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是黄金水道,也是文化长河。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成为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之后,第五个由中央统一部署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2025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发布,一条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美丽中国文化景观轴线,正加速建设并展现在世人面前。央广网策划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化范 游大江》,以文阅江,以诗读城。
央广网南京8月12日消息 泸州,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长江、沱江、赤水河、永宁河等穿境而过。这座被江水滋养的千年古城,自古以来就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货物中转站,素有“川南第一州”之称。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历史上,从四川运送荔枝至长安,泸州是重要的中转地之一。鼎盛时期的泸州拥有众多码头,如盐码头、铜码头、粮码头等等。相传,明代才子杨慎正是在泸州的某个码头,触景生情,写下了传世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生于四川,家世显赫。他14岁时以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城,24岁高中状元,成为明代270余年间四川唯一的状元。然而命运急转直下,因“大礼议”事件触怒皇帝,他惨遭廷杖后被流放云南长达35年。
在漫长的流放生涯中,他曾15次往返于云南与四川之间,途经泸州探访亲友,在这期间有了这首《临江仙》。词的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以千里江山为卷轴,英雄成败转头成空,唯见青山夕阳永恒;下阕“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则将半生跌宕凝练为智者形象——惯看世事变迁,于浊酒相逢之际笑谈古今兴亡。
当命运之门轰然关闭,杨慎于苦难深渊另辟通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顿悟穿越数百年时光,与长江的浩荡不息交相辉映。
长江的“浪漫”情怀,随着滔滔江水绵延至今。今日的泸州,正以诗歌为媒,唤醒深植于血脉的长江文化基因。这座城市的笑谈里,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面向未来的洒脱。
今天,当我们站在泸州的长江之畔,重读这首《临江仙》,便是走进杨慎以豁达胸襟笑看千帆过尽的人生境界。
监制:伏成镭 俞锋 张凌浩
策划:栾永胜 董蓓
文学顾问:俞香顺 孙昕昱
编导:顾炀威 吕倩媛 王锡斐
视频文案:陈程
摄像:王振 马恺
海报制作:王宣宣
鸣谢:泸州市委宣传部
联合出品:央广网江苏频道 南京艺术学院网络思政工作中心董蓓教授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