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爬坡过坎,改革再出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09

 

制图:宋 嵩

 

汇聚人民心声、谋定改革大计的两会已经闭幕,中国改革迈入了爬坡过坎、攻坚闯关的开局之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这些领域的改革意义何在?应当沿着怎样的路径前行?改革进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相关专家,就此推出特别报道。

——编 者 

行政体制改革

今年再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

记者 成 慧

最近,民营企业盈济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工商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注册成功。公司副总经理周丽?告诉记者,交齐材料后,两天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而以前需要1个月。

这样的便利将越来越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去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曾公开承诺,本届政府将削减国务院各部门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中的1/3以上。截至今年2月,国务院共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并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去年以来,这项改革成效斐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一方面,从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来看,本届政府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过半任务;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各地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全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私营企业新登记注册数同比增长了30%。

竹立家说,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今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的重点工作。

不仅要强调放权数量,更要注重提高放权质量

“今年要再减200项以上审批事项,这要费些功夫,因为越往后越要啃‘硬骨头’,触及更实质更核心的利益,难度也就越大。”竹立家说。

他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仅要强调放权数量,更要注重提高放权质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简政放权过程中,放权打折扣现象不容忽视。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权力的取消和下放需要更大力度、更多配套措施。

最近,已有不少中央部委在网上晒出了权力清单。竹立家认为,建立权力清单,晒出权力家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也把权力置于监督之下,给政府权力套上缰绳,“变相审批”“隐性审批”才能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不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离不开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安排。“放得下权,才能激发起市场活力,但放权后政府也不能做‘甩手掌柜’,既要防止政府越位,又要防止政府缺位,‘放’和‘管’两个轮子都转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走得更平稳”,竹立家说。

财税体制改革

小微企业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消费税、资源税改革逐步推进

抓好财税改革“重头戏”

记者 吴秋余

“近3000元税款不用交了!”湖北省襄阳市澳瑞特健身器材销售中心小老板王秉忠一脸笑意。去年,国家出台政策,月销售额不到2万元的小微企业不用申报纳税。5个月来王秉忠免缴增值税2800多元。

今年,更多的小微企业将和王秉忠一样高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措施,也将让更多小微企业直接受益。

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税收扶持小微企业的力度

“小微企业是就业创业的主要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是实现今年新增1000万就业目标的重要举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955.35万户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营改增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13年底,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达378.35万户。

“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有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支持。”两会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目前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已经纳入营改增,还将继续扩大试点行业。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就涉及几百万户企业,其中小微企业占比很大。税务总局与财政部还将按照国务院部署,共同研究继续加大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

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白景明认为,消费税的改革方向是逐步把部分高档消费品和资源消耗大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资源税将逐步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推动这两项税制改革,有利于调节资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各项目标的实现,并发挥财税政策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将起到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的作用。

“伴随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成为财税改革的必然要求。”白景明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稳定税负的总体目标,这就要求在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同时,培育和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缓解中央和地方支出紧张的局面,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常提供。

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新股发行注重事后信息披露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记者 欧阳洁

民营银行将特色化、差异化经营

金融业深化改革不止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以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如果将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比作一场比赛,那么现在已经赛程过半。当前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由于互联网金融、信托理财等快速发展,存款利率也已经向市场化方向推进。”华夏新供给研究院常务理事王庆说。

两会期间,银监会公布了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它们各具特色:有的主打“小存小贷”,有的推出“大存小贷”和“公存公贷”模式;也有的专注于支持当地特色经济。“未来它们可能会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他们对行业理解更深刻,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具有天然的草根优势,最终会让客户特别是小微企业客户受益。”王庆说。

民营银行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一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银行可能陷入经营困难。这就需要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前,我国推出该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将提供一个良性的、市场化的问题银行处置平台;也有利于保护存款人权益。”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说。

新股发行改革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

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低,进一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将使更多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新股发行改革核心是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今后将弱化事前审核,不再对企业投资价值和盈利能力进行评估,而是更加注重事后信息披露。“预计2014年将揭开我国股票市场新一轮新股发行浪潮,创业板和中小板将占据大多数席位。短期看这或将对股指产生不利影响,但长期看新股发行改革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周景彤说。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把着力点放在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上

促各类所有制“有机融合”

记者 王 珂

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不少、质量不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可以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本状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说,不少混合所有制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和作用。有的企业国有股份独大;有的企业是由国企子公司、分公司与非公企业共同出资创建,实际仍听命于国企的母公司。

“产生问题的原因,既有认识偏颇,又有制度障碍。”石军说,认识上,有些国企领导认为引入非公企业资本过多会弱化自身掌控力,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股独大。

在制度障碍方面,首先是市场准入制度制约,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其次是法律保障欠缺。一些非公企业家担心自己的资产得不到保障。另外,行政级别也有影响。国企领导行政级别较高,而民营企业家多是草根出身,总有人感到门不当、户不对,思想上难以真正融合。

混合所有制企业只有实现有机融合,才能发挥1+1>2的效果

“混合所有制企业只有实现有机融合,才能发挥1+1>2的效果。”石军说,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应当对现有国有企业按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等形式划分类别。在此基础上,将分类情况向社会公开发布,本着自主和自愿的原则进行洽谈衔接。最终把着力点放在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层面也应该有所作为。”石军说,一是实行平等的市场准入制度,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平等竞争。二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三是加快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障非公企业财产权和国有一样不受侵犯。四是取消国有企业行政级别。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4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