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如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6:46

(原标题:华如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如科技(30130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仿真产品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与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军事仿真行业的监管部门为国防科工局,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2、行业监管体制

  军事仿真行业的监管部门为国防科工局,是中国政府负责管理国防科技工业的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和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军事仿真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及实施、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国家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和软件企业认证及软件产品登记等企业资格评估等工作。

  军事仿真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军事仿真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专利权申报登记管理的部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商标登记管理部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3、主要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

  军事仿真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主要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科研条例》《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军工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等软件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评估、决策或参与系统运行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传感器交互技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及显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成果。

  仿真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从软件方面讲,应具备以下功能:复杂的逻辑控制;模拟实时的相互作用;模拟人脑所有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AI);模拟复杂的时空关系,主要涉及时间与空间的同步等问题;感觉地表达,包括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计算机表达;实时的数据采集、压缩、分析、解压缩;支持与仿真环境交互的定位、操纵、导航等。从硬件支持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计算机与周边设备的组合关系,表现在更大存储容量的存储设备、图像显示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仿真技术的操作设备等。仿真技术能够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的特定仿真环境,使参与者借助一定的交互设备,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驱动仿真模型与环境,并感知仿真世界的各种对象,从而可以组织完成一些现实中难以完成或根本无法进行的活动。

  从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世界各国均认识到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巨大作用,将军事仿真领域的竞争视为现代化战争的“超前智能较量”,并把建模与仿真看作“军队和经费效率的倍增器”和影响国家安全及繁荣的关键技术之一。军事仿真系统成为研究未来战争、设计未来装备、支撑战法评估、训法创新和装备建设的有效手段,并贯穿于武器装备的体系规划、发展论证、工程研制、试验鉴定与评估、作战使用研究、综合保障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

  1、国际军事仿真行业分析

  (1)国际军事仿真行业发展特征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战及装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仿真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仿真技术在国防军事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在新一代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不断完善仿真方法,改进仿真手段,以提高研制工作的综合效益。近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将建模与仿真列为重要的国防关键技术。1992年,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倡议”,并成立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办公室,负责倡议的实施;同年7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国防科学技术战略”,“综合仿真环境”被列为保持美国军事优势的七大推动技术之一;1995年10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建模与仿真主计划”,提出了美国防部建模与仿真的六个主目标;1997年度的“美国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将“建模与仿真”列为“有助于能极大提高军事能力的四大支柱(战备、现代化、部队结构、持续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美国众议院487号决议将建模仿真列为影响国家安全繁荣和保持绝对领先优势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关键技术。美国国防部将“建模仿真”列为“有助于极大提高战备、现代化、部队结构、持续军事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国防技术,以需求为牵引、以积累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建立了覆盖战略、战区/战役、战术/任务、交战/系统层级,涉及各军兵种及联合作战的真实、虚拟、构造全谱仿真系统、设施和环境,全面支撑武器装备研制和采办、模拟仿真训练、作战分析、作战实验、研制和作战试验鉴定、作战计划模拟推演等应用,推动先进武器装备快速采办和换代发展、军事训练和演习模式与能力的转型、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不断革新。

  从技术特点来看,美国国防科学局(Defense Science Board)认为建立集成的综合仿真环境和仿真系统,必须解决五个层次的技术,包括涵盖光纤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工具、人的行为模型、环境模型等内容的基础技术;涵盖内存、显示、局域网、微处理器、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模/数转换器,建模与仿真构造工具,测试设备等内容的元、部件级技术;涵盖微机系统、人机界面、远距离通讯/广域网、计算机图像生成等内容的系统级技术;涵盖制造过程仿真、工程设计建模与仿真,含人仿真系统,随机作战仿真等内容的应用级技术;以及涵盖原型机、规划、设计与制造、训练与备战、测试与评估的集成综合环境和建模与仿真工程。

  从应用领域来看,上述技术能够应用于包括微机系统、远距离通讯/广域网、人机界面、计算图像生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局域网、光纤通讯、软件工程工具等技术部分,从而为制造过程仿真、工程设计建模与仿真、随机作战仿真、环境模型等军事仿真领域提供支持。

  (2)国际军事仿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简氏防务《全球建模与仿真的市场预测报告》,仿真军事训练系统全球市场在2017年达到130亿美元,预期10年后此市场总额将达到1,216亿美元。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北美预计在2016-2025年期间将占据全球军事模拟和虚拟训练市场36.10%的份额,其余的排名分别为:欧洲占25.60%,亚太地区占25.30%,中东占7.90%,拉丁美洲和非洲共占5.10%。除此之外,包括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全球多家著名企业、公司都有相关的仿真技术研究部门或基地负责仿真测试、模拟训练、虚拟制造、仿真设计等领域。

  从未来的地区增长趋势来看,北美在2016-2025年预计花费606亿美元用于模拟和虚拟训练,亚太地区则预计为426亿美元。中东地区是另外一个预计增长区域。拉丁美洲和非洲在未来10年也将开始用于该领域的采购。

  2、国内仿真行业分析

  (1)国内仿真行业发展特征

  就仿真软件而言,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起步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晚。发展初期我国不仅缺乏高水平的仿真技术开发人员、仿真产品研制人员、复杂仿真系统设计集成人员,同时也缺少高水平的市场推广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近年来,随着我国军事仿真技术的发展,相关需求逐年增加。同时,行业内龙头企业在政策指引下,逐步拓宽软件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向,仿真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仿真技术与手段正在向“数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普适化”发展。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复杂系统建模仿真理论与方法、综合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建模仿真、智能系统建模仿真、网络化建模仿真、虚拟样机工程、高效能仿真、嵌入式仿真、仿真模型校核验证与确认等方面。这些技术不仅吸纳了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传统的建模仿真理论、方法与平台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领了相关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仿真产业的继承、发展、创新、跨越产生重大影响。

  从应用推广角度看,仿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各类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等众多领域的各个层面,具有强大的体系化、融合化、渗透性特征。由于系统仿真可以观察与研究已发生、尚未发生或设想的现象,可以观察与研究难以到达的微观、中观或宏观世界,并具有综合、协同、集成和互操作等特性,因此,它作为与实验发现、理论分析并列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展现已有能力、培育提升实力、探索未知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系统仿真通过构造虚实结合的计算实验环境,催生了各个行业的变革性创新。

  (2)国内仿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仿真市场的总体规模近年来逐年增长。从产业规模角度看,系统仿真市场呈现了高速增长性、广泛扩展性等特征,尤其是在军工、交通、教育、通信、医学、能源等行业改革发展的强劲需求拉动下,系统仿真行业规模呈现了大幅扩张态势。

  就军事仿真行业而言,由于其应用于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多个方向,受业务保密性的影响,从军方相关单位、军工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公开信息渠道均无法取得相对权威的市场规模统计数据。虽然军方主办的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及军队采购网()等网站会公布军方当前实施的采购需求和中标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目前军方的需求情况,但是项目信息不完整且具有时效性,因此根据上述网站信息也无法对国内军事仿真市场规模作出相对全面的统计和预测。

  关于市场规模,目前存在部分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可供参考,例如根据智研咨询《2021-2027年中国军用仿真(软件)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军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行业市场规模约118.52亿元,相对2019年同比增长11.32%。未来随着我国国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军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到2027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3、国际军事仿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仿真行业是一项军民共享的关键技术,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正在逐渐为各国军队所重视。就军事仿真行业而言,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基于领先甚至跨代优势的装备和技术发展思路、多次局部战争实践及军事转型和武装力量建设改革的需要,以超越知识传播的速度创新,通过立法和鼓励技术创新相结合,大力推动仿真技术的研究创新和应用转化,正在将军事仿真系统大量应用到军队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和试验鉴定等方面,推动着军事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变革。

  (1)作战实验领域发展趋势

  在作战实验、推演分析、作战计划领域,通过观察和分析受控变量与观测结果的因果联系或关系,识别、开发、评估、提出新的作战概念和任务能力及条令、组织、训练、物资、领导、人员、设施的变革需求,依据对作战带来的影响和效果,为转型、改革、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尽快将新的理念、技术、能力形成部队实战能力,是西方国家军队在该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和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手段。以美军为例,美军以往重要的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都必须在事前经过大量的计算机仿真评估和优化迭代,以减少因作战方案和行动计划不当带来的损失,近年来的多场局部战争,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南联盟战争等,都在战前进行了大量仿真推演和评估,有效地减少了作战伤亡,加速了作战胜利的进程。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还主导开发了军事后勤物流仿真系统并发布条令,规定所有重大的装备物资和人员调动,必须在行动方案中进行仿真优化。

  整体来看,仿真正逐步嵌入作战系统。通过仿真系统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互连,捕获公共作战数据,直接从指挥控制系统获取信息,及时更新仿真系统中的战场态势和最新作战目标,是未来作战试验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超实时仿真分析与评估,指挥员能够“看见”未来并迅速理解军事行动的展开,不断匹配、优选、调整和补充未来方案,从而直接支持作战计划。

  (2)模拟训练领域发展趋势

  在模拟训练领域,西方国家军队在装备训练仿真、业务训练仿真和指挥训练仿真三方面着力,研制开发各类训练模拟器和系统,如飞行训练模拟器、炮兵模拟训练系统等,通过虚拟作战环境和模拟作战流程让训练人员快速掌握宝贵的操作技巧和作战经验,逼真的视觉、听觉甚至运动感受还能使训练人员能获得真实的操作体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的作战场景,高效、便捷、节约地提高机关受训人员的业务素养。训练仿真系统大量采用了分布式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生成兵力技术,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军提出的高层体系结构HLA,后者的核心是人类行为建模。通过使用计算机生成可自主行为的虚拟兵力,让受训人员指挥的作战实体数目大幅增加,并能够依据敌军的作战条令定制蓝方,从而有效提高了训练过程的对抗性。训练仿真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近似实战的联合训练环境。

  (3)装备论证领域发展趋势

  在装备论证领域,半实物仿真、数字仿真等先进仿真应用不仅成为了武器装备技术发展和系统研制的重要实验手段,也已经成为了新型武器装备研制的必备环节。从美国国防部制定装备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采购部署到维修退役,美军大力推行基于仿真的采办,将仿真应用到装备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受军方需求牵引影响,美国各大军工巨头也大力开展仿真技术的研究应用,并在研制和试验过程中大力使用半实物仿真技术,基于装备系统工作原理,使用解算数学模型的实时仿真计算机、模拟目标和环境光学/射频/红外/声学等特性的信号产生装置、模拟装备姿态等运动特性的转台、模拟控制执行机构负载的力和力矩模拟器、设备通信接口装置和试验控制台等,接入被测试系统或其部分硬件实物,形成逼真环境下的装备系统工作回路,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用于飞机、导弹、鱼雷等武器系统的方案设计、研制、试验鉴定定型、使用维护和改进。

  从装备研制领域的发展进程来看,数字计算机的出现及仿真语言和软件的发展将半实物和数学仿真带入了新的时代。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首先用于弹道导弹射击计算。美国ADI公司1978年研制出全数字仿真机AD10,1980年研制出模块程序系统MPS10,两者构成SYSTEM10,标志着全数字实时仿真时代的到来,该公司后续还研制了AD100。我国国防科技大学于上个世纪90年代也研制出对应的银仿1和银仿2,在运载火箭、防空导弹等多个重大装备型号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实时仿真技术将在装备研制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仿真技术将在该领域向着精准化进一步发展。

  (4)试验鉴定领域发展趋势

  在试验鉴定领域,建模和仿真可以优化试验鉴定计划和识别关键或高风险问题,破解因费用或安全等限制无法实装实弹试验鉴定的难题,模拟威胁目标环境和对抗条件或提供激励,预测或外推系统极限条件的包络性能,深化认识理解系统特点和规律,支撑、优化和拓展开发、作战、实装实弹试验鉴定。美国国防部和各军兵种试验鉴定机构持续投资和重点发展新的试验鉴定科学技术、升级改造重点靶场和设施设备、仿真和逼真威胁模拟、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美军大力推行试验鉴定,开发试验训练使能体系结构,并大力推行逻辑靶场理念,将分布不同地域的实兵实装、模拟器和计算机仿真系统互联在一起,开展虚实一体联合试验,有效地降低试验费用,提高效率,使试验鉴定得以常态化开展,为采办决策提供持续准确可靠的试验鉴定数据支持,降低成本、周期和风险。

  4、国内军事仿真行业发展趋势

  我军的军事仿真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倡导,一些院校和研究所设立了专门机构从事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为了推动军事仿真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在1980年成立时,就组织了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并于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计算机作战模拟学术会议。1980年初,军事科学院成立了我军第一个专门的军事仿真研究机构——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陆续研制出了从分队级到战役级一系列模拟模型,包括某军种师团战术模型、某军种分队战术模型、坦克分队战术模型、指数系列模型、战役模型等一批科研成果,并在教学与部队训练中开始发挥作用。这一时期,主要采用的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兰切斯特方程”、“指数法”、“蒙特卡罗法”等方法。但受到当时技术水平和认识上的局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发展较为缓慢。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军事仿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军委首长和部队机关对军事仿真的研究和应用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和支持,国防大学、石家庄某学院、南京某学院、海军某学院、空军某学院等院校先后推出了一些实用的战役战术训练模拟系统,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复杂系统仿真、由单个武器的性能仿真发展为较多武器平台在作战环境下的对抗仿真,由单兵种的作战训练仿真发展到合同战术训练仿真。在此基础上,总部统一组织针对多军兵种、多应用领域、多层次、多用途的一体化作战训练模拟系统的研制开发,并高度重视相关标准的制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边建边用,以及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国家的投入,仿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军事仿真直接支持了以精确打击武器为代表的各类武器装备研制和试验鉴定。体系论证进入科学、量化时代,正在形成基地化、网络化、联合化对抗模拟训练能力,作战仿真在重大演习和重点作战方向的作用日渐显现。以航天科工集团某中心、航天科技(000901)集团某部等单位为代表,我国已建成以工业部门为主体的射频制导、红外制导、可见光或红外成像、激光目标特性、声音信号、多模复合制导、卫星导航信号等半实物仿真实验室,用于导弹、飞机、卫星、飞船、舰船、潜艇、鱼雷、火箭、原子弹等装备型号研制,为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相关研究数据分析,采用仿真技术可缩短研制周期达40%、减少实弹射击数达44%。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仿真行业的发展应把握“需求牵引系统、系统带动技术、技术促进系统、系统服务于应用”的仿真产业发展规律,采取“自主创新、塑造体系、开放融合、引领发展”的基本思路。针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转型期、拓展期的有利时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基本形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世界先进、自主安全、军民融合、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局面对我国仿真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公司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新旧产业融合情况

  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事仿真的基础平台和工具;二是面向军队用户的仿真应用产品。在取得上述成果的过程中,公司一直把自身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基础平台工具的研制过程中,企业首先从需求出发,分析军方用户、国防科技工具用户以及广大民企对于仿真基础平台的共性需求,并充分调研分析国外先进的平台和工具产品,杜绝“闭门造车”。既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也突出应用的成熟性。以公司的核心产品XSimStudio为例,技术上可以对标国际最先进的仿真平台,应用上突出了国情军情特色,推出之后,就在作战实验、装备论证试验和军事训练各领域形成了对国外产品的迅速替代,也已经成为某实验体系和某研究院的基础平台标准,为围绕上述用户开展业务的仿真企业提供公共平台,为促进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仿真应用系统的发展思路上,公司一直强调“共性为主,个性为辅”。在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上,公司首先着眼同类用户的共性需求,针对共性需求打造业务中台,强调业务中台的复用性和可靠性;其次针对具体用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突出其使用体验,量身定制。通过这一发展模式,尽管提供给用户的系统各异,但是由于共性功能需求的统一设计和打造,在个性系统的定制上完全可以实现“敏捷制造”和流水线作业。也因为业务中台的存在,使应用产品成果与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公司的训练导调、联合试验训练中台产品,具备为训练、试验的仿真产业发展提供半成品的条件,也为上述领域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况

  公司以军事仿真为主线,依托平台、模型、数据三大基础工程,紧贴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试验鉴定、综合保障的仿真需求,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形成一系列面向部队、服务打赢的军事仿真应用产品。

  1、一条主线

  公司坚持以军事仿真为主线,围绕军事仿真业务应用需求,开展建模仿真、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积极将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领域。

  2、三大工程

  公司依托平台、模型和数据三大基础工程建设,以实现军事仿真能力的整体升级提高。三大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1)平台工程

  平台工程系公司着眼于需求、设计、建模、开发、运行、数据采集和展现等军事仿真系统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功能需求,打造的管用好用、技术先进的全自主工具平台产品,当前已形成一系列平台产品,并经过大量的应用实践和市场检验,在业内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将围绕不同层次、不同粒度仿真研发和运行的需求,持续完善丰富平台工具集。

  (2)模型工程

  模型工程从应用需求出发,设计规划具有我军特色的模型体系框架,采用“小核心、大外围”的方式,联合多方力量,分类开展联合、陆、海、空、火、天、网电各领域的模型建设,不断求真求信、求精求准,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可重用、可组合的模型产品集。

  模型工程已成功打造了仿真模型库(XSimModels)和三维模型库(3DModels),研制联合、陆、海、空、火、天、网电等模型;构建了环境服务模型(DigiWorld),可以提供地理、气象、大气、电磁、核生化等战场环境服务,并已经应用到一系列装备研制和训练应用中。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以模型工程作为服务升级和业务持续发展壮大的抓手,进一步丰富完善模型种类,逐步形成装备、行为和战场环境等模型的全域覆盖,并着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军事仿真建模中,开展军事仿真智能模型库(AIModels)建设,为无人智能作战仿真提供支撑。

  (3)数据工程

  数据工程紧扣军事仿真上、中、下游数据应用需求,包括想定数据、模型数据、运行过程数据、结果数据等,应用大数据技术,支撑数据的建模、采集、管理、分析评估、挖掘、展现等。

  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了分析评估平台(AEStudio)和大数据平台(DataStudio)等,服务于多方位的数据评估分析,在大量项目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3、五类业务

  在军事仿真主营业务方向下,公司主要面向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试验鉴定和综合保障五类业务,为军队和国防工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

  (1)作战实验

  仿真构设虚拟战场空间,模拟对抗双方兵力和作战行为,在近似真实的数字环境中,研究战争,预知战争,实现“战争在实验室打响”。

  (2)模拟训练

  综合运用兵棋系统、模拟训练系统、模拟器材,支撑司令官、指挥参谋人员和一线作战人员开展模拟训练,有效提高训练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像打仗那样训练”。

  (3)装备论证

  以“体系贡献率”核心指标为牵引,利用仿真手段为装备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立项论证、作战运用、效能评估等论证工作提供定量支撑,为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装备论证夯实基础。

  (4)试验鉴定

  综合运用互连互通、虚实一体交互技术,构建集实兵实装(Live)、模拟器(Virtual)、数字仿真模型(Constructive)于一体的LVC联合试验环境,支撑试验场、部队和实验室联合构建异地分布、功能一体的逻辑靶场(Logic Range),支撑体系级对抗环境背景下的装备和作战联合试验。

  (5)综合保障

  综合运用模拟仿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军事物流、人员保障、装备保障等保障业务提供方案优化、推演演练和综合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

  4、N系列产品

  公司依托三大工程的成果,围绕五类应用,基于当前军队作战训练的共性需求,并结合我军特色,向客户提供切合其业务特点的货架应用产品。公司目前已打造完成海空联合作战实验系统、伞降模拟训练系统、舰艇作战指挥模拟训练支持系统等数十款应用产品,产品库的品种门类稳步扩大,产品性能和使用体验持续提升,能够逐步满足各层次各领域的仿真应用需求。

  (二)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情况

  公司提供的服务及产品包括技术开发、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商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五大类。

  1、技术开发

  公司提供的技术开发是以军事仿真系统的定制开发为主,辅以虚拟现实和数据应用系统开发。

  2、软件产品

  公司提供的软件产品包括基础软件产品和应用软件产品。

  (1)基础软件产品

  基础软件产品是仿真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基础工具软件,在仿真系统的需求、设计、开发、运行和仿真后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基础软件产品既是公司对外提供技术开发的基础工具,也可以作为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支撑客户完成仿真系统的研制和运行。

  公司的基础软件产品可以分为平台、模型、数据三类,基本覆盖了需求、设计、开发、运行和仿真后处理等军事仿真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功能需求。其中,平台类软件产品包括可扩展仿真平台(XSimStudio)、分布式支撑平台(LinkStudio)、联合试验训练支撑平台(LORIS)、云仿真平台(XSimCloud)、体系建模软件(SysPrime)、战斗仿真平台(BattleSim)、分布实时仿真支撑平台(RTSim)等;模型类软件产品包括仿真模型库(XSimModels)、三维模型库(X3DModels)、智能模型库(AIModels)等;数据类软件产品包括慧云平台(DataStudio)、分析评估平台(AEStudio)等。

  (2)应用软件产品

  应用软件产品是公司根据客户群的共性应用需求,在基础软件产品的基础上,研发应用模型和应用软件组件,最终集成为直接能支撑用户应用的软件产品。应用软件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能直接支撑用户应用,二是该产品的市场潜在对象数量有一定的规模,能够形成批量生产和推广。

  3、硬件产品

  公司提供的硬件产品,系公司基于其长期深耕军事仿真领域所积累的模拟仿真技术以及对涉军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形成整体设计方案,提出具体技术指标要求并由外部供应商进行生产,产品装入公司的软件,由公司经过调试后交付给客户,客户通过使用达成相应训练目的。

  4、商品销售

  公司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承接的项目不局限于软件产品和技术开发,还需要为客户搭建硬件环境,以实现“交钥匙”工程。如作战实验室建设和模拟训练中心建设项目,公司既要销售软件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还需要为用户搭建存储系统、显示系统以及计算系统等硬件环境,部分项目还需要为用户提供实验环境装修。在该类项目实施中,公司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采购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等硬件设备,再销售给客户以获得销售收入。

  5、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包括公司为客户提供系统建设的方案咨询、向客户提供产品销售和技术开发合同约定的培训条款以外的培训、为客户的课题提供仿真计算服务、为客户的项目和技术论证提供支撑服务、应客户需求为其项目执行(如演习训练)提供技术保障、向客户提供先进仿真技术培训等。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通过技术开发、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商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实现盈利:

  (1)在技术开发业务中,公司利用自身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以实现技术开发收入;

  (2)在软件产品业务中,公司通过向客户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以实现收入;

  (3)在硬件产品业务中,公司通过向客户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产品以实现收入;

  (4)在商品销售业务中,公司根据客户使用需求,向其销售硬件设备以实现收入;

  (5)在技术服务业务中,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向其提供技术方案和相关培训以实现收入。

  2、销售模式

  (1)从业务类别来看:技术开发主要以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软件系统为主,订单获取主要由销售人员和熟悉军方需求、掌握仿真技术的研发人员共同完成,然后交由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后交付客户;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销售主要由市场销售人员完成;商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系在客户使用上述软件过程中,由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针对客户的硬件以及技术服务需求完成销售。

  (2)从销售模式来看:一类是公司驱动模式,主要方式为定点推销,即由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发现需求,组织技术骨干经由多轮技术研讨及方案论证,并与甲方进行技术交流,通过参加客户招投标、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取得销售合同。另一类是客户驱动模式,客户根据行业口碑和业内相互交流、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历史、或通过展会、网站等了解到公司产品和服务能力后联系公司市场部门,公司与其接洽并履行相应程序后取得销售合同。

  (3)公司的竞争对手通常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取得业务,但由于公司所从事的行业领域特殊性和保密要求,无法通过公开资料查询获得竞争对手的类似产品价格。

  对于军品业务的销售,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定价均需遵从《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军品定价议价规则》(2019年颁布执行)《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客户通过公开或邀请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模式选择供应商,相关产品价格系经过竞标、比选、谈判等方式决定。公司客户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判断公司产品价格的公允性,同时通过多环节监管保证价格公允,综合来看,虽然难以对价格进行直接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但各个环节的监管以及法规要求的限制综合确保公司的定价合理、公允。

  3、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仿真基础研发和仿真产品研发两类。

  (1)仿真基础研发

  仿真基础研发属于“技术驱动”型研发,隶属于公司“三大工程”业务板块。由公司研发团队根据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仿真行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从提升仿真系统性能和使用体验的角度出发,对仿真系统的共用技术模块进行开发,包括对现有系统的技术升级和新技术应用。基础产品的研发由产品部门提出研发需求并拟制产品研发立项论证报告,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进行产品研发立项并开始产品研发。研发完成后产品入库并对外销售,同时支撑公司内部各方向的仿真应用软件研发。

  (2)仿真产品研发

  仿真应用软硬件产品研发属于“需求牵引”型研发,隶属于公司“五类应用”业务板块。公司市场人员在获取初步的客户需求后,会同研发人员深入捕捉用户需求,并经过对同类型用户的调研论证,确定该需求存在一定共性之后,由研发人员拟制应用软硬件产品立项论证报告,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进行产品研发立项并开始产品研发,研发完成后产品入库并对外销售。

  4、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活动主要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按照采购用途划分,公司采购主要分为硬件设备采购和技术开发服务采购。硬件设备采购是以客户合同所列设备清单作为采购依据,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采购申请,经公司有关负责人审批后,交由采购部进行采购。技术开发服务采购是公司根据项目具体需求,从加快项目进度和节省项目成本的角度出发,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向具有相关领域专长的供应商采购技术开发服务。

  5、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

  公司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与国家自主化战略和军队需求形成机制相关。公司遵循国家的战略要求,坚实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持续开展仿真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加快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在需求方面,作战对象和作战方向的不同,催生了军队和国防工业企业对仿真应用需求在共性的基础上呈现一定的个性化,为适应这一特点,公司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方面在应对好客户共性需求的同时,实现面向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的市场地位、技术水平及特点

  公司是国内以军事仿真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自2011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军事仿真为主营业务方向,坚持打造以军事仿真为主的产品和服务生态圈,在市场覆盖、重大项目参与、品牌等方面,公司形成了较为领先的市场竞争地位。

  第一,从军事仿真市场细分看,公司做到了从战略、战役、战术、系统、信号仿真市场“从天到地”各仿真层级垂直全覆盖;从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研制、试验鉴定到综合保障各应用领域横向全覆盖。从军事仿真的用户看,对于军方,公司做到了从军委、战区、各军种、军科、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的全覆盖;对于国防工业部门,做到了航空、航天、电子、船舶、兵器和核工业的全覆盖。从市场分布地域看,公司实现了中国行政区域全覆盖。

  第二,公司是在军事仿真的标杆计划仿真预先研究重大项目中标的民营企业,也是同时参与某战区指挥信息系统试点联合和陆上主系统研制的民营企业。从千万级以上的仿真项目合同总额来看,公司在民营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第三,公司在仿真领域的品牌认同度处于第一梯队。公司产品品类齐全,团队规模较大,具有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多,在军方和国防工业各界的口碑较为良好。

  二、公司的竞争优势

  1、技术及产品优势

  (1)技术实力备受认可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仿真技术的创新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取得专利权12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73项,在军事仿真行业形成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先进技术。

  公司作为国内军事仿真行业的领先企业,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一直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公司在军方大客户中形成了军事仿真民营企业品牌效应,作为部分重大预研项目中的民营企业,与部分国防军工企业合作,先后承担了包括“跨越”系列、“火力山丹”系列等重要军事演习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圆满完成军方的任务。

  (2)产品体系全域覆盖、自主化程度高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面向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试验鉴定和综合保障五类业务,能够为军队和国防工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的服务。目前公司依托平台、模型和数据三大基础工程建设,已打造完成海空联合作战实验系统、伞降模拟训练系统、舰艇作战指挥模拟训练支持系统等数十款应用产品,产品库的品种门类稳步扩大,产品性能和使用体验持续提升。此外,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化程度较高,所有产品完成与国产CPU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认证。

  2、人才及团队优势

  (1)团队人员稳定

  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经过长期发展和技术积累,建立起了一支专业化管理与研发团队,同时针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团队与研发团队人员稳定,保证了公司研发工作的稳定和持续开展,并可有效防止公司核心技术泄密。

  (2)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管理层与核心研发团队人员大多拥有军队和国防科技研究院所工作经历,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并获得高级或中级技术职称,在雷达、通信、电子对抗、飞行器设计、及军事运筹等专业领域有较深的积淀。管理层及核心技术团队人员的专业背景及从业经历对于公司市场开拓、产品需求定义、产品研制和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等方面都能够带来明显优势。

  (3)研发梯队储备充分

  公司重视研发梯队的人才储备以及团队建设,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占比较高。

  3、客户优势

  (1)客户全覆盖优势

  在客户的覆盖面上,公司做到了军委办事机构、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及所有国防工业企业的全范围覆盖,积累了明显的客户覆盖优势。

  (2)客户黏性优势

  军品科研生产行业资质、技术等壁垒较高,为提高稳定性、可靠性和保障性,以及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维护升级的效率和效益,军工产品一般由原研制厂家保障后续生产供应。公司凭借仿真技术及产品优势和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长期不懈地进行客户需求分析及技术支持,并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后续增值服务,客户黏性不断增强。

  三、行业竞争态势

  总体来看,在军事仿真行业内部主要有两类竞争主体:第一类是体制内单位,如军队的科研机构、研究院所和国防工业企业等;第二类是民营企业。国外企业受军事仿真技术保密限制,较难以直接参与国内军事仿真领域的竞争。

  对于第一类竞争主体,即体制内单位而言,由于国外应用于军工行业的仿真技术属于高度保密的核心技术,禁止向我国出口和转让,因此以专业用户为客户的单位多为该类竞争主体所覆盖,即我国的军队科研机构、研究院所和国防工业企业等。该类体制内单位因其装备和信息系统研制主业科研任务繁重,涉及仿真类科研往往都委托第三方完成。部分国防工业单位的主业本身包含仿真相关的业务,其依托的工业集团在军品研制方面优势较大,这些单位在业务发展中与公司形成了竞争态势。

  对于第二类竞争主体,即民营企业而言,受军工相关资质许可及要求,军事仿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本公司在内的一批具备军品科研生产相关资质的企业已逐步进入专业市场,且军品的采购模式也逐步从传统的定向采购向市场化采购模式转变,上述因素均使得专业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随着民营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规模的提升,其将在专业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地位亦将稳步提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以军事仿真为主业,致力于打造中国军事仿真自主品牌,在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试验鉴定、综合保障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仿真产品及技术开发服务。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军队和国防工业企业。

  (1)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202.8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63.4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5.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84.0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6.57%。报告期内,由于受军队采购网暂停采购名单事项、军工行业周期性调整等原因,公司新签订单减少、项目验收推迟延缓,从而导致202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降幅较大。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降幅较大。

  (2)公司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且持续应客户需求开展创新工作

  军事仿真是仿真应用领域之一,服务于军队的作战、训练、试验和保障以及国防工业企业的装备研制、试验、保障等多个方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变革进程加速,不断出现的无人化、智能化、去中心化、非对称等现代战争需求要求军事仿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应用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自成立以来,公司为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在人才储备、技术探索、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上全面发展,为持续创新工作注入新动力(300152)。在人才储备上,公司管理层与核心研发团队人员拥有军队和国防科技研究院所工作经历,在雷达、通信、电子对抗、飞行器设计及军事运筹等专业领域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并迅速响应。在技术探索和研究上,公司针对军事仿真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不仅在仿真技术和应用本身不断创新,更注重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如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作战行为和决策建模,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开展云仿真和仿真数据后处理等。在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上,公司针对军事应用需求多发和需要快速响应的特点,在组织架构设置、研发模式和技术保障模式上,采用共性需求行业垂直管理、复用软件组件中台集中研制、区域快速本地保障、重大项目专项管理等多种创新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各地各类型项目的实施,赢得了客户支持。

  (3)技术研发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建立了持续创新的机制,并营造了创新的企业文化和宽松有序的创新环境,通过鼓励创新,丰富公司的技术积淀、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在研发过程中,公司注重技术积累与创新,围绕公司核心业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军事仿真建模技术、仿真引擎技术、模型数据管理技术、分析评估技术、仿真实验设计与管理技术、动态分布交互技术和精细化展示技术等,基于该等核心技术,公司为军队和国防工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软硬件产品。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仿真技术的创新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取得专利权12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73项,在军事仿真行业形成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先进技术。

  (4)人才培养机制

  研发团队建设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公司制定了相应的人才战略,不仅重视专业能力和学历背景,还把团队合作能力、忠诚度、敬业精神等指标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为优秀人才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建立了内部招聘竞聘、绩效管理、员工发展与晋升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培养优秀技术人才,激励引导员工持续创新。此外,公司还定期组织研发设计人员与专业咨询机构研讨交流,了解市场的趋势变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及行业内的研发现状,保持研发人员对行业资讯信息的敏感度,加速传统理念和新技术观点的融合。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依照战略引领,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军事仿真到军事元宇宙的不断迈进,公司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1-3-1发展战略(以下简称1-3-1)”。1-3-1简言之,就是“夯实一个通用技术底座、发展军事、军工、军娱三大业务领域,共建一个军事元宇宙‘XSimVerse’”。“1-3-1”中的第一个“1”,是指打造并夯实构建军事元宇宙的软硬件结合的通用技术底座。围绕“建模仿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进一步凝炼前端应用的基础技术支撑,在第一个十年成果积累的基础上,优化、调整、补充研发相关产品,形成XSIM数字战场系列产品(以下简称XSIM)和TSIM数字装备系列产品(以下简称TSIM)两大主要产品线,共同构成XSimVerse军事元宇宙的通用技术底座,实现底层赋能,为公司“军事、军工、军娱”业务领域提供共性支撑,并积极向业内同行开放技术成果。

  发展军事、军工、军娱三大业务领域

  “1-3-1”中的“3”,是指按照“军事、军工、军娱”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公司进行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设立防务、鼎成、小如三个业务单元,分别聚焦军事、军工、军娱三大业务领域需求,互为支撑,并行发展。

  1、防务业务单元

  由公司原有行业体系、销售体系、产品运营体系及全资子公司江苏华如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防务业务单元,以军事仿真业务为主线,专注解决军队在智能决策、模拟训练、试验鉴定三个领域的应用需求。

  2、鼎成业务单元

  以全资子公司北京鼎成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立足军事工业应用,以实现工业仿真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和工业数字孪生为目标,从军事工业仿真软件开始,逐步实现工业仿真软件的全行业覆盖。鼎成业务单元将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为核心理念,运用国产自主建模仿真语言-X语言,打造TSIM数字装备系列产品,实现对工业领域复杂系统的一体化建模仿真,助力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3、小如业务单元

  以全资子公司北京小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将公司在军事、军工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转化至国防文化领域的相关产品研发及数字内容生产,积极开拓国防教育、军事游戏等数字创意应用方向,开展严肃游戏研发与运营、国防课程定制与推广、军事乐园建设与管理等业务,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支撑。

  共建一个军事元宇宙XSimVerse

  “1-3-1”中的最后一个“1”,是指华如科技将积极联合业内企业,共同探索军事元宇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工合作开展相关技术攻关,最大程度地实现“技术互补、渠道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得”,共同打造“XSimVerse”军事元宇宙品牌。

  华如科技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卫我中华如山使命”初心不改,坚持服务军队、服务打赢的本色不变,坚持仿真主业方向不移,持续创新发展,在服务军事智能化、军工数字化、国防教育多元化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2、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创新风险

  军事斗争的复杂性特点以及国防建设向远海、深海、深空、无人、智能等方向发展的需求,对军事仿真技术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存在一定的创新风险,主要包括需求不清导致创新目标不明确、短期内难以实现技术突破、创新成果难以规模化推广等。若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迭代情况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发展方向,或未来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品质等因素未能满足客户技术发展方向的需求,或因各种原因造成创新缓慢或失败,将会对公司发展构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高度重视研发的持续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研发人员,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在深入挖掘行业客户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客户黏性,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二、技术风险

  军事仿真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传感器交互技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及显示技术等行业应用关键技术问题。公司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践,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平台及应用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大,若公司未能及时将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或出现新产品研发失败、研发成果未能产品化,则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无法收回,将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公司现有业务情况,公司将主要精力转向挖掘军方、国防工业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共性需求,如果对共性需求把握出现偏差,相应技术或产品研发方向未能贴合市场需求,将会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秉承自主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始终坚持自主开发,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经营风险

  (一)行业政策风险

  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军事仿真行业,近年来随着行业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客观需求的增长,公司业务发展较快,但由于公司的客户为各类涉军单位,其需求通常受到国防支出预算、国际安全局势、国内外政治、军队改革、采购程序等诸多因素影响。如果未来国际形势、军事环境以及国家周边安全态势发生变化,以及军事仿真行业政策等方面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所处行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市场需求相应缩减将导致公司业绩存在下滑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紧密关注军事环境和行业政策的变化,加大研发投入,在深入挖掘行业客户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客户黏性,拓宽业务规模和技术服务领域,巩固公司行业地位;同时,拓展公司仿真技术的应用面,提高民用仿真业务在公司业务中的比例,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客户主要为军队和国防工业企业等单位,客户项目实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通常采用预算管理制度,一般上半年主要进行项目的规划及预算审批,下半年主要组织进行订单签署、项目验收及付款,其中第四季度项目交付和验收相对较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业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果因为公司自身原因或客户决策及执行进度等原因导致公司第四季度的项目交付和验收出现延迟,将对公司全年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应对措施:(1)公司扎实做好市场营销工作,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加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比重;(2)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防止现金流波动造成营运资金的压力;(3)与军方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在产品交付或技术开发服务实施完毕后,及时办理验收手续。

  (三)技术泄密和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拥有一系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公司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依赖于逐步积累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由核心技术人员和关键管理人员所掌握。一旦上述人员离职或公司的研发成果及敏感信息泄露,有可能导致技术泄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军事仿真作为新兴行业,技术和人才的短缺是目前存在的客观现实。公司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和行业参与者的增加,行业内对技术、管理人才的争夺必将日趋激烈,公司有可能面临技术泄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多种途径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共同建立一致的价值观,保障公司核心技术的安全性。并且,公司将会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人才聘用和奖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吸引和留住其核心技术人员,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市场竞争风险

  军事仿真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可能出现更多具有研发能力和军事仿真经验的软件公司参与到军事仿真行业中来,新竞争者的加入将会加剧行业的市场竞争,公司依赖仿真行业有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仿真技术的研究发展不仅受各相关学科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受到相关领域技术成果集成能力的制约。若国内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率先在上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或出现其他替代产品和技术,将削弱公司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对公司现有业务造成冲击。

  应对措施:(1)公司仿真软件和技术平台系自主独立研发,并已取得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构建了技术壁垒,确保公司产品不会被简单的复制;(2)公司不断加大产品设计和研发投入,优化并壮大研发队伍,提升技术开发服务能力,确保在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享有技术优势;(3)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严防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4)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完善营销策略,并在不断完善营销策略的基础上,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公司的产品。

  四、内控风险

  李杰和韩超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所有需要股东大会批准的事项拥有重大影响,可以通过其在公司中的控制地位在公司重大决策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特殊情况下,李杰和韩超的利益可能和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并作出不利于中小投资者的决策,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期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公司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财务决策均按照《公司章程》及有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三会的相关人员能够按照《公司章程》及三会议事规则的要求勤勉、诚信地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三会决议。公司现有治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决策科学性、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有效地识别和控制经营中的重大风险,推动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

  五、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回款比例较低且现金流状况大幅波动的情形。随着军改逐步落地,公司的回款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公司回款情况受客户付款审批等因素影响较大,随着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公司可能出现现金流大幅波动的情况,仍然存在应收账款回款比例较低的风险,并带来坏账损失的风险和短期偿债能力下降的风险,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及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加强销售合同的评审管理,明确划分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责任,加强对账期较长的应收账款的催收和清理工作,逐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二)增值税优惠政策变动风险

  本公司商品销售收入适用增值税。其中:内销商品销项税率为13%。购买原材料等所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增值税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抵减当期可抵扣进项税后的余额。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中的有关规定,本公司及境内子公司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时享受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的税收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3的规定,本公司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单独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6%。

  应对措施:公司已严格按照《高科技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规定,持续增加软件产品及开发的销售收入,加大研发投入,保证公司各项指标能够满足该项资格的认定条件,能持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公司将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增加主营业务收入,通过持续创新,增强公司产品适用性、提高重用度,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减弱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幅度。

  六、法律风险

  (一)资质风险

  公司从事军品科研和生产需要取得相关资质,该等资质资格需定期进行重新认证。如果未来公司因故不能持续取得这些资质,则将面临重大风险。

  应对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资格认证规定规范运营,确保持续取得相关经营资质。

  (二)国家秘密泄露的风险

  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均须经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公司一旦发生泄密事故,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涉密载体、新闻宣传、对外提供资料等方面的保密管理。加强全体员工的保密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增强保密意识,使工作人员自觉做好保密工作。积极接受有关安全保密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