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航空(600029)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2021年业务回顾2021年,全球经济在2020年低基数基础上显著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9%。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增长8.1%,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国民经济总量突破人民币110万亿元。2021年,全球航空业呈现复苏势头,旅客出行信心和意愿增强,但因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航空客货运持续分化,客运保持弱复苏,货运维持高增长。我国航空业在疫情反复影响下,出现逐步恢复向好趋势,全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为857亿吨公里、4.4亿人次、732万吨,同比分别提高7.3、5.5和8.2个百分点。本集团持续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坚守航空安全底线,积极应对经营挑战,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集团实现安全飞行211万小时,旅客运输量约9,850万人次,货运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公司“绿色飞行”获得商务部首届“金钥匙”冠军奖,公司连续11年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品牌力研究航空服务业第一品牌。1、疫情防控报告期内,本集团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持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我们结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及时修订完善公司防疫制度措施;我们重点防范境外输入疫情,推动防疫关口前移,做好入境旅客防疫管控,制订国际航班机组全流程防疫指引;我们积极配合国家疫情防控措施,推动疫苗接种全覆盖,国际航班机组人员和高风险岗位人员100%完成加强针接种。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应对疫情挑战,保障隔离机组人员约5万人次,组织全员参加防疫培训,组织超190万人次进行核酸检测,公司新冠疫苗航空运输专班为境内外运输新冠疫苗超1.3亿剂。2、安全管理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提升安全品质,开展安全体系完善、作风建设整治、安全风险管控专项工作。我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安全七大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我们运用数字化理念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安全管理专业系统;我们开展作风整治专项工作,运用技术手段推进作风问题显性化。3、经营应对报告期内,本集团紧盯疫情变化,全力提升经营效益。我们坚持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突出“两匹配两加强”,即运力与市场匹配,运量与运价匹配,加强收益管理,加强客户基础。我们调整运力引进节奏,不断优化机队结构,结合疫情发展分类施策;及时调整运力布局,积极争取时刻资源;提升不动产利用率,推动不动产精细化管理。报告期内,我们把握货运市场机遇,持续创新销售模式,拓展仓储、电商贸易等创新业务,组织客改货航班7,023班,完成货邮运输量144.2万吨,货运经营业绩再创新高。4、枢纽网络报告期内,本集团深入推进枢纽网络战略,加快推进广州、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枢纽建设。我们持续打造广深一体化枢纽,深耕大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市场航班时刻覆盖;推动北京枢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大兴快线建设,打造广深蓉等6条快线,全面提升大兴机场经营品质。我们统筹拓展海南自贸港市场,积极争取新增时刻;通过联营拓展航线网络,与吉祥航空(603885)、长龙航空等7家合作伙伴新签合作协议。5、精益管控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完善成本管控长效机制。我们持续开展精益管控成本专项活动,执行增收节支措施1,120余项,全公司逐步形成精益管控共识;积极争取政策优惠,开展税收筹划;持续完善采购体系,控制采购费用;持续优化公司债务结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化解油价、汇率、利率、应收款项等风险,确保公司资金安全。6、运行服务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提升运行质量,丰富服务品牌内涵。我们开展航班正常专项提升行动,重点执行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措施,连续六年航班正常率行业领先;搭建AOC、GOC视频协作平台;我们强化服务管控,建立疫情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三天内航班调整服务质量管理;国内首家推出“行李到家”和“航空-地铁”行李联运服务。报告期内,本集团获得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第12名,居国内主要航空公司之首。7、改革发展报告期内,本集团深化改革取得进展,发展战略逐项落地。我们制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统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治理改革向下贯穿,制定董事会向管理层授权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机队、市场、人力、产业、资产负债五大结构调整优化;全面推广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将市场化经营机制向下贯穿;推动机务维修“市场化、一体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推进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报告期内,本集团超额完成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成立工程技术分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五大结构调整优化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8、社会责任报告期内,本集团坚定推进绿色飞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积极响应碳达峰要求,采取航路优化、航油管理、飞机减重等措施促进飞机节能减碳;“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累计减少2,000多吨机上餐食浪费;持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加快研发、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塑料替代产品;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资源投入,带动4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一)国际、国内航空业发展情况1、国际航空业发展情况客运需求缓慢恢复,亏损收窄。国际航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航空业持续受到新冠疫情冲击,2021年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按照收入客公里计算)与2019年全年相比下降58.4%,与2020年相比有所改善,其中国际客运需求与2019年相比下降75.5%。全行业亏损预计为518亿美元,同比减亏859亿美元。载客率为67.2%,与2019年相比下降15.4个百分点。货运需求强劲,收入增长亮眼。国际航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航空货运需求比2019年增长6.9%,比2020年增长18.7%。因全球客运需求不足,提供腹舱载货运力的客机较少,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货运运力与2019年相比下降10.9%。货运收入增长亮眼,全球航司货运收入预计增至1,750亿美元。行业复苏面临持续挑战。国际航协表示,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对全球航空业产生巨大冲击,全球航司大幅削减成本,持续调整业务。国际航协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但鉴于旅客的积极出行意愿,行业有望持续复苏。2、中国航空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民航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2万吨,同比提高7.3、5.5和8.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全行业全年完成投资人民币1,150亿元,同比增长6.4%,全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248个。中国民航航班正常率88%,连续4年保持在80%以上;全国29家机场实现身份证一证通行,66家机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40家千万级大型机场开通旅客“易安检”服务。(二)航空行业特点1、民航业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产业,其发展水平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另一方面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民航业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民航对促进国际交往、服务大众出行、抢险救灾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有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空客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开展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保障,国际间跨洋客运几乎都需要借助航空运输。航空货运是商贸、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也是邮政快递产业发展的基础。3、民航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高度集成了大量先进科技。民航业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上游航空制造业可拉动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民航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高风险一方面体现在空中运输的不确定性,不安全的风险源复杂、种类多,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体现在受政治经济形势、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疾病影响很大,本次新冠疫情就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汇率、利率、航油价格波动也会对经营盈利产生较大影响。高投入体现在航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包括运力投入的投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其中飞机引进成本、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巨大,同时配套的基础建设、设施设备和技术改造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三)行业地位本集团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运营包括波音787、777、737系列,空客380、350、330、320系列等型号客货运输飞机878架。本集团机队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2018年6月,本公司荣获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最高奖“飞行安全钻石二星奖”。近年来,本公司着力建设广州、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态逐步形成。2021年,本公司持续推动北京枢纽高质量发展,打造广深蓉等6条快线,大兴机场市场份额达45.9%。同时,本公司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大湾区市场控制力巩固提升,广深珠惠国内始发运力份额达到38%,积极布局珠三角枢纽机场。公司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战略,巩固提升海南重要城市的市场份额,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一)主要业务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1)提供国内、地区和国际定期及不定期航空客、货、邮、行李运输服务;(2)提供通用航空服务;(3)提供航空器维修服务;(4)经营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代理业务;(5)提供航空配餐服务(仅限分支机构经营);(6)进行其他航空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为该等业务进行广告宣传;(7)进行其他航空业务及相关业务(限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人身意外伤害险);航空地面延伸业务;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限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资产租赁;工程管理与技术咨询;航材销售;旅游代理服务;商品零售批发;健康体检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二)经营模式本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聚焦质量效益,确定“坚持五大发展、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六大行动、实现六大转变”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本公司坚持安全、高质量、创新、合作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枢纽网络战略、生态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精益管控战略、品牌经营战略的“五大战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大战略机遇、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对标一流管理提升、五大结构调整优化、服务品质攻坚提升的“六大行动”,力求实现由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由全面拓展市场向重点突破转变,由相对单一产业向高相关多元化产业转变,由重计划管控向重市场运作转变,由传统商业模式向数字化、生态圈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六大转变”。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本公司已逐渐形成强大完善的规模化、网络化优势,以广州、北京为核心的枢纽网络发展格局,大运行与矩阵管理相结合的资源协同能力,优质品牌服务影响力和全面领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等五大核心竞争力。(一)强大完善的规模化网络化优势。南航机队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机队性能先进;航线网络最密集,形成了密集覆盖国内、全面辐射亚洲、有效连接欧美澳非洲的发达航线网络;年旅客运输量最多,是国内首个运输量过亿的航空公司。南航现有北京、深圳等18家分公司和厦门航空等8家控股航空子公司,分子公司能较好地协调当地市场、机场、大客户、渠道和媒体等资源,为枢纽输送中转客源。同时公司设立了7个区域营销中心,拥有21个国内营业部和遍布各大洲的53个境外营业部,已经形成了分公司、控股公司、区域营销中心、营业部为主的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二)不断强化以广州、北京为核心的枢纽网络战略。南航聚焦构建以枢纽为核心、战略重点市场为关键、发展市场为支撑的航线网络结构,着力建设广州、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枢纽,实现双轮驱动,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态逐步形成。2021年,南航深耕大湾区,开创央地合作新局面,努力将广州枢纽打造成为与省市共建的国际航空枢纽典范,目前南航在广州市场份额近50%,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南航坚持北京枢纽做精做优,2021年在大兴机场的时刻份额突破45%,成为最大主基地航空公司,为枢纽打造提供有利条件和资源。南航全面推进枢纽网络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资源,形成“南北呼应、比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三)不断提升的大运行管控及资源协调能力。南航具有多基地、多枢纽、多机型、大机队等规模特点,公司已初步形成“总部管总,分子公司、区域营销中心、营业部主战,矩阵单位主建”的管控格局,核心资源更加集中、协同指挥更加有力、动态响应更加及时,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大运行建设以来,南航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平台建设,巩固支撑体系,基本形成了“集中管控、高效决策、沟通顺畅、系统联动”的大运行管理框架,航班运行效率提升明显。南航持续深化营销领域改革,加强疫情下运力与市场匹配度,强化营销服务质量管理和客户经营体系建设,营销管控格局不断优化。(四)争创世界一流的品牌服务水平。南航开展大服务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服务品牌,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外持续提升。2021年,南航通过打造人性化、数字化、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五化”航空出行品质服务,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公司航班正常率连续6年位居行业榜首。公司全面履行重大任务保障、乡村振兴、节能减排等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阳光南航、责任央企的良好形象得到有力彰显,圆满完成抗疫人员、物资运输重大保障任务,助力国产疫苗走向世界。(五)全面领先的信息化系统。南航十分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拥有超过1,000人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相关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新版官网、移动APP、微信平台、B2B等多个IT系统建设改造,形成了客运营销、运行控制、空地服务、航空安全、货运、企业管理和公共平台等系统,有力支持了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取得了行业内普遍认可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公司围绕数字化客户、数字化员工、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公司“四化”的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数据中台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加强。公司全面推动“生态圈战略”落地,全力打造移动客户端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一机在手、全程无忧”的功能全覆盖目标已经实现,APP激活数、社交媒体粉丝数等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01,644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9,083百万元,同比上升9.81%;运输总周转量为21,208.71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上升1.94%;旅客运输量98.50百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上升1.70%;客座率为71.25%,比上年同期下降0.21百分点;飞机利用率为每日6.9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0.06小时。报告期内,本集团旅客运输收入为人民币75,392百万元,占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6.52%,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4,858百万元,同比增加6.89%;旅客周转量为152,426.29百万客公里,比上年同期下降0.66%;每收费客公里收益为人民币0.49元,同比上升6.52%。报告期内,本集团的货邮运输收入为人民币19,887百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0.18%,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3,394百万元,上升20.58%;货邮运周转量为7,711.30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上升6.29%;每货邮吨公里收益为人民币2.58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3.66%。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04,229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9,326百万元,上升9.83%。主营业务成本为人民币101,963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8,848百万元,上升9.50%。航油成本为人民币25,505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69%。报告期内,本集团销售费用为人民币4,993百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6%;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678百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0%;财务费用为人民币4,025百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4.48%,其中剔除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人民币6,202百万元,减少7.65%,主要是租赁负债的利息支出减少13.75%;汇兑收益为人民币1,57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910百万元。报告期内,本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2,103百万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0,842百万元。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3,37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76%,主要是报告期公司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5,14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5.37%,主要是受本年引进自有飞机增加的影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人民币2,168百万元,去年同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为人民币22,299百万元。主要是2020年开展了非公开发行A+H股和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期无相关事项。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22,948百万元,比上年末减少0.97%,其中流动资产为人民币37,866百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73%,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1,119百万元。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85,082百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88.27%,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2,048百万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总负债为人民币238,703百万元,比上年末下降1.06%,其中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0,990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46.50%,比上年末上升16.00%。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27,713百万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为53.50%,比上年末下降12.27%。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人民币67,616百万元,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1,730百万元,主要为本报告期发生可转债转股及本年亏损的综合影响所致。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2021年,新冠疫情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对全球航空运输业产生巨大冲击,全球航司大幅削减成本,持续调整业务。2021年全球航空旅行需求有所增强,呈现复苏态势,航空货运需求增长强劲,为航空公司提供了支持。国际航协预计2021年全球航空业净亏损518亿美元。国际航协预计全球航空运输业2022年全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全球航空公司面临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新冠疫情持续冲击、杠杆率高企等问题。全球民航业在经历新冠疫情巨大冲击后逐步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全球航空业或将进入新一轮重组期大型航空公司可能通过获得政府援助摆脱困境,实力较弱的航空公司被大型航空公司收购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大大上升,经过重组后的全球航空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将增强。2、航空业长期前景明朗,短期复苏进程分化国际航协预测,到2036年,全球航空业将提供超过9,80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产值超过5.7万亿美元,航空业将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制于不同经济体的国际旅行限制政策差异及疫苗全球分配不平衡,航空业复苏将在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给中国民航业带来巨大冲击,但长期来看中国民航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民航2020年前10年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速达11%,但人均乘机仅0.47次,而美国人均乘机基本稳定在2.3-2.7次,相当于中国的5-6倍。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航运输市场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国际航协预计到2036年,中国航空客运总量将达到15亿人次。2、我国发展战略及宏观政策有利于航空业发展我国实施的发展战略极大拓展了航空业发展空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将达70万公里,其中航空网络建设具有持续完善的潜力,全球、区域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将迎来全新机遇。中国民航局发布《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民航强国的目标,中国民航现正向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迈进。此外,“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海南自贸港战略等一系列政策预示了航空业广阔的发展前景。3、新发展格局促高质量发展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为航空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航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发展一流的航空服务体系,健全生态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二)公司发展战略本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聚焦质量效益,确定“坚持五大发展、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六大行动、实现六大转变”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本公司坚持安全、高质量、创新、合作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枢纽网络战略、生态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精益管控战略、品牌经营战略的“五大战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大战略机遇、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对标一流管理提升、五大结构调整优化、服务品质攻坚提升的“六大行动”,力求实现由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由全面拓展市场向重点突破转变,由相对单一产业向高相关多元化产业转变,由重计划管控向重市场运作转变,由传统商业模式向数字化、生态圈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六大转变”。(三)经营计划2022年经营计划展望2022年,全球疫情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各国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分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状况与预期相比更加脆弱,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4.4%。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中国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本集团将积极参与新时代强国建设,助力中国民航建设民航强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营应对,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将本集团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1、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本集团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我们将关注疫情防控形势、紧跟各监管主体要求,动态调整防控措施;要加强防疫培训和防疫监督检查,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意识;做好旅客、员工分级分类管理,实施精准防控;持续修订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实现科学防控;持续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管控及旅客全流程管控,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2、坚持安全第一,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本集团要打造可持续、高质量的安全,以深化安全七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强责任、控风险、抓过程。我们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改革飞行培训管理体系,实施机务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运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绩效管理及应用,推动安全过程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科技创新手段支撑安全体系建设。2022年,本集团要确保继续实现航空安全年。3、做好经营应对,全力以赴提升效益本集团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和航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我们将加大国内运力投入,优化国际布局,持续提升市场控制力,优化市场结构,全力争取时刻资源,建立高价值客户经营体系,稳固发展航司合作;我们要抓住国际货运市场机遇,提升货机利用率,做好国际回程市场和腹舱经营;构建完善产品体系,拓展集团客户,提升客改货航班规模;加快货运枢纽建设,构建广深一体化枢纽,做强上海浦东枢纽,提升北京大兴枢纽经营品质;推动仓储、电商贸易、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持续发展。4、构建成本管控长效机制,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本集团要构建成本管控长效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我们要持续开展金点子效益工程、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市场化核算、数字化财务、建标对标管理等项目,优化以业务为基础的变动成本管理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低成本融资,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推动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财务风险、金融风险管理;加强资金集中管控,确保资金链安全;持续盘活闲置资产及不动产。5、提高运行品质,打造一流品牌服务体系本集团要持续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我们要增强各级运行指挥系统的管理能力,推动运行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健全航油全链条管理机制,推动节油管控数据化转变,持续降低可用吨公里油耗;我们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流程管理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与营销、运行融合联动,着力打造“人性化、数字化、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服务;强化“亲和精细”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制定和优化企业识别系统管理规范。6、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战略落地,积蓄发展动能本集团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确保高质量发展重点战略逐项落实,持续开拓发展空间。我们要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深入推进机务改革,打造机务维修品牌;要推动“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落地,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实董事会职权;要建立“阳光采购”体系,推动采购标准化建设;我们要高质量推进枢纽建设,抓好大湾区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四个一体化”;要持续推进五大结构调整优化,深入推进生态圈建设,围绕“吃、住、行、娱、游、购”搭建产品线;加快布局海南自贸港,推动货运、航食、通航、电商产业项目落地。(四)可能面对的风险1、宏观环境风险(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民航运输业的景气程度与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宏观经济景气度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开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减,进而影响航空客运和航空货运的需求,影响本集团的业务及经营业绩。(2)宏观政策风险政府所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周期性的宏观政策调整如信贷、利率、汇率、财政支出等,都会使航空运输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外,政府对新航空公司的设立、航权开放、航线以及票价等方面均有所管制,并同时规定了燃油附加费定价机制。相关政策的变动也可能会影响到公司运营业绩及未来业务的发展。2、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航空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重大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洪水、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国际政治动荡等因素都会影响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从而对本公司的业绩和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行业风险(1)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面对日益变化多端的市场,如果公司未能有效增强预判能力,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和定价机制,将可能影响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在运力引进方面,行业运力增速过快和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趋势日益显著,如果公司未能建立相应的运力引进、退出机制,将可能对公司经营效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如果公司未能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线的运营品质,将可能影响公司运营收入和盈利水平。(2)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风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方面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如果公司未能制定有效应对高铁竞争的营销策略,将可能影响公司经营效益。4、公司管理风险(1)安全风险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恶劣天气、机械故障、人为错误、飞机缺陷以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都可能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本公司机队规模大,异地运行、过夜运行、国际运行较多,安全运行面临着一定的考验。一旦发生飞行安全意外事故,将对本公司正常的生产运营及声誉带来不利影响。(2)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形势日渐严峻,如果公司对信息安全管理未能上升到公司甚至更高高度来抓,加强信息安全资源投入,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将可能影响公司的安全、生产、运营、营销和服务等工作,给公司造成影响和损失。(3)资本支出规模较大风险公司的主要资本支出为引进飞机。近年来,本公司一直通过引进先进机型、退出老旧机型、精简机型种类来优化机队结构,降低运营成本。由于飞机运营固定成本高,如果本公司的经营情况出现严重下滑,可能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跌、面临财务困难等问题。5、公司财务风险(1)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成外币。所有涉及人民币的外汇交易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或其他获授权买卖外汇的机构或交换中心进行。本集团大量的租赁负债以外币为单位,主要是美元、欧元及日元,因此人民币兑外币的贬值或升值都会对本集团的业绩构成重大影响。其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本集团财务费用的影响较大。假定除汇率以外的其他风险变量不变,于2021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或贬值)1%,将导致本集团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增加(或减少)人民币322百万元,净亏损减少(或增加)人民币322百万元。(2)燃油价格波动风险航油成本是本集团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发改委对国内航油价格的调整,都会对本集团的成本造成较大的影响。虽然本集团已采用各种节油措施降低航油消耗量,但如果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仍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变,报告期内平均燃油价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将导致本集团报告期内营运成本上升或下降人民币2,551百万元。此外,本集团大部分的航油消耗须以中国现货巿场价格在国内购买。本集团目前并无有效的途径管理其因国内航油价格变动所承受的风险。但是,根据发改委及中国民航局于2009年发布《关于建立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航空公司在规定范围内可自主确定国内航线旅客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该联动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集团航油价格波动风险。(3)利率波动风险由于民航业有着“高投入”的行业特点,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因此,市场资金的松紧变化造成的利率波动对本集团的财务费用有较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本集团的经营业绩。假定除利率以外的其他风险变量不变,报告期内本集团综合资金成本每上升(或下降)100个基点,将导致本集团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减少(或增加)人民币328百万元,净亏损增加(或减少)人民币328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