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登顶之后更需冷思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5:29

汽车出口:登顶之后更需冷思考

1月15日,比亚迪“EXPLORER NO.1”汽车运输滚装船在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举行了首航仪式。1月17日,搭载上汽、东风和宇通自主品牌新车的上汽集团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滚装船)“上汽安吉申诚号”在上海港开启首航。它们的下一站将驶向欧洲。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持续走高,从2012年突破100万辆,到2021年突破200万辆、2022年突破300万辆,再到2023年接近500万辆——中国汽车企业加速“出海”,奏响了“中国制造”强音。

但是,汽车出口大国,并不等于汽车出口强国。数据表明,相比日本和德国,我国车企在海外本土化率和出口金额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站在新起点,我国汽车工业还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出口越来越亮眼,但需要我们理性地认识到,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他强调,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

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是三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近日报道,目前,日本尚未发布2023年汽车全年出口量,但根据2023年1月至11月399万辆的出口数据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出现大幅增长。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仅1~11月,中国汽车向俄罗斯出口就达到84.1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2023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共计销售新车105.87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中国出口汽车在俄市场份额近80%。而在2年前,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新车市场份额还只有9%,2022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9%。2023年,有30个中国汽车品牌正式进军俄罗斯市场。

2023年,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从第2名至第7名均是中国品牌。其中,排名第2位的奇瑞销量为11.89万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3位的哈弗销量为11.17万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进入前十名的中国汽车品牌还有吉利、长安、星途等。

面对成绩,行业不乏清醒的认识。“要居安思危,才能走好下一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增幅较大,是因为有俄乌局势的特殊因素,其他跨国车企在外界制裁的压力下基本都退出俄罗斯市场后,留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中国车企要守住这一市场并不容易,一旦跨国车企重返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如何守住这一市场,值得深思。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仅次于俄罗斯的是墨西哥,出口数量37.6万辆,同比增长约71%。“墨西哥市场对于想要进军美国市场的中国品牌汽车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跳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谈到,墨西哥北部与美国接壤,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有关汽车产业政策对墨西哥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如电动汽车的生产、零部件供应来源本土化比例都有逐年增加要求,而且美国、墨西哥与加拿大之间还有自贸协定,因此,通过熟悉墨西哥的汽车产业规则,有利于寻找机会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在当地销售中国汽车的有上汽名爵、江淮和奇瑞等中国品牌。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还表明,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市场是比利时。去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比利时20.2万辆,其中大多数是新能源汽车。比利时驻广州总领事裴伟岷表示,比亚迪、小鹏和红旗等品牌已经进入比利时市场。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都是通过比利时港口进口的。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中,泰国仅次于比利时。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80%,泰国电动汽车全年销量前4名均为中国品牌汽车。在2023年泰国市场销量前10名中,中国品牌占据8个席位,其中包括比亚迪、欧拉、名爵等。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3位的国家依次是比利时、泰国和英国。在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看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供应链完整性上,中国新能源汽车都已在全球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国内产业政策的支持直接相关。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抓住市场机遇,用好先发优势,成为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引领者。

发挥产业链优势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新一代电动汽车的最新车型基本是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车相关技术也往往是在中国市场率先应用,这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球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立了结构完整、协同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整车、制造装备等全链条,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完善,特别是电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屠新泉表示,这和以往数十年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信息技术产业链密切相关,融合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优势。

而且,我国汽车电动化技术创新还体现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三电”技术层面,其中电池技术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截至2023年6月,中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74%份额。此外,我国已成为驱动电机最大生产国,多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欧盟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为8%,预计到2025年,中国品牌份额会增长到15%。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向记者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从2021年的1.95万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2.38万美元,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真正实现了“量价齐升”。

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已经有多家跨国公司主动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从中获得先进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支持。2023年10月26日,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宣布以15亿欧元入股浙江零跑汽车,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积极寻求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合作,成为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新模式。

“中国汽车出口能够相继超越德国、日本站上世界第一,是逐步积累的优势发挥了作用。”安庆衡认为,中国汽车近年来的技术创新优势日益突出。相比之下,德国汽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固守传统优势;而日本汽车则强调节油,在电动化方面整体推进缓慢。如今全球汽车消费市场正发生巨大变化,汽车消费电动化、智能化升级趋势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高度认可。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是保持行业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张建平认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对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推动,离不开企业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面向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竞争,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具有很强综合竞争优势,也需要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更好地协同走好“出海”之路。

本地化生产率不敌日本

出口额低于德国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生产的整车出口量前十位企业分别是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特斯拉、长城、比亚迪、东风、北汽和江汽。其中,上汽集团以109.9万辆的出口成绩位居榜首,奇瑞和吉利分别以92.5万辆和40.8万辆位列第2位和第3位。

从增速看,比亚迪2023年新车出口量为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增速较快;奇瑞2023年新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倍;长城汽车2023年新车出口量为31.6万辆,同比增长82.5%。

作为自主品牌出海的领头羊,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18.8%。身为上汽集团出海战略的主力军,2023年上汽名爵MG4 EV在欧洲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欧洲的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冠军,欧洲也成为上汽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接下来,上汽计划将在海外市场投放14款全新智能电动“全球车”,进一步壮大海外产品阵营,实现对主流细分市场的全覆盖。

奇瑞汽车已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3年,奇瑞汽车销量为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其中,汽车出口量超过90万辆,出口量占总销量近一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谱写了中国汽车工业70年历史上发展的新篇章。但是,在全球化某些环节,中国汽车仍有需要“补课”之处。

在产能构成上,中国车企海外本地化生产所占份额依然很少,与世界几大汽车出口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很多汽车出口大国的主要产量都在海外。”安庆衡表示,如日系车年产量有2500万辆左右,其中日本国内年产量约900万辆,而海外产量有1600万辆之多。海外本地化生产的优点是抗风险能力强,如果遇到像前几年的疫情、以及近来红海运输通道受阻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必担心这些干扰因素,保证区域市场的新车按时交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应当采用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的模式。”

“中国车企要在贸易壁垒、市场调整等复杂挑战背景下,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竞争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伯楠认为,要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品牌,中国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即是品牌向上。相较欧美、日韩等汽车品牌在国际汽车市场长期累积的知名度、接受度及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品牌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产品规划、营销传播、本地化等方面做相应部署。

到海外建厂,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必答题。今年1月12日,长城汽车泰国工厂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下线,这是泰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第一辆本地制造的量产电动汽车。

截至目前,已经有长城、上汽、江淮、奇瑞、吉利等10多家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此外,也有诸多车企正在筹备海外建厂计划。如长安汽车将启动首个海外基地“泰国新能源基地”,并同步在泰国设立了本地公司和本地化运营团队。

在成绩面前,客观认识差距和不足,才是中国汽车继续向上的动力源泉。“中国汽车出口还有2个数据需要继续争取全球第一。”徐伯楠表示,除了海外汽车产能,还有中国汽车出口额。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额约1016亿美元,超过日本,但仍与德国同期1500亿美元的汽车出口额有差距。2023年德国汽车出口数量约320万辆,低于中国和日本,但德国汽车出口构成中,豪华车居多且单价高,保时捷、宝马7系、迈巴赫等豪华车,把德国汽车出口单价拉高到了5.7万美元左右。这表明,中国在高端汽车市场包括高端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还有短板,按照目前的增速,估计还要2年左右出口额或可超过德国。

树立中国品牌新形象

许海东认为,未来随着体系能力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海外服务体系落地,中国汽车出口还会继续保持优势,预计2024年我国新车出口增量有望超60万辆。

“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全球每年6000多万辆以上的国际市场需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经历“缺芯”和疫情考验,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强的特点正日益凸显。“虽然2023年南半球的南美洲和非洲汽车出口需求下降,但发达国家出口的高质量增长正成为新的利好因素,尤其是墨西哥、澳大利亚、英国、以色列等出口增速较快,因此中国汽车出口未来总体向好,值得期待。而通过多种路径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是保持出口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多种方式更多融入当地社会,广泛取得主流消费群体和民众的广泛认同,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含金量的关键,也是欧美日韩等跨国车企在世界汽车市场取胜的经验之一。”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汪大总如是说。

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中国车企在海外本地化生产方面进展加速。其中,2023年2月,奇瑞宣布在阿根廷投资4亿美元建厂,预计每年将生产10万辆汽车。瞄准泰国乃至整个东盟市场,上汽新能源汽车“出海”也按下了加速键。2023年4月底,上汽正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在泰国春武里府合美乐工业区奠基,这一占地1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整体项目将于2025年建成。2023年4月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也正式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全面开启新征程。

2023年5月,长城汽车在巴西与圣保罗州政府签署氢能合作开发备忘录,共同推动氢动力交通运输可行性研究;而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将于2024年启动运营,这也是巴西首个新能源工厂。此外,吉利、比亚迪等车企持续加速海外生产布局,蔚来、小鹏、极氪等新能源品牌也相继提出了“出海”计划。

进入2024年,中国车企将在海外建厂、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升级,推动中国汽车出口不断迈上新台阶。“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品牌,推动汽车出口持续向上,是中国汽车‘出海’走向全球化的方向。”安庆衡表示,汽车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全球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汽车行业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身差距,持续依靠创新的力量,推动中国汽车出口高质量发展,走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