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遇到的第一个面试官,是AI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23:29

  视觉中国供图

  AI面试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逐渐进入求职者的视野。

  ——————————

  杨木登录系统,根据指示核对身份信息,检查电脑摄像头、麦克风是否正常,准备好后端坐在桌前按下确定键,随着冷静的AI男声念出面试题,一场AI面试开始了。

  几天前,正处在大四求职季的杨木收到招聘单位的邮件,通知他进行AI面试,他才知道自己要经历这样新奇的面试。刚入职某世界500强企业的苏宇也有过这种经历,2023年,她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参与校招时,第一次知道了这种新兴的面试模式。

  在大规模招聘,特别是校园招聘和互联网“大厂”的招聘中,求职者通常要经历简历筛选、多轮笔试、面试来竞争。AI面试就是出现在简历筛选后、笔试面试前的一道新“关卡”。

  在新冠疫情期间,视频面试作为远程面试方式,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如今,不少企业将视频形式与AI评价体系相结合,进一步节约筛选人才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AI面试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逐渐进入求职者的视野。

  流程其实很简单,AI面试起到初筛作用

  据某AI面试产品的官网介绍,AI面试“结合视频分析技术、语音分析技术、深度语义理解技术、人脸特征识别技术、测量技术等,对候选人的岗位素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最终对候选人人才画像进行解析”,以此来筛选人才。

  AI面试流程其实很简单:AI面试官出题,求职者录制视频回答。“我有30秒的思考时间和两分钟的回答时间。如果不满意,也可以选择重新录制,同一个问题一共有3次回答机会。”杨木回忆了他的面试经历,“一共7个问题,全部回答完面试就结束了”。

  接到AI面试通知后,杨木搜索了很多攻略,通过博主们的经验分享了解面试流程,还购买题库练习。杨木说:“我被问到的‘过往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和‘最能体现自己能力的项目’这两个问题,都是我在题库里见过的”。

  苏宇经历的面试流程也大同小异,但除了视频,她还需要提交文字版答案,“录完视频后,AI还会转写我的回答生成一篇文稿”。

  她遇到的AI面试问题也与传统面试中的基础问题相似。“比如会考验你对STAR法则的运用。”苏宇说,“我当时就被提问了‘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它的’”。

  苏宇曾向同一公司的两个岗位都投递过简历,这两个岗位都需要先进行AI面试,于是她经历了两场有着一模一样问题的面试。苏宇笑着说:“然后我就对AI面试彻底祛魅了。”但是AI面试程序化的提问让她疑惑,“机械标尺下的统一量化,真的能发掘我的能力,评价我和这家公司的匹配度吗?”

  职业规划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谈到,AI面试产品搜集HR面试问题形成题库,应用大数据模型来分析面试者提交的文件。目前,AI面试起到的主要是初筛作用,其实就是为了收集更详细信息,综合考察求职者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基础素养。现阶段的AI面试,难逃缺少个性化、针对性的问题,但是这种新形式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是招聘市场必然会选择的发展趋势。

  人机交锋,AI面试利乎弊乎

  AI面试官便利了企业选拔人才,但是当求职者坐在桌前与黑漆漆的摄像头对视时,感受可就百味杂陈了。苏宇回忆,面试时听着AI男声读题,望着屏幕里的自己时,感觉自己像任人挑拣的小白菜。

  传统面试中,求职者可以通过和面试官的交流看出他们的态度,也可以感受到公司文化,选择及时止损或是继续求职;面试官往往也会给求职者提问的机会,增进互相了解。“但是AI面试官不会给我什么反馈,也不给我提问的机会。”苏宇直言不满,“万一我过了AI面,才发现这个公司并不是我的理想选择,这其实是对我时间精力的一种浪费。”

  心理学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认为,求职者与AI对话时感到不适是很正常的。除了对未知评价体系的抵触,从心理学上来说,AI面试会让交流者有一种“失控感”。传统面试是一个人际交流的过程,属于社会行为。人们在交流中需要彼此的反馈,以此调整、推进沟通。但是目前的AI面试基本只有“求职者-AI面试官”单向互动,面试官无法提供及时反馈,求职者也无法感知到面试官的情绪、态度。

  汪冰说:“肢体动作、情绪温度等非语言信息,都是重要的社交信号,缺少这些反馈会使交流者有一种失控感、不安全感。陌生的机制,加上反馈的缺位,求职者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展现自己了。”

  当然,AI面试也有利好求职者的一面。首先,AI面试过程中,表现与评估的时空不同步和面试官的非真人形象,消弭了真人面试官带来的压迫。苏宇认为,AI面试官不会像真人面试官一样“蹙着眉头听你说话”,也不会“故意打落水瓶给你压力”。

  其次,AI面试的容错率更高。“30秒的准备时间和3次录制机会给了我更多时间去构思回答。”杨木说,“我可以呈现深思熟虑后更有层次逻辑的回答”。

  而且,AI面试的紧张可以通过练习来缓解。汪冰的建议是把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一旦了解、熟悉了AI面试,许多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自然就会消散。“就像经常拍Vlog的博主面对镜头会比普通人更自然一样,如果你有意识地练习AI面试时‘自说自话’的镜头感,你也能适应。”

  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面向大三本科生的就业指导课,为选课学生争取到了免费试用“AI模拟面试与软能力分析平台”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体验AI面试流程并生成分析报告。但是负责该课程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闫玉刚表示,全校大三学生都没有报满500个名额,“这可能与中传学生的升学率、就业方向有关。但显然,大部分在校生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保持自信与自省,你终究要面对的是“人”

  纽约大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硕士研究生雷锶正在开展AI面试相关课题,她表示,求职者对AI面试公平性的存疑,是影响雇主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她在研究中注意到,目前AI面试产品的应用范围和行业的绑定关系不强,更多的与企业规模以及对AI技术的接受程度有关。

  雷锶表示,他们希望进一步研究求职者面对AI面试技术的心理,从而指导企业对AI面试的应用,并为技术升级迭代提供方向,“通过提升AI面试技术在公平性等方面的表现,减少求职者的顾虑”。

  归根到底,AI面试只是面试的新工具,求职者需要重视面试市场的新趋势,但也不用过分紧张焦虑。汪冰说,年轻人初入求职市场时通常会有挫败感,大学生从“象牙塔”进入社会,会面临巨大的落差转变,面试就是一个集中体现,“稚嫩的年轻人收到社会的负面反馈时,尤其需要给自己打气,树立信心”。

  高艳认为,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求职者要从雇主角度想问题,思考我能提供什么价值”。她提到,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比如高校就业中心、就业课都能提供就业指导。

  汪冰指出,无论对企业端还是人才端,面试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做到“人岗匹配”,所以,求职者首先要端正心态。“有些人求职时想的是这个岗位好,我一定要在那么多人的竞争中胜出,但是赢得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岗位。无论是AI还是人对人的面试,你呈现自己比较好的一面,以及你和这个岗位有关联的特质,就够了。”

  其次,有足够的自知力,在一个结果不可控的面试中保持可控的状态和行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展现自己。“很多人直到面试官提问了,才会去思考我的闪光点是什么、我有什么人格特质。但了解自我不是‘职场专供’命题,而是我们在日常中应该自省自知的”。

  AI面试不过是求职中的一个小流程,它可能会让你有惊无险地通过,也可能给你留下准备的焦虑和被拒的无措。这些都是暂时的,一个“pass”不意味着你获得了这个岗位,一封拒信也不会将你盖章为失败者。甚至求职的全过程,也无非是迈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汪冰说:“过了AI面试官,你终究还是要见到人的。你进入一个工作岗位,还是要发挥你的优势与价值。而保持自信、自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是更重要、更本质的人生命题。”

  (应受访者要求,杨木、苏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