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资产:面向新时代,全面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差异化投资能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14:20

当前我国保险行业保持快速发展,财富管理市场趋势向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第三方投资的基础环境不断完善。本文提出全面提升第三方差异化投资能力的路径建议,在发挥多元资产配置传统能力的基础上,应当积极提升债券和权益投资能力,应对经济转型挑战。持续夯实三方投研管理体系是基础。在运营支持方面,要不断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营能力。同时,把风险防范放在突出位置。在产品布局方面,探索研发中高波动的产品,打造风格类资产管理产品线。坚持长期主义,立足长远,打造与文化、理念相适配的三方投资品牌。在提升第三方差异化投资能力过程中,管理上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考核上要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营销端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第三方投资的基础环境不断完善

(一)我国保险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理财和风险意识增强,保险行业也保持着较快增长。根据原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度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通报和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计算得知,202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3,326元/人,创十年来新高。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均相差甚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①。以保险密度为例,根据瑞士再保险Sigma报告数据,2020年美国寿险密度为1,918美元/人,远高于全球平均的360美元/人。

近两年,我国保费增速有所下降。2022年全行业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6%,其中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幅仅3.1%,较上年的5.0%进一步下降②。2022年保险深度为3.88%③,保险深度在2020年达到高点后持续两年下滑,主要是受疫情期间线下营销受阻、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等影响。

2021年,我国正式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不仅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未来几年,中国保险业将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模式、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大有作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行业发展转型、老龄化对健康养老需求上升等,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二)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经历了黄金增长的10年。截至2022年底,中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已接近人民币25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④。疫情放开后,国内经济活动复苏,居民收入增长,信心逐步修复。居民财富结构发生变化,房产财富的增加提升家庭对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陈永伟等,2015)。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⑤。在这一大环境下,财富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是资管新规发布之后、理财全面净值化的元年,公募基金规模急剧上升,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联系越来越紧密。居民理财机构化,从自主理财逐步向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寻求帮助。年末遭遇债市大跌,理财大量破净,破净潮下的财富管理市场又面临结构上的变化,不同客户对理财需求、风险偏好等呈现多元化。

目前,国家政策正在着眼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养老投资规模增长潜力大,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速,与资本市场相互协同,这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养老理财市场中的比较优势(董克用等,2020)。

(三)规范保险资产管理三方业务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从保险资金专业化运作以来,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方之一。除了行业负债端持续增长的总保费收入为资产端供血外,在监管机构的规范引导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获取负债活水,第三方委托管理资金份额稳步扩大,成为通过参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高慧,2019)。

回顾历史,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三方业务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2006年开始,原保监会规定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设立资产管理产品,将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内的投资品种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正式放开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市场化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与此同时,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从最开始只投资股票、存款、利率债,到放开无担保债,对金融债的所有品种全部放开(包括次级、永续、非公开债等)。此外,对外部评级的使用,也从最开始的AA及以上放宽到BBB及以上,并按照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区分不同层次,大幅拓展可投范围,同时压实保险机构内部风险管理责任。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2013年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产品类型和产品投资人范围,但仅限于保险资金。与此同时,非标资产占比不断提升。根据华宝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2013年底,保险资金投资以非标资产为代表的其他投资资产占比达到17%,较2012年末增加7.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防范风险。2016年发布《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对发行具有“资金池”性质的产品、具有“嵌套”交易结构的产品等进行严格限制的同时,放开了对单一非保险机构投资人的限制,同时相应放开了投资范围,如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债转股投资计划等纳入保险资金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在拓宽保险资金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的同时,支持保险资金依托各类专业机构参与资本市场。

第四阶段:全面规范。2018年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同年修订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2019年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2020年,针对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布了“1+3”制度体系。2022年,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等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升经营运作独立性,对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回顾大资管时代的发展,规范保险资产管理投资能力建设的监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新的竞争格局正逐步形成。提升投资能力始终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长期关注的核心课题,应当针对核心能力提前布局,稳步推进。

(四)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启新时代

随着经济改革大浪潮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规则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启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方面,2014年沪港通正式启动,两年后深港通启动,跨境投资拓宽、助力外资顺畅进入中国市场,开启“共同市场时代”。产品创新方面,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产品陆续推出,为资产管理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市场迎来双边交易时代。证券市场层次方面,2019年科创板正式推出,并对新三板、创业板等板块进行增量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辜胜阻等,2016)。2020年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启动审核改革的一年,A股发行制度开始向注册制全面推进,2023年4月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登陆A股,标志着A股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截至2022年末,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达7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65%;期末债券市场存量为14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7%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日益健全,有效激发了资本市场活力,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开展第三方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引导中长线资金入市,增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结合保险资金禀赋,全面提升第三方差异化投资能力路径建议

(一)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多元资产配置能力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化、负债成本刚性、负债相对稳定等特征,保险资金运用需在收益、流动性、安全性多目标约束下寻求优化,必须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平滑资本市场的起伏波动,以达到多目标平衡。因此,在资产配置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资产配置能力,这为保险资金参与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提供了相对优势。根植于保险资金运用的土壤,在第三方投资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传统领域优势,要将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打造为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标签能力,做好穿越牛熊的配置基本盘。在固收投资方面,坚守保险资金长期稳健的特色,在日趋复杂的信用环境下守好风险底线,在安全性的基础上挖掘收益增厚的机会。在权益投资方面,在组合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格、行业的深入研究,探索差异化的投资能力。

在充分发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传统资产配置能力优势的同时,要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国内宏观与资本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传统资产配置逻辑与框架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将面临挑战,需要提前应对。比如经济增速逐渐下台阶,长期利率水平下降(陈雷等,2021),固收资产绝对收益水平降低,无法满足收益诉求;信用风险呈点状、线状爆发,信用下沉策略的性价比下降;权益配置比例的提升使得组合不稳定性增加,容易与负债端形成共振放大波动等。这些都对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运用创新视角,为我们把握未来投资机会提供了解决路径。一是开发运用各类创新型工具,充分扩展有效前沿,优化组合风险收益特征。比如充分重视衍生工具运用;积极进行私募股权、不动产、医养健康生态产业等布局;同时探索跨区域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分散风险,获取多样化的收益来源。二是优化传统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进一步向二级资产及子策略配置细化深入,充分挖掘细分品种的相对价值,利用其差异化的风险收益特征,构建更多策略组合,丰富资产配置工具箱,构建颗粒度更细的多策略组合,进一步满足多样化的负债诉求。三是拓宽视野,提高站位,积极把握政策方向,在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基建和传统周期性行业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健康医疗等保险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以及战略新兴产品中广泛布局,把握长期蕴含的机遇。

(二)发挥优势,积极提升债券和权益投资能力应对转型挑战

中国经济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固收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对债券和权益投资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当积极提高债券投资杠杆和波段操作、信用挖掘的能力。在以往偏高的利率环境下,通过长期配置持有获取票息收入一直是主流策略。而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的配置价值日益下降,通过债券交易盘及信用挖掘增厚收益,越来越被各类机构投资者重视。债券交易叠加利率衍生品交易操作灵活、多空转换自由,在收益率低位可以继续通过交易盘买入长债获取资本利得,在收益率上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国债期货等利率衍生产品做空获取盈利。在信用债投资上,在因个别信用事件爆发导致正常信用债出现“过度反应”、信用利差非理性上升时,充分挖掘被市场错误估价的超跌资产,通过严格控制好集中度和久期,能够成为赚取超额收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债券投资经理要提高风险意识,同时需要加强信用评估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

应当积极拓展权益投资能力圈,把握行业机会。面对经济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周期贡献度下降,货币信贷周期对宏观总需求波动影响减弱,导致资本市场周期性特征明显减弱,而产业变革对行业分析和个股投资的影响力在加大,股票的趋势投资正在逐步强化,这对权益投资站在中观维度的产业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成长性行业充满投资机会,但投资难度也更大,行业龙头可能因为技术路径演化被后来者颠覆,产业发展政策及市场环境往往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因此加强产业链研究,提升对新兴产业的认知深度,把握产业发展中长期趋势和战略投资机会的能力将更为重要,需要投资经理在现有能力圈下不断拓展。

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应当勇于直面市场竞争。面对市场,投资经理恪守“弱者思维”是一种美德,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认知边界,尊重市场,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应对⑦。但是面对财富管理市场的同业竞争,股票投资必须克服“弱者心态”。由于过去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在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平衡中更加注重安全,相对于公募股票投资风格偏于保守,保险资产管理的三方投资不敢也不愿意参与公募排名。随着未来直接融资占比的逐步提升、产品全面净值化的大背景下,三方投资要摒弃“弱者心态”,勇于直面与各类投资机构“同台竞技”。

(三)练好内功,持续夯实新形势下市场研究体系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持续优化投研管理体系,坚持专业创造价值,为各类型第三方客户创造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第一,要持续推动总量研究框架迭代升级。过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打造资产配置传统核心能力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总量研究框架。近些年在市场投资范式转换过程中,总量的重要性下降、结构的重要性提升,市场上逐步产生“总量研究无用论”的论调。事实上,总量研究框架是研究体系之纲,在指导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有效开展宏观利率择时、规避重大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根本作用,尤其是在近几年疫情冲击、海外利率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宏观总量对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第二,要加强中观研究体系建设。多数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能力建设主要聚焦宏观和微观领域,在中观研究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存在短板。传统中观研究以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存在不足。一方面,研究员的视角聚焦自身行业的发展周期与行业内部竞争格局,重点回答在行业特定发展阶段下个股选择的偏好问题,但对于行业之间投资价值的横向比较往往缺乏结论。另一方面,以行业为研究对象的机械划分,难以动态捕捉不同行业在重点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动,从而错失从产业链维度进行上中下游交叉验证、捕捉产业链结构性机会的可能。因此,在扎实的行业研究基础上,还应建立产业链研究体系和行业比较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研究,明确从宏观到中观之间的勾稽关系,综合运用产业生命周期框架和投入产出表分析框架,综合把握某一行业在自身产业发展周期中的纵向定位及不同产业之间的横向定位(张铁男等,2005),形成以产业链为研究对象的跨行业研究机制,找寻产业趋势。第三,要加强微观研究体系建设。研究市场最终必须要以研究公司为落脚点,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本质上都是研究投资者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贴现的预期及其边际变化。在选定研究标的之后,从公司治理与内控、公司所处的环境与战略、公司的经营行为及融资行为、财务与估值分析等维度,逐层递进进行微观分析。

(四)系统谋划,构建保险资产管理三方平台化投资管理体系

不同的投资管理体系适合于第三方业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处于初创期起步阶段的机构,适合以明星投资人员为核心搭建投资管理体系。面对新的市场新的业务,通过基于个人鲜明的投研能力,特别是所管理产品阶段性较好的投资业绩来引流客户,迅速单兵突进杀开一条血路,组织敏捷、快速推进。这样的体系能够让初创机构在激烈的财富市场竞争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一阶段,速度是核心,管理效率应当放在其次。

然而,对于已经具备丰富的三方资产管理产品货架,并且具有一定规模体量、三方业务持续增长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管理效率问题就逐步浮现出来。不同产品面对的客户需求越来越接近,不同投资经理做的策略也越来越同质化。很多工作,尤其是基础性工作都是重复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明显。表面上是效率协同问题,深层次是生产关系问题。在一个扭曲的生产关系下,希望大家团结合作、协同配合,这本身就违反人性。在这一阶段,面对更多客户新的投资服务需求,以明星投资经理为核心的三方投资管理体系就显得心余力绌、独木难支。

因此,对于大体量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建立平台化、工业化的三方投资管理体系。近年来,人保资产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表三会”工业化投研管理体系,以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集中化方式,形成了以晨夕会、研究月会、投委会为中心的投研互通平台和一方、三方、公募及香港子公司的资源共享机制。这对未来建立平台化、工业化的三方投资管理体系有很大启发。目前,我们面临的市场竞争是正面的军团对决,单一军种以及单一军种合成作战指挥体制已经难以应付大规模军团作战。只有建立战区、组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变“军区体制”为“战区体制”,才能为实现根本性的、指挥中枢上的、深层次的联合提供体制性保障,打造功能完备、强力高效的联合作战力量集群,确保公司三方业务战略落地实施(范晋祥等,2020)。

打造平台化、工业化的三方投资管理体系,具体体现在做强做大中台。中台是投资能力的生产和集中化管理平台,是投资机构的智能中枢(费怡平,2022)。任何一个成功的从0到1的商业过程,都是从技术创新、到工程化、再到产品化的全过程,中台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工程化问题。一个新的投资技术强调的是满足客户的某一类需求,以开发新策略或者改进现有方法和流程。而工程化强调的是通过系统设计,在有限的成本约束下达到可重复、可复制、可大规模稳定复现可预期的效果(张庆龙,2015)。一个平台化的三方投资管理体系应当至少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注重自上而下,通过集约化管理实现多元化产品服务;二是整体业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且可以传承;三是具有活跃的开放性,能够持续根据新的市场特征创造出新的风格类、主题类的投资策略。

(五)顺应时势,不断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营支持能力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资产管理行业运营模式的全方位数字化正在加速转型(陈剑等,2020)。人保资产构建了工业化、平台化的投研管理体系,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前提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逐步实现投资决策与底层工具的标准化,最终达到科技赋能。因此,数据就像土地、厂房一样,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数据占有的越多、运用的越好,对投研提供支持的程度就越深,对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就越强。

在整个三方资产管理的投资运作过程中,数据是全流程贯通的。在投研层面,需要将各类数据信息和文本信息高效收集、整合、清洗,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交叉验证,并采用可视化等方式简洁高效输出。在决策层面,需要借助各类模型、量化信号、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深化数据处理与分析,有效促进投研决策智能化,打造硬核工业化投研生产线,推动投资决策标准化。在交易层面,需要自动化交易技术辅助操作,提高响应速度并实时优化排单策略,更有效地把握交易时机。在投资监督层面,需要借助系统实现组合情况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修正或优化。精细化的业绩归因分析系统也有助于充分挖掘投资经理优势与短板,促进能力提升。在风控层面,需要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对组合管理、交易执行进行全面监督,实时评估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在客户服务方面,需要智能化运营能力快速响应各类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减少低效重复人工,提升客户体验。

(六)蹄疾步稳,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突出位置

2023年4月份,IMF在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⑧中表示,在经历十多年的低通胀、低利率和充足流动性之后,通胀和利率可能都会在高位持续更长时间,这对资产价格和最近出现的金融系统脆弱性有着深远影响。硅谷银行和纽约签名银行的倒闭以及对瑞信的信心丧失提醒我们,自金融危机以来,紧缩的金融条件与金融脆弱性加剧之间相互作用,给全球的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对于中国而言,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经济的持续复苏,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明显好转,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但是,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宏观杠杆率较高、房地产部门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中小银行压力的显性债务等问题仍需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个别资产的风险水平上升将直接影响资产管理产品的整体风险水平。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家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角度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金融稳定与防范金融风险。未来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将打破过去分业监管,形成穿透式监管格局。把握金融监管导向,我们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设计,从体制机制层面对资产管理产品的潜在风险进行整体应对。

过往,人保资产搭建的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行之有效。未来,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理念,全面提升投研和风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差异化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考量需要从更宏观层面加以设计平衡,以确保实时精准的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在投资端,需建立更完善的信用风险预算和减值损失计提相关制度和机制,在目前信用分层管理基础上,根据委托人风险偏好、负债稳定性、资金性质等,进一步细化风险画像,建立差异化的风险管理策略。在业务端,需整体考量市场化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风险。在业绩评价上,需建立以风险调整后收益为核心的产品评价体系。在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方面,要强化宏观、中观分析,关注政策和行业的中长期趋势,在业务开展之前的环节即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包括久期、行业、区域、集中度控制等,避免持有后处置被动。强化动态跟踪,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紧盯市场、紧盯风险敞口,提高风险应对的主动性。

(七)前瞻布局,加大解决方案类产品研发力度,匹配投资能力

对标国际一流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对财富管理市场前沿探索,前瞻性产品矩阵布局。近年来,国内财富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各界瞩目。资管新规拉平各类投资机构产品之后,投资创新驱动、消费创新升级,也进一步催生了投资者更精细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此同时,互联网线上渠道也进一步助推了财富市场的高速增长,从个人客户到机构客户,对不同类型投资策略的要求都在不断细化。因此,多赛道立体布局逐渐成为公司在三方业务发展上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中型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企业财务公司通常具有绝对收益的投资诉求,而中小保险公司、高净值人群对投资收益有特别的要求。面对不同诉求,应当创造出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依托长期沉淀下来深厚的投研资源,人保资产在多资产绝对收益型资产配置、固定收益二级资产配置等底层技术方面已经做到行业领先地位,并将诸多创新技术积极应用到资产管理产品中,通过多资产绝对收益策略产品满足大多数客户的投资诉求。未来,还可以探索通过专业化的大类资产配置取代以产品为主导的客户服务方式。随着长期不懈努力,权益类二级资产配置的核心技术储备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时刻,行业配置及行业轮动技术不断突破,这让我们在第三方业务中探索高波动策略更加从容。打造风格类、解决方案类资产管理产品线,满足各类型客户多元化的配置和交易需求,既解决资金充裕的大型机构长期配置需求,又解决中小型机构在资金有限、偿付能力制约下应对短期财务压力的需求,直面客户痛点。

(八)立足长远,打造与文化和理念相适配的三方投资品牌

投资品牌是资产管理机构的“人设”,一个资产管理产品的所有形象、策略、定位、交易,都会给大众带来人设的变化、名声的变化。我们所有的投资买卖所做的努力,都是在大众心智中经营这个“人设”。长期外在形象一旦在持有人心中形成人设标签,再想改变亦或扭转,需要更长期、更加倍的努力。因此,品牌是资产管理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逐步行为的文化积累,是组织的“灵魂”(谢地,2014)。人保资产在财富管理行业,一直以来注重打造坚守长期主义的文化标签,让绝对收益的初心被广大机构持有人关注并逐步接受,在趋于成熟的资产管理市场中打造了差异化增长点,始终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打造三方投资品牌,绝非仅仅是公司品宣团队或者营销团队的事情,三方账户的投资经理在打造三方品牌中起到核心关键的作用。在三方投资管理过程中,做好细致的策略预案后,每一笔投资动作都要从是否有利于产品的持续营销、是否有利于做优做强公司产品线、是否有利于打造公司的三方品牌这三点来评估考量,如果评估下来不能同时满足这三点,那这一笔投资哪怕少赚取收益也宁可不做。拉长时间来看,很少有人能够抓住市场上出现的每次机会,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去赚认知范围内的钱才是可以持续的。在这样的理念下,人保资产三方投资在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以及激烈的信用风险冲击下守住了底线,持续擦亮三方资产管理产品的市场品牌。

三、全面提升第三方差异化投资能力,需要统筹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管理端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如前所述,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三方投研体系建设首先是要“平台化”。然而,平台体系的每个枢纽节点的执行者是一个个投研人员。不同的个人由于对战略、体系、市场的理解认识程度不同,哪怕都表面上完整准确全面的执行了流程体系中的每个步骤,效果也可能大相径庭。充分认识到投资工作本身对人的要求可能会塑造具有一定性格特点的员工,甚至不同岗位分工的投资经理也会造就不同的个性。例如,资产配置岗位本身更多要求自上而下分析问题,强调年度预算目标过程监督,因此组合投资人员相对更能接受规范流程下的集中式管理。权益投资岗位对人的要求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发现机会,长期深入一线企业寻找产业上下游边际变化的蛛丝马迹,因此股票操盘人员可能相对不喜欢约束。

既要构建体系化、平台化的投资决策流程,又要充分尊重专业投资人员的观点,适度放权,强调权责利统一。既不能为了追求流程合规,在形式上面面俱到把每个步骤做到位,也不能为了追求自由决策,放大个人英雄主义,让不可控的个人因素影响到账户业绩。通过文化建设在团队中建立共识或许是更有效的投资管理手段,用文化和理念引导大家,这样在很多情况下不用依赖非常细致的规则,大家也能在合理的方向、用类似的标准来从事投资工作(曹堂哲等,2019)。管理上再完善的权责体系也不能确保在经营上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文化上强调担当,强调务实敢为,强调每个人主动推动事情往前走、互相补台补位,把这些更基本的点强调好,或许会比简单的把管理压力转到僵硬的规则上更有效(宋志平,2021)。

(二)考核端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人们常说,考核是重要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投资经理的目光就会向哪里聚焦。对三方账户或产品而言,通常对投资经理的考核以投资业绩为主,无外乎绝对收益、相对基准、相对排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外部客户对所认购的产品本身有定位,公司内部考核与外部定位应该尽可能一致。这个原则看似简单易行,但实际运作下来不一致竟是常态,投资业绩大幅超越所谓“基准”而客户并不买账、或者客户满意而投资业绩不达预期目标的情况都时有发生。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对产品定位不清晰、或者对持有人的诉求不明确;另一方面也有投资评价“后视镜”效应,所有人都希望基准是既要又要,熊市跑绝对、牛市跑排名,这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如果长期考核基准与外部评价不一致,容易导致投资人员精神内耗。

投资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评价业绩高低,更是要通过考核基准引导投资行为,惩恶扬善树立价值观,最终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可以尝试“外评内考”的机制,基准可以自己制定,但最终评价由外部定夺(赵渊贤,2014)。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他进而解释说,“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⑨,意思是强调功效应当与做的事情相当,事情和之前的言论相当。这给我们很大启发。对于三方投资评价考核而言,评价的优劣不在于最终完成的投资收益率有多高,而在于跟自身事先给产品、给客户预期目标定位差异的大小。

(三)营销端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在短期营销和长期营销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二选一,也并非一味摒弃短期营销策略,而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理想的平衡。爆款产品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和声誉,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客户,有利于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需要有效的将长期品牌建设与短期营销策略相结合,从而将持有人的短期诉求与公司品牌持续建立联系,将两种策略穿插吸引新客户和存量客户(简兆权等,2016)。一方面,通过长期策略不断累积品牌价值,另一方面,深入跟踪研究即时的市场趋势和创新点,从而将设计理念和趋势融合到产品中。短期营销产品和长期产品应当建立一定防火墙,不能让短期营销策略影响到长期产品的投资决策。

四、提升第三方差异化投资能力的着力点

(一)站稳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立场,投资服务助力共同富裕

坚持党的领导是金融工作最大的政治。办好中国金融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以党建促文化建设。当前,国际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战胜风险挑战,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更加需要铸牢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这个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在目前的历史变革时期,金融工作要始终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保证,产业强国、金融报国,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永远把讲政治放在金融工作以及投资工作的首位而且坚定不移。

坚持人民性是金融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金融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贾广军等,2019)。三方投资工作更是如此,应当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树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持有人提供更全面的投资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投资服务,站在客户立场,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不被侵害,塑造良好的三方业务生态圈,促进各主体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二)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为导向,提升投研能力

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全面实施,需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断精进投研能力。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责任就是通过把社会资本转变为产业资本,把资源引到有活力、有潜力的实体经济中。以投研为驱动,提升优质资产挖掘和定价能力,促进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机制的有效发挥。

投资导向方面,我们要积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强化投研,通过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通过债券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支持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和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围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断织密金融稳定安全网,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投资理念上,始终坚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财富管理需求的本源使命,围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创新产品和服务,努力在新发展阶段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不断优化第三方投资各项体制机制,释放改革活力

一是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围绕国家战略落实、集团战略和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业务的核心投资能力提升,开展顶层设计,对标国际一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科学谋划战略定位,强化战略落地执行,充分发挥战略牵引作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对标安联资管(AAM)、安盛投管(AXAIM)、法通和保德信等国际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工作方针和具体目标。建立多层次战略规划体系,从整体、投资、产业等多维度开展规划研究,参与制定第三方年度企划方案,将战略目标、运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目标“三位一体”进行穿透管理,实现从战略规划到年底计划、过程管控、业绩考核的一体化管理,推动公司第三方战略目标落地生根。

二是布局结构优化,提升价值贡献度。积极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财富管理市场,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以提升价值贡献度为导向,建立面向客户和市场的价值链。在策略上优化产品布局,加大权益型产品的布局。在产业上优化行业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大科技自立、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在激励机制上优化资源布局,业绩考核要从制度设计层面更加注重长期维度,强调稳定性与风险控制,个人年度奖金在季度提前发放,与季度业绩价值贡献度绑定,突出效能。

三是健全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人保资产在第三方投资人员选聘机制上创新突破,敢于打破常规,力推优胜劣汰机制。一方面,在投资经理优化上,建立完整的跟踪评价—反馈—优化调整机制,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另一方面,除了引进人才,更需要内部的人才梯队搭建和培养。在研究员中常态化培养选拔人员,通过投资助理新老传帮带机制,精心培育年轻投资经理,让每个投研人员在三方策略体系中找到个人定位,通过双向互动建立团队信任和能力培养。鼓励新任投资人员勇于担当、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新策略,确保“后继有人”。

脚注

①引自时任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

②数据引自原中国银保监会关于2022年度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情况的通报。

③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2022年12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计算。

④引自2023年3月发布的麦肯锡金融业白皮书《后疫情时代 财富管理重启增长》。

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⑥数据来源:Wind。

⑦“弱者思维”源于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提出“居弱”的理念,是自身在万物轮转之中利于不败之地,从这一意图来看,老子的哲学极富现实意义和洞见。

⑧ IMF每年通常在春季年会和秋季年会期间分别发布上下半年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⑨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二柄》,原文开篇就指明,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文章主要探讨国家对群臣如何设置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陈永伟,史宇鹏,权五燮.住房财富、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组合选择——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5,(04):1-18

[3]董克用,施文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理论探讨与政策选择[J].社会保障研究,2020,(02):3-12

[4]高慧.保险资金运用:法律合规与风险控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5]辜胜阻,庄芹芹,曹誉波.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J].管理世界,(04):1-9

[6]陈雷,张哲,陈平.低利率时代要结束了吗——基于自然利率视角的分析[J].南方金融,(08):3-14

[7]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6(026):77-78

[8]范晋祥,陈晶华.未来空战新概念及其实现挑战[J].航空兵器,2020,(02):15-24

[9]费怡平.中信泰富地产全业态、全业务、业财税一体共享中心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2,7(011):34-37

[10]张庆龙.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案例启示与对策思考[J].会计之友,2015,22(001):2-7

[11]陈剑,黄朔,刘运辉.从赋能到使能——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J].管理世界,2020,2(011):117-128

[12]谢地.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报告201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13]曹堂哲,罗海元.部门整体绩效管理的协同机理与实施路径——基于预算绩效的审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06):3-10

[14]宋志平.经营制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15]赵渊贤,吴伟荣.企业外部规则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4(012):126-137

[16]简兆权,令狐克睿,李雷.价值共创研究的演进与展望——从“顾客体验”到“服务生态系统”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9(001):3-20

[17]贾广军,郭威,朱锦,赵涛.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J].现代经济探讨,2019,(0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