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银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06

恒银科技(60310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度,面对行业发展新模式的转变和市场激烈的竞争,公司全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保障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行。积极践行既定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经营计划,持续优化管理,主营业务稳定发展,国有大行持续入围,深度参与金融机构的信创系统替代,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场景解决方案并推广,国际市场合作范围显著提升,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攻坚新一代机芯,开展技术创新,并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一)市场营销稳步前行

  市场营销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智能柜员机、存取款一体机、社保制卡机等传统领域销售情况良好,软件开发场景业务销售取得新突破。

  国有大行方面多产品入围供货,建行国芯&非国芯存取款一体机、升级版自助柜员机;农行现金超级柜台取得新一次入围;交行现金智易通再次入围;邮储云柜升级改造完成谈判签约。

  股份制银行方面,再次获得民生银行现金&非现金智能柜台、自助回单机及信用卡制卡机四款款设备入围;中信银行现金自助设备维保;渤海银行自助设备维保续签;渤海银行现金自助设备金标改造项目。

  农信社方面,实现黑龙江农信、福建农信、山西农信、内蒙古农信、吉林农信存取款一体机、四川农信现金票据一体机、湖南农信智慧柜员机等10余个省级农信新入围。

  城商行方面,实现吉林银行、温州银行、泰安银行存取款一体机的入围;在宁夏银行、北京银行、九江银行、南京银行、云南红塔银行、内蒙古银行等十几家城商行实现智能柜台的入围;天津银行社保卡制卡机、盛京银行排队机、哈尔滨银行便携设备实现入围。

  软件业务拓展迈上新台阶,哈尔滨医大二院开发上线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营外包取得新突破,广东农行实现增量,福建农行、吉林农信也取得软件外包项目入围;金融信创软件系统开发及替代业务取得新进展,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行、齐商银行、海南农信、西藏银行等客户实现开发上线。2023年软件销售有大幅增长,金城银行、天津银行、泸州银行、自贡银行、盛京银行、新疆银行、海南农信等多个软件项目落地签单。

  国际市场开发速度加快,坚定执行既定的“广撒网、聚焦点”的营销策略。在渠道拓展上新增27个国家的64家代理机构,同比增长300%以上。在重点市场方面俄罗斯、菲律宾、印尼、墨西哥等国家批量订单销售,为未来的国际业务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自有云智优选电商平台正式上线,企业福利平台试点运行,并成功打造多个特色专区,驶入市场化运营新轨道。

  (二)推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

  公司持续攻坚2.5代机芯技术,优化结构,提升性能;自主机芯人民币算法通过金标测试和国标测试,外币算法通过RCB认证;共完成13项重点产品认证,通过部分海外认证,获得国际贸易“通行证”。

  自主撰写专利授权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发布企标2个,正在配合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制定标准1项,配合公安部修订标准1项。

  公司入选“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联合项目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加强与中国软协、信标委等机构以及华为、飞腾等企业的合作交流,公司信创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批准组建的天津市智慧金融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在2023年正式发起设立:金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联合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专注金融科技技术创新研发;公司同时联合天津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支持人工智能试验区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研发,以上有力的支撑支持了企业研发实力拓宽增强。

  (三)客户服务创新发展

  2023年为提高维保服务质量,丰富多行业、多品牌、多渠道的售后维保业务,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恒银优服,提质增效,发展内驱力,利用原有行业资源及服务体系优势,推动企业创新改革。

  恒银优服正在积极推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市场拓展,加快互联网平台化转型。完成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到位,完善薪酬体系,拓展招聘渠道,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在巩固自主品牌市场的基础之上,积极争取多品牌的维保市场,创新客户服务业务,拓展新的收入渠道;丰富培训形式与内容,探索视频教学模式,开展线上培训和考核,激发工作活力,提升工作效能。

  (四)企业管理优化提升

  公司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会计报告制度;完善公司合规管理体系,监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减少各类经营风险和隐患;规范组织召开“三会”,做好信息披露,维护好公共关系,推动项目的申报、管理、考核和验收;加强人力资源规划,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精准开展招聘工作,个别重点岗位取得进展;推行管理干部聘任制,试点推动员工绩效考核;开展定制培训班,与天软校企合作办班,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五)支持保障持续有力

  认真践行“数字恒银、数说恒银”战略,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ERP多组织建设、子公司OA流程建设,完善平台应用系统,推动呼叫中心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应用,完善“恒银名片”并孵化“名片通Pro”产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施工作业管控和特种设备管理,组织消防应急演练,确保安全生产持证上岗。

  (六)党建引领扎实有效

  基础党务工作规范有序,“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发展、述职评议等工作有序开展,获得保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加强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组织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入围滨海新区主题教育典型案例;党建与业务结合更加密切,与中国银行、公积金中心、市税务局、市三检等开展共建20余次,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开展“红色星期一”品牌活动,“升国旗+微党课”模式成为公司党建的名片。

  (七)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关心员工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开展“同舟共济十九载,坚定信心赢未来”——十九周年系列活动、元宵灯谜、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深受员工欢迎的文体活动,向员工免费开放文体馆,组织开展专家义诊、慰问员工等活动;成功申报职工之家、创新工作室、灯塔工会等补助津贴;发挥恒银慈善基金会作用,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特点及市场机会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首要的是服务好科技创新。

  2023年,技术创新正引领金融行业加速进入数字化新时代,金融机构不仅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明显进展,更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方面持续突破。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场景化应用逐渐深入,物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而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演进,金融服务的边界得以进一步拓展。各家银行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服务力度,在建设金融强国的征途上,科技加持推动金融业更加“数智化”。

  金融科技投入再加码,六大行持续加力数字化转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601658)近日相继披露2023年年报。年报显示,六大行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28.22亿元,较2022年的1,165.49亿元增长5.38%。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ATM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ATM机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370亿,到2029年预计中国ATM机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3.27亿元。

  金融科技企业将在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重要表述,旨在通过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金融科技企业应该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在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更大作用,既要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致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还要加快推动“数实融合”,让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牢牢掌握创新自主权、发展主动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而作为线下渠道的重要组成,智能金融设备在自助金融服务的探索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并加速与技术、场景等要素融合,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机。

  (二)竞争态势

  一是网点优化进退有序,设备需求规模可观。2023年宣布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共2700多家,同时共计近1700家银行网点获批开业,网点优化进退有序,变化量相比全国超22万家银行网点而言占比较少。整体而言,全国银行网点虽不断在调整优化,但总量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网点总量趋于稳定的同时受政策刺激等因素叠加,智能金融设备市场的稳中向好。2024年,新国标、信创等政策持续刺激替换需求,且新设网点和网点优化产生新需求,整个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在未来3年仍有可观的增量空间。

  二是头部厂商领先,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从厂商发展变化来看,近年来中腰部企业因技术和服务的落后逐渐退出市场,行业调整加快,企业实力和售后服务随之成为了当前银行的重要考量。头部厂商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头部厂商也不满于现状,加快了向软件、场景金融等领域的开拓步伐。

  三是新技术加快渠道变革,数字化催生多元需求新。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的延伸也在推动智能金融设备的进化。一方面技术与设备的创新融合提速明显。银行正在谋求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对提供全场景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以实现“交易智能化”到“场景智慧化”的转变。

  四是产品技术加速迭代,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金融智能终端提供商必须应对移动支付的冲击,积极主动满足银行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同时用金融科技技术赋能更多业务场景,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同时产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还要应对技术更迭、金融监管等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五是降本增效激活模式创新,体验为王驱动融合发展。银行端模块复用加速网点批量升级,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服务,积极推进网点批量化建设,场景模块的复用起到了较好的加速作用。银行为降低设备投入成本、高效满足多元化需求,在可用性上下功夫,设备形态与场景融合更为紧密,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端竞争日益加剧。大量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经营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竞争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

  六是数字人民币加速推广,场景创新日益显现。为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各大银行正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服务渠道建设,助力数字人民币普及推广,在服务渠道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业示范。同时,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场景应用不断开放,未来将发展成为成为想得到、看得见、用得着的支付载体,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

  未来新技术的应用,也赋予了智能金融设备更多的可能,将在业务流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等方面带来跨越性的升级。据悉,业内正探索在金融设备上引入AI导航助手,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快速、精准定位至所需业务,有望真正实现“全自助”办理。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恒银科技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应用场景,聚焦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通过“智能产品、先进技术、优质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满足客户在智能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类个性化需求,协助银行、政务、交通、社保等实现智能化转型,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客户体验和服务水平,拓展业务渠道,创新产品体系,丰富应用场景,赋能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全面及时的售后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务、社保、医疗、电信运营商等共同组成的市场知名度高、信用状况良好的多层次客户群体,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面对行业变革和技术创新,公司坚定不移实施“四个转变”,凭借在金融自助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创新更多智能化、自助化的场景应用,加强数字人民币研究,积极构建“金融+场景”的智慧金融生态圈,加快“数字恒银”战略建设,扎实推动“机器解放人”事业。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结合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预测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原材料采购计划。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对于单位价值较高、周期较长的材料,一般通过预测由采购部联系供应商提前进行备货;对于部分生产过程中普遍适用的通用型材料维持合理的安全库存,保证生产正常。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和保持合理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减少商品库存,保证生产平稳性。在充分分解产品生产价值链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生产和外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以及政务、社保、医疗、电信运营商等,公司通过技术、价格等综合优势获得入围资格,赢得采购订单,并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4、服务模式

  公司为各类客户提供设备的物理安装、电子安装、移机、日常维护、巡检、预防性维护、个性化定制开发、软硬件升级、测试技术保障、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跟踪、设备的运行管理、操作和技术培训、新产品宣讲等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在位优势

  由于金融自助设备尤其是现金类自助设备直接关系到交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银行对设备的品质要求非常高。一般都是由总行统一招标采购,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产品性能测试、招标评标等程序后才能确定入围供应商和产品;入围的供应商数量少并且入围有效期较长,在与行业客户展开深度合作与交流中,为客户开发定制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拓展,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全面及时的售后服务,形成了多层次客户群体,凭借在ATM机类和智慧柜员机类设备的综合优势,连续多年金融自助设备市场销售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认真落实“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发扬工匠精神”十八字方针,坚持自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传统银行向智慧银行转型升级,加强前沿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对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拓展金融科技多元化场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培育新兴业务,精准把握市场机遇,以核心技术引领企业发展,推动机器解放人事业,以智慧科技普惠大众、赋能未来。

  硬件核心技术方面,掌握机芯核心技术和整机设计及集成核心技术。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循环机芯,达到业界最高钞票处理速度、最大单次存取量。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模块的钞票拒钞率、冠字号识别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了统一的硬件服务平台,实现了报文解析、服务匹配、状态自检、协议接入等通用的中间件功能,有效地屏蔽了底层硬件差异,并兼容不同的硬件协议,向上为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服务,持续创新,推出便携发卡、智能业务库、档案管理柜等多款设备。

  基础算法方面,公司持续扩展算法领域,目前完全掌握钞票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OCR识别、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多领域算法,人工智能各类算法识别准确率均超过95%,给公司各类应用技术开发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软件方面,软件系统已涵盖设备底层驱动到银行后台系统,包括C端跨平台软件、银行前置系统和监控系统。同时突破了声音克隆技术、搜索增强生成技术、大模型小型化技术、数字人形象技术等,为公司软件系统及产品输出提供底层技术,创新应用到AI数字人、云柜台、精准营销和厅堂管理等多款系统及产品中,助力银行网点向智能化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智能的系统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研发的AI管理平台是一个面向金融科技领域为客户提供互动交流、业务办理、问题咨询、服务导览等多种软件运营服务的基础技术集成服务接口系统平台,平台提供包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声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远程视频等核心技术,及语音交互、身份验证等聚合能力,并且通过算法训练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推进AI的研究、创造、服务和优化。

  金融信创方面,公司研发的恒银信创业务开发平台是一个提供金融信创技术服务的PaaS平台,平台提供完整的软件研发和部署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并提供基于信创基础软硬件产品的底层调用接口、设备应用接口等接口平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加密算法、安全软件等软件领域,以及CPU、整机、外设等硬件方面,保持密切协同创新,为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等提供更好的保障。

  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其他自助设备领域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夯实金融场景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民生关键领域的研发力度,目前已经形成了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零售等创新场景,成功把科技赋能金融的经验拓展到民生领域,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便捷和安全。

  (三)研发创新优势

  为整合研发体系,聚集优势资源,公司在天津设有研究总院,在南京、成都、广东、北京等设立研究分院。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配备先进开发试验设备和检测分析仪器的独立研发及试验场所,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CMMI5)评估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证书千余项,其中,包括102件发明专利,360件实用新型专利,270件外观专利,51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公司积极参加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牵头制定或参与起草标准47项、正式发布17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0项,引领产业技术方向。公司加强前沿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经费持续保持在营业收入的10%以上。

  (四)供应链优势

  通过多年对供应商的培育及产品资源的有效整合,公司建立了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了设备与核心模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形成较强的产能能力。同时,公司打造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团队,供应链管理体系日益成熟,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具备多个行业高科技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

  (五)服务优势

  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恒银优服,在全国拥有7个区域管理中心,覆盖全国所有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服务队伍反应快捷高效。所有设备均由在其总部接受正规培训的原厂专业工程师直接进行维护。建立了精细化的呼叫中心管理体系,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800-8855,确保7*24小时无障碍受理报障投诉、咨询建议、客户维系等功能。开发了由服务综合管理、备件管理、技术支持管理、数据信息管理、培训管理等五大板块构成的售后管理体系,使服务过程形成完整闭环,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度,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公司自主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该系统通过对产品从研发、生产、运维等各阶段的生命周期信息的集成、发布,分析、统计,记录了设备从销售到生产、出库、开通、维护直至出保报废的整个生命过程,实现了产品配置准确定位、售后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庞大的服务网络以及智能化的服务运营平台,有效保障了服务收入稳定增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68.67万元,同比下降27.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97.35万元,同比减少5,592.17万元;公司总资产182,252.03万元,同比下降17.7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发展特点及市场机会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针对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双双迎来窗口期。金融科技是金融业的伴生行业,也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金融科技经历了困难后,现在正迎来新的历史转折点。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在金融领域也引发了诸多深刻变革。此外,数字技术推进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渗透率。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在金融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和线上营销等其他支持性活动环节均有渗透。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不断普及,形成智能营销、智能身份识别、智能客服新模式。另有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运用可能引致金融领域发生巨大变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中指出,金融服务在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更加凸显。

  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日益深入,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应用落地不断呈现新趋势:数智化时代,智能算力成为助推金融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包含云原生、AI原生等在内的数字原生应用催生金融领域新的发展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助推金融行业新应用探索,加快金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大模型助推数据智能技术升级。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加快金融业应用新入口的探索。一方面,由ChatGPT等引发的AI大模型技术变革正在持续演进,为金融业带来新机遇。一是参数规模呈指数级增长。GPT由1.0到4.0,参数从亿级爆发增长至千亿规模,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大幅提高,在金融级大数据量的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任务上的准确性显著提升。二是数据模态逐渐往多模态化发展。通过对文本、图片等不同存储信息载体的训练,大模型对金融业复杂文本图像的融合处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大模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行业数字化基础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密集,也为大。模型落地应用提供充分的环境。另一方面,金融业积极拥抱大模型,推动大模型在各场景的探索落地。基础大模型需通过特定金融场景的数据喂养、提示工程和微调工程训练形成专业领域任务大模型赋能金融业,可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风险管控、客户服务、运营支持等领域。当前,金融业大模型多以智能助手、人机协同等形式赋能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环节,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加速金融业智能化进程。以银行业为例,农行发布自主金融AI大模型ChatABC、工行发布基于昇腾AI的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探索新的应用。此外,大模型也面临着安全与合规风险,受制于模型本身黑盒、计算复杂度高的因素,大模型存在无法溯源、科技伦理风险等方面问题。

  数据要素效能持续显现。金融科技深刻嵌入到金融业务和经营管理流程中,加快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进程,数据驱动成为金融业务各环节和各领域发展核心导向,过去一年,金融科技的重点应用场景形成新导向,客服、营销、支付、风控等核心环节和主要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个人消费和产业场景数据驱动的金融创新成为热点,进一步支持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驱动全渠道营销服务协同明显,加快构建内外部合作生态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营销渠道数字化转型加速,渠道智能化水平及用户体验正日益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线上线下(300959)渠道智能化升级加速,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金融业营销渠道的智能化转型从过去的“多渠道”“跨渠道”向“全渠道”转型升级。以银行为例,线上和线下渠道、人工和虚拟渠道持续打通,包括手机银行、银行柜台、自助银行、微信银行等各类渠道通过智能化手段无缝融合起来,加速渠道一体化、开放化。例如,各家银行引入数字人、5G等技术,加快推进物理网点智慧化转型过程,同时融合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多渠道实现语音和视频方式的业务办理,提升业务响应速度,尤其是手机银行已成为渠道迭代的重点,多家银行提出“一个App就是一家银行”的理念。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将手机App命名为“掌上银行”,以“一部手机走天下”为服务理念,围绕掌银月活跃客户数(MAU)指标,最大化调动整合研发、营销、运营等资源,推进产品服务集成。

  金融与非金融场景加速融合,内外部渠道协同范围进一步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快速发展,借助智能算法和模型优势,精准定位用户群体。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这一新兴渠道,通过定制化内容分享理财知识、投资技巧、行业趋势等信息,吸引客户的关注和兴趣并推动转化,一些客户将良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分享到小红书等虚拟社区,进一步实现裂变式获客。同时,零售、交通出行、教育等行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给场景金融带来新的营销渠道。以交通行业为例,围绕高频、刚需、高粘性的智慧出行,衍生出一个完整的场景,已被大量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外部合作渠道。

  产品和技术是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银行网点智能设备是企业数字化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科技赋能日新月异,银行网点智能设备数量超发展速度加快,设备需求多以智能网点设备更替为主,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际新兴金融科技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得益于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金融科技的潜在用户规模巨大,这些区域均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对于新技术接受度高的年轻群体,共同构成金融科技的用户基础。世界银行全球金融数据库显示,拉美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已超过73%,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这个差距达到了46%,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二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金融科技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以非洲为例,近年来非洲各国不断加大ICT基础设施投入,网络覆盖提升明显,预计到202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6.7亿,普及率达到51%,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跨境电商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迅速扩张。同时由于非洲无遗留的基础设施更迭问题,能够跨越式进入新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金融科技不必再经历与基础设施的迭代磨合,能够实现快速规模化应用。

  2、竞争态势

  一是网点优化进退有序,设备需求规模可观。2023年宣布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共2700多家,同时共计近1700家银行网点获批开业,网点优化进退有序,变化量相比全国超22万家银行网点而言占比较少。整体而言,全国银行网点虽不断在调整优化,但总量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网点总量趋于稳定的同时受政策刺激等因素叠加,智能金融设备市场的稳中向好。2024年,新国标、信创等政策持续刺激替换需求,且新设网点和网点优化产生新需求,整个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在未来3年仍有可观的增量空间。

  二是头部厂商领先,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从厂商发展变化来看,近年来中腰部企业因技术和服务的落后逐渐退出市场,行业调整加快,企业实力和售后服务随之成为了当前银行的重要考量。头部厂商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头部厂商也不满于现状,加快了向软件、场景金融等领域的开拓步伐。

  三是新技术加快渠道变革,数字化催生多元需求新。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的延伸也在推动智能金融设备的进化。一方面技术与设备的创新融合提速明显。银行正在谋求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对提供全场景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以实现“交易智能化”到“场景智慧化”的转变。

  四是产品技术加速迭代,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金融智能终端提供商必须应对移动支付的冲击,积极主动满足银行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同时用金融科技技术赋能更多业务场景,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同时产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还要应对技术更迭、金融监管等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五是降本增效激活模式创新,体验为王驱动融合发展。银行端模块复用加速网点批量升级,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服务,积极推进网点批量化建设,场景模块的复用起到了较好的加速作用。银行为降低设备投入成本、高效满足多元化需求,在可用性上下功夫,设备形态与场景融合更为紧密,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端竞争日益加剧。大量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经营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竞争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

  六是数字人民币加速推广,场景创新日益显现。为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各大银行正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服务渠道建设,助力数字人民币普及推广,在服务渠道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业示范。同时,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场景应用不断开放,未来将发展成为成为想得到、看得见、用得着的支付载体,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

  未来新技术的应用,也赋予了智能金融设备更多的可能,将在业务流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等方面带来跨越性的升级。据悉,业内正探索在金融设备上引入AI导航助手,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快速、精准定位至所需业务,有望真正实现“全自助”办理。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发扬工匠精神”经营方针和“四个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多元化、智能化场景应用,全面推进“数字恒银”、“数说恒银”战略,创新打造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创新场景,不断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机器解放人”事业向纵深发展,用智慧科技普惠大众、赋能未来。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2024年确立为“深化改革年”,通过深化改革,重塑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和规模优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公司以“降本增效、开源节流”为改革理念,以“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成一体”为改革目标,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推动各个重要专项工作走深走实,持续巩固拓展公司改革成果。确立“三个坚持、三个加强”工作思路,即“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产品驱动,坚持考核牵引;加强经营管理,加强运营管理,加强服务保障”。推动公司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1、深化计划财务改革,赋能治企“新引擎”

  公司计划财务部在保持财务管理职能基础上,增加经营职能和计划职能,推动实施部门业绩考核。2024年要以“业财一体化”为核心,打通各项业务和财务系统,用财务指导经营,让会计融入业务,推动业务流程、会计流程、企业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增强财务数据及流程的管控能力,提高资金的安全能级和使用效益,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要以“经营和计划”为两翼,既能总揽经营生产全局,推动战略引领、内部协作和组织管理,又能充分发挥计划作用,做好项目成本核算、供需计划、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等,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传递到生产制造环节。要以“关键指标考核”为抓手,重点加大对“利润”“质量”“成本”“现金流”等考核权重,放大关键指标的引导作用,推动各部门业绩考核标准化、精细化、经常化。要以“降本增效”为原则,推动最小单元独立核算,促进各部门对“利润”负责,进一步激活组织活力,降低经营成本。

  2、深化产品研发改革,培育强企“新支撑”

  加快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支撑生产和营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2024年要确保“五个加快”落地:一是加快攻克2.5代机芯核心技术,大幅降低产品成本,确保市场拓展和批量生产;二是加快新型取款机研发,确保年底前实现批量投产;三是加快新一代国产化BV、钞票识别AI自动训练平台等核心模块的研发与生产;四是加快推动CIS-OpenHarmony平台、CIS云柜台、XFS4.0等重点软件项目的研发;五是加快创新产品研发,拓展智慧医疗、智慧零售、万物互联等创新场景应用。公司高度聚焦“高毛利”产品和服务,加快由硬件提供商向软件服务商转变;重点加强内部协同,推动“研产销一体化”模式,实现重点研发项目“挂图作战”,按计划、按目标、按进度、按要求推动项目执行,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强化跟踪考核;重点加强能力体系建设,做好资质认证、知识产权管理和信创生态建设,加强对大行项目的跟踪力度,推动项目审计并保持代码入库率100%;重点推动产品“四化”建设与项目配置管理,减少开发维护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深化市场开发改革,构建兴企“新阵地”

  公司加大对市场开发的技术支持,提高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响应能力,推动管理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2024年加强市场调研分析,精准把脉市场变化,摸清真实产品需求,提升市场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抓好回款、利润等关键指标,继续加大长账龄回款力度,提升回款管理数字化水平;精准发力总行业务和区域业务,提高中标率,减少无效投标;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充分依托CRM系统,把商机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际市场开发方面,积极寻找国外优质代理,运用差异化竞争策略,深耕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快公司国际化步伐。加快云智优选销售业务,认真学习借鉴“贝壳模式”,由线下往线上渗透,深化股权改革,找准业务切入点,实现快速发展。继续推动耗材业务,利用现有渠道,坚持自主研发、采用OEM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耗材业务市场占有率。

  4、深化客户服务改革,增添助企“新力量”

  要充分发挥全资子公司恒银优服的专业优势,坚持市场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一是抓好既有服务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拓展服务业务,稳步增加收入来源;三是突破传统思维,积极创新服务场景;四是打造数字工具,全面赋能转型升级。并且认真贯彻落实,一是用好恒银科技现有渠道,分工不分家;二是强化电商思维,坚定发展方向;三是紧跟市场前沿,占据发展主动;四是练就营销本领,打造狼性团队;五是加强生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六是加强数字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抓好既有服务业务,建设新版智能运维系统,优化集中报修模式,强化数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强对各个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并将结果运用到干部调整,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多品牌整机部件以及自主机芯制造件的管理和备货,加快备件周转速度,减少不良品备件;要深度发掘银行客户需求,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OA办公设备、零售设备、商显等服务场景,拓展机具类生态厂商,积极寻求宽领域、多行业的合作。

  5、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打造活企“新动能”

  公司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全面梳理制度流程,强化运营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防范企业风险,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规范和高效。2024年公司全力推动“运营+信息化”工作,优化制度流程,用信息化手段赋能业务发展。一是加强企业运营管理,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促进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和相互支持,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水平。二是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用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制度,完善升级原有各个系统,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手段,推动企业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6、深化支持保障改革,铸实健企“新后盾”

  大力推动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精准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激发创业热情;提高人岗匹配度,加强培训与开发,打造复合型人才。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做好综合行政和党工团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外沟通联络和对内协调管理,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提升审计监察能力和水平,直面问题、大胆监督,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7、深化企业文化改革,展现暖企“新气象”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炼,使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相融合。积极提倡奋斗文化、创新文化、奉献文化、分享文化,推动企业文化有效渗透到制度层面、行为层面,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提升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办公秩序和工作氛围。深化对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的理解,发扬企业精神,强化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功能和优势,以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为主线,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增强公司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随着银行网点转型,银行对网点转型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传统现金设备的需求持续缩减,传统现金设备业务受到直接影响。为此,公司继续深耕金融科技领域,抓住智慧银行转型升级窗口期,抓住信创产业、数字经济的重大历史机遇,逐步降低现金相关业务在公司所占比例,做大做强主营优势业务,并积极拓展金融科技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多元化场景的应用,用核心技术引领创新发展。

  2、经营和转型发展风险

  银行客户对金融设备的采购大都采用招投标方式。若在新的招标中未能入围重要银行客户的供应商名单,或者即使公司入围,在新一轮议价或竞争性谈判中,中标数量及入围产品价格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拓展新的大型客户、延伸产品链条,降低对业绩的影响;将加强前沿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抓住信创产业、数字经济以及智慧银行转型升级的机遇,拓展金融科技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多元化场景的应用,大力培育新兴业务。

  3、毛利率下降风险

  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现金使用频率减少,非现金的自助设备需求相对现金类需求明显增加,而非现金类设备门槛相对较低,竞争厂商较多,同质化严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持续下降,未来产品毛利率将呈现下降趋势。若销售价格持续下降、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幅度减小或人力成本上升,将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进一步下降,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将利用在位优势,提升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加大维保服务管理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升盈利能力。

  4、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管理风险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对公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正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企业管理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公司将加强企业内控建设,完善财务、人力资源、研发、法务、审计等体系,加快完善ERP、智能办公平台等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5、投资风险

  受经济形势、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公司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将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探索资本运作,适时推进投资并购工作,探索围绕以银行为服务主体的智能设备制造、软件研发、金融大数据、服务等企业并购。公司将持续优化调整金融数字化建设、数字人民币、金融信创等业务领域,进一步完善投资并购各项措施,提高风险识别及科学决策管理能力,推动形成公司稳健、长远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