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办〔2021〕53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5 05:0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1231

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区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根据《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明确“十四五”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愿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主要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全市现代服务业各领域专项规划和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扎实推进“六大升级”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强首府战略实现良好开局,全市服务业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平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加快,为“十四五”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现状基础

(一)服务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南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高于GDP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108亿元,是2015年的1.8倍,总量超越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在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排17位、在11个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排第4位。服务业综合贡献不断提升,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49.5%提升到2020年的65.8%,第三产业占比高于与我市经济总量排名相近的城市、高于西部先进城市。2020年南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为27%,比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服务业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达到68.5%2020年,全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9亿元,占全市固投比重达到85.5%,“十三五”年均增长9.4%。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2020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6%,比201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2020年全市68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元,是2015年的2.3倍,年均增速为18.3%

(三)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2020年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含物流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约45%,其中物流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8.2%,金融业占18.5%,营利性服务业占17.7%2020年南宁市生产性服务业(含物流、金融、批发、部分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约47%。服务业集聚区呈现新亮点,建设29个服务业集聚区,其中9个获评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五象新区金融集聚区、中盟科技园等一批集聚区加快发展。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国际铁路港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桂两地由点到面深度合作的成功实践。

(四)服务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2020年达到574亿元,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片区中排名第二,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624亿元,占全区的40%2020年,南宁市规模以上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100家,营业收入593亿元。2020年,电子商务重点企业交易额是2015年的2.2倍。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拥有4A级旅游景区37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南宁万有等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年旅游总消费突破1700亿元。

(五)服务业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成功纳入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国家战略,获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南宁渠道”进一步畅通,引领带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的龙头作用持续增强。南宁市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城市,成为全区唯一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双示范区的城市。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南宁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比国内先进地区及周边省会城市,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后发展、欠发达,服务业体量不够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发展不够快。二是制造业底子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服务业转型步伐不快,现代服务业靠南宁的内部循环很难有大突破。三是缺乏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产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不强,新兴服务业发力不足,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还不够活跃。四是南宁面向东盟开放优势还没发挥,外向型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还偏低。总体来看,南宁市现代服务业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第二节 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亟需现代服务业夯实南宁经济韧性。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现代服务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将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重点。国际环境新变化既对南宁进一步建设高端开放载体、培育开放新优势、增强服务业发展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南宁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提供了机遇。

(二)国内消费持续升级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新红利。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南宁市在新一轮国内先进制造业布局中抓住机遇,结合国内消费升级需求,推动产业链向着中高端不断延伸,将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空间。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消费升级将促进南宁服务业态进一步细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品牌加快构建,以文化、健康、养老、旅游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将不断创新,为南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条件。

(三)国家战略开放平台为南宁现代服务业带来发展机遇。南宁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开放平台将给南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南宁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特别是自治区全面实施强首府战略,有利于发展资源向南宁市集聚,为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

(四)南宁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十四五”时期,南宁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面向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生产性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等要求。高质量的制造业对服务业整体及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会产生更大程度的需求和供给,为南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南宁市城市化率稳步提升,特别是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快速转型,将带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为南宁现代服务业带来新增长点。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南宁现代服务业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契机。“十四五”时期,5G、区块链、量子等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融合化、标准化态势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不断涌现,有利于南宁抢占机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困难挑战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服务业稳增长增加难度。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加了服务业稳增长的难度。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服务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增加了集聚高端要素的难度。

(二)区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将给南宁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挑战。南宁在自治区内首位度仍有待提高,与区内城市和地区间的资源争夺激烈。柳州作为全区工业强市、西南工业重镇、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桂林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崇左、北海、钦州、防城港等边境或临海城市和玉林、梧州、贺州等城市在“南向”、“东融”发展上均有相对区位优势。国内多个省市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线城市以及周边大中型城市群对南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的“虹吸效应”强,尤其是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地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大中型城市群,导致南宁在高端现代服务业人才、优质服务业投资项目的引入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南宁工业底子较难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工业不够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居民收入水平制约高端服务需求增长,增加了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难度。

第二章 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南宁国家物流枢纽、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突出开放、创新、枢纽、平台四大特征,强化资源要素集聚、开放平台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业态融合发展四大支撑,将大金融、大物流、大数据、大健康作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产品、业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集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重塑、功能开发和功能升级,增强功能定位与空间形态、产业集聚、资源配置、项目布局的协调性。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合理引导各类服务业资源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协调联动的服务业产业布局。

融合发展。顺应时代新趋势和新要求,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端环节延伸,优化服务业体系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催生服务业新业态。

开放发展。着眼互利共赢,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分工协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扩大在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区域合作,打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充分共享、市场深度融合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现代服务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内部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载体活力显著增效、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数字赋能、业态高端、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新时代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品质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

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接近5000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中涌现,以大金融、大物流、大数据、大健康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8%;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

质量效益持续提高。

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产业短板逐步补强,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特征更加突出,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021—2025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以上;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5%;服务业税收收入年均增长7.5%

企业活力持续增强。

各类服务业龙头企业有效集聚,服务业企业能级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到2025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超过1000家。

服务业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规模持续扩大。

图表 1十四五”期间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三五”情况

 

十四五”目标

 

2020

 

年均

 

2025

 

年均

 

总量规模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3108

 

 

5000

 

 

2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7.2

 

 

7.5以上

 

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5.8

 

 

65以上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5.4

 

 

8.5

 

产业结构

 

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45

 

 

55

 

 

6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47

 

 

58

 

 

7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574

 

 

850

 

 

8

 

规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598

 

 

800

 

 

9

 

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

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03

 

 

200

 

 

10

 

旅游总消费(亿元)

 

1216

 

 

2500

 

 

质量效益

 

11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1.2

 

 

65

 

 

12

 

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

 

85.5

 

 

75

 

 

13

 

服务业税收收入年均增速(%

 

 

6.3

 

 

7.5

 

企业培育

 

14

 

营业收入超50亿元服务业集聚区

数量(个)

 

2

 

 

5

 

 

15

 

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1232

 

 

2000

 

 

16

 

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数量(家)

 

429

 

 

1000

 

 

开放水平

 

17

 

服务外包(亿美元)

 

11.5

 

 

28

 

 

18

 

高新技术企数量占全市服务外包合同登记企业数量比重(%

 

32.4

 

 

50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统筹全市及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根据全市经济空间格局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定位,按照集聚发展、产城融合、良性互动的原则,推动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构建“一核引领两带联动三区跃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

  
  

图表2 南宁市现代服务业“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图

第一节 强化主城区高端服务业“一核引领”

充分发挥主城区产业基础好、消费潜力足、保障要素全等优势,以高端功能引领的商务组团、科教宜居宜养的休闲组团为引领,全面提升主城区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成为支撑全市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人民群众品质生活需要的高端服务业核心区。

一、高端功能商务组团

以良庆、青秀、江南城区为核心,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形成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枢纽经济为主要形态的服务业高能级主平台。

(一)青秀区—强首府核心增长极,全区现代服务业综合示范区。发挥民族大道楼宇集聚优势,加快发展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持续引进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总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产业控制力的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依托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载体,进一步集聚数字经济、会展、新零售、大宗商品交易、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加强火车东站商圈和凤岭南商圈的规划布局,沿邕江“一江两翼”布局文旅及大健康等产业,打造全区现代服务业综合示范区。

(二)良庆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产城融合现代化中心城区。推进建设五象新区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南部科创新城,加快建设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智慧物流等业态。

(三)江南区—现代物流示范区,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和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加快华南城、海吉星、百益上河城等现有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升级,全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展、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等大型会展活动。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二、科教宜居宜养组团

以西乡塘、兴宁、邕宁区为核心,以居民对生活高品质要求为引领,打造集科教、商贸、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活力空间。

(一)西乡塘区—科教创新品质强区、生态宜居宜游宜养品质区。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中盟科技园、安吉华尔街工谷产业园为平台,依托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首府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科技服务、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安吉万达、南宁百货、华润万象汇、大润发、大唐天城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品牌效益,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重点建设沿江经济带,积极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

(二)兴宁区—南宁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首府生态宜居精品区。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和“文旅兴区”战略,高质量建设“商圈经济”,重点建设朝阳商贸核心区,规划三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发挥首创奥特莱斯、京东智慧电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龙头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现代商贸、智慧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发展。

(三)邕宁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邕江下游沿江经济带服务业发展引领区,以龙岗商务区为核心,联动蒲庙老街、园博园及牛湾港周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高端商贸、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蒲庙—新江—百济、蒲庙—那楼、蒲庙—中和”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第二节 构筑健康旅游“两带联动”

依托南宁北部山区、邕江流域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独具魅力的壮乡民俗风情等资源,以环大明山健康产业带、百里秀美邕江旅游产业带为引领,推动南宁市大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环大明山健康产业带

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涵盖武鸣区、上林县、马山县和宾阳县,依托环大明山周边良好的生态资源打造以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养生度假、健康医药、健康养老、乡村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健康产业带,打造区域性国际健康养老胜地。

(一)武鸣区—南宁副城区、壮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区现代化教育基地。围绕环大明山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两江镇、罗波镇、马头镇、府城镇等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产业。依托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业、文化教育等产业。

(二)上林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知名养生旅游目的地、环大明山生态旅游圈的核心区。依托“世界长寿乡”的品牌影响,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养生、长寿经济等业态,打造以大明山及“三湖一寨”为轴线的环大明山生态康养聚集带,以清水河沿岸为轴线的壮美百里清水河谷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

(三)马山县—南宁市绿色经济新兴县、首府重要生态康养基地。围绕打造“中国—东盟特色体育旅游名县、生态康养休闲之都和中国南方山地户外运动天堂”的发展定位,强化体育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中国玄河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红水河旅游带及马山县旅游集散中心”三区一带一中心”,重点发展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业态。

(四)宾阳县—现代化商贸城、宜居宜业中等城市。加快启动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试验区广西园(南宁分园)、宾阳高铁商贸城、宾阳现代区域性物流枢纽产业园等项目,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以宾阳稻花乡里田园综合体、陈平名山生态旅游区、大桥镇江山丽景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区等建设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业。

二、百里秀美邕江旅游产业带

涵盖右江—郁江流域,自西向东串联隆安县—三江口—主城区—伶俐六景东部产业新城—西津湿地—横州市等节点,重点挖掘延续城市文脉,打造提升活动空间,激发水岸互动交流,丰富百里秀美邕江文化内涵,分段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把邕江两岸打造成为城旅融合、城景融合、主客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人文会客厅”。

(一)横州市—具有浓郁茉莉风情的壮乡首府副中心城市,国际知名花卉城市。依托东部产业新城开发,积极做好峦城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横州高铁新城,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业态。依托茉莉康养小镇、大圣山森林体验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身休闲运动等业态,逐步将世界茉莉花都打造成国际知名花卉城市。

(二)隆安县—南宁大健康和“那”文化旅游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典型。依托龙虎山、小明山、西大明山、右江、绿水江、布泉河、罗兴江、更望湖等特色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康养旅游,深入挖掘“那”文化内涵,全力打造“那”文化品牌。重点加快震东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节 提升外围片区能级形成“三区跃升”

围绕主城区外围的三个重点产业片区,分别聚焦重点领域,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临空经济示范区

支持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面向东盟的商务会展、商贸物流、临空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金融服务业、临空总部经济、多式联运等业态,建成区域航空物流运营中心和水果等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积极发展临空会展、现代商贸等业态,打造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临空都市区。

二、东部产业融合发展区(东部产业新城)

以东部(伶俐—六景—峦城)产业新城建设为契机,围绕产城融合,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等业态,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新城和内河航运枢纽。

三、武鸣科教文旅产业区

充分发挥高铁及南宁市域副中心建设的契机,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科教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业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教育与培训中心、骆越文化与旅游交流中心、市域北部服务中心。

第四章 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

第一节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构建面向东盟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一、金融业

(一)布局区域及发展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金融服务业主要布局在五象新区、青秀区,重点规划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并将民族大道东段至民族大道延长线建成具有活力的金融要素集聚地。

2.发展目标: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数量达600家以上,力争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达65家。

(二)重点任务。

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兴业态,构建起有效支撑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

1.跨境金融。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大力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建设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推动开展中国—东盟双边本币业务创新试点,支持构建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交易平台、人民币在离岸互联互通平台等。加快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实施;有序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探索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制度。推动驻邕金融机构与更多东盟国家商业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在资金、清算、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支持证券、期货、基金等持牌类金融机构面向东盟开展跨境投融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推广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全力打造“百强千企聚链”工程。支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金融服务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数据信息向金融业开放,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发展。

2.绿色金融。高质量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部署,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南宁进一步打响“中国绿城”品牌。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绿色信贷额度等资源倾斜,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推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投向绿色产业和项目。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完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办法。探索碳金融业务,有序发展碳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碳金融产品工具。推动组建绿色交易所,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担保、增信、激励机制。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鼓励企业按照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行为准则“走出去”与东盟开展投资合作,设立合资绿色发展基金。

3.产业金融。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加大金融支持支柱制造业产业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企业)加大对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提供信贷、债券、租赁、信托等制造业专项金融产品。运营好广西(南宁)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力度。依托南宁综合保税区,发展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电商金融等业态。创建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4.科技金融。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互动发展,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的生态体系。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等多样化金融场景下的运用。建立健全以信贷、风险投资、风险补偿为主要支撑的“投、保、贷、补”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大数据中心,建设服务东盟的离岸数据中心。争取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深度参与组建广西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合理布局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促进产学研用协同联动。

5.消费金融。规范发展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等专业消费金融机构,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支持租房消费、养老消费、休闲旅游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重点消费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三)主要措施。

1.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发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实施“123456”金融提升工程。

专栏1 “123456”金融工程

 

一个核心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

两个试验示范区:保险创新试验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

三个中心:建设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

四个基地:面向东盟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金融交流培训基地。

五大市场: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培育服务市场。

六大配套:楼宇供需配套、中介服务配套、征信服务配套、生活服务配套、人才支撑配套、营商环境配套。

 

2.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全力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集聚区。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总部集聚区、金融信息服务区、金融营运服务区、科技金融产业区,加快形成“一轴两翼、一城四区”的金融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专业子公司,形成区域型、功能型、结算型、业务管理型金融机构总部基地。集聚金融信息管理、开发、服务业态,构建金融大数据、金融云、金融信息产业生态,形成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引聚数据处理、集约运营、业务中心、资金管理、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灾容灾备等中后台营运服务,与“前台”金融总部集聚区联动发展。招聚科技、金融、投资、中介等机构,发展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高水平建设一批重要功能区和特色楼宇,完善标志配套服务,集聚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股权投资基金、跨境金融、黄金交易、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人才培育等特色金融产业群,健全金融产业体系,带动中国—东盟金融城空间整体优化、产业功能提升。

二、现代物流业

(一)布局区域及目标。

1.布局区域: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农产品物流中心、南宁综合保税区、牛湾物流园区、六景物流园区等建设。重点打造枢纽骨干节点,规划建设玉洞铁路货运中心、黎塘物流园、安吉物流园、金坛物流园、五塘物流园等区域物流园区。打造枢纽重要连接点,规划建设伶俐物流中心、武鸣物流中心、大塘物流中心等地区物流中心。

  
  

图表3 南宁物流枢纽示意图

2.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市将全面建成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客运、货运枢纽场站布局完善,物流服务能力与效率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建成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重点任务。

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构建完善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重点发展跨境和保税物流、智慧物流、空港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产业、市场、人才等在物流枢纽和周边集聚,促进枢纽经济发展。

1.跨境和保税物流。依托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园区,发挥南宁综保区功能,探索“跨境电商+国际联运”新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跨境物流、跨境电商、保税仓储等企业,逐步形成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

2.智慧物流。推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水平。着力改造提升物流园区,强化配套设施、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持,鼓励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管理。

3.空港物流。依托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集航空物流、跨境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于一体的综合航空物流枢纽,加快空陆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陆空快速转运新模式,推进揽件、报关、清关、派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加快培育临空经济优势产业,发展集运输、仓储、贸易及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

4.大宗商品物流。发挥南宁特色资源商品优势,优化大宗商品物流布局,重点建设农产品、食糖、粮食等大宗商品物流,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

5.冷链物流。重点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积极拓展药品、快消品等高附加值冷链物流服务。构建市、县、乡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推进以冷库仓储项目为重点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县建冷库”工程,推动田间地头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冷链加工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冷链物流园区,鼓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流通节点加大冷链设施投入,推进县域本地产业型集散市场冷链物流配套建设。

(三)主要措施。

1.加快建设物流枢纽平台。重点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和南宁空港物流基地“双核”建设,加快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牛湾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建设。

专栏2重点物流园区

 

南宁国际铁路港:按照“一核两港七区”的总体功能布局建设。其中,“一核”为商务核心,以社会物流服务为着眼点,打造项目商业服务核心品牌;“两港”分别为铁路港和公路港,铁路港以集装箱作业为主,公路港以多式联运为主;“七区”以各主导品类为指向,分别为冷链物流区、口岸物流区、农产品物流区、汽车物流区、钢材物流区、城市配送区和生活服务区。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建成以物流产业链为主、相应配套为辅的“一轴带四区”规划格局:智慧物流区、保税加工区、产业配套区、乐活社区。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智慧物流、食品生鲜冷链、医药冷链、保税物流等大型高标仓库。二期重点引进供应链一体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产业基地、科研创新孵化基地等。三期规划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加工业等鼓励发展类产业。

牛湾物流园区:定位为集商品交易、仓储配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型物流园区,其中一期主要建设电商、快递及快消品仓储园区和供应链服务中心。

南宁农产品物流中心(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二期将建设仓储交易区、仓储分拣区、仓储加工配送区等,三期将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加工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公铁转运大型货运场站、广西农产品质检中心、物流结算中心等。

六景物流园区:依托南宁港六景港区,主要布局仓储、加工、运输、配送、转运、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重点功能。

 

2.加快传统物流转型升级。提升物流配送、仓储等企业服务整体效率,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和“无车承运人”“无轨经营部”等新型运营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城乡配送”“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全程监管”等智能物流配送方式。鼓励数字化技术在物流场站、货运工具上的运用,加快自动化场站、智能型仓储等智慧物流设施的使用。

3.提高物流土地利用效益。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建设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的物流园区,加大对工业服务的物流项目和市级重点物流项目用地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盘活存量用地规模相挂钩。对闲置土地超过一定数量和年限的地方,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加快改造传统物流企业的老厂房老库房,盘活低效利用的物流用地。新规划的物流仓储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0,鼓励物流企业建造自动化立体仓库。提高物流项目招商选资门槛。鼓励发展高端优质物流项目,严格限制综合效益低的物流项目落地。

三、商务服务业

(一)布局区域及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布局在青秀区、良庆区等,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为核心,重点规划建设五象新区总部基地、火车东站片区、凤岭南区域、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区域。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南宁市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不断升级发展,到2025年,全市会展生态链的重点会展企业达40家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达50亿元以上,间接拉动相关现代服务业收入超1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以南宁市乃至东盟地区产业发展带来的商务服务需求为基础,大力发展以会展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加快发展广告、咨询、评估、法律、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推动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1.会展服务。坚持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国际化,以会带展、以展促会,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影响力,推动东博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积极承接国际性、全国性展会,支持培育一批高规格、高质量、综合性龙头展会和专业品牌展。推动展会模式创新,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探索线上线下同步、国内国际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形式。

2.人力资源服务。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薪酬设计与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服务等项目,探索开展与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的跨界服务模式。

3.专业技术服务。大力发展会计、法律、咨询评估、总部管理、人力资源、会展、广告等专业服务领域,培育一批知名服务机构和骨干企业。鼓励发展资产价格评估、检验、鉴定、认定、仲裁服务平台等公正性中介机构。积极发展咨询、招标、猎头公司等信息服务型中介机构。

(三)主要措施。

1.支持会展服务业创新发展。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暨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教育展、中国东盟(南宁)体育产业博览会等重点品牌展会,扩大南宁会展影响力。积极引入具有经验的会展企业或组织,加速会展品牌化、创意化运营,深化会展跨界融合,以“展览+会议”为核心,“节庆+赛演”相结合,提高会展场馆的使用率,提升会展场馆运营能力。积极发展“实体展+线上展”的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东博会”。探索“基地+展会+交易”的发展模式,加强引导会展贸易的进行,以完善物流、贸易服务延长会展产业链条。探索布局第二会展中心,适时扩大可接展范围和层级,建设全国一流会展名城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2.加大商务服务领域开放力度。依托南宁东盟商务区,鼓励外资服务企业拓展国内业务,支持国内服务企业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简化国际商务机构业务交流和人员培训方面的外事审批报批程序,积极培养人力资源、广告、会计、律师、知识产权等行业的涉外人才。

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一)布局区域及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布局高新区、良庆区和青秀区等,推进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地理信息小镇)、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广投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建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青秀创新中心、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东盟空间信息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南宁创客城、中盟科技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云创谷)等集聚区。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取得显著提升,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市“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服务型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

(二)重点任务。

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和数字南宁建设为契机,重点加强软件产品研发,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各产业融合。

1.软件产品研发。加快发展基础软件、通用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平台软件、行业APP软件,鼓励制造执行、智能管理、数据管理等领域软件开发。

2.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重点发展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系统运维等服务,提高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集成能力,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线,推动软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3.信息服务外包。培育一批面向东盟的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及社交网络服务企业,开展研究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专业技术外包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

(三)主要措施。

1.布局新一代网络通信产业。加快5G试点建设,推动基于东盟小语种识别和处理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加快中国—东盟空间信息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与位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信息库和国际推广体系,支持本地企业率先在东盟国家开建物流、公交行业应用项目,形成终端—大数据传输—云服务平台的闭环应用模式,加快培育北斗信息全产业链,推动北斗系统走向东盟。

2.积极推进软件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积极向信息服务企业开放市政管理信息应用场景,编制南宁市软件产业领域发展指南,鼓励软件企业开发对应的软件产品、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荐优先列入《南宁市市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鼓励采购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自主研发、具有明确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建立工业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深度合作,鼓励开发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项目。

3.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升级。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重点行业需求,支持企业研发高质量的行业应用软件和服务平台,推动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发展。加快引进相关领域龙头企业,重点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软件、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和服务开展优化升级,强化虚拟资源调度、大规模并行分析、分布式内存计算、轻量级容器管理等方面能力。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加快建立完善的基础软件产品开发体系和生态环境,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加强核心软件的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打造全生命周期数据服务产业链。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数据中心集聚区为载体,积极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引导大数据上下游产业加速聚集,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数据清洗和标注产业,重点加强文本、语音、视频图像、地理信息等数据格式的数据清洗业务发展,强化数据清洗规范和标准研究,全方位支持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各类型数据清洗和标注,逐步构建规范化、工序化、标准化、精确化的数据治理体系,为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金融等领域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治理服务。积极发展海量存储设备、高性能计算机、数据采集产品及大数据一体机等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业,加快推进高性能存储、分布式计算、边缘计算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据服务产业发展,依托大数据实时分析、海量数据挖掘、建模融合、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重点技术,面向旅游、文化、游戏、商贸、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数据分析,推进数据服务业务化、产品化、价值化。

五、科技服务业

(一)布局区域及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科技服务业主要布局在高新区、良庆区、青秀区等,重点规划建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创客城、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南宁启迪东盟科技城、南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吉华尔街工谷、联讯U谷、广西工业设计城等集聚区、青秀汽车检测产业园等集聚区。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累计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45个,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30家,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200人(个),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2500家,瞪羚企业达到100家,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

(二)重点任务

顺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需求,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配置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综合体。

1.技术研发服务。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咨询、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态,提高对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支撑能力。积极完善政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引进一批高能级的研发机构、研发中心、研发孵化企业,构建完备的研发创新链。

2.检验检测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建设导向,发展面向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在电动汽车、电子产品、能源计量、食品、农产品、中医药、机械、建材、轻工、电气、特种设备安全、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工业锅炉、城市能源计量、食糖及加工食品、石化产品、茧丝绸产品、量具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质检中心重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广西—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有限公司等平台技术优势,与东盟国家、香港建立常态化的标准、认证、计量交流合作机制。

3.知识产权服务。不断深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依托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三)主要措施。

1.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南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推进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支撑广西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升广西与东盟科技合作交流水平。加快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南宁力合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重点打造和德科创中心等科技服务创新园区,加快建设辐射东盟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深圳“南宁-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全区首个“飞地孵化器”。升级打造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建设海(境)外引智工作站平台,完善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

专栏3高层次区域协同创新平台

 

南宁·中关村。包括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示范基地(相思湖区)、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其中,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位于南宁高新区核心地带,重点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服务业四大产业;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位于高新区科教文卫区,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科技服务业。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位于南宁高新区安宁片区,重点聚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信息+先进制造、信息+现代服务”为共生产业的“1+2”产业体系。

共建高端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引进知名高校、国家级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合作共建一批集研发和应用于一体的高端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

推进“创新飞地”建设。积极与发达地区合作建设“创新飞地”“研发飞地”,推广南宁—深圳“飞地孵化器”模式,加快“飞地孵化—加速”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2.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培育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优化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试点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让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最大限度调动起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推进科研和实际需求高效衔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政策,鼓励科技支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面向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企业的新型融资产品和服务,设立南宁市科技创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3.积极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引导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邕设立研发平台(中心),鼓励企业建设提升创新平台。健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的孵化链条,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人才飞地等孵化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含相思湖区)继续加快引进一批高质量科技创新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瞪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推动基地入驻创新企业稳步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奖补力度,推动独角兽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和支持创新型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二节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把握居民消费升级、互联网+、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新趋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现代商贸业、家政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向便利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一、文化旅游业

(一)布局区域及发展目标。

1.布局区域。优化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构建“两圈一轴”(环首府生态旅游圈、环大明山生态旅游圈、百里秀美邕江文化旅游发展轴)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马山县、上林县、青秀区全域旅游开发,重点规划建设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宁牛湾文化旅游岛等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新增长点。

2.发展目标。到2025年,旅游接待总人次超过2160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40亿元,旅游总消费达2500亿元,新增1-2个国际品牌节庆活动,打造2台大型文化旅游演艺精品,申报已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1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初步建成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数量增加至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基本建立南宁特色鲜明、布局结构合理、产品和服务丰富的文化旅游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大力提升南宁旅游产业首位度,深入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推进国际旅游产业、文化艺术服务、体育旅游产业以及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着力提升首府文化品质,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国际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南宁渠道”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挖掘中国—东盟合作平台潜力,强化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游商贸综合体,构建国际文旅产业集群,构建国际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完善国际旅游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业态效应,争取国家级RCEP高峰论坛落户南宁,打造南宁成为中国西南文化会展旅游高地。做强壮乡风情体验和现代都市休闲2大核心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优势,深化提升“壮乡首府”品牌。拓展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国际直飞和经停航线,重点开通直飞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的航线,适当增加1-2列以旅游功能为主的南宁至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铁路客运专列。

2.文化艺术服务。以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抓手,传承弘扬并深入挖掘顶蛳山文化、骆越文化、“那”文化、民歌节、三月三(壮族)歌圩、嘹山歌民俗文化、炮龙节等历史文化以及壮族文化、东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文化资源,扶持邕剧、粤剧、壮族民歌、壮族扁担舞、丝弦戏和采茶戏等传统地方戏曲和壮族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继续打造提升“大地飞歌”等一批富有民族、民俗、民间特色的活动品牌,稳步搭建精品文化、群众文化常态展示平台,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3.体育旅游产业。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弘扬发展壮乡民俗体育旅游,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体育旅游产品,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打造户外运动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积极引进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推动专业赛事发展,辐射带动体育培训、体育推广等。大力推动“健康南宁行动”,宣传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以“运动绿城APP”为平台推广“互联网+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拓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参与主体。

4.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津头村革命文物保护,将中共广西二大旧址、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周家坡古建筑群文物场地建设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打造文物保护利用的示范项目。利用邕江铁路大桥建设铁路生态博物馆和铁路主题公园,将邕江铁路大桥文物保护和环邕江旅游结合起来,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和体验铁路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标杆。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要求,突出贝丘文化,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遗址、娅怀洞遗址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南宁万年文明史。保护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南宁骑楼博物馆、古邕州旧事陈列馆、王阳明在广西陈列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

(三)主要措施。

1.打造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以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国际旅游吸引物体系,加强以5A4A为主的国家高等级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加速创建至少1个国家5A旅游景区。积极参与自治区左右江红色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培育一批南宁市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项目。以南宁月月文化旅游节活动的深入实施为抓手,打造“中国绿城”“老友南宁”文旅品牌。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和智慧旅游,激活国际旅游发展动能,打造一个有示范价值的大型旅游演艺产品,推动一批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实现“全时旅游”和“全季旅游”。规划新建南宁市少儿图书馆。大力培育发展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中国—东盟文化品牌。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引进华侨城、融创等为代表的国内文化产业龙头,吸引更多文化产业企业集聚,推动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

2.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围绕建党百年、全国二十大、自治区成立65周年和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创作生产,挖掘南宁历史文化、壮族文化、东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南宁特色题材,扶持邕剧、粤剧、壮族民歌、壮族扁担舞、丝弦戏和采茶戏等传统地方戏曲和壮族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动相关题材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优秀剧目和大型旅游演艺创作与演出,加强网络短视频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3.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配合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工作。提升一批文博院馆,提升南宁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利用现有历史建筑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博物馆或陈列馆,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量参与专题博物馆建设。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环境整治,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和各级文保单位的升级申报,做好遗址遗迹类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重点扶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利用,加大对自治区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打造一批非遗展示中心,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健全文物遗产保护机制,出台一系列保护条例,为南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4.深化区域文旅体合作。加大对外旅游交往,推进澜湄旅游城市合作,探索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区域旅游市场治理等双边、多边旅游合作机制,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推进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持续办好“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开展“南宁渠道丝路交响”跨国采访、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活动,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文化盛会的国际知名度,深化“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将南宁马拉松比赛、中国—东盟系列赛等打造成全国一流、东盟知名的品牌赛事,促进高水平国际重大赛事落户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5.加大文旅体市场宣传营销。创新文旅体新媒体营销,加强对南宁城市品牌形象的整体策划、包装和宣传推广,综合运用口碑营销、影视(娱乐)营销、社群营销、直播营销等多种方式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南宁名片。深化节事活动营销,做优做实地方特色节庆活动,综合运用国内外文化节、展(博)览会、艺术节、运动赛事等活动平台,加大南宁文旅体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快推动市县联合营销,加大对文旅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完善全域旅游联合营销机制。

专栏4文化旅游业重点载体

 

重点推进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建设内容由狂野世界、山海奇幻、熊猫乐园、海洋王国、科幻乐园、森林水乐园等六大文化特色景区和度假酒店群、文化演艺、商业购物、文创会展、健康养生等六大部分组成,融合多种业态。

大力推进南宁牛湾文化旅游岛建设。项目定位为以中华玉文化为主题,融合海丝文化、养生文化,涵盖玉文化博览、文化演艺、休闲度假、高端康养、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岛,规划建设玉文化博览园、海丝文化公园、2公里滨水生态活力公园、五星级度假酒店区和特色度假民宿群、高端康养基地、国际学校及生态居住区。

培育壮大特色小镇。培育壮大横州市茉莉小镇、兴宁区昆仑关军事主题文旅小镇、马山县攀岩小镇、武鸣区伊岭壮乡小镇等,建设宜居城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城镇文旅特色,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

 

二、大健康产业

(一)布局区域及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加快推进环大明山健康旅游圈、昆仑大道中医药温泉养生旅游带等集聚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泰康之家桂园养老社区、南宁桃李春风健康颐养文旅项目等。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符合区情、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业体系,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人,建成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2个及以上,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

(二)重点任务。

抓住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加快释放的新机遇,以增进南宁人民健康福祉为核心,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推动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南宁健康养老“幸福地”。

1.健康产业。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着重弥补老年人居家医疗短板,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全产业链,推动健康养老产业与医疗管理、旅游、食品、运动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2.养老养生产业。以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优化养老设施布局,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改善养老服务质量,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医养结合南宁模式,提升医养康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养服务深度融合,建设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医养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养老养生相结合的特色医养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旅居养老、森林康养、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将南宁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健康养老旅游胜地。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促进养老服务用品产业发展。

3.托育服务业。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推进普惠托育机构、托幼一体化建设,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优先支持开设托班的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项目申报各级财政补贴资金,鼓励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托班资源。推动托育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养老等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妇联的优势和作用,提供托育、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服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

(三)主要措施。

1.稳步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化。积极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医疗集团,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专科医疗机构和面向东盟的国际医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养老机构等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发展托育服务设施,打造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产业链。扶持和培育一批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质量提升和向社会老人拓展服务。

专栏5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推进泰康之家桂园养老社区建设:建设符合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CRC)标准的高品质医养结合养老社区,业态包括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及记忆障碍照护区等养老单元,以及会所、老年大学、二级超体等,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南宁·桃李春风·健康颐养文旅项目建设:建设养老养生社区、全龄颐养服务中心、智慧颐养体验中心、健康颐养公寓、文化体验步行街、休闲健身区、游客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等,推进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现代商贸等多产业融合。

 

2.促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健康信息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完善市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工作、推动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系统应用、推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开展数据分析及综合监测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和使用南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智慧养老服务应用接入“爱南宁App”,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研发企业开放共享,推动养老信息服务产业化。依托于南宁作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先行优势,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智慧医保城市,探索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七星路、桃源路、凌铁村、津头村等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发展智慧医院、远程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健身等新业态,先试先行,扩展智慧健康服务辐射范围,提升服务便捷性与可及性。

3.完善健康领域合作交流机制。面向东盟、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拓展大健康产品和养老服务,提升健康养老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建立区域健康养老旅游联盟。完善与东盟、大湾区关于医疗、养老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推动一批健康养生、养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积极打造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康养之地、国家养老产业基地和健康养老服务业国际合作区。

三、现代商贸业

(一)布局区域及发展目标。

1.布局区域:实施“提升中心城区、推动南拓东进”战略,着力打造“两轴、三圈、三带”的商贸发展新格局,建成以南宁为中心向外辐射,半径1小时行程的现代都市商业圈,重点打造-东盟商务中心和五象综合中心“双核”,提升兴宁区朝阳中央商贸区、东盟商务区等综合商圈功能,规划建设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南宁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等项目,抓好南宁宜家家居商场、南宁首创奥特莱斯等项目的运营,提高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业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80亿元,年均增长8.5%;大力推进商业综合体建设,培育建设百亿级商圈2个及以上,全市形成至少8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建成至少10个夜间经济示范项目。

(二)重点任务。

以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升级改造综合商圈,优化商圈布局,增强核心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聚焦东盟市场,发展跨境商贸,拓展服务范围;培育发展现代商贸的新兴业态,包括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推动商贸与会展、文体、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1.商圈经济。以品牌亮化、业态多样化、数字智慧化的方式加快升级改造朝阳、东盟商务区、五象新区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型消费商圈,打造五象新区综合消费商圈,搭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商业步行街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充分显化集聚辐射功能。支持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传承振兴老字号,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消费品牌;引进培育国际消费品牌,培育国际化综合型消费商圈。优化商圈布局,加快推动市级商业、区级商业、街镇商业、社区商业的优化布局,优化各类农贸市场、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网点布局。

2.跨境商贸。聚焦东盟市场,大力发展跨境商贸,培育东盟进口产品直销市场,推动大型专业市场国际化,围绕东盟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打造东盟产品集散地,打响“东盟超市”品牌。进一步提升康养、体育、教育、旅游、美食等消费有效供给,促进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消费,打造东盟消费者旅游购物首选目的地。

3.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创意购物、平台购物等商业新模式,发展“直播经济”“无接触式”“打卡经济”等消费新模式。着力打造多业态融合、东盟元素凸显的夜间经济场景,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浓郁壮乡文化特色的夜间经济消费业态,激发“夜购”潜力,繁荣“夜食”文化,培育“夜宿”经济。依托于南宁网红城市基础、青秀山等网红景点、蛋黄酥和沃柑等网红产品,大力发展网红经济,打造南宁现代商贸服务业新增长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南宁设立全国性、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

(三)主要措施。

1.推进现代商贸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老旧商品市场、商业街区等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主题公园、休闲小镇、酒店集群、商业综合体、商品名店等,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支撑性强的商贸业项目及主体落地南宁,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健全城乡联通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速物流配送体系,打造一批“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推进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华南大宗农产品现货市场、国家“南菜北运”基地、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和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体系。

2.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依托于5G、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加快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城乡流通体系、现代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充分挖掘国际国内消费潜力。

3.大力发展数字化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交易平台,引导零售企业发展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移动支付融合发展模式。加强数字商贸专业化平台建设,以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积极引育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及服务商,提供内销和外贸线上渠道整体解决方案。

4.大力培引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当地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构建服务网络;引进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优质企业,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南宁设立全国性、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引进培育平台型企业,推动实体零售等现代商贸业态转型升级。

专栏6现代商贸业重点项目

 

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南宁。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是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的连锁会员制仓储式大卖场,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山姆会员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5.12,商业面积3.76,规划建设一栋3层商场及相应地下室。

大力推进南宁奥特莱斯购物广场项目。杉杉商业集团奥特莱斯购物广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15万平方米,旨在通过高规格的建筑设计、高标准的商业运营,打造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四、家政服务业

(一)布局区域及发展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家政服务业主要布局在青秀区,重点规划建设南宁市家政服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南宁市社区家政服务示范项目等集聚区。

2.发展目标:到2025年,统筹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南宁市培育5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家政服务业建设工作在全国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城市中排名前列。

(二)重点任务。

以进一步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城市建设为出发点,重点发展家政服务业,引导家政服务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引领家政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进家政进社区,打造知名家政服务品牌,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家政领域用信用建设,强化家政领域政策支持,完善家政服务标准,推动酒店业、物业、养老业、互联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企业进入家政领域。

(三)主要措施。

1.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向员工制企业管理模式发展,将家政从业人员(含非员工制企业人员)纳入保障性公共住房保障范围,制定员工制家政从业人员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家政三方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

2.推动家政进社区。鼓励家政服务网点建设与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卫生室等综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促进家政进社区。对家政“领跑者”企业在社区租赁场地设置服务网点,其租赁场地不受用房性质限制,为家政服务人员就近居住提供便利条件,社区服务网点统一存取服务工具。构建社区家政生活服务圈,创建新的家政服务消费场景,构建“政府+企业+社区服务”社区家政服务新模式,全面打造“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全链条家政社区服务。

3.打造知名家政品牌。引导优势资源向家政“领跑者”企业靠拢,加强对家政“领跑者”企业财税、融资、营收奖励,支持培育家政品牌企业,通过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领跑者”企业连锁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采取直营、连锁、联盟等现代组织方式,形成网络型组织结构。推动酒店业、物业、养老服务业、互联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大型企业进入家政服务领域,实现家政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

4.引导家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家政服务数字平台,推动家政服务与养老、托育等产业融合发展,链接和整合行业资源,解决分工合作问题,实现高效便民集中分布、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培训秩序、“抱团”发展。谋划建立南宁市家政产业园区,吸引南宁市本地及市外优质家政企业入驻园区,给予园区内企业场地租金、金融、营收、品牌创建、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5.推动家政领域信用建设。积极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立足广西家政服务业信用管理系统,归集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加大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录入力度,建立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推行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为每一位合格的家政从业人员免费发放“居家上门服务证”,对家政服务业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6.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给予企业降低要素成本、缴纳员工社会保险补贴等支持,扶持家政企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对接国内外一流的家政服务业企业,引进相关重点家政企业落户南宁,以政府资金带动一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南宁家政服务供给,满足更多家庭的服务需求。依托广西家政服务业信用管理系统、南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家政服务“信易贷”工作,鼓励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和商业自愿的前提下,为信用良好且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五、教育培训业

(一)布局区域及发展目标。

1.布局区域:南宁市教育培训服务业主要布局在武鸣区、西乡塘区、青秀区和东盟经开区,重点将武鸣区、青秀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教育与培训中心,规划建设南宁教育园区、伶俐教育园区、中国—东盟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等。

2.发展目标:到2025年,推进职业教育和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二)重点任务。

面向东盟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南宁特色国际视角的创新学习型城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匹配性,大力发展现代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

1.职业教育。推进新一轮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专业,培育壮大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相关的专业,构建与首府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均衡开展对外培训和在校生培训。推进建成政府引导、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业全面参与的培训基地。加快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推进“1+X”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等建成南宁市产教融合示范点。

2.在线教育。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大力发展现代在线教育,实施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示范区规范建设行动,将南宁二中、南宁教育园区、相思湖高职教育集聚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区的在线教育标杆。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完善高端技术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智慧教育、线上教学的人才需求。

(三)主要措施。

1.完善南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对教育设施布局的引领作用,新建、改扩建一批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实训基地,高标准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规划建设高职校新园区,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基地。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南宁教育云平台的应用,引入市场化第三方云计算、云应用和云服务资源,构建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教育云平台。

专栏7高标准建设教育培训基地

 

高标准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推进东盟绿地大学城等项目落地,立足北部湾、面向东盟、服务大区域,整合资源、优化提升,打造南宁市“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文化交流中心、广西一流的大学园区,增强进驻的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形成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以人才汇集之地的吸引力引入高新技术产业。

打造“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打造高等教育、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科技园“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重点建设南宁研究生院、南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宁科技园、南宁国际教育园四个子项目,开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和新型建材产业相关的高端智库建设、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培育与孵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

 

2.加强教育交流学习合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面向东盟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支持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国外同类学校结成友好学校,支持中外学校在邕合作办学,重点建设中国—东盟质量工程教育基地等国际化专业合作项目,推动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完善教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第三节 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

一、平台经济

围绕商品交易、服务供给、要素支撑等重点方向,结合全市产业发展特色和平台经济发展基础,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平台型服务、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平台经济品牌企业,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圈。

(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

1.重点任务。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制度创新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新模式,着力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业务流程、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跨境电商发展的完整生态圈,做大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支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垂直电商平台,扶持轩妈蛋黄酥、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等特色电商平台进一步发展。借助国内电商知名企业及省内大型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加快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规模。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服务衍生制造新模式,鼓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挥大数据、技术、渠道、创意等要素优势,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

2.主要措施。

1)加快电子商务平台重点载体建设。围绕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以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核心的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物流、跨境金融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企业,将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成中国—东盟贸易新通道。围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建设和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等。

2)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企业。鼓励桂贸天下、汇贸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跨境电商服务,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O2O线下体验店,设立海外分公司,培育跨境电商品牌。加快培育本土直播电商平台,鼓励发展面向东盟为主的网络直播经济,推动南宁产品“卖全球”、南宁市场“买全球”。

3)完善跨境电商支持要素。推进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建设,通过探索“跨境电商+国际联运”新模式,积极推动南宁综试区至东盟跨境电商货运班车(南宁—河内)以及菜鸟网络中国至泰国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项目落地。立足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9所本科高校东盟小语种专业、启迪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卖家孵化、电商直播、小语种客户服务等培训服务。

(二)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1.重点任务。面向细分行业、产业集聚区和大型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需求,汇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各类企业,吸引国内外知名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落地,建成一批定位精准、具有特色的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主要措施。依托面向东盟的开放优势,加快南宁市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鼓励博世科、广西建工集团、美斯达等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数广云商、优而敏、泛糖科技等一批平台型企业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和中小制造企业“双创”平台,支持高新区、邕宁新兴产业园区等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加快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促进制造业服务化。

二、总部经济

(一)重点任务。

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商贸、物流、金融、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总部为核心,以高新企业总部、制造业总部为补充的总部经济发展体系。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互联网企业、创意类企业、工业设计企业、科技金融类企业等新兴服务业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职能总部等。加快推动总部经济从以单纯吸引总部机构落户向发掘总部经济能量的转型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借力楼宇经济发力总部经济。围绕“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从盘活楼宇存量、培育总部楼宇、完善配套功能、加强人才服务等方面引领楼宇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把五象新区、青秀区建设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总部基地,有重点有步骤地聚合一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楼宇、创建一批示范性楼宇经济聚集区,推进建设一批辐射华南、面向东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楼宇经济示范区。

2.招引总部企业做大总部经济。建立总部企业招商项目库,争取引进国内500强、央企、国企、面向东盟的区域总部和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大力引进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加快汇聚一批具有区域中心能级、综合效益贡献度高的总部企业。积极引导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嫁接市外优质资源,设立总部型法人机构,支持区内各市企业在南宁市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完善相关利益分享机制和配套政策。做好面向总部机构、总部管理人员的高端个性化服务。

第五章 重点支撑工程

第一节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实施“强龙头”行动,依托五象新区、青秀区、高新区等载体平台,培育一批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形成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良好产业生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围绕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物流、大数据、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招商队伍和招商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现代服务业跨国公司、国内上市企业在广西设立综合总部、区域总部、职能总部。加强重大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增强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实施加快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完善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把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走好,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二、培育壮大中小企业

加强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扶持,推动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提升,并向高质量骨干企业发展。实施企业上规入统培育行动,突出“内培外引”,在财政、金融、人才、科研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健全“政金企”合作平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好银行融资项目和企业建设项目的对接。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化、集团化等手段,逐步成长为自主创新能力强、运营能力突出、主业方向明确、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三、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助推一批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成长速度快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建立完善南宁市瞪羚企业培育工作体系,完善财政支撑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及管理人才聚集,提高精准服务水平,促进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券、科技保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等系列政策,打出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工程、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计划项目等“组合拳”。加强对创新创业集聚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专业培育载体建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项目融资、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

第二节 平台集聚提升工程

一、优化提升服务业集聚区

培育壮大已认定的9个自治区级及27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提高集聚功能。按照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储备工作。建立集聚区年度发展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强化集聚区动态管理,对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经提醒整改不认真、不积极的,取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以优化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政府+运营公司+第三方机构”等新模式,提高集聚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能力。

二、促进园区服务业集聚发展

推动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等重点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发展优势,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态集聚,加快完善园区周边教育、医疗卫生、餐饮、文化娱乐、商业零售等生活性服务配套,形成完善的园区产业综合服务生态圈。

三、打造服务业重点产业平台

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金融城、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东盟科技城等平台作用,着力增强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型服务功能。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集聚区域内企业的共性需求,结合重点产业布局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依托各类要素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政务服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功能完善、支撑明显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四、提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

加快推动关联企业、重大产业项目、优质资源在集聚区内集中,增进产业链耦合深度,打造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虹吸效应的资源要素集聚中心,提升技术要素、人才要素、资本要素、产业要素等的集聚能力。瞄准集聚区域的产业关键领域和弱势缺失环节,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核心技术攻关、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融资机制、持续建链补链强链等方式,提升资源要素配套水平。推进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业集聚区域市政设施、信息网络、节能环保以及给排水、供电等综合配套设施,强化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不断增强集聚区的整体服务能力和吸引力。

第三节 业态创新引领工程

一、提升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

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医疗卫生等领域科技发展。打造高层次区域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加快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南宁力合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共建高端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深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拓宽服务深度和广度。推进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支撑南宁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升南宁与东盟科技合作交流水平。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金融、物流等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零售、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大数据应用产业发展,加快经济数据与医疗健康、社会保障、金融服务、教育文化、交通旅游、住房租赁等深度融合,形成一批高水平大数据示范应用,推动智慧景区、智慧商圈、智慧公园、智慧园区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重点应用项目。

三、打造服务业“邕系品牌”

深入“邕系品牌”建设,提升“邕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着力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领域打造一批服务业品牌。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重点培育大数据、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南宁服务业企业品牌。

第四节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推进优势资源型产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制造业重点行业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智慧物流、生物医药+大健康、金融业+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电商、研发设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推动委托检测、设计、研发等服务外包形态从货物贸易分离,加快发展测试服务、工业设计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通过订单农业、直采直销、投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纽带,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产销稳定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全面升级。鼓励平台型企业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业产学研合作水平,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合作,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涉农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暨农业生产托管、农业产业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等融合模式创新。

三、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

以科技和信息服务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内部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推进“物流+”产业,推动物流与贸易、电商、金融等跨界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强化文化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广告创意制作、动漫制作、工艺设计等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旅游和设计服务业与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健康+”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健康旅游+养生保健+休闲运动”“健康+旅游”“健康+体育”“旅游+体育”“体育+会展”“旅游+教育”等模式。强化创新驱动作用,激发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活力。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服务领域的普及应用,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健康医疗、养老、旅游、教育示范企业和项目。

第五节 人才培优引强工程

一、高端人才集聚行动

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邕江计划”,升级打造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引才品牌,重点发挥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在外广西籍杰出人才回乡交流活动的招才引智作用,推行重奖引才、以才引才和渠道引才,拓宽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和选拔渠道。加快建设“人才飞地”,通过在国内外创新活力强城市设立的人才工作站、研发机构、飞地孵化器等,强化人才引进培育、科技研发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设立海外服务业引进人才联络站和技术合作平台,完善人才跨境流动配套政策措施,高品质建设具有国际标准的社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提供全流程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优化人才招引效果。

二、专业人才培养行动

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优秀青年科创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培育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鼓励支持驻邕高校、职业院校以面向东盟为重点,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向型人才。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实施“乡村能人”培养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托举项目”,引导人才向农业生产流动。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推行新型学徒制,打造人才创业孵化融资路演平台,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三、技能人才扶持行动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打造高质量劳动力培训基地,逐年扩大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规模。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养老、家政、体育健身等服务业企业员工制转型,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做好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工作年限与技能人才支持政策的衔接。关心关爱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保障合法权益,宣传激励优秀典型。

四、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南宁市“1+6”人才政策和“强首府人才18条”等政策,强化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管理机制、服务保障。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南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全面做好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切实做好同城高层次人才“免办”认定工作。培育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化各类人才服务。

第六节 开放合作深化工程

一、积极打造中国与东盟产业链的铆接点

发挥南宁作为国内大循环和中国—东盟国际循环交汇点的独特优势,深化与东盟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合作。全面强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积极推进更多东盟会议、区域合作组织、高级别论坛入驻南宁。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全球采购中心,从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延伸到国际产能合作、跨境金融创新等领域。强化国际通关合作,在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实现深度融合。

二、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加快现代服务业“东融”步伐,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吸引更多大湾区服务业转移。全力抓好“行企助力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重点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开展合作。加强邕港、邕澳合作,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南宁分园。深化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共享,支持南宁市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选点建设“人才飞地”或创新中心,力争引进更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和项目。

三、增强对北部湾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提升南宁作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发挥南宁比较优势,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体制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不断深化核心城市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加强与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的经济往来,对接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重点在金融开放、科技创新、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合作,推动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探索建立北部湾城市群市际合作机制,加强与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等周边地市规划对接,谋划共建“飞地园区”,做好“向海”“向边”文章。

四、推动服务业系统性制度性开放

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逐步扩大电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金融、数字贸易等领域有序开放。探索推动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推动在南宁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化升级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服务东盟的离岸数据中心。

五、培育服务业开放型经济新动能

重点发挥区位优势对接RCEP,凸显南宁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在全面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对外开放基础上,加快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新规则,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推动东西部产业协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巩固物流、旅游、对外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的规模优势,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发挥南宁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的作用,统筹推进重点产业规划、重点工程建设、重大事项落实、重大问题解决,统筹推进南宁现代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制定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夯实主体责任,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推动本地区服务业提升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

打造全方位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整合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出台的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实施政策以及自治区和市层面出台的优化激励重点产业政策,将政策用足用活。积极构建有利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设立支持服务业发展资金,落实支持服务业及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优化供地调控机制,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针对不同服务门类制定土地政策,探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弹性供地制度,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创新对存量工业、仓储等用地的利用,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落实好“桂惠贷”政策,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担保力度,加强财政金融联动,灵活运用贴息、财政奖补、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服务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社会组织管理、统计等制度。

三、精准招商引资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各区域重点、特色产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方针,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大力推动产业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模式招商,坚持链式招商,结合集群式招商,推进企业配套“上下游”整体转移、抱团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聚焦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招商,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产业分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同创新研发等路径,强化区域招商合作,有力有序承接现代服务业,力争在现代服务业招商和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四、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效率和水平,全面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移动办、异地办、简易办,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强化“邕易办”等智能化政务服务,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用水用气用电报装、企业办税、企业融资等事项的审批时限,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建立规范化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畅通市场主体参与政策制定渠道,优化惠企政策动态更新及精准推送机制,厚植“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文化,提高政务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涉企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无事不扰”、公平公正的监管环境。

五、加强统计考核

优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快完善符合服务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新型统计制度,探索建立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监测制度。健全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优化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建立健全优势支柱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统计制度和定期发布制度,改进小微服务企业抽样调查和派生服务数据采集,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健全完善服务业运行月度、季度、年度监测分析制度,建立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和信息资料库等,加大统计数据共享、动态更新和数据审核力度,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抓好结构性分析、比较分析、支撑性指标分析、匹配性指标分析和趋势性分析,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精准调度,为准确判断和分析服务业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六、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要平台和“壮族三月三”直播电商节等重点活动,推进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宣传南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建设成效,推介南宁特色服务、知名企业、大型品牌、优质产品,宣传南宁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吸引相关服务业企业发现南宁魅力、进驻南宁市场,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监督。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服务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2.横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3.宾阳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4.上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5.马山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6.隆安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7.兴宁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8.江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9.青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10.西乡塘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11.邕宁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12.良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

   13.武鸣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