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2:35

(原标题:国联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国联证券(60145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资产871.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4%;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权益177.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1%;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12.68%;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1亿元,同比下降12.51%。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入7.49亿元,同比下降3.62%;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0.72%;资产管理及投资业务实现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37.69%;信用交易业务实现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4.56%;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6.78%。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集团所属行业为证券行业,主要业务分为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及投资业务、信用交易业务及证券投资业务五大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改变。

  本集团各业务板块的行业发展情况具体请本节第三项“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国内证券市场整体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根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全年沪深北市场股票基金成交额240.72万亿元,日均股基成交额9,947.11亿元,同比下降2.88%。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一轮架构调整,设立财富管理委员会,优化客户和员工分级分类的精细化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围绕财富管理核心要素及公司战略布局,初步建立了符合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组织体系。

  公司持续推进买方视角的财富管理转型,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内新增客户数15.06万户,累计总客户数173.64万户,同比增长9.64%。公司搭建并完善“大方向好医生”服务体系,构建线上获客服务能力,以“大方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完善线上服务矩阵,报告期内,各平台积累用户粉丝超过144万,内容投放2,680篇,累计阅读量3,037万。

  公司以基金投顾为抓手,持续提升投顾签约客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截至报告期末,基金投顾总签约客户数30.02万户,同比增长24.93%,授权账户资产规模65.9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同时,不断升级基金投顾ToB业务模式,持续扩大渠道覆盖面,推动渠道业务综合化,报告期内新增上线渠道7家,累计上线渠道30家。

  金融产品销售方面,公司通过加大保有量考核,引导产品销售理念向配置型销售转变。报告期内,公司金融产品销售规模(除现金管理产品“现金添利”外)184.03亿元,同比减少14.76%,期末金融产品保有量193.30亿元,同比增长8.16%。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着力推动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全委和半委业务模式,实现不同客户类别和不同需求的买方投顾服务模式;推进买方视角的资产配置体系建设,加强全球视野和多资产配置研究,推动多策略投资工具的创设,将公司配置能力与一线员工有效衔接;加强互联网及银行渠道的覆盖,同时完善好医生服务体系,形成线上服务获客和线下服务转化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推动渠道业务综合化和企业理财纵深化,实现客群深度覆盖和业务规模增长。

  (二)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具体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券融资业务和财务顾问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初,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一方面完善了直接融资制度体系,打开了券商投行业务增量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求券商进一步归位尽责,着力提升投行综合服务能力。8月27日,自监管部门提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后,A股股权融资规模节奏明显放缓,但北交所的崛起为券商投行带来新动能。2023年全市场发生股权募资项目818个,同比减少165个,合计募集资金11,344.30亿元,同比下降32.80%。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在股权融资发行家数和规模均下降的市场形势下,华英证券积极克服市场层面的不利影响,着重发力北交所业务,完成股权项目6单,合计承销金额39.56亿元,股权业务实现沪深北交易所全覆盖,IPO保荐家数上升至行业第21位,北交所承销家数和承销金额分别位列行业第12位和第15位。

  报告期内,华英证券完成天键股份(301383)、海达尔、碧兴物联、科强股份4单IPO项目,合计承销金额23.68亿元,另有取得批文待发行项目1单,过会项目1单,在审项目3单,辅导项目17单,IPO业务实现良性循环。再融资业务方面,完成通用股份(601500)、春秋电子(603890)2单项目,合计承销金额15.88亿元,另有已取得批文待发行项目1单,在审项目4单。

  2024年展望

  2024年,华英证券将以北交所IPO为重点业务方向,通过加快推进现有拟申报项目进展、存量项目筛选和梳理等方式,持续加大北交所项目储备,专注于打造一批精品、特色项目,进一步巩固提升行业排位。同时,充分发挥公司综合金融协同,通过“投行+”特色业务模式拓宽业务路径,为企业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金融服务,打造“精品特色”投行。

  2、债券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和全面注册制改革双线推进,国内债券发行增势不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5.62万亿元,同比增长6.79%。其中金融债券发行33.46万亿元,信用类债券发行12.89万亿元,其他品种发行19.27万亿元。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华英证券债券业务保持积极向上势头,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专注产品、求新突破,努力运用债券产品融资专业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首批由证监会注册的34只企业债券中独占2只,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华英证券共完成债券承销项目135单,政府债分销19单,承销金额合计515.81亿元,承销家数及承销规模同比上涨22.22%和30.94%。另有已取得批文待发行债券项目40单,在审债券项目32单,待发行规模超千亿。

  2024年展望

  2024年,华英证券将持续提升债券专业服务品质,提高债券业务金融创新能力;巩固无锡地区债券承销业务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加深投资机构维护力度,扩大债券销售网络,提升债券销售能力;结合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挖掘优质债券项目开发业务,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3、财务顾问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我国并购重组市场(不含境外并购)公告的交易数量为8,960个,同比减少604个,交易金额为19,826.51亿元,同比下降23.74%;完成的交易数量为3,870个,同比减少1,181个,交易金额为5,662.75亿元,同比下降51.81%。

  经营举措及业绩

  华英证券通过匹配客户资源、强化业务协同,为优质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财务顾问服务。报告期内,完成财务顾问项目157单,其中推荐新三板挂牌项目6单,定增项目5单,另有新三板持续督导企业数量92家。

  2024年展望

  2024年,华英证券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多元化业务布局,做好客户的财务顾问服务工作;深入产业和行业研究分析,紧抓并购重组业务机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财务顾问综合服务能力。

  (三)资产管理及投资业务

  1、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金融改革持续深化,在“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架构下,金融制度和体系不断健全,加快推进资产管理行业精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已成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加快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和资产配置能力,建立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67.06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5.93万亿元。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把握财富管理转型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产品创新能力、投资研究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公司重点产品业绩保持市场前列,ABS新发规模行业排名第9位。2023年9月,公司获得资管子公司设立批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共计300个,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1,172.93亿元,同比增长14.94%;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18,976.69万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公募基金(含大集合)产品4个,资产规模87.73亿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84个,资产规模209.57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146个,资产规模491.54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66个,资产规模384.08亿元。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继续坚守专业价值,内外兼修,做好动态资产配置工作,紧跟行业前沿趋势,覆盖固收、固收+、FOF配置、权益及衍生品、ABS等五大领域,强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产品策略,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锻造自身财富管理的特色。加强业务数智化融合,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品质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加快推动资管子公司开业,统筹合规、风险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提升专业运营能力。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把握行业战略发展机遇,深化财富管理转型,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中融基金75.5%股权。8月1日,中融基金更名为国联基金,开启发展新征程。

  市场环境

  2023年,随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靴子正式落地,公募基金证券交易模式优化标准实施,以及混合估值法债基、浮动费率产品等多类创新型基金面市,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配置工具,也为行业固本开新、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总管理规模达27.6万亿,行业管理总规模、产品数量均创新高。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的背后,公募基金也经历了许多结构性变化。特别是由于市场持续震荡,赚钱效应偏弱,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遇冷,新发基金份额创下近5年新低,与此相对应的是ETF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突破2万亿份,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国联基金在成立十周年的新发展起点,坚持以服务客户为核心,以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回报为导向,通过重塑和打磨投研体系,建立均衡发展的销售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满足客户不断细分的财富管理需求的产品谱系,持续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国联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1,487.67亿元。其中,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015.73亿元,突破千亿,行业排名第44位,较2022年提升2位;管理公募基金85只。根据中国银河(601881)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国联基金近三年主动股票管理能力在107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4,近四年主动股票管理能力在99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2;近三年主动债券管理能力在107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1;近四年主动债券管理能力在9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5。

  2024年展望

  2024年,随着一系列稳经济、促发展政策落地,在公募基金行业的各项高质量发展优化措施的持续推进下,国联基金将充分依托自身业务优势和专业优势,以满足客户理财需求为出发点,继续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严守合规底线,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推动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3、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国联通宝下设的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随着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出台以及一系列配套规则陆续落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市场投资节奏趋缓,投资风格逐渐理性,募资市场活跃度受限,投资市场整体小幅降温。从资金提供方来看,政府性引导资金仍为主要的资金提供方,市场化机构相对趋于保守谨慎。从投资领域来看,2023年电子信息行业持续领跑,投资数量及规模双双夺魁。根据投中数据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市场新设基金数量8,322支,同比下降4.67%;新成立基金认缴规模6,140.6亿美元,同比下降9.36%。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国联通宝继续加强行业研究,强化重点领域的深度布局。通过市场化渠道、内外协同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优质项目资源,拓展业务边界。通过设立新基金开展增量股权投资业务。同时,根据资本市场最新动态和产业前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报告期内,国联通宝加大对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新投资领域布局,新设国联硕盈、国联通达等5只基金,新增管理规模12.7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国联通宝存续备案基金20只,存续管理规模61.50亿元,累计投资19.74亿元。

  2024年展望

  2024年,国联通宝将持续加强与政府性引导基金及市场化专业机构的合作,以产业引领为目标,与地方政府及市场化机构拓展更深层次、多角度的投融资合作,同时加强境内外业务协同。继续依托专业投资判断优势,围绕基金设立和产业领域投资,持续拓展与上市公司的多层次合作;充分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围绕上市公司主业及产业链进行投资,以期放大上市公司的产业引领力和国联通宝的品牌影响力。

  (四)信用交易业务

  1、融资融券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受A股低迷影响,两融业务迎来多项政策调整。9月实施两融新政后,A股融资融券规模整体呈上升态势。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日均余额为16,025.79亿元,同比下降0.96%。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和政策变化,优化业务环节和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投资体验;不断完善营销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业务竞争力;深耕高净值客户及专业投资者,针对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精准实施融资融券业务推广方案;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拓展券源渠道,积极挖掘特定需求客户潜力;重视风险管控,加快推进担保证券分层管理系统建设,强化事前风险预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信用账户开户总数2.70万户,同比增长6.30%;两融总授信额度742.13亿元,同比增长6.46%;两融日均余额为102.31亿元,同比增长10.72%;业务规模日均市占率6.384‰,同比增长11.79%;融资融券业务实现息费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6.69%。年内两融时点余额与业务规模时点市占率均创出公司历史新高。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分区域、多层次、差异化的目标客群体系,持续丰富服务模式;聚焦私募客户的研究与突破,增强内外部协同合作,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加强分支机构两融业务的专人培育,落实专人定点定期服务;深入挖掘潜在客户群,并针对各客户群实施精准化、综合化的开发策略;不断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2、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

  市场环境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稳步落地,股份减持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市场整体业务规模呈小幅下降态势,目前各大券商股质利率下行,市场股质业务以存量业务为主,市场两级分化明显,新增业务集中于盈利能力较好的优质公司。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在严控业务风险的前提下展业,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存量置换为主的策略符合市场整体趋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金余额23.94亿元,同比下降37.93%。其中,投资类(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13.29亿元,同比下降38.67%,平均履约保障比例315.55%;管理类(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10.65亿元,同比下降36.98%,平均履约保障比例195.70%。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开展仍以审慎为原则,持续加强风险管理,促进股票质押业务稳健发展。严选优质项目审慎开展增量业务,加强公司内部业务联动,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业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五)证券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我国经济在恢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等诸多挑战。对此,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三季度以来财政、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拳亦不断加码。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一至四月延续上年末以来的反弹行情,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AI相关行业、低估值国企持续获得市场资金关注,涨幅明显;五月份以后受美元持续加息、国内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影响,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调整压力明显加大。与此同时,2023年债市总体走牛,前7个月收益率整体以下行为主,进入8月以后波动加大;在一揽子化债背景下,信用品种收益率震荡下行,信用利差不断压缩。全年来看,10年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84%下行至年末的2.56%、下行28BP,1年AA+中票收益率由年初的3.01%下行至年末的2.63%、下行38BP。

  经营举措及业绩

  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始终以绝对收益为目标,聚焦低估值或具备较好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在兼顾风险和收益的同时稳健开展业务。2023年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继续坚持防守反击的策略,在弱势市场环境下加强了对宏观大势的预判,及时做好仓位调整;同时,强化了对市场阶段性机会的把握,充分抓住上半年市场反弹的机会,实现超额收益,收益率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固定收益业务方面,公司秉承稳健投资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卖方固收业务理念,投资交易业务已形成多品种多策略体系,资本中介业务在渠道建设、产品创设等方面持续突破。公司积极参与市场创新业务发展,业务交易量持续增长。报告期内获评“2023年上交所债券市场交易百强机构”、2023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和“市场创新业务机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股权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深化产品创新,丰富应用场景,积极寻找市场机会,优化持仓结构,多举措控制风险。自营交易业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专业化、精细化模型优化,运行稳健,实现稳健投资收益。场外衍生品业务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和对冲需求。多空互换交易功能不断优化,对接客户数逐步提升。

  2024年展望

  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基本面研究力度,强化投研和风控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研判,稳健开展股票投资业务。2024年国内A股市场虽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复苏进程虽缓但仍在持续推进,美元利息虽高但下降预期已起,未来市场将逐步回归到估值与基本面的匹配上。2024年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将着眼于中长期机会的布局,进一步精选成长个股,并辅以定增、可转债等策略投资模式,同时灵活运用仓位调节、期货对冲等方式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稳健开展股票投资业务。

  固定收益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秉承卖方固收业务理念,不断推进新业务资格申请,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做大做强客需业务;继续提升投研能力,严控信用风险暴露,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及盈利稳定性;持续提升银行间做市商做市报价能力,积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以做市业务为契机,继续加大量化交易方面投入,重点加强量化交易人员引入、系统开发和策略开发能力,开拓交易与代客量化业务相结合的新盈利模式。

  股权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在防范控制持仓风险的同时,一方面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建设并提升策略的多元化,努力为交易所市场提供流动性、形成交易所产品生态,继续推动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和其他细分领域牌照申请;另一方面,继续完善产品供给和交易服务,加强销售体系建设和产品铺设,推进数字化运营,打造服务平台,满足公司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与自身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独特的区位优势

  无锡、苏南和长三角区域是国内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发展质量最高、上市公司和高净值人群最多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GDP总量在全国占比近四分之一,江苏省GDP总量超10万亿元,无锡市GDP总量超万亿元,证券公司客户、市场极为广阔。无锡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发祥地,制造业基础雄厚,作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之一,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建立了产业集群,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这些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作为区域券商,在服务区域企业上具备天然优势。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支点,具备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的独特区位优势,未来在对接区域一体化、省域一体化和苏锡常一体化上大有可为,公司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A+H股两地上市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H股于2015年7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A股于2020年7月31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证券行业第13家A+H两地上市公司。公司通过A+H两地上市,有效提升了资本实力,为业务规模的扩张和抵御市场风险夯实了基础,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打开了两地资本市场的长期融资渠道,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降低公司综合融资成本。

  3、行业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在证券和金融服务行业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能力,能够深刻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商业判断,及时捕捉商机,并审慎科学地调整业务策略。特别是管理团队在境外和跨境业务领域的经历将有助于公司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开辟新的业务增长领域。在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将对照市场最佳实践,打造业内领先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流程,加速成为一家具有现代化管理机制的投资银行。

  4、稳健、高效的经营管理和审慎的风险管控

  公司多年来坚持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稳步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优化公司收入结构和利润来源,实现了连续多年盈利,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中成立以来(1999年至今)连续盈利的少数券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健全和完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公司规范经营和稳健发展。

  公司严守合规底线,认真落实监管部门各项要求。持续修订完善公司合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加强合规考核,确保合规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借鉴行业最佳实践经验,积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内部信评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及时防范化解业务风险;同时,强化对合规风控人员的履职保障。公司坚持“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原则,审慎开展创新业务,严格限定高风险类型业务的风险敞口,并加强风险监测。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详情请本节“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受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经济承压。进入2024年,全球经济或仍面临较大挑战,美国的通胀已经基本结束,美联储已经宣布停止加息,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进入通胀的后期。但是全球的总需求在走弱,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化也在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且区域分化日益加剧。2023年国内经济曲折修复,整体压力较大。展望2024年,随着海外主要经济货币政策转向,将为中国打开更大货币政策的空间。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以进促稳”的方针,推动增长将会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明确“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以专业能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央反复强调要提升金融的人民性,资本市场改革重心已从融资端转向了投资端,证监会、财政部等多部门陆续推出了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利好政策,市场有望迎来增量机构资金。围绕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的相关费率改革将提升居民在资本市场的获得感,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良性发展。同时,监管部门要求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有望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夯实上市公司质量,从源头上提振投资信心。券商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征求意见,将引导行业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并助力优质券商打开资本使用效率空间,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等作用。

  从证券行业竞争格局看,头部证券公司的优势越发明显。近年来,头部证券公司净利润增速明显优于行业平均,头部券商整体净利润波动性更小,更具备穿越周期的盈利能力。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中国证监会也提出“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新一轮证券行业自上而下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开启,行业格局将加速演变。在行业发展方面,中国证监会提出,要引导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区域券商有望获得更多的业务良机。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位是进一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成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领先投资银行,成为地方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某些领域)中最重要的投融资安排者、交易组织者、财富管理者和流动性提供者,为无锡及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总的经营思路是: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铸长板”战略落地见效,打造更多细分领域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建立完善以资产配置为中心的买方投顾服务体系,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和服务能力,优化策略和渠道布局,进一步扩大资管子公司和国联基金管理规模、塑造主动管理品牌;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投行项目,力争在部分细分领域形成影响力;积极申请新的细分业务牌照,提高金融市场业务的多元化程度和抗周期能力;强化合规和风险的垂直统一管理,夯实持续稳健发展基础;提升IT自主研发能力,探索AI、大模型在业务和日常运营中的应用场景;对标市场领先机构建设精细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四)资金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持续稳健开展,付息成本整体呈下行趋势。未来公司将继续提升资金总体配置效率,并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品种、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科学安排负债规模和结构,保持合理稳健的杠杆水平,加强风险意识防范流动性风险,保障流动性安全。

  1、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2024年,宏观经济及证券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对公司经营继续带来一定压力。公司风险治理总体描述、风险治理组织架构、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详细介绍具体如下:

  (1)公司风险治理总体描述

  公司以发展战略为指引,建立覆盖各类业务、各类风险、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量化指标为主的多种风险管理工具,确保公司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以实现公司长期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促进公司形成良好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为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2)公司风险治理组织架构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包括四个层级:董事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及其他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部门内设的风险管理组织。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如所示:

  ①董事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董事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负责审议批准公司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如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重大风险限额等公司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聘任首席风险官;审议公司定期风险管理报告及实施情况;推进公司风险文化建设,确保公司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能。

  ②高级管理层(包括首席风险官)及风险管理委员会

  公司高级管理层承担在经营管理中组织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责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架构,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之间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董事会审批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重大风险限额等,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执行方案,确保其有效落实;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

  公司在高级管理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和管理层授权范围内,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并调整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审批各类风险限额,以及对涉及风险管理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审批。

  公司设立首席风险官负责协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由董事会聘任专职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有:组织实施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审查批准公司风险管理规划和风险计量方法、模型以及指标;组织制定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政策,评估重大的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等风险;组织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调查和质询;对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及时向公司总裁报告,并对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对于重大风险隐患或风险隐患整改未达标的,有权向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或监事会主席进行报告。

  ③风险管理部及其他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及其他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其他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包括:合规法务部、财务会计部、资金运营部、信息技术总部、运营管理总部、党委办公室等。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有:贯彻法律法规及规范准则,拟定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总裁办公会审查批准;负责研究开发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对估值与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和评价,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及预警机制,确保各种风险管理控制措施适当、有效,使各项业务操作符合法律规范和公司风险管理政策;评估公司开展新产品、新业务的风险情况,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对业务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查;负责相关风险的日常监控工作,监测相关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风险限额、授权管理体系的遵守情况,记录监控情况;开展压力测试与敏感性分析,并实施事后检验和有效性评估;向公司高级管理层(含首席风险官)提供独立的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部作为组织实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专职部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对优化公司的风险资源配置提出建议,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风险限额等风险管理指标,监控、报告风险限额等风险管理指标的执行情况;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④公司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下设的风险管理组织

  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对风险管理承担直接责任。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负责人应当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报告相关风险;各部门指定专人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3)公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详细介绍

  ①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导致公司持有金融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公司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权益投资业务、固定收益业务、股权衍生品业务等境内、外金融市场业务。

  公司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将公司整体的风险限额分配至各业务部门及业务条线。业务部门作为市场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一线管理人员,对业务敞口和限额指标进行动态管理,风险管理部独立对公司整体的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监测和管理,并将结果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

  公司通过每日计算损益、敞口、基点、久期、衍生品希腊字母等指标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监测;不断完善VAR和压力测试计量机制,对公司的潜在损失进行监控和分析;持续优化互换业务的损益分析和期权损益归因,提升风险管理的敏感性。

  ②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互换、场外期权、远期、信用衍生品等场外衍生品业务;债券投资交易(包括债券现券交易、债券回购交易、债券远期交易、债券借贷业务等债券相关交易业务),债券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等。

  公司通过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的信用级别进行评估,辅助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开展风险计量,通过准入、集中度限额等手段来管理信用风险。同时借助舆情数据和市场跟踪,及时监测各类业务和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资质变化情况,加强敏感性管理,并及时开展预警和报告。公司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和管理。

  ③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各类业务的快速发展都对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建立每日头寸管理和定期流动性分析机制,对各业务资金使用规模进行动态管理,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通过完善流动性应急计划、压力测试等,完善流动性风险日常管控机制。公司实施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根据业务规模、性质、流动性风险偏好、市场情况等因素,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公司还建立了流动性储备资产管理制度,通过持有充裕的可随时变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对潜在资金需求。

  ④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不断优化内控机制,针对性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和有效性评估工作,持续开展业务评估、业务流程梳理与制度审核,规范业务流程,防范风险发生;持续收集整理内、外部风险事件,补充操作风险事件库。同时,公司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实现操作风险三大工具的系统性管控。此外,公司通过内部培训、考核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各岗位人员的行为适当性与操作规范性,加强风险文化宣导,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确保设备、数据、系统的安全,防范信息系统故障造成的操作风险。

  ⑤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公司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及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公司通过合规监测、合规检查、合规审查、合规督导和合规培训等方式对公司运营中遇到的合规风险实施有效和全面的控制。

  ⑥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员工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强化声誉风险防控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有效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舆情监测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对外信息发布机制,加强日常舆情研判,提高风险防控前瞻性、针对性,多措并举提升声誉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

  2、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和净资本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司已建立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机制,风险管理部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动态监控,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运行状态良好。报告期内,公司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流动性指标均符合监管规定。公司严格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风险控制指标数据及达标情况。针对指标变动达到一定幅度的情况,及时向当地证监局报告。公司合理运用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手段,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在任一时点均符合监管规定。

  公司已建立净资本补足机制,当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接近或触及监管预警时,公司将及时采取压缩自营投资规模、募集资本金、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净资本。

  3、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在合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团队的风险管控和应对能力。

  (1)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及其他风险管理部门、部门内设的风险管理组织四个层级管理架构,保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公司已将子公司华英证券、国联通宝、国联证券(香港)、国联创新、国联基金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公司以《国联证券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为基础,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规范了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应对和报告的方法和流程,以保证公司实现风险全覆盖及“可测、可控、可承受”管理目标。

  (3)在风险管理控制措施方面,公司建立了风险指标体系,通过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指标、监管指标的动态监控与预警。公司不断完善风险信息沟通机制和风险报告机制,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准确、完整。公司根据风险类别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触发条件、风险处置的组织体系、措施、方法和程序,并通过压力测试、应急演练等机制进行持续改进。

  4、公司合规风控及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风控管理能力建设,持续提高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的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保障各项业务平稳有序发展。2023年本集团在合规风控方面投入8,642.05万元,占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比重3.29%;公司高度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持续投入,不断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设备更新及其它技术升级,2023年本集团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27,944.67万元,占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比重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