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财务管理专家姬燕燕女士系列访谈二: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奋进再出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2-05 19:52

    

  

(接上期)

  

上期我们采访了姬燕燕女士,以及她的“财务中台管理”理论。本期我们继续采访相关内容。

  

记者问:听完您的介绍,感觉这个理论很有实战意义。它对财务工作者有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吗?

  

姬燕燕:有的。其实财务真的是属于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但仅仅拥有证书是无法实现这个理论的。我们所学习的会计准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平均值法。有的经营层持有财务无用论的观点,认为财务人员是吃瓜群众,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几个原因:一是业务的领导有思维壁垒,从根本上抵触财务;二是财务人员不认为介入业务活动有助于其财务工作。长此以往,财务没有中台的牵引力,也没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所以财务证书只说明具备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实际工作能力,更不代表生产力。还是要结合着工作来学,工作中用到什么知识,学什么知识,这样共有针对性。想要具备财务中台理论的思维方式,需要切实从上述几个方面锻炼思维方式,并将每种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加以实践。以实践指导实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产生生产力。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停的反复验证,在实践中提高。

  

记者问:姬燕燕女士,您是否可以举几个理论指导下的成功案例?

  

姬燕燕:可以的。理论体系的搭建与迭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依靠不同时期的不同的项目去验证。

  

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并存,但数据方面存在信息壁垒与传递时效性差异的问题:业务端采用自有系统进行登记,业务端口不能与财务系统相连接。同时很多数据是通过纸质版进行传递;财务端采系统老旧,无法进行更新与迭代,造成财务记账时间往往滞后于业务发生时间,数据记载也时常出现偏差。

  

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做法是重新上了一套业、财一体化系统。经过各类培训、讲解,让财务和业务了解这套系统的实际操作。但一旦真正使用起来,问题依然存在: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很好适应软件操作,往往找不到所需记账板块;即使找到板块,财务仍然不知道该使用何种业务数据;业务也不太清楚该录入何种数据能够满足财务核算要求;业务也是第一次使用线上系统用于记录业务数据,由于端口开放原因,很多时候财务看不到业务端数据,业务也无法看到财务审批结果;在输出板块中,预算不能进行动态调整,当发生新设立部门或部门变动时,需要人为手动变更,回归到了纸质的阶段。

  

这就造成了业、财表现上的融合,但实际上流程、内容并没有真正融合;时间资源、人工资源、信息化开发资源的严重浪费,也说明全局观不够。业财一体化的进程中,各部门都是在提自身要求,公司没有从顶层设计一整套适合自身的系统。

  

系统上线的初衷,是为了业、财能够融合,财务能够全面掌握业务信息,及时汇总、提炼、分析、调整与输出;业务能够清晰的知道财务选取数据的初衷和逻辑,保证提交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

  

所以在中台牵引理论下,是以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信息部门作为重要辅助部门,从顶层设计数智一体化系统;搭建财务大共享中心体系建设,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点,在系统中放射性辐射融资、人力等板块,从而实现牵引力。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财务从顶层设计发挥作用的案例。某二级公司,位于开发区内,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人员政策。但因为公司的业务布局,使得该子公司处于三无状态:无人管、无业务、无营业。通过了解公司未来业务布局,从顶层设计中提出新的治理结构:将研发项目全部载入该子公司,充分利用其税收优惠,将其打造成研发/科研中心,注入软著、专利等,成为国高新企业;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增强信誉度。在盘活子公司的同时,让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记者问:那您这个理论,对以后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姬燕燕:有的。用曾经的案例去验证,说明了可行性。但一个理论要想成为趋势性理论,就必须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

  

原有体制下的企业或者垄断性企业,其没有生存压力;伴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外部政策的适时调整,企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但最终的战略目标,仍然是上市。

  

我们关注到,目前通常情况下的做法是创造收入、利润规模。将利润做起来以后再去上市。但这属于短期目标。收入和利润呈几何级增长的路径,以及是否给上市后带来弊端则往往忽视。上市以后也因为看不到企业的未来价值增长点,而错失市场良机。比如,在运营层面,出让公司的一块土地,马上会带来惊人的收入;比如在会计层面将影响利润的因素重新排列组合,也可以在报表上玩转利润。但是这些都是短期的“小聪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并非“大智慧”。

  

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实现终极目标,就要筹谋市值管理,体现企业的未来趋势价值。

  

从外部研究而言,通过研究政策,规避政策风险、对未来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并获得政策资金。通过产业政策研究,洞察机会点、为公司战略提供信息支撑提,并取得政策红利。通过财政政策研究,降低税负。未来的财政变化,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研究和落地。

  

专业人做专业事情,业务聚焦。从内部推动而言,财务搭建自身人员体系架构,税收筹划、业财融合、会计核算,背后的思维理念截然不同。企业所得税筹划,需要具备顶层设计。增值税收筹划,能够灵活运用税法技能又精通管理和采购逻辑。通过研究金融政策,在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以内、外部的相结合的方式,从治理结构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证券管理等方面入手。发挥企业中台的作用,去推动内部管理,形成纽带和链条,共同创造企业价值。

  

记者问:那您这个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有什么表现形式吗?

  

姬燕燕:有的。财务的中台牵引理论,有三种表现形式:

  

1.数据

  

数据形成数据资产。其中,数据资产包括:第一手的业务资料、宏观外部数据信息以及客户行为习惯、采购习惯等信息。这些信息,依靠数字信息化系统统一登记,也需要各级业务人员在业务实施过程中将沉淀下来的业务数据做统一整理、登记。

  

2.智能

  

这就包含三个层面的事情。一是治理结构的智能化;二是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三是流程的智能化。

  

重新梳理企业战略,从顶层设计企业发展路径,对标发展路径,适配/调整各类资源。打通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在系统内实现数据读取。通过对流程智能化设定与调整,各类表单的信息化、审批权限的集中与下放的信息化等,实现“智能”的表现形式。

  

3.财务

  

用财务共享理论推动数字信息化进程。通过搭建财务人员体系架构、梳理财务流程等环节来完成,最终财务不仅仅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能够对内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管理会计报告。

  

这三种表现形式,也要通过三种手段来实现:

  

加强事前控制:从预算系统、预测模型和风险评估体系三方面构建。包括动态预算体系、预测定制化模型体系、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从制定关键控制点到一般控制点,形成财务风险评估手册。

  

事中核算的智能化:推动核算的智能化,逐步实现从原始单据到直接制单成为凭证的过程。

  

事后后评价:涵盖了业务运营、财务、风险评估以及关键控制点等方面。需要企业结合目前市场宏观政策、金融政策、税务政策、与各方签订合同的商务条款与特别条款等去评价。

  

当然,实现这三个方面,是在推行财务大共享不变的情况下,分步去实施。很多企业目前都在推动财务共享理念。但是究其根本,财务为什么要共享,财务共享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

  

财务的共享,一方面是为了推进信息化进程,业、财完全融合。另一方面是依靠财务中台的职能,将前台、后台部门链接,形成一个完整链条,进而推动业务的发展。

  

因此实现理论体系,需要在财务大共享不变的前提下,去分步实施:

  

第一步:构建集团公司资金池,将资金统一收付再进行分发。此举会公司形成资金池,解决企业内部资金融资难的问题。也增加集团公司的银行信用,获取更多的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用统一的资金收付款,去实现财务的“造血”、“输血”功能。

  

第二步:信息系统的迭代与更新

  

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基于某个业务、某个事项,按照板块进行的开发与迭代。但业、财工作是个链条,不是信息孤岛,因此需要将信息系统进行顶层规划、设计。财务要想真正的发挥中台作用,牵引整个公司业务向利好方向和战略发展方向,还必须将业、财切实结合。

  

业、财的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将业务合同上传至系统,让各职能部门来审核;不是财务实现从原始数据转为自动化记账的过程;也不是流于形式的招、采环节;更不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另外,在业务开发、推动、发展、收尾环节会产生很多数据。往往这些数据沉淀下来以后,就无从考证或者遗失,也让很多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无法形成底层逻辑的匹配;业务部门对于多变的市场、商业行情掌握着第一手资料与资源,而管理层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往往滞后,更甚至会错过业务变革的窗口期。因此业、财融合的根本是业务指标(数据)怎么反映到财务科目、财务报表及报告中。

  

因此从顶层设计出发,重新梳理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可以灵活应用的信息系统。当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当预算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去实现,避免人为操作误差,也避免出现在多系统存在的情况下,不同业务不同统计口径;不同系统对同一业务的统计口径不同。

  

因此,财务想要能够实现牵引力,就需要信息系统迭代,以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标准化、强中台的作用。

  

第三步: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及评价体系

  

中台工作,牵扯到前台、后台。风险控制是贯穿于业务整个链条之中,从事前的尽调、事中的核算、事后的后评价。以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标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实现财务的中台牵引力,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并持续优化,随着业务的变革、组织机构的变革不断的调整。

  

在整个三步骤的环节中,无外乎梳理——诊断——优化的过程,伴随打通理念的阻力、人的阻力、原有系统的“对抗”阻力,进而最终将财务的中台牵引理论落到企业中去。

  

后记:

  

疫情三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全球的经济复苏,依然步履艰难。

  

尤其是当今的各类企业,生存艰辛、竞争环境更加日益激烈。不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营企业,都元气大伤,正处于默默恢复的路上。

  

但好在中国大的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党中央对在坚持高质量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方针和方向没有变。这就需要各类企业加大创新和改革的步伐,通过不断挖掘市场潜力,释放自己的创新活力。

  

因此,借助姬燕燕女士的“财务中台牵引”理论,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创新的发展道路上来。增加多维度、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同时,要提升本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管理模式,不能走单纯依靠核算职能的老路。这条老路已经被证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在发展要求了,已经被现在的商业环境抛弃到历史的尘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