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市政府文件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03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5 09:50

索引号:016004276/2004-00197  
发布机构:宝鸡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4-01-09 12:01:00  
名  称: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03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宝政字〔2004〕1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03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04-01-09 12:01:00 浏览次数:次

省政府:

  现报来宝鸡市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总结,请审阅。

              二○○四年一月九日

宝鸡市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总结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是“九五”以来经济增幅最快的一年。完成大口径财税收入3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较2002年实际增长14.1%。

  主要抓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做好非典防治和抗洪救灾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各级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动摇,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和抗洪救灾毫不放松,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果断措施,加大督查力度,夺取了防治非典和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非典防治工作。在市县乡三级分别组建了防非组织指挥、疫情信息监测和医疗救助体系,广泛宣传,突出重点,群防群治,确保了我市防治“非典”没有出现“零”的突破,夺取了防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面对由于连续暴雨导致频繁发生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各级领导多次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抢险工作。同时,由市上几大班子领导带队,组成督察组,分赴12个县区督察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帮助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并抽调了120名机关干部,下派到受灾严重的40个村,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全市共为受灾群众下拨救灾款780万元,调拨帐篷580顶,棉被1080床,使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二、围绕工业强市建设,实施“8355”工程,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提出并组织实施“8355”工程,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宝鸡二电厂、秦机、陕汽集团、宝鸡卷烟厂、东岭集团等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54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

国有企业改革改组迈出新步伐。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精神,以现有国有企业优良资产为载体,以产权招商为主要手段,通过引资嫁接、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引入增量,激活存量,整合企业优势资产,使一批困难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秦机集团与陕机合资组建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青岛啤酒租赁宝鸡啤酒厂、龙钢集团整体租赁伟宝粤钢管有限公司、东岭集团租赁市焦化厂、宝商集团控股辰济药业都获得了成功,企业生产经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全市共完成16户企业的改制任务,达成各类形式的资产重组项目36个,引进资金17.2亿元。

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整体水平。全市共组织实施技改项目354个,完成技改投资 19.6亿元,同比增长50.1%。冀东水泥扶风生产线等43个当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陕汽集团重型汽车改扩建、东岭集团10万吨锌冶炼等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围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同时,按照“专、精、特、新”的思路,围绕秦川集团、石油机械、中铁宝桥等龙头企业,组织市轴承厂、关中工具厂等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协作配套生产,延长了产业链,带动了弱势企业的发展壮大,改善了我市工业经济结构,增强了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步伐加快。抓住我市作为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重点抓了机械、电子、食品、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积极做好“数字宝鸡”建设和“国家科技示范城市”报批工作。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城市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实施城市答辩,为数字宝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围绕畜牧大市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畜粮果菜药等优势产业增幅加快。大力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推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集中。全市种植业结构呈现“两减两增”趋势,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有所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和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8.2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38.16万亩。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较上年减产4.7%。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制定了《关于建设畜牧大市的意见》。着力抓好畜牧小区建设,重点抓好高产奶牛、布尔羊、秦川牛三大产业,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新增各类养殖小区69个,奶牛存栏9.2万头,羊7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5.9%和2.2%。畜牧业产值达到19.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8%,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良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着手,重点支持农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等龙头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氏、华美、得力康、戊寅、华祥等六户企业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6个,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实施“宝鸡市农民科技文化实施纲要”,全市共培训农民70.66万人次。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大院和“十大良种繁育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示范园27个,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农业生态工程稳步实施。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大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全年共落实管护天然林998.88万亩,封山育林2.9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36.94万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全部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0万人。冯家山、白荻沟、群力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703万元,占年计划的140.6%。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宝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举措来抓,召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县区围绕农民增收、财源增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千阳的奶畜、太白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等,都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县区GDP、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竟相加快发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同时,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狠抓劳务输出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就业培训和服务力度,全市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4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5亿元。

四、围绕旅游名市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制订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的意见》,完成了全市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鸡峰山景区一期道路建设和法门旅游景区以及太白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太白山旅游景区绿化工程已经省上验收通过。梅岭银河郊野公园建设、宝鸡宾馆五星级改造进展顺利;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已动工拆迁。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在中央电视台制作播放了《宝鸡旅游风光片》,在《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上发布了宝鸡旅游产品广告,组织开展了旅游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5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6.7%。

   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整合商贸企业存量资产。完成了宝商集团托管宝鸡饭店、秦岭水泥与建材总公司组建秦岭水泥宝鸡储运分公司,恒力集团兼并盐业公司所属食品厂,金属公司所属银合有限公司国有股退出,市饮食服务公司清香斋、东方饭店等6户商业企业的改制任务。陈仓区物流园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制订了《社区物业管理收费标准》,规范了社区服务业和物业管理。积极扩大住房消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陈仓园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已交付使用,姜园小区住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进入二级市场交易的通知》,有力地促进和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居民扩大通信、体育、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1.5%。

  五、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步伐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展良好。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北坡南山绿化工程共完成造林1.5万亩,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848.8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7%。加快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城市气化率达到80%。北坡森林公园一期、渭河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拦河闸工程已开工建设。十里铺污水处理厂和陵塬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已有25项“创模”指标稳定达标,其余指标可于今年上半年达标。

   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宝鸡大城市建设规划,宝鸡县顺利实现撤县设区。“四横十纵”交通网络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人防斗中路隧道建成投用,陈仓大道建设进展良好,代家湾大桥、卧龙寺大桥开工建设,福潭大桥、渭滨大道建设前期工作正在进行。行政中心东迁步伐进一步加快,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试点不断扩大,市容市贸有了较大改观。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经营城市迈出可喜步伐。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负责管理和经营所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内的可经营性国有资产。土地储备制度得到严格推行,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土地招拍挂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土地拍卖收入6000多万元。加强县城和重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放开小城镇户籍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户口管理政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6%。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并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和挂牌保护制度,加大了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督察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宝兰复线、姜眉公路一期工程等11个项目基本建成;公园路、人民街、川陕路、引渭路、植物园路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滨河南路改造、胜利桥加宽等新开工项目进展良好。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民间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36 %。

六、加快“一区七园”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内生增长机制

高新区发展步伐加快。积极推进高新区体制和机制创新,制定了《关于加快宝鸡高新区发展的决定》,成立了高新区土地储备中心,大幅度降低产业用地价格,增强了高新区发展的竞争力。编制完成了高新区新区二期发展规划。新区CBD、高新大厦、高新广场等项目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新增入区企业80家,实现合同引资30亿元。宝华工程车辆生产基地、阜丰生物工程园等34个项目已经签约。金德宝鸡工业园、瑞海药业、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力兴钛业、华西制药等项目先后落户园区。预计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长25%;

科技工业园建设力度加大。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一区七园的实施意见》和“一区七园”规划。7个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园区框架和主干道路基本形成,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工业园区,东岭集团20万吨锌冶炼项目在凤翔科技工业园开工建设,西安力邦药业入驻陈仓工业园。七个工业园全年共引进项目49个,合同引资55亿元,到位资金8.7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速。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新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041户,私营企业1103户,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141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38%。

   七、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始终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成立了市改善投资环境领导小组和投资商及企业投诉中心,对市级执法部门和综合部门开展了千人公开评议活动,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按照“应进全进、方便群众”原则,加强了公共行政大厅服务建设,基本实现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和各种名目的乱检查、乱收费等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全市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重组和加强了对外开放办和招商局的工作,加大招商经费投入,招商引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两节一会”,积极组团参加了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西交会等多种经贸洽谈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会和“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发现特别展及宝鸡旅游项目推介会”,多次组团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吸引了广东TCL、山东鲁能、江苏徐矿集团、青岛啤酒、深圳德菲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宝鸡,全市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共实现合同引资128.3亿元,同比增长29.2%;实际到位资金46.2亿元,同比增长32.8%。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额8050万美元,同比增长27.2%。

  八、加强财税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财税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狠抓增收节支,集中资金做好“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覆盖面,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共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157个,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80个,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建所(站)任务。加强各项社会保障的基础管理工作,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市各项保障资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9.7%,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增加到7.9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三三五”就业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三50”就业保障工程,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不断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和扶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通过创办生产自救型经济实体自谋职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规范现有劳务市场,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和组织服务,全市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同时,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清理各种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继续抓好百村扶贫开发的同时,加大移民搬迁、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着重抓好6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全市共实施扶贫移民搬迁4560人,使5万名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6元,同比分别增长8.16%和8.95%。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工作步伐,我市被列为全国科技创新区域试点城市,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列为全国十大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眉县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县,彪角、天度等5个乡镇被省上命名为教育强镇。加快信息技术教育步伐,开通了“校校通”地网工程。新宝中9月份建成投用,宝鸡一中按时开学;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建设进展良好;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新校区已开工建设;与省内6所高校初步达成了联办二级学院协议。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广播电视事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表彰和奖励文物保护功臣。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强化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全市有7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开工建设。积极做好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创建工作,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认真落实土地保护政策。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做好外事和侨务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掀起了全民健身新高潮。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诚信宝鸡”建设,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新风,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城市称号。

  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加大依法治市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群防群治为基础,建立治安防控网络,形成了全面覆盖、齐抓共管的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取缔邪教,破获了“9.21”特大爆炸案等一批重大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政府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大力解放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内在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自觉做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在政府系统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的大讨论,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冲破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部门利益的束缚。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凝聚了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和加快宝鸡发展的热情,政府系统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有了显著改观,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狠抓工作落实。积极顺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认真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全市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47项。在政府机关广泛开展了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在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开展了千人行风评议活动,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把抓落实作为一切正确决策的生命和归宿,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抓落实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公开通报制度、考评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抓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执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

   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坚持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推进财政体制、人事制度和职务消费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树立了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虽然我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县域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比较困难;投资环境还有待与进一步改善;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相对乏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