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部署要求,结合系统推进成都市全面创新改革、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明确郫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总体思路、空间布局、主要任务、政策举措、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加快推进以菁蓉小镇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建设,探索符合区域实际、具有成都特色的创业创新扶持制度体系和发展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和示范意义
2015年以来,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决策和省上部署,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以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线,着力搭建“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构建以3个双创引领区(郫县菁蓉小镇、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天府新区菁蓉创客中心)、M个双创集聚区、N个双创特色区为载体的“3+M+N”双创空间格局,明确激活资源、集聚要素、强化保障、营造环境四项任务,双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郫县立足县域实际,以菁蓉小镇为核心,以全国首创的方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实施,已经具备了创业创新的良好基础。
(一)郫县建设示范基地的基础
2015年初,按照中央、省市委安排部署,郫县充分发挥县域内部及周边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产业配套设施富裕的优势,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抓手,以菁蓉小镇为核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1. 双创资源要素加快聚集。2015年以来,菁蓉小镇将闲置楼宇资源与创业创新相结合,依托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将一度产业空心化的传统小镇初步转型为创客小镇。成功改造创业创新载体40万平方米,聚集了大数据、无人机等新经济产业,引进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并与13所高校签订“校地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合作协议”;同时引进培育了光谷咖啡、启迪之星、优家创客公寓、创梦空间等25个孵化器、创业项目926个,引进小米投资等2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聚集创业创新人才10000余人,创业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双创生态日趋完善。
2. 双创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创业天府·菁蓉汇·郫县”专场活动、中美创客走进菁蓉小镇、全国第二届《创业英雄汇》海选活动、201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暨成都全球华人创业大赛、2016年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暨成都菁蓉小镇创业创新专家导师国际交流峰会、成都市“创业天府·菁蓉汇·电子商务专场”活动、第一届中国VR&AR国际峰会(2016成都)等多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创业创新活动,搭建起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扩大了菁蓉小镇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201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到菁蓉小镇考察郫县双创工作时,高度肯定菁蓉小镇的创新做法,指出“空置宿舍巧变创客空间,好比新经济借壳传统产业‘上市’”。
3. 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围绕菁蓉小镇双创工作,全县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双创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日益健全。2015年以来,郫县制定修订了《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优惠政策》,对于入驻“布谷鸟创业公社”的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服务和创投金融机构等给予运营、融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项支持,加速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开通连接县内19所高校的环线公交和3条到金沙公交站及地铁站点的创业直通巴士;县级财政设立创业创新发展资金,为创业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扶持。
(二)郫县建设示范基地的意义
当前,成都市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依托创新发展,加快培育“万亿级”发展新动能。郫县作为传统产业大县,面临一定程度的产业资源空置、创新资源闲置、创新与产业发展耦合程度不高、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有待优化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试点示范,先行先试,加速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郫县在双创领域面临的问题在中西部地区极具代表性和普遍性,在郫县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既有较强的针对性,更有突破的可能性,其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为整合闲置资源,以众创空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平台。在郫县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空置的楼宇资源、过剩的产业资源,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业创新意愿与能力,尤其是把富士康产业留下的闲置载体变成一个有活力的创业创新基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二是为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建构新样本。作为传统产业大县,郫县更早面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增速下滑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加速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郫县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创业创新的优势,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的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三是为培育新经济发展动能,引领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探索新路径。与诸多中西部区县一样,郫县面临资本、机制等瓶颈制约,创新成果难以产业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难以形成内生动力。在郫县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形成和推广区域性、示范性的典型经验,破解中西部地区特有创业创新难题,实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创业创新。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型城市2025规划纲要实施和深化实施“创业天府”计划2.0版,充分发挥市场对创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菁蓉小镇为核心区域,坚持“1项主线、2大突破、3条路径、5大任务”的总体思路,即以创业创新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传统产能优化升级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两大突破,沿循成果与资本对接、人才与企业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三条路径,落实构建双创发展新机制、营造双创发展新格局、拓展双创融资新渠道、塑造双创发展新支撑、培育双创发展新氛围五大任务,力争将菁蓉小镇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客小镇”,将郫县初步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双创示范基地,为成都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专栏1 成都市郫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政府”双驱动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行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创新,努力形成独具特色且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体系,推动政策协同、统筹以及落地,切实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环境,推动创业创新要素资源向市场主体聚集,强化企业创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激发各类创业创新人才活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2. 坚持“创新+创业”双发展
重点聚焦阻碍创业创新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转化再创新。紧扣郫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聚焦面向产业、对接市场的创新,以菁蓉小镇为核心区域,促进科技与经济、创新与产业、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支撑创新。
3. 坚持“首创+借鉴”双导向
遵循众创空间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高校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菁蓉小镇首创的创业创新模式,加速创新资源成果的本地转化,全力助推闲置资源向创新空间转型、创新资源向产业实力转型。加大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力度,充分借鉴和学习中关村创业创新一条街、深圳湾创业创新广场、武汉高新区创业创新广场等成熟经验,优化菁蓉小镇双创路径,全面提升郫县创业创新成效。
4. 坚持“建设+宣传”双注重
加强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尤其是菁蓉小镇建设,确保创业创新项目按时开工,早日建成,早出成效,全面提供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双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双创典型、优秀人才和先进模式,提升菁蓉小镇国际影响力,扩大郫县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双创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创业创新的示范效应。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功能完善、成效突出的创业创新支撑体系,实现双创环境最优、双创成本最低、双创要素最齐,创业创新对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菁蓉小镇在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跨越式提升,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1. 实施步骤
——低成本聚双创(2016年)。充分利用菁蓉小镇空置楼宇、过剩载体的条件,集中通过建转改的方式,加快建成一批低成本、成规模的众创空间和双创载体,以低成本优势聚集优秀人才和团队到郫县创业创新、科技成果到郫县转化。
——优服务育双创(2017年)。紧抓双创人才、成果、资金初成规模的契机,重点优化双创政务服务水平,发展新型科技服务业业态,营造宽松包容的氛围环境,加速培育优质创业创新团队和项目,提升双创品牌知名度。
——全生态成双创(2018年)。着力完善创业创新生态,构建起较为全面的创业创新人才、成果、资金、政策、产业有机关联的双创链条,强化与天府新区、高新区等双创重点区域分工合作,突出全域协调联动,初步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双创示范基地。
2. 目标体系
——新增一批双创载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载体,通过建转改等方式,强化菁蓉小镇双创空间、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双创发展新格局,到2018年,累计改建闲置房源为创业创新载体面积60万平方米,实现创业创新载体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
——出台一批政策举措。全面落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改革、政产学研用协同、人才引育、财政创业创新投入、金融创新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集中破解制约双创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构建形成系统支撑创业创新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5-8条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政策。
——搭建一批双创平台。构建覆盖创业创新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搭建和整合更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新平台,到2018年,累计建成15个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引入产业孵化机构、加速器、金融服务机构分别不少于60家。
——形成一批双创资本。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创新融资服务体系,财政创业创新投入累计达到30亿元,累计新设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支以上,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累计超过500亿元。
——推出一批双创成果。形成以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为主体的创新成果体系,到2018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累计培育(包括引进)3000家以上创业创新企业,累计孵化200个高新技术项目、20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累计培育上市创业企业10家以上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5家以上,新经济对县域经济贡献超过20%。
——营造全新双创氛围。努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新的双创文化氛围,创业创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创业创新者人数达到4万人以上,菁蓉小镇举办各类创业创新主题活动累计达到35场以上。
三、空间布局
立足郫县双创基础,加快构建“一核一带”的空间格局,重点发挥菁蓉小镇“一核”引领优势,突出县域高校、园区“一带”联动效应,着力营造全面创业创新氛围,加快形成辐射成都市域、引领中西部地区的创业创新态势。
(一)发挥“一核”引领优势
“一核”是指郫县的菁蓉小镇,是郫县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核心区域,是集中展示双创实力和双创成果的标志性区域。未来3年,菁蓉小镇将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理念,集中精力在这27平方公里上做文章,加快形成创客空间、孵化及配套服务空间、产业空间3类空间互动格局,加速人才集聚,推动项目集聚转化,全面体现成都、四川双创水平和国际水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客小镇。
1. 创客空间
位于德源镇城镇中心区域范围内,面积3平方公里。未来3年,创客空间将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载体,通过建转改的方式,重点布局低成本全要素的众创空间、双创项目展示空间、路演中心(厅)、大数据产业基地等核心载体,建设成为双创人才、项目、成果的集中区域。
2. 孵化及配套服务空间
位于创客空间两侧区域,面积9平方公里。未来3年,孵化及配套服务空间将集中改造一批空置楼宇作为双创生活服务、产业服务的配套空间,集中布局双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新建双创所需公共会议室、产品展示厅、实验室、检测中心等,为创业创新活动提供配套支撑。
3. 产业空间
菁蓉小镇待建区域,位于菁蓉小镇东西两翼,共计面积15平方公里。未来3年,加快区域用地性质的调整,按照高技术、新产业的要求,建设市县共建的国家级新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双创成果转化的承载区域和优质双创项目的落地区域,集中展示郫县创业创新的产业实力。
专栏3 菁蓉小镇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突出“一带”联动效应
“一带”是指郫县境内由高校和产业园区共同组成的创业创新联动带,是双创要素集聚区、双创产业集群区。未来3年,将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企业创业动能,重点通过双创要素聚合、双创资源共享,着力破解当前创新资源转化效率不高、企业创业创新动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新经济产业培育壮大。
1. 高校区域
包括位于郫县县域范围的19所高校,双创人才高度集聚、双创成果十分富余、双创资源相对丰富,是创业创新项目的重要来源地。未来3年,示范基地将集中对接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和成都工业学院4所发展基础较好、双创氛围浓厚的大学,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与菁蓉小镇的分工合作,以创新资源引领双创、以创新项目助推双创。
2. 产业园区
包括成都现代工业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川菜产业园,工业企业集群发展、产业实力相对雄厚,是创业创新项目的重点针对区域和转化区域。未来3年,将依托工业创新联盟,建立企业创新需求发布和科技工作者创新成果展示的双向互通平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专栏4 成都市郫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空间布局
四、五大主要任务
围绕郫县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总体思路,以菁蓉小镇为核心区域,着力构建双创发展新机制、营造双创发展新格局、拓展双创融资新渠道、塑造双创发展新支撑、培育双创发展新氛围,加快将菁蓉小镇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客小镇”,将郫县初步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双创示范基地。
(一)强化制度创新,构建双创发展新机制
充分发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府优质服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传统产能优化升级机制,加快形成双创发展新机制。
1. 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1)优化双创服务质量。完善双创项目服务机制,积极推行“保姆式”服务、“一站式”办结,落实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联系、跟踪服务。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初创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落实的政务服务模式,为双创提供高效便捷公平透明的优质服务。
(2)全面推行简政放权。加大涉及创业创新领域的行政审批清理力度,围绕减项目、减程序、减费用,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形成并公布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全面推行行业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承诺制。严格落实郫县在全省首创的行政审批一次性告知制度实施细则,强化效能监督、问责,全面提升审批效能。积极打造“十分钟政务服务圈”,将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行政权力下沉到镇、社区政务服务平台。
(3)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推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以及“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为注册企业提供咨询、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对成熟企业逐步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大力推行企业集群注册,放宽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合理使用虚拟地址,实施“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试行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简化注销程序、登记资料和公告期限。试行“局所联动、全县通办”制度,便捷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事项名称、法律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五统一”。试点开展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支持菁蓉小镇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工作。
(4)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机制。深化郫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区县建设,着力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探索建立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机制,成立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智库。深入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标准战略和商标战略,以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为重点,积极推进标准制定、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无形资产保护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设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菁蓉小镇工作站,疏通知识产权APP服务平台等快速维权通道。
2. 发挥市场主体能动性,提升双创市场化水平
(1)推动营运主体市场化。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运作格局,支持和鼓励市场化运营机构和平台型项目自主开展项目引进、孵化、投资等事宜,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各类中介组织为企业、创客提供资本对接、法律服务、定期交流活动和创业培训、项目路演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2)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各种要素打造活跃双创服务市场交易主体,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联盟等社会机构搭建双创服务桥梁,提供技术中介、创业投资、检验检测与认证、技术评估、技术推广、综合配套等服务,以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为发展方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专业服务特色、较强服务能力又能进行网络化协作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起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菁蓉小镇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双创阶段性成果交易市场。
(3)完善双创商务服务。制定政策吸引一批会计、审计、评估和咨询机构落户菁蓉小镇,重点发展以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为主的经济鉴证服务,以律师服务、公证服务知识产权维护和调解仲裁服务为主的法律服务,以人才中介、咨询、培训、测评等为主的人力资源服务,以资产委托管理、企业并购、资产重组、项目投融资、企业管理、财务顾问等为主的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
(4)完善会展推广服务。依托菁蓉小镇创新会展中心等现有硬件资源,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双创展览场馆和会议中心,积极承接全国性、行业性、区域性的双创展会,加快打造区域知名的双创会展中心。
3.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激发创新动力
(1)改革政府科技管理方式。建立跨部门科技项目统筹管理制度,强化科研项目分类管理,优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完善科研项目形成、遴选、评审和监管机制。
(2)健全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与成都56所大专院校、知名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开展深度对接合作,合作共建创业园、科技园(孵化器),加快推进西南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人才教育基地、成都工业学院无人机应用研发基地等项目。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探索三权改革,核心是所有权改革,适时确权、分割。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持有的科技成果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在菁蓉小镇开展转移转化活动。
4. 完善传统产能优化升级机制,释放创新活力
(1)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并逐步提高现代工业港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质量和安全指标及相关标准,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2)建立企业创新“倒逼”机制。深化土地、电力、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资源能源价格政策,倒逼县域内企业加快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3)大力落实“军转民”、“民参军”政策,进一步疏通军民融合通道,推动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孵化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营三种机制,加快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二)加快载体建设,营造双创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建转改等方式,继续强化双创空间、载体建设,加快形成以菁蓉小镇为核心区域,以高校和产业园区为支撑区域的双创发展新格局。
1. 推动闲置资源转化,拓展双创空间
(1)加快菁蓉小镇闲置楼宇转化为创新载体。重点针对菁蓉小镇闲置房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完成对创业创新载体的改造建设,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双创社区。
(2)加快过剩工业产能转化为创新空间。整合改造工业港内闲置厂房和低效资产,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形成的闲置厂房、空余仓库及生产设施,引进双创企业加速器,推进双创项目落地发展。
(3)引导盘活县域内闲置服务楼宇或使用效率低下的资产。鼓励各类企业利用辖区丰富的商业综合体和闲置楼宇资源,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双创服务载体,打造1-2个双创服务综合广场。
2. 新建一批双创载体,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1)加快新建双创所需公共会议室、路演中心、产品展示厅、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完善菁蓉小镇创业创新生态。
(2)全面提升菁蓉小镇基础网络设施和信息化服务能力,联合中国电信共同打造“互联网+”创业园区,建立双创孵化和产业升级示范基地。
(3)规划菁蓉小镇服务业聚集区,启动实施1.2万平方米的商业街改造升级,着力完善电影院、知名品牌餐饮、连锁超市等菁蓉小镇生活配套设施。
(三)优化创投来源,拓展双创融资新渠道
通过规范设立和发展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壮大双创投资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探索设立股权众筹交易所等措施,完善多层次双创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建设菁蓉小镇创业投资基金集聚区。
1. 完善政府引导,壮大双创融资规模
(1)扩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加快设立1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亿元创投引导基金和10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2)每年配置5亿元创业创新发展资金,对入驻菁蓉小镇的双创项目给予房租物管补贴,并在项目启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奖励。
(3)吸引国内外优秀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入驻,合作设立各类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双创产业园区投资基金,扩大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规模。
2. 创新融资模式,丰富双创融资渠道
(1)支持强化“专业投资+全方位孵化服务”为一体的孵化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双创载体直接面向入驻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服务,或以租金投入置换股权的多种服务形式,实现“基金+基地”、“孵化+投资”、“投贷联动”等各类创新型投融资运作。
(2)完善菁蓉小镇金融服务,重点成立金融服务工作组,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天使投资、风投机构、金融机构等建设运营创新型孵化器,加快完善“创意→苗圃→孵化器→DEMO→中试→毕业推荐→加速器→瞪羚企业”体系,实现资本与企业对接。
3. 加强重点企业辅导,促进上市融资
(1)建设双创企业重点培育数据库,建立梯队式、“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将双创企业优先纳入“创业板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库,完善落实企业上市优惠措施和奖励政策,重点推进高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到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挂牌上市培育工作。
(2)积极推进双创企业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展示工作,集中展示优秀双创项目和双创企业。
(四)统筹平台搭建,塑造双创发展新支撑
进一步发挥“菁蓉汇”、“创交会”等市级“大平台”的作用,充分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参与搭建和运营支持创业创新的系列专项平台,同时打造一批社区一站式双创服务“微平台”,搭建服务于双创的多层次公共平台,打造一流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1. 发挥市级平台综合作用,提升平台统筹性
(1)利用好“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创业创新经验交流,培育成为国际会展品牌。常态化开展“菁蓉汇”活动,加大创享会、训练营、蓉漂茶叙等系列活动开展频次和规模,提升菁蓉小镇创业创新的影响力。积极举办成都全球创交会,力争将菁蓉小镇建成成都全球创交会的永久分会场,共同分享全球创业创新领域的最新资讯、发布前沿科技成果、开展投资贸易与科技合作。
(2)探索整合市域平台功能,推动平台功能向菁蓉小镇延伸。积极对接科创通、盈创动力等市级平台,丰富科技成果展示、评估、拍卖等内容,促进企业、人才、机构、技术与产品等创业创新要素无缝对接,为优质的创业企业和杰出的创业团队全程提供市场拓展服务,切实解决创业创新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在菁蓉小镇成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内的技术专家、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的郫县工业创业联盟,设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金融上市服务中心、创业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高技术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搭建对接平台。
2. 搭建系列专项平台,提升双创服务针对性
(1)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基于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政策,支持西南交大、电子科大、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依托优势学科与企业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运营模式,更加注重科研为企业服务、为产业服务,有力支撑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产业高端化水平提升。
(2)搭建菁蓉小镇“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云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强化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全面升级现有菁蓉小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市场化运作的涵盖信息服务、政策发布、金融服务、创业服务(含行政审批)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基于“互联网+创业”的开放式菁蓉小镇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为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
(3)打造“互联网+”B2G、R2G新型城镇信息化平台,提供全景综合解决方案和一张智能承载网络、两个核心平台、五项特色应用和一揽子信息化基础功能服务的互联网小镇“125N”工程,提供基础设施级服务、平台级服务和软件级服务层等各类服务。
3. 打造双创服务“微平台”,保障服务落地性
依托菁蓉小镇资源禀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在商业楼宇、社区创建特色双创区,打造一批社区一站式双创服务“微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形成双创工作多点开花的局面。
(五)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双创发展新氛围
加大双创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努力让蓉漂在菁蓉小镇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加快形成双创发展新氛围。
1. 塑造双创知名品牌,扩大双创影响力
(1)创新开展双创和新经济基础研究,形成对双创大格局的牵引作用。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的平台优势,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全国“新经济指数”(NEI)和“双创指数”研究和发布,提升示范基地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扩展菁蓉小镇对外交流通道,不断提升菁蓉小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常态化开展“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侨界青年西部论剑”,建好“菁蓉小镇新侨创客园”和“为侨服务工作站”,畅通海外侨青与菁蓉小镇的双向互动交流渠道,吸引更多侨界的优质资源和项目入驻示范基地。
2. 加大双创宣传力度,营造双创文化氛围
(1)健全完善全民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不断优化创业创新合作教育模式,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各类高层次人才、行业专家、教授、学者,通过专职、兼职形式展开合作教育,共同制定相应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使创客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要求。
(2)加大双创政策宣传普及。大力开展双创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村社“五进”活动,广泛宣讲中央、省市弘扬创业创新重大举措、工作部署和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基层宣传专栏宣传双创政策、菁蓉小镇;梳理总结郫县“双创”典型案例,编印《鹃城创客故事》,大力表彰郫县创业创新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通过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形式,培育创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3)加大双创实践的媒体宣传。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适应现代传播规律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宣传体系和专业宣传队伍,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理念、建设成效、优势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利用郫县电视台、《新郫县》内刊社、官方微信、微博、郫县宣传网以及郫县公众信息网宣传菁蓉小镇建设动态,转载平面媒体关于创业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推介郫县双创亮点。主动对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和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新媒体,加大菁蓉小镇建设工作宣传;加强海外推广,积极组织参与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
五、五大政策举措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双创生态培育、双创平台搭建、双创文化建设、双创资源贡献、双创服务体系5大领域探索政策创新、先行先试。
(一)加快培育双创生态政策
1. 郫县培育双创生态的政策举措
(1)搭建金融互动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打造“基金小镇”,建立投资引导的服务体系。建立财政、银行、保险公司分担创业投资风险机制。
(2)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设立每年不低于5亿元的创业创新专项资金和不少于2亿元的“大数据、无人机、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四大高端成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金融服务政策,制定了创业投资基金方案和金融服务优惠政策,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3)完善人才扶持政策,打造集政策集成、资源集成、服务集成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突出顶尖人才、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支持,放宽创业项目吸纳大学生就业年限社保补贴政策。
(4)以全球视野组建专业化队伍,设立专门组织机构服务创业创新,依托各级各类人才机构或组织,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引进机制,强化双创市场化运作。
2. 成都市支撑双创生态培育的政策
(1)2015—2017年市级财政给予郫县菁蓉小镇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5亿元,用于创业创新项目建设。
(2)支持探索规范开展股权众筹试点,为创业创新企业募集早期风险资本,开辟公开、小额、分散的创新型融资渠道。
(3)支持双创企业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展示工作,集中展示优秀双创项目和双创企业。
(4)在载体空间方面,将位于菁蓉小镇市住保中心存量房全部交由郫县管理。
3. 需向上争取的双创生态培育政策
争取在菁蓉小镇试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办法,对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软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研发经费150%加计抵扣、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税收激励政策。
(二)搭建双创支撑平台政策
1. 郫县搭建双创平台的政策举措
(1)支持建设“菁蓉双创人才工作站”、“菁蓉双创专家服务基地”和“郫县人力资源联盟”。
(2)支持和引导郫县境内19所高校,借力新型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率先搭建省市联动、校院地合作机制,加快成立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存量科技资源的市场化、开放式“高校学科联盟”。
2. 成都市支持双创平台搭建的政策
(1)结合“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基地”发展专项政策,支持省、市、县共建“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基地”领导机构和专家顾问团队。
(2)市级财政设立10亿元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资金,给予每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最高5000万元的运营补贴。
(3)支持菁蓉小镇与高校院所、企业共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给予200万元的资助。
3. 需向上级争取的平台搭建政策
(1)争取试点发展创业创新债券市场。探索支持提供“双创孵化服务”的企业发行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涉及双创孵化服务的新建基础设施、扩容改造、系统提升、建立分园、收购现有设施并改造等。争取试点支持推动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以及集合债券。
(2)争取开展双创信用金融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信用+商业信用+专业保险经纪服务”科技保险发展模式。探索打造科技企业信用体系,以创业领军人物、创业团队的“信用报告”为桥梁,打通从抵押、担保、股权发挥、信保融资,再到知识产权质押、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直至信用贷款的路径。
(三)营造双创文化氛围政策
1. 郫县建设双创文化的政策举措
支持各类国内、国际版创业创新会议、论坛等活动在菁蓉小镇召开,扩大郫县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影响。
2. 成都市支持双创文化建设的政策
(1)支持建立文创专家顾问团队,对郫县创业创新工作开展相关培训、指导工作;积极引进与文创产业发展相关专家、领军人物入驻各类文化创客孵化空间、基地。
(2)支持在成都创意设计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成都)网络视听大会等大型节会活动中,结合开展“双创”等相关文化活动。
3. 需向上级争取的文化建设政策
(1)积极争取向国务院侨办申报“侨梦苑”项目,畅通海外侨青与菁蓉小镇的双向互动交流渠道,吸引更多侨界的优质资源和项目入驻示范基地,努力构建成都华侨华人创业创新聚集区。
(2)争取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试点研究和制定全国“新经济指数(NEI)”和“双创指数”。
(四)推动双创资源共享政策
1. 郫县实施双创资源共享的政策举措
(1)落实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政策。制定出台奖励补贴政策,鼓励高等学校建设“郫县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2)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郫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新产品开拓市场的扶持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出让—收益分配”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全市产业提升发展。
2. 成都市支持双创资源共享的政策
(1)支持县域高校院所开展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探索开展“双聘制”,推动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
(2)促进“科创通”与“菁蓉汇”系列活动有机融合,打造线上“菁蓉汇”,支持郫县搭建企业、人才、机构、技术与产品等创业创新要素无缝对接平台,完善一体化、全覆盖的O2O服务模式,推进实现平台市场化运营。
3. 需向上级争取的双创资源共享政策
争取试点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机制,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放开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和转让限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直接转化。
(五)完善双创服务体系政策
1. 郫县完善双创服务体系的政策举措
(1)对农村青年开展创业创新项目,给予创业引导、团队建设、拓展市场等方面专项政策支持,降低项目各项手续办理门槛,优化程序设置。
(2)推动创业创新项目引进实施,支持发达地区的创业创新项目落户菁蓉小镇,给予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土地、规划等方面进行调整的政策支持,以契合新模式、新业态实际需要。
(3)落实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要求,对入驻的创新项目和孵化器给予前3年房租、物管费全额补贴,第4年、第5年给予50%补贴,并在项目启动、人才引进、园区运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分别给予明确奖励。
2. 成都市支持双创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
(1)支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探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支持在菁蓉小镇授牌设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菁蓉小镇”工作站。
(3)支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试点,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实施商标、专利、版权等监管执法职能。
(4)支持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试点,率先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
3. 需向上级争取的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政策
(1)试点探索健全知识产权检索、咨询、评估、交易等,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并归集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同步施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联合惩戒机制。
(2)争取试点开设外籍人才停居留特别通道,开展外国人才出入境便利服务试点,吸引海外人才离岸创业。
六、十大重点工程
未来3年,郫县政府计划投入不低于100亿元打造双创平台,构建营商硬环境。围绕菁蓉小镇“一核”,着力推进10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菁蓉小镇建设出形象、出成效、出经验,实现资本与成果对接、人才与企业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提升菁蓉小镇创业创新的引领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一)菁蓉小镇载体建设工程
优化顶层设计,按照世界一流目标和“独立成市”、“海绵城市”、“小街区规制”理念,加速配套载体设施建设,为创客提供宜业宜居的优质环境。
(1)启动实施菁蓉小镇顶层设计和创业创新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调整空间布局,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及配套服务空间、产业空间三大体系,明确包括办公区域、试验区域、产业区域、服务区域等在内的空间布局。新(改)建创客办公、试验楼宇,完善产业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配套。
(2)围绕“适度超前谋划24小时生活配套服务圈”, 继续改建50万平方米闲置资产为创客公寓,规划菁蓉小镇服务业聚集区,启动实施1.2万平方米的商业街改造升级,同时,着力引进KTV、电影院、知名品牌餐饮、连锁超市等菁蓉小镇生活配套设施,不断满足创客日常工作、生活需求。
(3)加强通讯、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以菁蓉小镇为核心的通信枢纽,TE级通信传输能力,统筹实施一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区域性中心汇聚机房1个、布放公共Wi-Fi热点246个、铺设骨干光缆90.3公里、FTTH端口数17059个、4G基站20个,为创业者提供国际一流的“千兆到桌面”使用能力。
(二)菁蓉小镇互联互通工程
构建“外快内畅”的多方式、多通道交通体系格局,为创客搭建快速便捷的交通支撑。
(1)强化菁蓉小镇与中心城区地铁衔接,规划新增地铁19号线支线,局部调整K1线走向及站点。
(2)强化菁蓉小镇与郫县境内高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高校快速干线路网,加强公交和有轨电车联系。实施IT大道有轨电车、成都地铁6号线2期工程,构建成都中心城区至西南交大、成都电子科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的快速轨道交通路网。根据创客生活习惯增设夜间巴士,利用站点进行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
(3)加强菁蓉小镇与成都中心城、郫县老城区、都江堰的交通联系,建设成都绕城高速蜀源立交等对外交通节点工程,改造犀团路、犀安路、蜀源大道等县域主干道,实现“快达”。
专栏5 菁蓉小镇交通互联示意图
(三)菁蓉小镇服务提升工程
全力提升菁蓉小镇服务水平,组建专业化的队伍,打造专业化的服务,为创客提供优质的创业创新服务。
(1)组建专业化的机构团队。在菁蓉小镇设立副县级机构,在全市选干部,并抽调10名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工作一线,构建专业化、年轻化的创业创新服务队伍。
(2)组建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投融资专家、法律及管理咨询等为成员的创业创新导师团队。对入驻菁蓉小镇的优质创业团队和项目进行“一对一”辅导、咨询,帮助创业者对接资源、对接渠道,与市场接轨、国际接轨。
(3)优化创客服务中心,增设服务窗口,简化服务流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四)菁蓉小镇文化建设工程
聚全县之力建设菁蓉小镇鼓励创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营造适宜青年创客的文化环境。
(1)以争创市级“文创产业”园区(基地)为抓手,启动实施菁蓉小镇文化墙、天府之翼、绿化环境改造提升。强化青工文化驿站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孵化器功能,积极开展青春创客知行e课堂、青春导航创业沙龙、青春之旅联谊活动,着力形成菁蓉小镇特有的创业创新文化基因。
(4)打造清水河创客公园,建设创业创新者们娱乐休闲区、运动区。
(五)菁蓉小镇人才引聚工程
加大高素质人才汇聚和双创人才培育力度,推动人才与企业充分互动,提升双创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
(1)菁蓉人才招引项目。实施菁蓉才智百千万工程,以吸引和扩大本土高校大学生为基础、科技研发人才为重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突破,努力把菁蓉小镇建设成创业创新最为活跃、各类人才向往并主动汇聚的人才高地。到2018年,集聚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0名以上,其中,市级(含)以上计划入选者50名以上,在大数据、生物医疗、无人机、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各引进领军人才2-3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带技术成果在菁蓉小镇实现转化的创业创新人才1000名以上,创业创新人才50000名以上。
(2)菁蓉人才培育项目。增强郫县创业人才汇、创享会、训练营三大平台功能,形成有更多层级、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的创业培训体系,建立人才评估机制,培育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优秀人才队伍。
(3)菁蓉人才驻留项目。加快推进“菁蓉双创人才工作站”和“菁蓉双创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建成高层次人才示范基地和海归留学人员创业基地。
(4)青年大学生“创业新星计划”。发挥放大驻郫大学生创业协会作用,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及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支持高校毕业生扎根郫县创业创新。在菁蓉小镇打造成都创业学院B区,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探索建立“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业绩与学分挂钩机制。
(六)菁蓉小镇成果集转工程
充分发挥郫县高校资源众多、创新成果丰富的优势,强化菁蓉小镇资本实力,推动高校创新成果向菁蓉小镇转移集聚,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1)筹建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中心。在部分高校设立分中心,形成“1+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围绕产业研发、商品流通、技术交易等关键环节,开展知识产权交易活动。
(2)“双创服务国际超市”项目。建设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双创阶段性成果展示、拍卖与交易市场,新建、改建相应(市场)载体面积约25万平方米,聚集1000户以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与企业孵化器等。
(3)“科技应用开发基地”项目。建设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无人机与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10个左右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改建相应场地面积40万平方米,聚集200个以上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方向的初创小微科技企业的研究、小试、中试基地。
(4)中国天谷成都华讯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加快与深圳华讯方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基地占地125亩,总投资30亿元。同时抓紧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为现有20余家军工背景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5)天虎云商众创联邦项目。依托天虎云商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打造电商发展加速器和科技孵化器,为创业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的空间。
(七)菁蓉小镇助力产业转型工程
发挥菁蓉小镇创业创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菁蓉小镇产业转化基地建设,着力培育新经济,释放新动能。
(1)助力县域农业转型升级。组建“成都市菁蓉小镇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空间”,结合郫县“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菜篮子”工程、“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大力吸纳并集聚农业双创要素,灵活整合和盘活各类农业创业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郫县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区建设,构建“1+3+1+2”现代农业双创新格局,助推郫县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助力县域工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产业园区互动,将菁蓉小镇创业创新与工业港、川菜产业园、智慧科技园、大数据基地、小微企业园等园区基地相结合,成立由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医疗设备、川菜产业等5大产业构成的郫县工业创新技术联盟,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3)助力服务业转型升级。重点发挥菁蓉小镇引领优势,依托四个基地的产业基础,通过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和加快引入具有总部性质、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八)菁蓉小镇新经济培育工程
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围绕大数据、无人机、VR&AR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新经济培育。
(1)大数据产业培育项目。抓紧推动大数据创业创新规划布局,围绕华通创志科技园项目、四川万云汇互联网娱乐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华讯中星智慧科技园项目、国信优易、天虎云商、春舞枝互联网+、中国数码港项目7个项目,加快推进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建设,狠抓大数据分析、收集、研发、应用、交易等产业培育,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链。到2018年,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多支额度不低于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入园区或在园区内孵化的大数据公司不低于30家,公司总市值规模不低于10亿元且年增长50%以上,初步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集群,为打造西部乃至全国大数据产业核心区奠定坚实基础。
(2)无人机产业培育项目。借力西南地区军工企业发达的技术优势,携手成都工业学院,用“全产业链”的思维来规划、部署菁蓉小镇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将菁蓉小镇打造成西部无人机创新平台、无人机文化传播中心、无人机人才交流中心、无人机教育中心、无人机测试中心、无人机技术转化中心,建设成为“无人机全产业链”的发动引擎。
(3)VR、AR技术产业培育项目。设立VR、AR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引导性参股、跟投、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模拟仿真、培训演练、DEMO样品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品推广及新业态开发、人才培养等。
(4)新材料培育项目。依托成都城投集团推进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设计、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促进全县建筑业转型升级。依托纳动科技、西冶新材料等企业,培育发展纳米陶瓷、光伏电缆等新材料产业。
(5)培育新能源、医疗设备、节能环保、绝缘连电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大成都客车、东旭节能、老肯科技、阿尔刚雷科技等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九)菁蓉小镇双创合作工程
加强校院地合作以及与其他类型双创示范基地、双创重点区域的合作,提升菁蓉小镇服务全市创业创新能力。
(1)依托省市联动、校院地合作,在菁蓉小镇成立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存量科技资源的市场化、开放式“高校学科联盟”,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存量科技资源集聚到学科联盟。
(2)加强与四川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合作,鼓励川大优秀学科带头人、优质项目参与菁蓉小镇创业创新,支持川大智胜在菁蓉小镇建立双创项目孵化器。
(3)加强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示范基地合作,构建菁蓉小镇专属服务平台。云平台聚合政府公共服务及扶持政策、金融工具及投资基金服务、创业导师指导、第三方中介服务、企业供需信息、学生创业项目、教师科研成果等内容。利用云平台,高质量打造“国际在线路演中心”,实时在线进行创新项目路演和待升级转型项目愿景路演。加快打造菁翼空间加速器。
(十)菁蓉小镇双创开放工程
全力对接国际优秀创业创新机构和团队,加强创业创新的互动和交流,提升菁蓉小镇全球影响力。
(1)积极争取国务院侨办“侨梦苑”项目落户,常态化开展“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侨界青年西部论剑”,建好“菁蓉小镇新侨创客园”和“为侨服务工作站”,畅通海外侨青与菁蓉小镇的双向互动交流渠道,吸引更多侨界的优质资源和项目入驻示范基地。
(2)建立驻外招商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国际孵化器、技术交流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引入国际优秀的双创服务机构、公共技术平台、双创团队,并推动国内双创团队走向国际。
七、四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积极推进构建省、市、县共建示范基地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在省、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指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在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支持下,建立由郫县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经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郫县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郫县创新创业管理服务办公室(简称双创办),负责示范基地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工作。
(二)强化咨询评估
围绕示范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体系,完善统计分析制度。加快成立由知名研究机构、法律顾问、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郫县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工作咨询委员会,对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具体方案的设计进行论证和咨询,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行改革进展情况年度评估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改革试验中发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典型。
(三)加大财税支持
加大县级财政投入支持双创力度,通过财政贴息、奖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融资环境改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支撑示范基地建设合力。全面落实已出台支持创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积极探索鼓励创业创新的税收支持政策。
(四)强化督促检查
将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责任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导向考核评价及奖惩机制,把推动示范基地建设成效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范围,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