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尔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07 19:42

科威尔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亦是全体科威尔人迎风起舞,浪尖弄潮的当打之年。这一年,科威尔见证着下游光储充(光伏、储能、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亦感受着氢能,尤其是燃料电池行业大半年时间里的“冷板凳”。面对下游不同行业的“冰火两重天”,公司管理层以较高的战略定力,积极进行内部改革和战略方向的适应;面对高涨的需求,推动产品标准化、提升交付和供应链管理水平;面对理性的氢能市场,公司苦练内功、做好产品迭代,为行业下一波增长积蓄力量。

上市以来,历经三载的持续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市场和内部管理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市场方面,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光储充、新能源汽车、氢能等行业专属测试设备的行业地位,并在氢能电解槽测试和功率半导体模块测试等领域向多个头部客户完成了产品交付,奠定了细分赛道的领先市场地位;研发方面,公司在提升既有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亦不断推陈出新,多条储备产品线陆续落地并实现订单转化,完成产线和研发测试、大小功率双轮驱动的产品布局,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内部管理方面,公司再上新台阶,标准化、平台化以及降本的推进,锚定了测试电源核心产品线的利润水平,公司的盈利空间逐步释放。

1.公司下游多个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上市以来,伴随着公司所服务的下游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连续两年,公司收入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51.56%;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52.34%。考虑到公司产品线的进一步齐备,以及新布局的氢能电解槽测试、功率半导体测试及封装设备带来新的市场契机,未来公司销售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1)光储充、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攀升,测试电源版块业绩超预期增长

在测试电源产品线所服务的光储充、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公司销售实现超预期增长,全年测试电源产品线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6.35%。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公司大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线的不断迭代和完善,以及产线端测试设备带来的规模效应。测试电源产品线主要包括大功率测试电源、小功率测试电源及测试系统(ATE)。大功率测试电源守住既有优势,订单充沛;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线不断丰富,C3000、E5000、G6000、S7000四个系列产品具备批量出货条件,渠道建设逐步开展中,储备后续业绩增长动力;测试系统,针对新能源汽车主要零部件(电机、电控、电池、OBC、DCDC)提供功能和可靠性验证测试。

(2)氢能的能源属性奠定,电解槽测试初见起色

2022年,氢能行业经历了大半年的萧条与行业“冷板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此背景下,都更加谨慎投入,节衣缩食,公司作为关键测试设备的供应商,亦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每一次变局之下,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逆境隐藏着变革的可能。公司在氢能整体环境不景气的“变局”中,重新梳理产品策略,研发端集中重要研发资源投向电解槽测试,市场端改变“撒胡椒面”式的燃料电池客户拓展思路,聚焦大客户降低市场风险,通过平台化、模块化提升交付效率。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公司2022年度在国产燃料电池检测设备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2%,排名第一。

报告期内,公司氢能板块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在整体行业萎靡,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全年新签订单较上一年度增长超过20%,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235.39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37.64%。

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围绕氢能两大核心场景,布局从用氢端延伸至制氢端领域的相关测试产品。用氢环节:围绕燃料电池各系统的可靠性展开测试,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燃料电池DC/DC测试系统、燃料电池空压机测试系统、燃料电池专用直流回馈式电子负载、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测试系统等,测试对象涵盖零部件、各功率等级的电堆和发动机系统等。制氢环节:PEM电解槽测试系统推出市场,布局碱性电解槽测试产品。

(3)功率模块封装厂商扩产能,带动功率半导体封测设备需求

2022年度,面对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功率器件尤其是IGBT模块面临着严重缺货的情况,从而以中车、华润微、士兰微(600460)、斯达、宏微为代表的龙头公司纷纷扩充模块封装产能。公司深耕行业,围绕功率模块的各项性能、老化提供实验室及产线测试解决方案。凭借着良好的测试指标及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公司成功获得多个国内外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奠定公司在功率模块测试行业的口碑和地位。此外,公司前瞻布局储备的SIC动静态测试设备已实现向多个龙头客户的销售,功率模块的粗铝线键合设备研发工作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功率半导体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282.4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8.68%。此外,公司目前销售的产线级测试设备需要配合前道封装设备同步调试,整体收入确认周期较长。

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包括IGBT动态测试系统、IGBT静态测试系统、功率器件热特性测试系统以及产线自动化测试工作站、产线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等。公司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围绕着装备的国产化和自动化进行布局,一方面不断丰富功率模块的各类测试设备,匹配功率模块研发和产线测试需求;另一方面借助自动化的配套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向封测装备领域延展。

2.研发投入结硕果,量变转向质变

公司十分重视研发,近两年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尤其是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7,671.71万元,同比增长63.44%,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0.45%。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4亿元,合计新增立项研发项目数量达35个,8个重要项目完成结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57项,其中发明专利有24项,年度专利授权首次超百件。

10/207

科威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研发整体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含金量”逐渐变高,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产品的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获得各个板块国际和国内头部客户的认可。

此外,随着持续经年的投入,公司产品谱系日渐完善;小功率测试电源四大系列推出,完成公司在测试电源板块的重要布局;重点发力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机、电控、电池)和功率模块的产线测试系统,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降本,助力公司业务体量快速增长;酝酿全新的测试电源产品,从底层架构上实现产品的可标准化设计和制造,为公司未来批量化生产奠定基础。

3.管理再上新台阶,规模效应带来盈利能力增强

随着公司的规模化扩张,公司愈发重视内部管理。一方面,组织研发和供应链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公司重点产品线进行降本迭代,公司毛利率指标企稳,综合毛利率50%左右;另一方面,管理层也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2022年第三、四季度,单季度利润水平实现较快增长。

随着公司产品销售结构中标准品所占比重的提升,以及公司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得到体现,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预计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科威尔是一家以测试电源为基础产品,为多行业提供测试系统及智能制造设备的综合性测试装备公司。公司主要产品线有测试电源、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等。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氢能、功率半导体等行业测试领域。此外,由于测试电源的通用性和行业延展性,公司产品还可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机电设备、航空航天、实验室认证等众多行业领域。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迭代与市场深耕,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行业应用经验,实现了前沿理论技术与实际工业场景的融合,有针对性地为下游行业领域客户提供所需的测试装备及测试系统产品。公司产品远销欧洲、日韩及多个东南亚国家,是为数不多跻身国际测试设备供应商体系的中国本土品牌,并逐步成长为一家国内领先、业界知名的综合型测试装备公司。

11/207

2.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测试电源产品线

(2)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

(3)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并注重产学研合作。公司围绕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进行持续优化创新,不断进行新材料应用和软件控制算法迭代。在前瞻布局的方面,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拓展不同应用行业时,公司注重与客户协同合作,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缩短研发周期。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主导供应商的开发、管理以及原材料采购工作。公司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等制度文件以规范公司的采购业务。质量部从采购前、采购过程中以及采购后对原材料的品质以及供应商进行监督、管控。采购部门根据物料的交期,从供应链安全、成本可控等维度确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生产部门结合库存情况提出采购申请。

此外,报告期内,客户需求的快速增长叠加缺货危机,对公司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原物料短缺、价格上涨,尤其是电子元器件的缺货潮。为了确保物料供货无虞,以准时交货给客户,公司对关键原材料进行梳理,一方面积极寻求国产替代、开发备选供应商,另一方面也从技术架构上进行迭代,绕过长周期物料。

3.生产模式

目前公司成熟的测试电源及各类测试系统产品下游应用场景较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非标属性,针对下游多品种、小批量且需求不完全可预估的特点,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正处于向标准化转型的阶段,针对可标准化生产制造的产品,结合市场预判和生产计划,会进行“库存式”生产,以此达到快速实现产品交付的目标。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销售属于技术型销售,需要理解产品应用和特点,同时要求公司具备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目前公司采取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同步地,为了匹配公司未来部分标准化属性产品的销售渠道,公司正在积极地与代理商进行沟通,推动渠道建设。未来,公司会形成大功率及系统、产线产品以直销为主,小功率及标准产品以分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阶段

公司是一家以测试电源为基础产品,为多行业提供测试系统及智能制造设备的综合性测试装备公司。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氢能、功率半导体等工业领域。同时,基于测试电源的通用性和行业延展性,公司产品还可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机电设备、航空航天、实验室认证等众多行业领域。

测试设备公司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下游科技进步、应用场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属于量测行业的细分赛道。纵观全球,测试、测量领域的知名企业通常单一行业属性不强,跨多学科、多领域,提供各类测试、测量工具,并通过并购不断拓宽产品半径。量测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基础和科技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因此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型测试设备公司产品谱系更为全面,应用成熟度更高,诞生了诸如是德科技(Keysight)、阿美泰克(Ametek)、赛默飞(ThermoFisher)、李斯特(AVL)、堀场(Horiba)、岛津等各类量测巨头;国内整体测试设备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公司基于某一细分场景切入,抓住国内科技发展的红利,迅速崛起,在部分优势行业如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优势赛道已经成功突围,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

科威尔定位于为多行业提供各类测试系统及智能制造设备,目前主要覆盖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氢能、功率半导体等新兴战略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属于“5、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5.3.2试验装置制造”和“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1.2.1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1.2.2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制造”。

尽管公司面向不同行业提供不同属性的测试设备,但是基于公司是一家装备生产与厂商,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制造业”之“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C3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356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

(2)基本特点

1)多学科交叉,产品线广泛

量测领域涉及通信、航空航天、电力、生命科学、材料等方方面面,因此作为基础配套测试设备,需要满足不同行业的测试要求,匹配各行业的使用习惯和场景,多呈现出跨学科、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公司对标的美国AMETK为例,根据AMETEK官网公布的2022年度财报显示,AMETEK分设两大集团,包括电子仪器(“EIG”)和机电设备(“EMG”),借助其营销网络进行全球销售。EIG板块主要包括过程和分析仪器(约占EIG板块营收的72%)以及航天航空动力(约占EIG板块营收的28%)两大业务类型,下游包括生命科学、半导体、自动化、食品饮料、石化等,产品包括电力监测和计量仪器、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可编程电源等。EMG板块包括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约占EMG板块营收的71%),热管理系统,特殊金属和电气互连差异化(约占EMG板块营收的29%)等业务,其终端市场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医疗、自动化和其他工业市场。

2)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量测领域的多个头部企业,发现无论是汽车行业李斯特公司还是通信、分析领域的是德科技,都在硬件的基础上提供多行业软件解决方案,以此来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通过硬件的标准化、软件适配行业解决方案的思路,将产品的应用场景拓宽。

3)小批量,多品种

量测仪器和设备适用于多种行业,涉及客户研发、生产、品质检验等多个环节,多呈现出需求多样,品类繁多的特点。以测试电源为例,功率范围涉及几十瓦到兆瓦级别,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还会有不同的电流、电压以及特殊测试功能的需求,全谱系的规格多达上千种。而大多数测试电源的需求,尤其是功率等级为几百瓦到几千瓦的产品以研发测试应用为主,因此单一规格的需求量不大,整体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产品线的完整度与标准化程度成为量测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壁垒。

(3)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属的测试设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高科技行业,涵盖多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应用。根据目前涉及的下游应用场景,包括电力电子、计算机仿真、自动化及控制、通信、电化学、流体力学、微电子等,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具有研发周期长、产品线之间技术差异大、研发风险高和研发投入大等特点。随着下游不同应用环境的不断发展,总体来说测试设备向着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及更高集成度等方向发展。

公司多年来深耕测试电源及装备产业,围绕下游客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拓展产品群,扩充产品性能,并通过与头部客户合作,抓住产业变革机会,紧跟行业前沿,以保持产品优势。

(4)下游行业应用场景及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定位于为多行业提供各类测试系统及智能制造设备,目前主要覆盖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氢能、功率半导体等新兴战略行业。

1)新能源发电

在新能源发电行业,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光储市场中逆变器、变流器等的测试。

据中国光伏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与此同时,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出口额再创新高。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到2027年,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越其他所有能源形式。2022-2027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1500GW,年均30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280GW-330GW,国内光伏装机新增95GW-120GW。

当前,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全球脱碳的大背景下,储能系统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间歇性,进行能源调峰、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案而持续受到关注。据CNESA统计,截至2023年1月,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67GW。此外,国内2022年单年新增规划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1.8GW/259.2GWh,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将在近1-2年内完工并网,这些规模数字已远超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设置的2025年实现30GW装机的目标。CNESA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

光储市场的火爆带来公司相关测试电源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2)电动车辆

在电动车辆行业,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电动汽车电机、电控、电池包等的测试。

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等因素叠加的推波助澜下,蓬勃发展。根据中国汽车业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

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对安全和性能的重视和投入,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严谨、对检测设备的需求也广泛而复杂。公司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提供研发及产线品质检验测试工具,解决多任务的复杂测试需求。

3)氢能

氢能作为解决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终极能源,战略意义突出。氢能在全球能源结构的占比仅0.1%,随着氢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氢能相关产业链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公司的产品主要服务于用氢侧燃料电池的相关测试以及制氢侧电解槽的相关测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626辆和3,367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05.4%和112.8%。虽然上半年行业进展缓慢,但是下半年以来,整个行业回暖的迹象较为明显,尤其是第四季度。

目前国内各地的光伏、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的项目正在快速增加当中,碱性槽制氢和PEM电解水制氢被行业内认可为具有较高发展前景的技术路线。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的成本下降,受益于氢能占能源比重提升,制氢将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水设备将率先受益。

公司的氢能检测设备整体需求在报告期内逆势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大客户的持续复购,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下游制氢设备的测试需求。

4)功率半导体

在功率半导体行业,公司的产品主要服务于功率模块研发及生产环节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并提供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以及光储充等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功率半导体市场化应用快速普及,带动宽禁带半导体行业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在车规领域,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是兵家必争之地,竞相布局。车规半导体要求高可靠性,不仅要满足高温、低温等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还要在至少15年的寿命中保持极低的失效率,因此,具有验证门槛高、周期长等特点。全球芯片产业链陷入短缺,英飞凌产能有限,扩产谨慎,价格高昂,交期的压力和自主可控的诉求带来国产替代的黄金期。技术好、价格低、定义准、迭代快的企业更受欢迎,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瞄准功率半导体国产化替代的契机,整合关键测试设备与自动化结合,不断丰富测试工具类型,为客户产品的品质把控保驾护航。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高端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创新和自主可控为工业技术基础领域行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增长动力强劲。在国内发展基础良好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测试设备服务商以国产为主,公司和其他检测、测试类的国产品牌依托性价比、售后服务、产品成熟度、供货周期等逐渐为下游客户所认可,尤其是在大功率测试电源领域,已完成进口替代;在小功率测试电源领域,中国台湾致茂电子(Chroma)、艾德克斯(ITECH)等品牌已经实现了对美国Ametek、德国EektroAutomatik等进口品牌大部分产品线的替代,公司作为行业后进入者正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线以期逐步实现替代。

氢能测试装备受产业发展政策和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持续增长,众多巨头纷纷加入,以资本的方式进行布局。目前以燃料电池测试为主营业务的头部企业包括有加拿大Greenight(奥地利AVL于2018年入股Greenight)、德国FueCon(Horiba于2018年完成对FueCon的收购)等国际品牌和群翌能源(致茂电子于2019年入股群翌能源)等。在下游需求快速增加的当下,交期和性价比使得该领域的测试系统国产化进程大大加速,国内专业、高性价比的测试系统厂家,如科威尔、群翌能源、大连锐格等逐步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根据第三方机构势银能链的调研报告,科威尔在2022年度以22%的市场占有率,占据国内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出货量的行业榜首。制氢环节,技术路径较多,测试环节也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规模化量产的碱性槽测试环节,仅有AVL和Horiba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以及下游客户从降本角度出发,选择自制较多。公司正在围绕头部客户需求,探索低成本的批量测试解决方案;PEM电解水制氢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成熟度不够等原因还处于示范工程阶段,除公司外,还有较多初创企业瞄准这一新兴需求。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IGBT消费市场,近年来产业国产化进程显著加速,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内本土制造企业,如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002594)半导体、斯达半导(603290)、士兰微、宏微科技等。面对国内IGBT市场需求的快速持续增长,业内不断增加其研发投入和产能规模,从而带动对测试系统的需求;同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进入IGBT产业领域,产业景气程度长期向好。IGBT模块动态、静态测试系统是IGBT模块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重要的测试系统,行业初期由瑞士LEMSYS(Teradyne于2019年完成对LEMSYS的收购)、意大利CREA(Advantest拟收购,待监管部门的批准)等国外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随着IGBT的自主可控、国产化进程加速,国产测试系统产品需求也逐渐迫切,经过过去2年在头部客户现场的验证和产品打磨,报告期内公司功率半导体测试系统及自动化测试工作站得到了国内外多个头部客户的认可。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公司服务的下游四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更多测试需求,并且对测试指标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以电力电子为基础的测试装备对于能量回馈、环境友好、真实场景仿真等因素越发关注。此外,基于技术的迭代和供应链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在新机型、新产品上,测试装备公司开始关注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核心的控制算法、数据采集系统等更加注重自主化。

具体而言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趋势如下:

(1)测试电源产品

a.直流电压越来越高,以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对测试电源设备单机的输出电压和功率提出了新要求;

b.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电池应用场景,需要测试电源双向变化,以满足充电和放电的不同测试需求;在电机电控等应用场景,测试电源需要能够进行能量双向无缝切换,变化过程中保持电压低波动范围,从而完成对电池等供电设备的模拟;在光储充等行业,测试电源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产线测试,对产品的规模化,轻质化,小型化及产品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满足新能源设备的并网需求,产品对电网的模拟需要适应更多法规要求,并以及能够对更复杂的电网失真场景进行模拟;

d.对测试电源设备的测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减少其他辅助量测设备、降低测试成本;对直流测试设备的高斜率电压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行业法规的瞬变测试需求,替代多设备切换、降低测试成本。

f.随着现在氢能燃料电池等设备的发展,对于直流负载类设备提出了新的低压大电流需求,更低的拉载电压,甚至需求零伏或者负电压拉载。

(2)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产品

随着示范城市群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产品出货也越来越集中在几家头部企业,满足批量生产场景下的测试方法和设备的推出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需要逐渐形成共性软硬件产品开发平台。

a.电解槽测试方面,优化系统工艺原理,提升控制算法能力,迭代出500W电解单池到1MW电解槽测试系统谱系的二代产品;

b.燃料电池测试方面,测试台的性能方面对系统的动态特性,降低测试氢耗,提升系统集成度和安全性等方面越发关注;

c.随着产品的成熟度提升,对大功率诊断系统、电化学诊断能力的需求越发明显;

d.国内燃料电池应用有向重卡、物流、特种车辆等重载方向发展趋势,头部企业陆续推出了200kW以上的电堆和250kW功率级的系统,综合考虑产品快速迭代后设备的持续满足性,燃料电池测试台要满足覆盖300kW的电堆测试和400kW的系统测试。

(3)功率半导体测试机智能制造产品

a.随着功率器件技术趋于成熟、国产化程度提升,对器件本征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端提升产品可靠性,降低成本,因此测试的准确性和全面研究器件特性成为器件开发者关注的重点;而在一些特定场景比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提供特定的测试解决方案,使器件得到更全面而可靠的评估,适应客户的应用需求也越发重要;

b.随着功率器件的产能提升,器件的测试方法、测试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需要通过与自动化结合等方式提高测试产能和测试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测试甚至产品的成本;

c.新型器件测试技术

随着SiC器件的成本逐步降低,器件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国内尚未具备成熟的SiC器件的测试技术,对于新型器件测试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国内功率器件行业水平。

报告期内,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行业连续超预期增长,带动测试电源需求扩增;而氢能的能源属性奠定后,电解槽的测试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在自主可控的带动下扩充产能、增加资本开支,并逐步接受国产化的封测设备。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实现了关键设备的进口替代,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公司产品涉及多种技术交叉融合,同时将平台化技术与差异化行业应用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应用领先优势和技术先进性,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

(1)高动态性多BUCK变换技术是大功率DC/DC能量变换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采用多路BUCK交错并联和多电平串联两种形式。此技术实现了大容量单机电源设计,功率可达兆瓦级以上,最高电压可达4500V。通过交错控制策略使得输出指标可达到多倍开关频率的输出效果,具备快速输出响应特性。结合软件算法,在不同的模式下,电压型产品响应时间≤1-3ms,电流型产品响应时间≤1ms。

(2)低谐波PWM并网馈能技术是大功率AC/DC能量变换的核心技术之一,实现三相电网和直流母线之间的能量双向传输,馈网电流具备畸变率低、功率因数高的特点。主要技术特征可实现并网电流THD≤3%,并网功率因数PF≥0.99。该控制技术还包含了各种电网故障保护和防孤岛功能。

(3)高压级联多电平变换技术是利用低压开关器件低损耗、高开关频率的优势,以实现更纯净和更高动态响应的高压输出。主要特征可实现5kV以上的交、直流电压输出,功率等级2MVA以上,结合软件算法,可实现交流输出电压THD≤0.5%,动态电压响应1ms以内,此技术是超大功率、超高电压DC/AC和DC/DC能量变换的核心技术之一。

(4)基于多CPU多机串并联技术的实现是基于LAN协议的广播式快速通讯方案,主从机模式设定,由主机协调控制,提高系统稳定性,特别是基于双端口RAM数据快速互传技术和多CPU的协同控制,通讯速度最大可以达到300Mb/s以上,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几乎零延迟,理论上可以实现64台以上串、并机。

(5)高可靠功率单元模块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大功率电源模盒(IGBT功率管与其散热系统及滤波电容等形成的组合体)的抽屉式设计,方便安装与维护。根据IGBT连接方式与功率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单个模盒最大可实现200kW输出,并且实现了模盒间可独立运行,拆除模盒单元后不影响其他单元的正常运行。

(6)低压大电流脉冲恒流源技术是通过利用电力电子器件线性区工作特点,通过模数混合控制策略,输出高精度快响应的脉冲式恒流源技术;同时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满足不同系统的设计。

(7)电网模拟电源输出电压快速变化技术是基于H4全桥逆变平台,此技术实现了大容量单机电源设计,功率可达兆瓦级以上。通过快速控制策略使得输出指标具备快速输出响应特性。可实现单台响应时间≤1ms,同时可以满足电网1ms中断工况模拟。

(8)实物特性仿真技术是通过软件仿真结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实现对光能、化学能、机械能等其他形态能量输出特性的模拟。光伏模拟技术实现对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类型的光伏电池特性仿真,并可实现阴影遮挡、温度变化等因素在全天时间范围内的特性输出;电池模拟技术是指对磷酸铁锂、锰酸锂、钛酸锂、三元锂等多种类型的电池特性仿真,可组合出任意状态的电池包形态,并模拟其运行过程中的变化;燃料电池特性模拟技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性输出,可绘制对应的极化曲线;电机实物仿真技术是模拟三相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特性输出,实现电机各种故障仿真,最高可模拟机械转速240,000rpm。

(9)高压非隔离与过采样自分段技术是采用高压非隔离差分和高精度运放电路实现三级信号调理,通过高速采样对输入信号进行降噪化重建与分析,实现信号采样的高真实性。再通过对全量程范围内采样数据分段拟合插值进行线性化校准,以达到电源的高精度显示与控制。

(10)基于系统辨识的无差拍控制技术采用预测下一时刻的参考量作为当前时刻的给定,将输出电压、电感电流、输出电流作为系统辨识的依据,在负载突变时,可以快速调节以提高电源的动态指标。主要性能指标可实现:电压响应时间≤1-3ms,电流响应时间≤1ms。

(11)气体加热加湿控制技术此技术是将干燥的压力气体通过加湿和加热单元控制,变换成设定温度和露点温度下的压力气源,以满足燃料电池电堆反应状态需求。主要性能指标可实现温度控制精度达到±1℃;露点温度控制精度达到±1℃;温度变化响应速率>5℃/min;较高的露点温度变化响应速率(基础功能:≥3℃/min,快速露点功能:10%-90%范围调节<10s@25%流量以上)。(12)燃料电池测试设备无氢标定技术应用于公司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出厂检测和标定,满足在无氢条件下对各回路传感器、产品技术参数和动态指标进行标定,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主要技术包括压力气源模拟和等效换算技术;电堆装置模拟技术;电堆热源等效模拟技术;电堆极化曲线工况模拟技术。

(13)宽量程、高精度的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技术针对行业内多种功率等级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需求,此技术实现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的宽量程、高精度检测能力。本技术主要包括气体回路的多档位设计技术;冷却回路的模组化设计和同步并联控制技术。

(14)功率半导体模块测试过流保护技术通过利用功率器件在线性区的工作特性,实现当测试主回路中的电流达到设定保护值后停止增加,可以提高被测器件的安全性,防止被测器件的二次破坏,便于进行被测器件的失效分析。

(15)超低感碳化硅器件测试技术:超低感测试仓是在普通低感母排设计基础上的创新设计。一般的低感回路设计中,导电线路材质变换和不同部件等连接点是难以实现低感设计的。超低感测试仓的设计就是着重难点实现的创新设计(发明),将测试仓整个回路寄生电感控制在15nH左右。(16)通过开展大功率电解槽测试系统压力、温度、流量、液位高精度控制技术,耐高压管阀件设计选型技术,循环水路电导率控制技术,氢气、氧气、去离子水分析取样,高效气液分离技术等技术研究,开发了大功率电解槽测试系统,填补国内在大功率电解槽测试系统方面的空白,拓宽了公司氢能领域产品谱系。

(17)数据平台集成技术融合了仪器集成技术、总线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可测性设计技术,满足公司测试系统产品的各类测试任务需求。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57个,授权软件著作权46个。报告期内,新增获得授权专利118个,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1个,授权外观设计专利46个。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一横多纵”的发展战略,助力公司打开增长天花板

测试电源是当今工业社会较为通用的基础研发设备,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公司经过多年耕耘和技术迭代,成为国内测试电源行业的龙头企业,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尤其是在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辆行业先发优势显著。在此过程中,公司不断总结客户共性需求,针对现有服务行业的特点进行横纵两个维度的布局:(1)横向延展:在电源产品线序列,公司以广度作为发展脉络,通过电源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不断做加法,提升辐射范围,未来将陆续进入半导体设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的供电及测试电源;(2)纵向深入:在氢能和功率半导体产品线序列,公司以深度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等多种方式,不断做乘法,提升收入量级,向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测试能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纵多横的布局,在助力公司销售体量快速提升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2.“量变到质变”的研发投入,助力公司拓宽护城河

公司坚定大力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的规模和研发费用的绝对金额较上市之前都呈现出连年大幅攀升的状态。公司引入IPD研发流程,根据市场调研、客户反馈、结合对国家政策导向的分析、前瞻性课题与高校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综合研判、进行研发立项。因此,公司孵化出了多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也为公司后续增长积蓄了力量,例如,公司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实现产品模块化、平台化设计,较上一代体积缩减45%,新型加湿技术体积比加湿量提升80%,露点动态响应提升160%,压力动态响应提升300%,新型节能技术降低能耗30%。

3.“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梯队建设成效初见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团队建设,核心团队成员均具有多年测试电源领域专业背景和丰富行业经验,对测试电源及系统领域的技术发展、行业应用、企业管理具有深度的研究和理解;同时,结合公司战略布局和人才发展观,公司吸引并招募了多位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众多行业应用经验丰富的技术从业人员。

为了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储备公司研发项目,在管理架构调整的同时,大力扩充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259人,同比增长15.63%。公司持续在“选人、用人、留人”上大力投入,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培训和晋升,目前已经形成具有战斗力执行力的队伍。未来,公司将进一步通过企业文化、价值观持续吸引人才,以丰厚的薪资、股权激励措施持续回报人才,科学合理、有成长空间的公司体系平台留住人才,始终保持公司的人才优势。

4.“综合型测试装备供应商”,公司品牌影响力受到行业认可

科威尔专注于测试装备制造行业,产品线较为完整、应用行业较广、获得众多知名客户的认可,是行业内少数同时掌握测试电源的电力电子变换技术、馈网技术、通用软件平台、测控仿真算法、流体力学、电化学、微电子、精密测量、自动化与运动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实现向多行业应用的厂家。公司多款产品在多个行业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得到了相关行业客户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在售后服务方面,科威尔在合肥、北京、深圳、上海、西安、重庆等地设置分支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在售前服务方面,公司拥有完整的项目前期调研和方案对接团队(FAE)。公司能够有效组织售前技术支持人员参与到项目的技术沟通和方案确认环节,以保证所提供方案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售后服务方面,公司拥有专业售后团队为客户提供联合调试、系统升级及设备维护和培训等服务,提升下游客户的满意度。公司的售后服务不仅帮助客户解决设备运行及维护中的相关问题,还可通过不断与客户进行互动式交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实现产品的再销售。同时随着近年海外业务的拓展,公司不断完善营销网络,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更贴身、更周到及时的售前、售后服务。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产品开发进度不达预期

目前,公司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行业内较为领先,并陆续开展多款新产品的开发,其中包括新材料应用带来的产品升级、产品新功能开发以及行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新产品的推出将为公司赢得有利的行业竞争优势,但前沿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应用开发项目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不能完全保证公司立项研发项目能够准确按照公司计划的开发进度实现成果转化,尤其是新的研发项目,如粗铝线键合机、燃料电池电堆活化测试设备等。因此,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进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产业化的时间节点也未能明确,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人才密集型特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跨领域的综合性行业,需要大批掌握机、电、材料、计算机等跨学科以及深刻理解下游行业技术变革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上述技术人员对于新产品设计研发、产品成本控制以及提供稳定优质的技术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尽管公司已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与管理层、核心技术团队进行深度绑定,但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仍将面临市场变化的考验,存在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和主营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多个下游行业快速增长,需求和政策的持续加码,将吸引更多厂商加入,加速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加剧市场竞争。随着公司行业影响力的增强以及相关信息、发展战略的公开,也将带来部分竞争厂家的跟进布局,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伴随着公司服务的下游行业逐步成熟,在行业初期所体现出的毛利率较高的特点将有所变化,且受产品销售价格、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员工薪酬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上述因素发生持续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另外,公司自2017年进入燃料电池行业以来,产品开始逐步由测试电源单品向测试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形式转换,特别是后续在功率半导体行业向客户销售自动化系统生产线,其中包含了部分外购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2.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总体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生产规模、销售规模等都将大幅增加,这将对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通过拆分事业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管理效率,但是也增加了管理成本、新增了较多管理环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产品交付周期延长的风险

公司在部分行业对外销售的产品已经从测试电源单品向系统及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随着系统的复杂度提升,产品的制造周期也从原先的3个月左右增长至6个月以上。随着公司产品线不断延伸,涉及到自动化产线类产品,交付周期可能延至一年以上。此外,部分核心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增加,即使公司启动了应急备货等手段,仍然无法完全对冲原材料交期对设备交付的影响。受到系统级产品制造周期长和原材料采购周期的影响,公司部分在手订单向收入的转化周期延长。4.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上涨的风险

公司部分核心原材料主要是通过海外供应商的境内代理商/经销商供货,若由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从境外生产厂商的采购受到限制,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成本增加、研发和生产流程延误。尽管公司目前针对部分关键原材料进行了战略性备货,但仍然存在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上涨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为16,870.92万元,较期初增加6,296.88万元,增幅为59.55%。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增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如果不能持续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及时收回账款,特别是账龄相对较长的应收账款,将使公司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并对公司的资金使用和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行业发展上升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泡沫,采购测试设备用于研发和生产的客户会增加,但是随着行业竞争和利润空间的压缩,部分客户会面临着洗牌的痛苦,从而一些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会因此退出市场,对于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存货管理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7,231.13万元,较期初增加7,909.30万元,增幅为84.85%。公司存货金额较大主要系公司在手订单增加,库存商品、在产品及原材料等规模增加所致。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存货可能进一步增加,如公司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管控存货规模,存货周转率下降,导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对公司营运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氢能板块行业风险

报告期内,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及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及配套政策虽接连提出,但实际上地方财政吃紧、补贴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头部客户需求一定程度上收缩,造成行业在2022年上半年遇冷。2022年下半年,行业虽然有所回温,但是整体还是没有形成自我造血良性循环。当前无论是制氢环节还是燃料电池车的应用,产业链各个环节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降本压力。因此行业未完全市场化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整体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

2.其他行业风险

测试设备行业本身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但其经营受下游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景气程度影响。其下游应用领域易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国家政策影响,如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受光伏发电并网政策、电价补贴等行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受持续城市示范群补贴、“碳中和”目标执行的力度和节奏等的影响。未来若因上述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导致行业政策调整或相关行业扶持补贴政策趋严,相关行业的发展活力和景气度将会下降,从而可能对测试电源行业市场竞争、销售价格、产品盈利、资金回笼和投资收益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公司定位于不断拓展下游行业应用领域,且公司客户多为下游业内知名客户,此类客户经营规模大且对行业波动的抗风险力强,从而加强了公司受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抗风险能力。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目前测试电源业务与下游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氢能、功率半导体等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当前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或影响下游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氢能、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市场需求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14.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22.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472.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0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战略将主要围绕以测试电源为基础产品,通过产品技术迭代、标准化、系列化以及建立分销渠道拓宽公司行业触角,拓宽护城河;氢能板块燃料电池方面要进一步围绕现有测试需求,提升标准化模块化交付能力,电解槽方面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补齐产品线;功率半导体以IGBT动静态测试单体设备为核心,通过结合自动化方案向客户提供自动测试工作站、IGBT封装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同时布局IGBT封装核心设备。具体来说,公司未来将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上述布局和规划:

1.加快测试电源系列化进程,把握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行业未来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通过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拓展更多行业,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测试电源是公司目前营收占比最高的产品线,产品以大功率测试电源为主,目前主要应用行业是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辆行业,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电动汽车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及品质下线测试,公司在上述两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已有的先发优势,科威尔与下游客户已逐步形成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在下游加速发展的过程,公司通过与知名客户在产品技术开发及市场开拓领域深化合作,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特别地,报告期内,公司大功率测试产品线以新能源电机、电控、电池的测试为突破口,从实验室拓展到产线测试,为客户提供批量化生产的各项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未来,在测试电源产品线,公司计划持续进行大功率产品的升级迭代,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加速完成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系列化,并以小功率测试电源通用性特点,拓展更多的行业和领域;紧跟下游客户需求,为其提供ATE解决方案,并针对下游客户批量生产的功能测试需求推出适配产线的测试系统。公司将重点强化测试电源关键核心技术延伸发展,保持产品优势、进一步加快该产品线的系列化进程,向更多行业扩展,从而扩大公司测试电源产品经营规模,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业绩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2.把握氢能行业及IGBT模块行业快速发展机会,突破原业务板块增长天花板,产品向产线及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1)氢能测试:燃料电池测试企稳,发力电解槽测试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燃料电池测试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测试设备,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但是燃料电池整体行业市场环境景气度有限,其作为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在长途远距离的运载场景下。针对燃料电池行业相对激烈且风险较高的环境,公司要坚持大客户战略,提升产品标准化、模块化能力,提高交付水平,保持稳步增长;在电解槽方面,氢能的“终极能源”属性带来了大量国内外巨头纷纷下场布局电解水制氢,从而带动电解槽的出货量高速增长。公司自2021年底开始布局相关的测试设备,目前已经有了丰富的行业应用案例,未来公司将继续集中优势力量布局电解水制氢的测试设备。

(2)功率半导体测试:从模块动静态测试到封装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储备SIC器件的测试能力

随着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场景对IGBT模块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之贸易环境等因素,功率半导体行业整体进入了快速国产化的黄金年代。特别地,IGBT模块承担着电力电子转换的核心任务,下游客户对其封装后成品的测试要求较高,需要用到动态、静态测试系统来进行100%下线检测(一条封测产线至少配备IGBT动、静态测试系统各1台),市场空间较大且增长具备较高的确定性。公司于行业内较早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IGBT动态、静态测试系统,并结合下游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与众多头部客户良好而充分的沟通。此外,在围绕核心客户提供测试部分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公司也发现了模块封装产线上其他主要工艺设备的国产替代机会,目前公司已经开展个别产线设备的延展,未来会尽快完成全产线自动化及主要装备的整合,从而实现向该行业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全国产化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外,以硅基IGBT模块的动静态测试为基础,公司正在积极与行业内头部客户进行需求定义,布局SIC器件的测试系统,提前为化合物半导体的测试进行技术储备。

3.通过及时有效的组织架构调整,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公司面临四个主要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尤其是氢能及功率半导体行业国产化进程的加速,设立氢能事业部及功率半导体事业部将更好地满足下游行业对国产化、专业化测试装备的迫切需求。公司设立三大事业部,并将原有各产品线的研发、销售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员纳入对应事业部开展工作。调整后各事业部可根据公司阶段性行业规划结合行业实时状况和项目情况,更具专业性且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同时,公司正式成立研究院,负责前沿技术及未来方向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巩固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持续推进有关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开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效丰富和完善公司现有的产品系列,并为公司各产品线的规划、开发、升级和迭代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以更为高效地结合公司市场部门调研数据,贴合更多下游应用行业领域产品开发的市场拓展需求,进行产品线调整和新行业论证工作,为公司拓展更多行业领域提供更具科学性建议和项目规划。

4.加强国内外销售网点布局,以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国际市场

目前,公司已在国内建设有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在内的四个分公司,虽然这些营销网络可基本覆盖现有客户群体所在的地区市场,但随着公司潜在客户基数以及所处区域范围的持续扩大,现有的营销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公司业务扩张的需求。

公司凭借高效的产品开发实力、良好的产品使用性能和综合性价比,产品具有较强的海外发展潜力。为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满足公司业务扩张要求,公司计划全面提升公司营销网络,拟在德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市场铺设海外营销网点,扩大公司营销网络的辐射范围,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对海外市场的全面布局,同时配合公司海外战略实施,与更多潜在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综上,公司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将每一个细分行业和领域的小珍珠,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的发展逻辑,以增设事业部、行业孵化或投资并购的形式,最终成长为一家综合性测试装备公司。

(二)经营计划

1.围绕各事业部的产业布局做好产品规划和市场开拓

当前公司三大事业部的产品所处产业阶段不尽相同,有处于成熟期的电源产品,有处于成长期的氢能测试系统和功率半导体测试工作站。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序列,公司将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提前做好产品规划:电源产品线,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优化供应链,并围绕下游客户的扩产需求,重点布局产线级的测试系统;氢能产品线,公司有的放矢,针对已经成熟的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进一步迭代优化,并集中优势力量发力电解槽测试,储备未来增长机会;功率半导体及智能制造产品线,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2.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重视研发投入

研发始终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保持领先的护城河,未来公司会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对于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测试、氢能电解槽测试、小功率测试电源、软件平台、测试数据挖掘等方向进行重点攻关;此外,公司也会在现有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做好降本增效,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3.建立全面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评估激励体系

公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制定了后备人才梯队培养、评价及激励体系,通过MPO多通道发展、人才轮岗等形式培养骨干后备人才。通过事业部设置、项目组设置等打通内部人才晋升机制,进行选拔储备各个层级管理人员。公司加强培训学习机制,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新人培训、通用素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各种形式,开发内部培训讲师团队,进行内部培训为主结合外部培训,提升员工岗位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