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市长顾问团会议|意法半导体:持续参与重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9-28 22:42

关注市长顾问团会议|意法半导体:持续参与重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2025-09-27 20:57

作为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的顾问企业之一,意法半导体与重庆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因此意法半导体始终将重庆视为在华发展的重要战略据点,持续看好并深度参与重庆在汽车、新能源与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2023年6月,意法半导体与三安光电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总投资约230亿元,在重庆布局8英寸碳化硅晶圆制造项目。它是意法半导体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布局,也是助力重庆打造汽车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具体实践。

2024年9月,意法半导体作为新增成员加入重庆市长国际顾问委员会,首次参加第十八届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深度聆听重庆发展最新部署,并进一步坚定意法半导体将重庆作为在华发展战略根据地的决心。

在该公司看来,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推动“AI+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首先,AI技术突破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带来历史性机遇。长期以来,制造业智能化难以真正落地的重要原因,是缺少经济便捷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传统“集中式AI”模式延迟较高、成本高昂,在面对制造现场的复杂环境、实时决策需求和数据安全要求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制造业对实时响应的严格要求。而中国在AI技术创新上展现出的显著成本优势,为制造业大规模部署智能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

其次,重庆具备了抓住这一机遇的独特基础和优势。重庆拥有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的39个,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汽车产业方面,2024年汽车产量突破2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95万辆,有望在今年提升至130万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7000亿元,形成了“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更重要的是,重庆拥有超过600万辆汽车保有量,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850亿元,智慧维保、预测性维护等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这些深厚的产业基础为AI技术落地提供了理想的应用场景。与北京和杭州聚集算法创新资源、深圳汇聚硬件制造优势、上海构建金融应用场景不同,重庆拥有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和产业基础。与其在算力军备竞赛中拼资源,不如在应用场景中拼创新,将制造业的深厚积淀转化为AI时代的差异化优势。

通过AI技术在制造业全链条的深度应用——从中央数据中心的智能决策系统到边缘的实时控制,从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到产品服务的智能化升级,重庆能够打通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深度洞察到反馈改进的完整链条,真正实现从制造到服务的价值循环,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的转型升级,并催生智能装备、智慧服务、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集群,为重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过与重庆的深度合作,意法半导体深刻感受到重庆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完整的产业生态,为AI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理想的试验田和孵化器。

应用领域高度一致。重庆正在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这与意法半导体的核心业务领域完美契合。比如该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随着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95万辆并有望提升至130万辆,产品和技术将在智能网联、电动化、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需求契合度高。重庆正在打造新型能源算力枢纽,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这与意法半导体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势完美匹配。比如意法半导体在功率器件领域,特别是在重庆的碳化硅产业布局,能够有力支撑重庆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的协同发展。

发展理念一致。意法半导体是首家承诺在2027年实现碳中和的半导体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已有丰富实践,系统性地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整合到制造全流程,真正实现了“零质量逃脱、零人工干预”的双零目标。这种发展理念的高度一致,使得我们与重庆的合作始终保持高效和顺畅。

未来,意法半导体与重庆还有其他可以合作的领域。

一是智能制造技术深度应用。依托我们在重庆的碳化硅合资工厂发展契机,将AI应用方面的经验和形成的创新生态引入重庆,共同探索适合重庆产业特点的智能制造路径。

二是新能源汽车核心器件供应。结合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在AI MCU芯片、MEMS传感器、功率器件等关键领域深化合作,为重庆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三是绿色智能工厂建设。利用我们在能效优化、碳排放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特别是碳化硅在能效提升方面的优势,助力重庆打造智能零碳工厂标杆项目,将重庆建设成为汽车产业“双碳+双化”融合发展的示范城市。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