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浦东新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浦东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向大会报告浦东新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重任在肩的改革使命,浦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届市委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为保障好国家、市重大战略任务,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浦东新区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拼”的姿态,全力支持重大战略实施、打好资金政策组合拳,推动重点任务深化落实、市场主体预期平稳;以“闯”的劲头,加大财源培植力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着力挖掘收入增长潜力、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以“保”的决心,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基层运转平稳有序、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以“敢”的担当,持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茬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和往来款清理,优化完善资源配置、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0.81亿元,为预算的103.4%,比2022年(下同)增长9.1%。加上市财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617.00亿元,收入总量为1917.81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3.6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7%,下降7.2%,剔除疫情防控因素,同口径增长6.3%。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支出等334.17亿元,支出总量为1917.81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平衡。
2、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73亿元,为预算的101.8%,增长7.4%。加上市财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617.00亿元,收入总量为1812.73亿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0.4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1%,下降6.0%,剔除疫情防控因素,同口径增长5.7%。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区对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支出等392.33亿元,支出总量为1812.73亿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预算执行中,根据预算法规定,对于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情况,区财政局编制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
(1)区本级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2023年区本级增值税371.28亿元,为预算的114.6%,主要是受增值税留抵退税较上年减少影响;企业所得税270.03亿元,为预算的93.6%;个人所得税153.42亿元,为预算的91.8%,主要是受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下降等因素影响;土地增值税140.26亿元,为预算的157.8%,主要是受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增加影响;契税53.82亿元,为预算的74.8%,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量落价稳”等因素影响。
(2)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3年按支出功能科目划分,科学技术支出90.5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9.2%,主要是加大政府投资基金出资力度;城乡社区支出281.4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45.4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5.2%,主要是追加安排涉企政策经费、区属企业注资、临港新片区专项资金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3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1%;教育支出198.0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0%;卫生健康支出111.9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3%;交通运输支出65.1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0.3%;农林水支出53.1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1%;公共安全支出47.4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2%;债务付息支出15.4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
(3)区对镇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区对镇转移支付45.89亿元,剔除疫情防控等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0.6%。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8.24亿元,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体制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7.65亿元,主要用于区级大型居住社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项目。
(二)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9.60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6.9%,下降10.3%,扣除临港新片区影响,同口径增长10.2%。加上动用上年结转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126.70亿元,收入总量为756.30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12.3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1%,下降27.8%,主要是可动用上年结余减少。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支出、上解市级财政支出及调出资金等143.94亿元,支出总量为756.30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平衡。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86.5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5.0%;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72.3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9%,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及前期成本结算、土地减量化等方面。
(三)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47亿元,为预算的102.7%,下降22.5%,主要是区属企业受疫情及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影响,上年利润收入下降。加上上年结转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等2.13亿元,收入总量为20.60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94亿元,完成预算的99.4%,下降27.9%。加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等7.66亿元,支出总量为20.60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平衡。
(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3年,根据市财政下达情况,浦东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995.1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60.40亿元、专项债务434.70亿元)。截至2023年底,浦东新区实际政府债务余额为780.6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02.97亿元、专项债务277.70亿元)。2023年浦东新区政府债务余额低于政府债务限额。
2023年,浦东新区积极争取市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6.80亿元,总量创近年新高。包括新增债券48.3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80亿元、专项债券43.50亿元)和再融资债券148.50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土地储备支出,以及偿还当年到期的债券本金。2023年,浦东新区安排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31.14亿元,其中还本支出205.11亿元、付息支出26.03亿元。
以上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及相关说明详见《浦东新区2023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草案)》。
二、2023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3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区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等相关规定,以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的决心,聚焦服务引领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力保收入稳定增长,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绩效管理,全年重大战略任务保障有力、促进发展举措切实有效、民生服务保障积极有为。
(一)保重点促引领,推动重点区域深化发展、重大战略加快实施
保障引领区《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更好发挥浦东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辐射作用。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等改革重点区域提质增能、放大效应。推动浦东新区奋力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1、保障重点区域发展。一是支持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进一步凸显自贸试验区改革引领作用,保障自贸试验区10周年系列活动顺利开展,集中展示扩大开放成果。积极研究政府采购领域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承接好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新的重大使命。出台支持离岸贸易、跨境电商、消费中心、数字交易等领域自贸试验区专项资金实施细则。二是支持临港新片区放大“试验田”作用。配合市财政局研究优化临港新片区相关地方收入结算机制,落实专项资金259.2亿元,支持临港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三是推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支持张江科学城获批全市未来产业先导区,辐射带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升能级。支持滚动实施张江科学城“五个一批”项目。发挥张江科学城专项发展资金作用,支持发展先导产业、培育优质孵化器、建设人才高地等。
2、推动重大政策落实。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64.9亿元,惠及企业99万户次以上。积极争取并贯彻落实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围,推动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推进特定区域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积极承接省级部门免税资格认定权限下放,落实好对研发机构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税和采购国产设备自用的给予退税的政策,目前已认定10家外资研发中心、1家科研院所。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国家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要求,支出11.5亿元,支持云南怒江州四市县和大理州六县、新疆喀什莎车县、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落实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三是推动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国创中心建设,保障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提升效能,支持举办各类活动450余期,服务长三角企业6600余家次。
(二)强支点稳杠杆,助力全区经济回稳向好、创新引擎动能提升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牵引,充分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发挥全市经济稳定器、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
1、聚力经济发展。一是抓好财政收入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增长9.1%。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大力支持安商稳商和招商引资,着力稳固财源,促进收入增长。二是加快涉企政策兑现。开展“十四五”财政扶持政策中期评估,推动已出台的政策加快兑现,全年各类财政扶持及涉企专项资金支出325.6亿元。综合运用“投保奖补孵采”等财政金融手段,着力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企业融资、支持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型,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年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规模预计146亿元以上。按规定向中小企业预留政府采购份额,全年成交175.7亿元、增长44.4%,占政府采购金额的50.8%。代表上海成功创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1亿元。三是推动会计专业服务业集聚。积极推进“陆家嘴国际会计中心”投入运营,吸引4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组织、专业院校等机构加入,已累计举办业务对接会、企业圆桌会等各类重点活动70余场。强化协同招商,优化政策服务,加快引进培育会计专业服务机构。四是助力持续扩大消费。做好第六届进博会保障工作,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通过保障重大贸易促进活动及消费促进活动,集中展示浦东新区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支持扩大消费。五是大力推动国企发展。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支持区属企业发展,助力区属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撬动投融资规模,推动区属企业在重点区域开发、民生保障、产业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2、强化创新引擎。一是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投入108.5亿元支持科技发展,比上年增长51.1%。进一步优化财政支持体系和支持路径,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逆周期。落实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出资32.4亿元,充分发挥各类涉企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支持张江数学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策源类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群体持续扩大、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高精尖缺企业培育不断强化。加大对首次创建的市级、区级特色产业园区所在镇的政策扶持,推动打造更具品牌标识度的特色产业园区。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财政投入、国企资金等,全年支持人才发展资金91.6亿元。支持实施人才“明珠计划”,推动“1+1+N”一揽子人才政策落地实施。完善“租购补服”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支持人才安居工程建设,提升人才宜居安居品质。
(三)提品质增福祉,保障人民城市宜居宜业、民生服务优质均衡
始终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聚焦“三个圈层”建设,以城市更新为重点,支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空间、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高品质生活、精细温暖韧性的高效能治理。全年社会民生投入7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47.0%。
1、助推城乡发展。一是全力打造“三个圈层”。进一步理顺支出保障机制、促进财权事权匹配,积极为街镇放权赋能。围绕“精品城区”建设,安排资金38亿元,保障实施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现代城镇”建设,安排资金155亿元,推进现代城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做强城镇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镇级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统筹安排力度,安排资金103亿元,贯彻落实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高标准建成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统筹使用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安排落实基本建设支出300亿元,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投入。积极筹措各类资金258亿元,保障“两旧一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三是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投入资金73.4亿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水系清洁优质、垃圾有效治理。保障落实“双碳”战略,支持公园、绿化等生态空间建设,支持河道、海塘等各类水环境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四是强化城市治理效能。投入资金57.3亿元,聚焦安全韧性和科学智能,落实社会治安管理、安全隐患清除等财政应急保障,推动提升大数据服务能级,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2、优化公共服务。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2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确保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围绕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创新经费投入和管理激励机制、强化教育人才经费保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二是支持“健康浦东”建设。投入资金77.4亿元,以推动区域医联体建设为契机,支持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心脏超声等检查“四件套”,大力支持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保障长征医院、浦南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办。支持强化医学学科建设和卫生人才引进。三是支持打造“大城养老”样板。安排落实资金20.6亿元,兑现“十四五”养老政策以及老年综合津贴,支持养老机构开办和养老床位建设,推动浦东新区养老事业持续发展。四是持续关爱困难群体。投入资金17.6亿元,落实低保、特困、优抚和残疾人保障等救助政策,确保救助资金足额按时发放。五是支持文体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4.4亿元,落实文体场馆开放运营、场馆免费开放补贴、文明典范城区创建等各项经费保障,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六是支持稳定就业。制定出台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安排落实就业相关资金6.1亿元,推动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以上。
(四)敢担当善作为,促进各方活力充分激发、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的要求,推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1、深化财政改革。一是优化区以下财政体制。抓好街镇事权下放,科学划分支出责任,有效赋能基层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区镇财政体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向镇下放事权,着力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优化镇域税收统计、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推进南汇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优化。印发《关于优化浦东新区街道部门预算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确保街道预算增长幅度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着力提高街道预算执行主动性。二是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全市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首批试点区之一,出台《浦东新区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操作指引,全力推进建设工程、城市运营、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共14个试点项目,建立或优化成本定额标准240余项、财政支出标准170余项,实现降本幅度超过12%。三是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根据财政部、市财政局部署,做好新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工作。以预算一体化管理为抓手,贯通、优化预算管理全流程业务,助推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动财政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建设,为财政管理、数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持续规范管理。一是提升财政资源统筹效能。推进财政收入、“三本预算”、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统筹工作,全面整合财政资源。按照预算编制“三个衔接”“三个机制”要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深化零基预算理念,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优化完善支出结构。二是提高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督促部门和单位落实“三全”工作要求,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优化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政府债券、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管理。三是加快直达资金落实速度。确保全年60亿元以上直达资金第一时间分配下达,更好发挥直达资金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企业发展、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优化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业务流程,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要求,规范财政和单位零余额账户及专用存款账户的管理。
3、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动攻坚问题清零。全面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健全部门和单位长效管理机制。全力做好浦东新区往来款全面清理工作。面对时间久远、成因复杂的各类往来款,全力以赴、克难攻坚,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完善债务管理机制。进一步争取扩大债券发行规模,适当提高政府债务率,充分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在带动扩大政府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落实审查监督规定。严格落实区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规定,配合做好预算编制“会前征询”、预算联网监督等工作,落实向区人大报告年度债务管理情况制度,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落实人大监督管理意见,为人大代表关切交出满意的答卷。四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公开,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实现绩效目标和绩效自评结果信息公开全覆盖。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的监督指导下,浦东新区全力以赴“拼经济、闯改革、保民生、敢作为”,各项财政政策早出快出、各类财政改革扎实推进、各方资金保障集约高效,有力促进了全年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推动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财政运行和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一是收支紧平衡矛盾加剧。一方面,财政收入在高基数基础上持续增长、为全市多做贡献的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保障基层“三保”、重大战略、经济发展等刚性支出压力巨大,财政收支平衡将持续承压。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当前,各类重点事项增资需求旺盛,针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需加大财政投入。而各部门一般性项目支出存量较大,还需深度挖掘存量项目资金潜力,为消化重点项目增资打开空间。三是绩效管理水平还需提升。部分预算部门和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待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还需全面推进,力争更好效果。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4年预算草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从财政运行面临的宏观形势看,经济恢复仍面临较大压力,但随着各类刺激经济政策组合发力,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立足浦东新区来看,引领区建设、自贸试验区提升、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叠加优势明显,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预计2024年财政收入将实现平稳增长。但受基数进一步抬高、房地产等产业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维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全区上下持续奋力拼搏,共同做大收入蛋糕。财政支出安排上,仍然要适度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保障科技攻关、产业发展、基本建设、社会民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强化对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我们将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在区人大监督指导下,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安排财政预算,纵深推进各项改革,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4年浦东新区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精神,积极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区第五次党代会和五届区委四次、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加大财政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增强财政政策同产业、科技、区域等政策的取向一致性,适度加大财政支出强度,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快建立与高效能治理要求相适应、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相匹配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为持续增强“四大功能”,带动“五个中心”全面升级,推动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加大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强度,奋力保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在此基础上,统筹平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确保收支平衡。二是零基预算。更好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全面打开部门和单位业务流程链条,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调整完善支出预算编制程序,坚持聚焦保障重点、严格压缩一般,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三是讲求绩效。全面推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将成本效益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持续深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推动绩效管理和预算安排深度融合。
(二)2024年主要财政政策和重点财政工作
1、服务国家战略,支持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一是支持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推进实施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自贸区全面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研究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规定,深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积极承接国家战略,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建设,安排自贸试验区专项发展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自贸试验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化产业集聚能级、提高制度化开放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拓展特殊经济功能。积极落实“分收入”方案的财政资金保障工作,优化结算机制,支持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和开发建设。三是支持张江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释放张江扩区提质效应,着力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2、聚焦财源建设,推动更高质量经济发展。一是聚焦稳增长。积极落实各项减税政策,持续推进助企纾困,全面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保护市场主体“源头活水”。大力实施安商稳商和招商引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运用收入动态联系机制,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情况,保持收入增长平稳有序。二是聚焦优服务。安排各类财政扶持及涉企专项资金369.9亿元。结合“十四五”涉企财政政策中期评估结果,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在涉企政策上稳定存量、扩大增量,以一揽子财政务实举措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落实相关政府投资基金出资,持续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做大发展蛋糕。在做优服务上持续发力,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范围,优化重点产业、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包设计,巩固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份额。三是聚焦稳预期。保障投资促进一中心、二中心发挥招商平台作用,支持推出系列招商活动,着力吸引内外资企业项目落户浦东新区。支持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推出浦东特色品牌活动,积极促进扩大消费。进一步提升国际会计中心服务能级,推动“陆家嘴国际会计中心”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加快会计服务机构集聚。
3、激发科技动能,助推更高能级创新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全年投入规模预计140亿元。一是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市场化为主导,推动财政政策与各类科技政策有机衔接。推动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保障重大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设施建设,支持基础研究空间载体拓展。强化硬核科技企业政策供给,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流入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支持孵化器、加速器等建设。二是支持塑造高端产业新格局。推动完善全产业链,全力支持功能引领“6G”计划,支持抢先布局“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大力支持浦东新区创投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制和重点项目出资机制,安排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3.3亿元,支持巩固三大先导产业,做大做强六大硬核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是支持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1+1+N”一揽子人才政策释放效应,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与支持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4、立足民生改善,建设更高品质人民城市。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年社会民生投入750亿元,同口径增长5.5%。一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落实城市更新条例,推动“三个圈层”融合发展,加快落实区镇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持续为基层发展赋能。抓好镇26项支出责任、街道12项支出责任下沉工作,涉及资金35.7亿元。保障落实精品街区打造工程、地区环境改善工程、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城市韧性安全工程等,支持焕发“精品城区”新面貌。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区镇财政体制的实施意见》,激活各镇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兴镇、特色立镇,支持推动“现代城镇”新发展。持续保障乡村振兴投入强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领域。积极推进“两个示范村”创建,推动展现“美丽乡村”新气象。二是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安排基本建设支出300亿元,支持交通功能提升、雨水泵站、调蓄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支持“两旧一村”改造提质增效。推动政府投资历年结存项目竣工决算审核,加快存量政府投资项目清算,力争各类项目早完成、早使用、早见效。三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助力启动“美丽浦东”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资金75.9亿元,保障水系清洁优质、垃圾有效处理、发展节能低碳,支持打造优美的空间环境。支持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落实财政应急保障制度,防范化解城市重大风险,推动实现高效的城市治理。四是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结合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成果,建立民生保障工程建设相关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动预算安排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安排教育支出244.0亿元,确保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支持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助力公立医院高水平建设,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建设。支持“东西南北中”养老项目建设运营,推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稳定就业,落实就业重点群体托底保障。五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投入21.4亿元,支持文体事业发展,积极探索文体场馆运营模式,支持重大文体设施建设,持续丰富公共文体服务供给。
(三)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6.00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下同)增长5.0%。加上市财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387.68亿元,收入总量为1753.68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0.0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等143.68亿元,支出总量为1753.68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平衡。
2、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6.00亿元,增长5.0%。加上市财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387.68亿元,收入总量为1643.68亿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5.00亿元,下降2.5%,主要是年初预算暂未考虑发行新增债券增加支出因素。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区对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等258.68亿元,支出总量为1643.68亿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平衡。
(1)区本级主要支出情况。2024年按支出功能科目划分,包括: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52.43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48.8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9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98.23亿元,教育支出214.8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90.26亿元,公共安全支出53.63亿元,交通运输支出47.28亿元,农林水支出46.37亿元,债务付息支出15.21亿元,预备费41.55亿元。
(2)2024年区对镇转移支付81.34亿元,增长77.2%,剔除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等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9%。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7.66亿元,剔除按规定转列专项转移支付的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1.7%,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体制性转移支付;共同事权转移支付31.34亿元,主要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等区级下放事权项目;专项转移支付12.33亿元,主要用于区级大型居住社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重点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区本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1.86亿元,比2023年年初预算数下降1.8%。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33亿元,公务车购置费及运行费1.38亿元,公务接待费0.15亿元。
(四)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51.67亿元,下降12.4%,主要是临港新片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加上动用上年结转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24.74亿元,收入总量为576.41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02.97亿元,下降17.9%。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等73.44亿元,支出总量为576.41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平衡。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19.03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60.46亿元,主要用于安排浦东新区保障房地块等土地储备项目支出以及土地减量化支出等。
(五)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20亿元,增长3.9%。加上上年结转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等1.91亿元,收入总量为21.11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83亿元,增长14.6%。加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等6.28亿元,支出总量为21.11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镇的预算批准时间与浦东新区总预算编制时间尚不衔接,2024年浦东新区总预算中的镇级预算,仍由区财政局根据各镇预测情况代编。
以上预算具体安排详见《浦东新区2023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草案)》。
四、切实做好2024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2024年,我们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各项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在深化零基预算上取得新成效
2024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预算安排需要精打细算、精准科学,需要更好运用零基预算理念,从“零”开始核项目,按项目轻重缓急排次序,凸显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坚持部门预算“零基础”。在预算编制环节,以“零”为基点据实编制各项目支出预算,切实降低以往年度支出盘子影响,进一步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在预算审核环节,结合项目轻重缓急、审计整改情况、历年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等,按项目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逐项审核,以刀刃向内的精神确保有限财力集约高效。二是坚持优化结构保重点。一方面,强化跨部门资金统筹力度,优先、足额落实“三保”支出,增强中央、市、区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合理压减一般性项目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推动预算安排更加精准有效。三是坚持重点项目必跟踪。对年初预做安排的上级补助资金、审查监督和问效中发现问题的项目等实施清单化管理,逐项论证预算安排合理性,密切跟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据实收回或压减资金安排,提升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四是坚持财力评估防风险。督促各部门和单位,对于2024年新出台、需提标的重大事项及各项需增资的因素,提前完成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对于需街镇配套资金的项目,充分征求街镇意见,提前做好镇级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相关支出纳入年度预算。
(二)降本增效、扩面提质,在全面绩效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以建成“预算申请问成本、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浦东新区面上的复制推广,推动财政资金降本增效、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管理和业务流程改进提升。一是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开。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在实施范围上,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拓展到全区所有部门和街镇。在实施内容上,聚焦政府投资、城市运维、数字化等重点领域,关注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将成本管控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推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二是全面绩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拓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深化完善具有浦东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体系,以成本效益理念为牵引,推动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大力挖潜、优化配置,在强化资产管理上展现新作为
严把新增资产配置关,以存量资产、公物仓资产调控资产增量,提升资产资源统筹能力,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一是全面细致盘存量。建立健全部门资产盘活机制,切实加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清理整合闲置、长期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完善资产报废相关规定,持续规范存量资产管理。二是强化统筹控增量。着力优化新增资产配置机制,对于新增资产配置需求,首先通过内部挖潜、内部调剂解决,部门和单位内部无法解决、确需新增的,按照“先调剂资产、后安排预算”的原则,优先调剂使用公物仓资产。三是厉行节约核预算。强化新增资产配置及采购源头管理,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在预算编审环节加强对资产采购项目合理性、必要性、合规性审核把关,切实节约财政资金。
(四)智慧赋能、服务决策,在数字财政建设上打造新亮点
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抓手,以财政数据集成应用平台为特色,以财政网络安全运行为保障,推动数据共享共治共用,为各项财政决策、财政管理与改革提供数据支撑。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动预算调整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子模块全面上线。实现财政数据融会贯通,增强数据交互的便捷性与及时性,推动数据集成效用提升。通过系统建设打开财政业务流程链条,促进业务流程再造与完善,推动财政管理水平提升。二是深化应用浦东新区财政数据集成应用平台。加快推进上下联动、系统集成、深度应用的浦东新区财政数据集成应用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各类财政业务系统,强化智能预算编审,加大数据分析利用力度,提高财政数字化管理水平。三是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防护。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持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和财政数据资源管理,确保财政网络运行安全有序、财政数据管理规范全面。
(五)强基固本、防范风险,在持续优化管理上达到新高度
协调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推动财政运行更可持续。一是推进财会监督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财会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有机贯通,更好发挥监督协同效应。二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完善项目储备机制,探索推进三年滚动项目储备管理,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用足用好债券资金,适当提高政府债务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把成本绩效理念融入债券资金管理全过程,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监管和公开透明。全面贯彻落实区人大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预算审查监督及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等规定,按规定向区人大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质量。配合区政协开展预算协商工作。切实落实巡视、巡察、审计等整改要求,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等相关制度建设。加强整改结果应用,与预算安排相衔接。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确保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全面准确、及时规范,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政协的指导监督,始终保持开发开放初期的精气神,昂扬奋进新征程,拼搏实干建新功,推动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境界、引领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排头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
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指定具体支出用途,由各镇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均衡性转移支付。是指以促进各镇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考虑影响各镇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财力困难程度等因素,按照统一公式分配给各镇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三农、社区管理等六个方面。
体制性转移支付。是指在历次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区政府给予部分财力困难镇的各项体制补助等。
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引导各镇政府办理特定事项,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由各镇政府按照区级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
共同事权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履行区级政府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由各镇政府按规定安排用于实施相关共同财政事权项目。
留抵退税。是指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按相关规定退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按照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明确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其中:一般债券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专项债券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
“三保”。是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和管理方法,将绩效评估管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管理、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管理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将成本管理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应用到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科学测算、全面衡量各方投入成本,合理设置成本、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绩效目标和监督考核指标,达到成本定额标准、财政支出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相统一,以实现预算安排核成本、资金使用有规范、综合考评讲绩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三个衔接”“三个机制”。“三个衔接”是指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衔接、与财政综合绩效考核结果相衔接、与审计整改及问效结果相衔接。“三个机制”是指政府预算统筹安排机制、专项资金弹性安排机制、存量资源统筹安排机制。
直达资金。是指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即直达资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
“投保奖补孵采”。是指对浦东新区重点产业、企业采取一揽子政策进行支持的综合财政扶持手段。“投”是指以政府投资基金为核心的投资体系,“保”是指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相关政策,“奖”是指基于企业综合贡献的财政扶持政策,“补”是指产业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孵”是指对孵化器及与孵化器相关的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采”是指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公物仓。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处置、超标准配置的资产以及经政府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政府批量集中采购购置的储备资产及罚没资产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运作平台。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
会前征询。是指区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审查预算草案前,区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开展调查研究、召开民意征询会等方式,对预算编制开展征询,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五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
功能引领“6G”计划。指全球营运商计划(Global Operation Programme)、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roup Open Innovation Center Plan)、全球机构投资者集聚计划(Global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Cluster)、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Global Consumer Brand Cluster)、全球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Glob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Cluster)、全球引才伙伴计划(Global Talent Partnership Program)。
六大硬核产业。是指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
“三个圈层”。五届区委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关于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以“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为重要抓手,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加快建成宜居宜业、生态智慧、文明和谐、安全韧性、人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区。
“五个一批”。一批大科学设施项目、一批创新转化平台项目、一批城市功能项目、一批设施生态项目、一批产业提升项目。
“1+1+N”人才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人才领域全面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作为未来三年推进落实《实施意见》的任务书。“N”是一批配套专项政策,作为《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的配套落地文件,首批制定拟发布的专项政策11个,包括:浦东新区“明珠计划”、院士、博士后、技能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法律服务人才、金融人才、航运服务人才、“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人才安居等。
“租购补服”。是指浦东新区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即通过提供人才租赁住房、人才购房支持、人才租房补贴、人才安居信息服务等,满足各类人才多层次安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