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建设世界遗产地文旅集聚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5:28

2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长赵龙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工作成效,描绘2024年发展蓝图。

在这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路线图”中,泉州元素多次出现。回顾过去一年,泉州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迎战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登陆泉州最强台风“杜苏芮”,促进民间投资做法成为全国典型,全方位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等历历在目。展望新的一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福厦泉科学城、省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产业园、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R1线、泉厦高速、白濑水库、金门供水、古城旅游等建设方面支持泉州发展,为泉州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2023泉州收获满满

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摘录:6个设区市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解读:去年11月24日,在2023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上,泉州上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全国第29位。去年,泉州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加快质量管理升级和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提升,力争到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500项以上,积极培育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40个。

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摘录:坚定不移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4个园区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解读: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去年7月,工信部发布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名第96位。

列入国家功能型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摘录:4个设区市列入国家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解读:去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印发《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泉州被列入国家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泉州此次入选,有利于发挥流通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从“大流通”高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消费紧密衔接,加快形成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更好服务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福厦铁路开通运营

摘录: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由愿景变成现实

解读:去年9月,全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将福建东南沿海多个城市串联成一条黄金旅游带,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福厦高铁在泉州设置泉州东、泉州南和泉港三座车站。有了高铁助力,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泉州共接待游客548.8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2.2%。

获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

摘录:泉州获批国家第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

解读:去年9月,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公布,泉州榜上有名,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泉州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持续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一圈一策补齐民生短板,营造多元化多层次消费场景,扩大便民生活圈覆盖服务范围,让更多社区居民受益。

安溪感德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摘录:新增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解读:去年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泉州安溪县感德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近年来,泉州立足山海资源实际,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

安溪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摘录:3个县(市)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解读:去年11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安溪县名列其中,成为本批次泉州市唯一入选地区。申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好、绿色低碳产业链全、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强、绿色生产技术覆盖面广、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完善等。

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

摘录:加大政策扶持,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解读: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文件。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泉州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这是泉州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敢担当、善作为。去年,泉州以跳起摸高的进取意识,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焕发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

“国潮泉州”持续出海

摘录:安踏入选全球十大最具价值运动服饰品牌

解读:去年年底,品牌研究与咨询机构GYbrand发布了“2023全球最具价值运动服饰品牌10强榜单”,安踏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品牌,位列第七。当前,品牌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无形资产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泉州市获授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称号。当下,泉州正持续发力,推动“国潮泉州”优品出海“1+5”专项行动,联手侨亲打好“创品牌、优设计、拓渠道、海外仓、设基金”组合拳,以侨架桥,着力构建优品出海“大通道”;引侨归巢,精准“护送”优品出海。

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揭牌

摘录:晋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解读:去年,教育部公布首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是我省唯一上榜项目。去年10月,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揭牌,将充分整合晋江市域范围内的职业教育资源,为产业、企业提供立体式、多元化、全周期的人力资源支撑。

一基地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摘录: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

解读:去年5月,晋江市三创园区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成功备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泉州唯一一家获备案的园区。该基地立足区域产业集群优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创了全国县级首个以街区式业态展示的创新创业特色街区。

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5周年

摘录:向金门供水累计超3000万吨

解读:2018年8月5日10时,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愿景成为现实。去年是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5周年。截至2023年10月13日,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000万吨,日均供水量约1.58万吨,为金门百姓提供安全优质的水源保障,有效改善地下水超采等民生困境。

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5万亩

摘录: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解读:去年9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泉州与福州、厦门、漳州列入试点名单。在试点推进中,泉州因地制宜,狠抓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各地各出实招破解发展的空间瓶颈,积极探索提升工业用地“含金量”的高效路径。全市启动建设市级重点园区94个、总投资1886亿元,新增产业空间千万平方米,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5万亩,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取得很大成效。

再添2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摘录:新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家

解读:去年9月,2023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出炉,福建省新增两家,均来自泉州,分别是石狮国际轻纺城跨境和直播电商产业园、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石狮国际轻纺城跨境和直播电商产业园如今已有近200家跨境电商和直播电商企业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进驻,年交易额超过66亿元。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目前则聚集了跨境电商企业超千家,实现区域年产值超100亿元。

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摘录:泉州古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解读:去年12月,国家文物局同意鲤城区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并提出了创建意见,福建省实现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零”的突破。泉州古城将聚焦“世遗宋元文化活地标”核心定位,锚定“世遗保护利用创新高地”和“活态古城共治共享管理典范”2个主要目标,围绕“海”和“城”两个关键词,以试点为带动,系统推进实施创建工作。

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排名“双第一”

摘录:成功举办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

解读:去年,泉州市持续打造文化品牌,成功策划举办了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届中国电影编剧周、首届海丝泉州文学周、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福建省第二届海文化论坛等活动,持续擦亮海丝泉州的文化品牌。泉州市文化发展提质增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在福建省排名“双第一”。

抗击“杜苏芮”入选应急管理部“良好实践案例”

摘录:有力有效应对“杜苏芮”“海葵”等台风和极端强降雨

解读:去年,泉州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准研判、顶格部署,迎战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登陆泉州最强台风“杜苏芮”,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经过两天日夜奋战,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入选应急管理部“良好实践案例”。

2024泉州亮点纷呈

“智造泉州”抢滩人工智能应用

摘录: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

解读:去年,全省三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获批设立,其中一个花落泉州,为泉州市抢占经济创新发展新赛道赢得“先手棋”。据悉,泉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依托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而成,园区总占地面积2758亩,总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

接下来,泉州将依据《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创建方案》,立足泉州智能制造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装备、食品等优势行业,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打造载体平台、强化技术创新、集聚高端人才,以场景换技术、换应用、换产业,将泉州打造成为“AI+现代制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门户枢纽

摘录:建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解读:泉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节点,在地理区位、历史文化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具备商贸物流枢纽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泉州成功入选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

今后,泉州枢纽将依托共建“一带一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等优势条件,全面建设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门户枢纽。

2025年基本建成泉州时空科创基地

摘录:深化福厦泉科学城建设

解读:福厦泉科学城是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科学城、泉州时空科创基地的统称。去年7月4日,我省印发《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区域检测中心建设”、“打造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等多项与时空产业相关的重要工作。

目前,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已经开始布局“五大板块、十项内容”,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运营大科学装置、发展新时空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25年基本建成泉州时空科创基地。

清源创新实验室获批各类科技项目16项

摘录:建好7家省创新实验室

解读:近年来,我省先后布局建设了福州闽都(光电信息)、厦门嘉庚(能源材料)、泉州清源(化学工程)、宁德时代(能源器件)、厦门翔安(生物制品)、福州海峡(柔性电子)、泉州刺桐(集成电路)等7家省创新实验室。

截至去年8月,清源创新实验室共获批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6项,立项总金额3106.5万元;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2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804.01万元。

推动泉台融合取得新成效

摘录:加快建设泉州和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解读:泉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围绕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发挥泉州对台独特优势,落细落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与澎湖融合发展实践,推动泉台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获批

摘录:聚焦交通强省,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

解读:去年,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以下简称“R1线”)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这也意味着,泉州第一条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已经获得批复。根据规划,R1线将会在泉州设立多个站点,有力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为更好对接和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泉州段工作,去年6月,泉州已成立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沈海高速泉厦段将更畅通

摘录:提速……泉厦高速扩容工程

解读:沈海高速公路泉厦段扩容工程路线全长约70公里,主要采用沿既有高速公路走廊原位立体扩容的方式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上客下混”的交通组织模式。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缓解沈海高速公路泉厦段的交通压力,为高度城镇化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白濑水库3个移民安置工程开建

摘录:全力推进……白濑水库等重大项目

解读:白濑水库大坝主体工程总投资13亿元,水库总库容5.44亿立方米,2021年3月,该项目坝基开始开挖施工,计划2025年4月30日下闸蓄水。

目前,泉州正加快提速攻坚白濑水库项目。白濑水利枢纽工程3个移民安置工程开建,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保障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所需。

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开建

摘录:全力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

解读: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是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事关泉州和金门地区民生福祉。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水平,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去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少沿途污染及蒸发渗漏损失,为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以及晋江、石狮等地供应各项指标再优化的原水。同时,提升城区区域内防洪排涝功能,盘活干渠沿渠两侧土地,为城市水资源发展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打造“世遗典范核心区”

摘录:加快建设5个世界遗产地文旅集聚区

解读:去年,我省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响“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建设包括泉州古城、环武夷山、泰宁丹霞、福建土楼、鼓浪屿等5个世界遗产地文旅集聚区。

作为世遗之城,近年来,泉州古城以打造“世遗典范核心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点”“线”串联,做好全市世界遗产点的保护利用工作,精心打造数条泉州文物主题旅游线路,在展示泉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林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