透明质酸的发酵水平、质量和生产规模,直接推动了透明质酸的广泛应用,包括骨科、眼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等在内的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化妆品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并创新性地推广至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彩妆、生活用纸、宠物用品等新应用领域。

凭借透明质酸高效交联、乙酰化、阳离子化、巯基化等结构修饰技术体系,公司填补了国内透明质酸真皮填充剂、无菌止血海绵、医用腔道润滑剂等多个产品空白,丰富了透明质酸的多样化的功能,提高透明质酸的亲脂性和毛发皮肤的亲和、附着功能,将显著拓展透明质酸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公司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开展了多种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项目,在透明质酸酶,硫酸软骨素、肝素、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等产品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糖链生物合成元件的发掘与改造、体外编辑与组装,开展100种以上人乳寡糖的系统性合成,构建了领先的人乳寡糖物质库,强化了公司在功能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创建相关天然生物活性物合成途径,实现了红景天苷、白藜芦醇、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生物合成,为丰富抗氧化剂产品管线奠定了基础。公司将持续不断打造以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利用核心生物技术,研制开发出更多优质的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及其相关终端产品。

2、产业化优势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人才,对实验室成果能快速实现产业化。公司通过持续的中试研究和生产工艺的技术革新,制定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条件,实现产能的不断放大。报告期内华熙天津透明质酸钠生产线投产,公司透明质酸钠产能达到770吨,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且全球首次实现透明质酸酶和酶切寡聚透明质酸的规模化生产。

公司玻璃酸钠注射液国内率先采用终端湿热灭菌方式,彻底解决了该类产品终端湿热灭菌的技术难题,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该类产品的标准灭菌方式。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已于2012年实现产业化生产。

经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改进,2022年公司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3-15g/L,发酵产率略有提高,单位透明质酸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发酵产品收率提高、终端产品所用主要原料自产、规模化生产技术突破、生产周期缩短提高生产效率、单耗降低是公司保持成本领先优势、建立成本壁垒的重要手段。

中试转化平台投入使用,大幅度提升公司生物活性物产品的研产转化能力,提升产品产业转化速度,同时赋能科研院所和高校,助力研发机构实现产业转化和市场转化。

公司终端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渐下降,规模化效益提高了公司生产竞争力。产能的提升,为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提供充足保障。功能性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品质管理等各环节均遵循制药标准,利用在生物医药行业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行业内率先将用于滴眼液生产的B.F.S无菌灌装工艺应用在功能性护肤品生产之中,其他品类的功能性护肤品也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EFfCIGMP、FSSC22000、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认证;拥有符合美国cGMP、中国GMP、ICHQ7要求的高标准生产线,通过美国FDA、韩国MFDS、中国GMP现场检查。

3、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全面掌握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和交联技术,拥有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三大应用领域的原料产品,及骨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多领域、多管线的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打通了上游原料产品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2021年1月,国家批准公司申报的透明质酸钠作为新食品原料,打开了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在国内的巨大市场空间。公司积极开发更多功能和规格的透明质酸产品,与下游广泛的应用场景深度结合,不断拓展透明质酸产业链。2021年,公司设立功能性食品板块,将透明质酸在内的多种生活活性物更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计生用品、母婴用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下游应用优势与上游原料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稳固的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强化华熙透明质酸的市场认知。

4、销售渠道优势

原料销售模式采用经销和直销两种,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稳定的经销渠道和用户,是多家国际性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全球客户超过4,000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与客户合作已超过20年,关系稳固,客户粘性高。

医疗终端产品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覆盖全国的目标市场及部分国际市场。同时,公司建立专业的医学市场支持团队,定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学术研讨、培训等,协助进行市场拓展。

5、国际化优势

公司医药级玻璃酸钠产品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9项,医疗终端产品在国际取得药械类认证23项,打破国际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和法规高壁垒,进入国际市场。

公司已经深化国际化布局,目前已经在美国、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多家子公司,实现本土化属地办公,打造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和交付专家组成的高效“铁三角”管理组织,有效提升国际客户响应效率、客户满意度以及品牌粘性。2022年,公司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销往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通过并购高附加值品牌、与全球顶尖厂商合作等途径,整合吸收全球的新技术、新产品,拓宽终端产品线。2017年,公司全资收购法国Revitacare,全面掌握其在皮肤管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研发,不断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6、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科研实力深厚的研发团队和高效协作的产业化团队,具有不断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不断向各应用领域拓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业务优势,引领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共827人,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刘爱华、栾贻宏均拥有超过20年的透明质酸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公司2021年先后组建合成生物学研发工作室及上海食品研发中心,从企业及国内外高校引进的工作室负责人及研发管理人员已基本就位,研发团队已初步组建完成。2022年,公司新增13名核心技术人员,增强关键领域核心人才储备力量;合成生物研发团队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队伍,为公司研发实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收购益而康51%股权,深度融合胶原蛋白领域成熟的研发团队。

公司研发团队在核心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有力支撑公司基础应用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研发。除了打造稳定的内部研发团队外,公司还与多家世界顶级的科研院所合作,内外协作,多点开花,为公司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工艺放大、产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全流程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证,借助各自优势,加快从研发到产业转化,再到市场转化的进程,保持国际领先性。

公司努力探索并引领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健康产业发展新路径。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具备极强的执行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认识,顺应市场变化,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迅速调整公司的经营模式、科学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在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不断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发展。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产品研发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较高,产品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持续研发投入是生物医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因研发技术路线出现偏差、研发投入成本过高、研发进程缓慢而导致研发失败的风险。

2、新产品注册风险

医疗类产品必须经过产品技术要求制定和审核、注册检测或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和注册审批等阶段,才能获得NMPA等监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新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还需通过FDA注册、CE认证或其他国际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或注册。即使取得了产品注册证书、通过了相关国际注册和认证,相关产品亦需要每间隔一段时间重新进行注册和认证,以使得相关注册和认证持续有效,相关产品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持续销售。

由于各个国家注册和监管法规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中,仍存在未来个别产品不能及时注册的可能性,导致相关产品不能上市销售的风险。此外,本公司及联营公司代理国外医疗产品的国内注册工作时,可能面临因代理产品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受到处罚、发生诉讼等不利因素导致国内注册工作进度受阻或者注册工作失败的风险。

3、新技术替代风险

公司是典型的研发与技术驱动型企业,目前已形成了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四大主营业务,上述业务均以生物发酵技术、梯度3D交联技术为核心技术支撑。

公司的业务发展起始于其成立初期在以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领域的工艺技术突破。但如果未来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且公司未能及时应对新技术的迭代趋势,公司的技术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4、新产品替代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透明质酸原料及相关终端产品。如果未来出现更为先进的革新原料或产品,在理化性能和生物功能上更具优势,或成本更加低廉,或在部分应用领域存在独特优势,仍可能使得公司核心产品存在被新产品替代、淘汰的风险。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研发、生产服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公司对于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能落实、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导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如果公司未来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研发进展、市场竞争力及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6、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公司销售的各类产品均依赖于公司长期以来研发与积累的各项核心技术与研发成果。公司通过规范研发管理流程、健全保密制度、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等方式,实现对公司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保护。但上述措施仍无法完全避免公司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未来如果公司保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而导致公司的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泄露,将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风险。

(四)经营风险

1、新产品市场推广风险

公司新产品研发成功后,不论是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还是功能性食品,均需要结合其产品特征、销售模式、客户结构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推广活动,以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促进产品销量的提升。

如果公司针对新产品制定的市场定位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或者公司未能采取适当的市场推广策略、未能有效维护渠道,公司的新产品市场推广存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经销商管理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系与经销商合作进行销售。与经销商的合作有利于销售网络的快速扩张,分散建立自有营销网络的投资风险,降低营销成本。公司通过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合同的方式,对经销商进行规范和管理,但如果经销商不能较好地理解公司的品牌理念和发展目标、或经销商的营销推广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要求、或经销商对零售终端网点的管理不能及时体现公司的营销政策及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或经销商违反合同约定或未按照法规要求销售公司产品等,都将增加营销管理的难度,导致营销网络和产品价格体系的不稳定,对公司的产品、品牌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公司的销售收入。

3、下游客户可能存在不当宣传或超范围使用公司产品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公司销售的相关产品,均已获得相应批准文号,并向具有相应资质的经销商或终端客户销售,销售行为及销售过程合法合规。尽管公司与直接发生业务往来的经销商、直销客户之间均有明确的销售范围、使用要求及约束措施,并对其宣传文件提前审核或并提出明确要求,对发现的不当宣传及时沟通、发函要求修改或交行业监管部门处理,但仍可能存在部分下游客户在采购公司医疗器械或功能性护肤品后,可能存在对产品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宣传不当,或可能存在超范围、超区域违规使用的风险,最终造成影响公司的品牌声誉并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境外经营风险

公司在境外地区拥有多家子公司。公司在境外设立机构并持续开展业务需要拥有一定的国际化管理能力,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境外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风险,以及法律、政策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5、经营资质的续期风险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境内法律法规,药械生产类企业需要取得生产、注册、销售、出口等系列经营资质,相关资质期满前,公司需及时申请办理证书续期工作。若公司无法在证书到期前及时办理完成续期,将对公司部分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出口等造成不利影响。2022年,公司有1项化妆品生产许可证、1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1项食品生产许可证、1项原料药印度注册证书、1项原料药国内批准证明文件、3项药品出口销售证明等经营资质陆续到期,其中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原料药印度注册证书、原料药国内批准证明文件已在报告期内完成了相应的续期工作。2023年公司有1项药品国内批准证明文件到期,正在准备办理续证手续。

6、供应链管理效率可能下降的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报告期内,原材料采购周期延长、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供应链管理难度增大。虽然公司也在积极应对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困难,尽力提高采购、生产、发货效率,但仍然存在供应链管理效率下降的可能。

7、净利润率可能出现下降的风险

由于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业务收入比重持续加大,同时公司加大品牌建设、渠道构建及关键人才引进等战略性投入,公司费用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尽管公司会积极出台一系列加强费率管控的措施,但公司整体业务的净利润率仍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形。

(五)财务风险

1、存货减值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116,153.67万元,由于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各子公司备货存货减值风险以及护肤品品类的不断丰富,存货账面价值增加较大。公司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受到下游市场情况变动的影响,未来,如果公司下游客户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能有效拓宽销售渠道、优化库存管理,可能导致存货无法销售,公司或将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进而会给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折旧和摊销增加的风险

公司募集投资项目已投建并逐步建成投产,公司未来每年将新增较大金额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如果行业环境或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募集资金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公司存在因为折旧和摊销大幅增加而导致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3、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较为稳定,本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为76.99%,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如果未来公司的经营规模、产品结构、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动,或者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成本费用提高或客户的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将面临主营业务毛利率无法维持较高水平或下降的风险。

4、政府补助政策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2,134.03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为10.68%,若未来政府补助政策发生变动或公司不能满足补助政策的要求,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行业风险

1、行业监管风险

NMPA负责对全国医药、医疗器械和护肤品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并实行生产许可制度,公司主要产品出口地也对医药、医疗器械等各类产品实行严格的许可或者认证及监督管理制度。若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满足我国以及进口国行业准入政策以及行业监管要求,或者公司出现违法、违规等情形,则可能受到我国以及进口国相关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国家广电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加强对医疗美容服务、电商及直播平台的监管,对于合规性要求逐渐提高,整个产业链将逐步趋向于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若未来监管要求收紧或公司下游销售机构或销售平台不能持续满足监管政策以及行业监管要求,或者公司所在平台出现违法、违规等情形,则可能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经营销售带来不利的影响。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在生产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发酵技术及交联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并以此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有所提高,可能使行业的竞争加剧。

(七)宏观环境风险

2022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9.94%,产品销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在境外设有多家子公司。全球经济形势下行、汇率不稳定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可能会对公司国际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63.5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53%,其中原料产品实现收入9.80亿元、医疗终端产品实现收入6.86亿元、功能性护肤品实现收入46.07亿元;综合毛利率为76.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1亿元,同比增长24.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52亿元,同比增长28.4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5亿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随着国内发酵法制备透明质酸技术的不断研发,我国透明质酸的发酵技术水平以及产量和质量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国之一。华熙生物则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随着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逐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透明质酸在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得到极大普及和推广,并逐渐扩展至新的应用领域,如肿瘤治疗、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生殖健康、口腔、胃肠、耳鼻喉等,全球对透明质酸的需求不断增长。

2、透明质酸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行业发展机遇

(1)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

生物医药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明确了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推动了透明质酸原料和医疗器械终端产业的发展。

(2)老龄化及老年性疾病发生率提升,带动医疗终端产品需求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眼科、骨科等和患者年龄相关性较强的医疗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透明质酸广泛应用于眼科、骨科等医疗领域,相关医疗类终端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可支配收入增长,带动消费者对于健康品质生活追求的持续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关注,在医疗管理、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有利于透明质酸在生物医用材料、保健食品等应用规模的增长。

(4)技术进步,推动透明质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透明质酸钠作为新的生物材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在眼科、骨科、整形外科、皮肤科、普外科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研究工作的发展也突飞猛进。随着对透明质酸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透明质酸的特性及功效被发现,例如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在软骨和骨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再生和骨肉瘤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皮肤科药用基质方面也存在一定应用前景;透明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准许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推动我国透明质酸终端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放开;透明质酸的口腔护理作用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一些品牌厂家开始推出含透明质酸的口腔护理产品;透明质酸的私密护理作用在避孕套、人体润滑剂等生殖健康护理产品中得到充分体现;透明质酸的皮肤护理作用也延伸到纺织品、纸品等日用品领域。

未来透明质酸将在医疗、功能性护肤品和食品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基于其作用与功效会有更多功能定位的新产品问世,进一步带动透明质酸产业链的增长与发展。

(5)化妆品行业新规出台利好优质国货,进口化妆品进入审批趋严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的部门规章《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后,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国内化妆品企业将承担更多主体责任,进口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难度加大。公司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功能性护肤品作为优质国货产品,有望借此机会,更好的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知识产权优势以及用户服务优势,突出品牌价值,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稳健发展。

行业发展挑战

(1)中国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全球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市场中,多数中国企业提供的透明质酸原料相对附加值较低,食品级、外用级产品占比较高。随着产品质量提升,中国透明质酸生产企业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与知名度,未来会生产并提供更多高质量、高等级、高附加价值的原料产品,与更多全球高端品牌客户建立商业合作。

医疗产品、护肤品等终端市场中,境外国际品牌依托跨国大型企业背书,通过多年消费者教育和消费习惯培养,取得了较高的品牌认可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品牌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企业逐步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在透明质酸终端产品领域扭转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不够信任的印象,加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国内企业终端产品的定价及品牌影响力、消费者认可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2)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营销的时代

据统计,现在有约74%的医生是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专业信息,有130多万医生活跃在医生平台,医生和KOL对数字化方法的接受程度得到提升。医疗器械营销正从传统、封闭、排外的方式向开放、共享、精准的数字化营销模式转变,企业需改善低效传统的营销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向数字化营销转变。

(3)行业监管政策发生变动,需及时应对

①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实施

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21年2月9日由国务院公布,并于6月1日起实施。此次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

1)落实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夯实企业主体责任;

2)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优化审批备案程序,对创新医疗(002173)器械优先审批,释放市场创新活力,减轻企业负担;

3)加强对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4)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新条例明确设立了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临床评价、附条件批准、紧急使用、唯一标识追溯、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责任约谈、处罚到人等多项重要制度,对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生产、经营与使用、不良事件的处理和召回、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作出全面规定。

同时,配套规章如注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等均在同步修订中。

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发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12月29日发布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持有人应当依法落实药品质量主体责任行为、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按照各质量规范的要求,设立职责清晰的管理部门,配备与药品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建立覆盖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药品的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生产经营、上市后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依法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负责。

该规定将有利于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③《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配套规章发布及实施对行业的影响

2021年年初《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相关配套法规、规范密集推出,化妆品监管体系法规进入逐步具体实施阶段,2021年5月1日部分配套法规已启动实施,行业已体现显著变化。未来新规的相继落地和持续实施将对行业产生持续深远影响。

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申请特殊化妆品注册或者进行普通化妆品备案前,必须依据《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的要求开展化妆品安全评估,提交产品安全评估资料。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需要尽快适应新规,并按照要求做好提交完整版化妆品安全评估报告的准备。

化妆品注册备案方面:自2022年1月1日起,注册人、备案人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时,应当按照《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的要求,提供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功能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功效测评及安全信息要求显著提升了新品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新品试错成本大幅提升。

化妆品标签更新方面: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一是对化妆品标签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的主体责任和化妆品标签内容和形式的原则要求;二是规定了化妆品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标注的细化要求,对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三是规定了标签瑕疵的具体情形,明确了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情形。该办法的出台对化妆品企业强化功效宣称管理、推进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要求。

化妆品质量安全方面:2022年12月29日国家药监局颁布了《企业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依法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行为。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对其注册或者备案的化妆品从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进行管理。该规定将督促企业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规范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

④卫健委批准华熙申报透明质酸为新食品原料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由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HA)为新食品原料,HA作为食品的成分添加在境外已有广泛应用,多用于功能性食品、尤其是口服美容类产品。本次HA作为新食品原料获批,打开了国内功能性食品的崭新空间。

目前,功能性食品、尤其是口服美容类产品,已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透明质酸食品政策限制的放开,有望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迫使人们对健康消费的意识愈加强烈,公司有望依托原料端优势和护肤品端的口碑积累,借助强大的创新转化科技平台的支撑,实现向功能食品大市场的全面拓展。

在产品线迅速扩增的同时,企业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沟通,确保产品配方、广告宣传、包装设计等符合监管要求,明确市场定位,防范风险。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华熙生物以合成生物科技为驱动,致力于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为人类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体验。秉承“让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企业使命,华熙生物主要聚焦在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等有助于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公司坚信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坚持“科学→技术→产品→品牌”的企业发展逻辑,坚持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不断投入,已建成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微生物发酵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中试转化平台、交联技术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在内的六大研发平台。

公司以合成生物为重点战略,打造集“研发创新、中试及产业转化、市场转化”三力合一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多种生物活性物上逐步实现产业转化。

作为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华熙生物的业务模式为“四轮驱动”(生物活性物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公司扎根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研发平台、产业转化平台、市场转化平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命健康消费品,并不断赋能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一直以来,华熙生物坚信企业的生命力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持续不断的经营盈利能力。坚持“三链同构”,力争在产业链上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在供应链上成为控制中间环节的关键纽带,在价值链上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中枢。

未来,华熙生物将秉持“长期主义”发展观,依托科技力、打造产品力、塑造品牌力、从而获得竞争力、使企业真正具备免疫力。做出让中国人自信、自豪的国民产品,成为让世界尊敬、喜爱的民族企业。

(三)经营计划

公司四大业务具体经营计划如下:

1、原料业务

2023年,原料板块将重点关注新业务领域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不断强化自主研发在多领域产品和应用研究的创新,在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全球合规性等环节全面提升,更好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开发新客户资源。同时,原料板块将继续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CSR管理体系,减少碳排放,提高ESG绩效,助力上下游合作伙伴发展,为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医药原料重点关注欧洲、美洲、亚太区等重点国家的市场覆盖,国内加快推进无菌HA项目落地;化妆品原料重点关注品牌客户的深度经营和国际市场的品牌塑造,并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提高产品力的同时,以定制化产品开发及产品提案+配方+功效数据的解决方案服务客户;食品原料持续强化UltraHA(透明质酸钠)、Gabarelax(γ-氨基丁酸)、UltraHA-GI-001(肠道健康专用透明质酸钠)、BLOOMNEST(N-乙酰神经氨酸)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并持续深耕国内和海外市场。

2、医疗终端产品业务

医美业务方面,公司将在既定管理总则下,根据不同系列产品的业务定位,继续提升销售团队能力,从价格导向销售转化为产品服务销售,同时以单机构贡献值、品类覆盖率为考核指标引导销售团队深挖机构潜力;利用已搭建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优化销售费用支出;完善产品规划和布局,包括于2022年注册成功的用于矫正中面部容量缺失和/或中面部轮廓缺陷的单相填充针剂及其他待获批产品,做好新品上市的衔接工作。

医药业务方面,2023年公司将继续深耕骨科、眼科等市场,积极研发引入三类医疗器械及药品,丰富产品管线。通过积极市场推广,进一步增加骨科产品、眼科粘弹剂以及PRP产品的挂网销售,进一步提升市场覆盖率。PRP产品应用场景广阔,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在公立医院皮肤科和整形外科的市场推广,联合微交联水光产品,以产品组合拳方式扩大销售额;同时推进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工作。

3、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润百颜品牌下一步工作规划包括:第一,从大单品到大单品系列延伸,坚定不移地贯彻大单品系列战略,集中营销投入加深用户心智,丰富品类结构,用多个步骤解决消费者不同肌肤问题和护肤场景需求;第二,对品牌重塑升级,定位玻尿酸科技修护美学,强化品牌“科技”标签,夯实“INFIHA”玻尿酸科技,占领“玻尿酸修护”赛道,分别在修护屏障+修护光损伤+修护时光痕迹三种不同的场景,为用户创造更安全高效的护肤体验,打造维稳健康;第三,组织架构升级,“做大”品牌内容中台,强化品牌情感营销及粉丝营销;建立项目管理制,数字化运营全面赋能从产品端到端的洞察、研发、推广等环节,提升大单品运营效率。

夸迪品牌下一步工作规划包括:第一,产品层面,突出科技力和新的产品成分,打造抗老爆品,依托公司强大科技力背书,在抗老赛道上打造国货精品;第二,渠道层面,一方面保持在传统优势渠道的竞争优势,如天猫、抖音、经销商渠道等,另一方面持续布局新渠道,开拓新的增量市场,全面布局线下渠道,强管理、重服务,管控经销渠道;第三,品牌传播层面,加重自创内容权重,传递品牌和企业的价值观。

BM肌活品牌下一步工作规划包括:第一,产品层面,运用公司研发优势,多维提升“洞察-研发-验证”的敏捷产品开发体系,加强对真实消费者需求的积极洞察,把握年轻油性肌肤的护肤机会点,持续充实除糙米系列外,其他产品线进行多维布局,支持各渠道实现差异化的产品策略;第二,渠道层面,积极探索渠道拓展与布局,提升团队运营能力,通过加强品牌数字化赋能,提升用户资产管理及运营效率;第三,品牌建设层面,树立技术壁垒和强化情感链接的双向发力,奠定品牌行业地位的同时,以品牌事件与消费者达到更强沟通,积极强化“Bio-MESO肌活=油皮护肤”的品牌心智。

米蓓尔品牌下一步工作规划包括:第一,持续深耕敏感肌赛道,强化品牌敏感肌专家心智,打造品牌明星产品系列:多元修护系列和独家专研科技-熙蓓稳科技,通过对核心系列及大单品的打造来塑造米蓓尔敏感肌维稳专家的心智;第二,深入洞悉敏肌护肤需求,进一步开发敏肌进阶功效产品,完善品牌敏肌分级修护产品体系,围绕品牌核心Z世代敏肌人群,加强品牌敏肌领域内容输出,打造米蓓尔独有的专业、理性、自在、年轻的品牌内容,与用户建立强情感链接;第三,通过持续精细化运营来提升效率,降低边际成本,以用户为核心,完成拉新的同时加强用户体验与复购。

4、功能性食品业务

水肌泉下一步工作规划:第一、持续聚焦玻尿酸饮用水产品,在市场教育和品牌沉淀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其他产品;第二、提高运营精细化程度,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物流服务,降低产品成本;第三、深耕线上渠道,提高运营效率,加强抖音自播建设。

黑零下一步工作规划:聚焦“颜值、精力、形体、免疫”四大方向持续研发并推出新品,丰富产品矩阵;同时优化产品口感,提升产品力。

休想角落下一步工作规划:通过优势单品打透“睡出好气色”概念,升级“GABA+口服玻尿酸”配方,提升产品力,提高复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