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021年中报净利581788.70万元 同比增长10.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08:50

一、基本财务数据情况

  2021中报   2020中报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19中报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46   -100   0.58  
每股股息(元)   -   -   0   -  
净利润(万元)   581788.70   526513.40   10.5   584057.60  
营业额(万元)   -   -   0   -  
每股现金流(元)   -   5.13   -100   3.10  
每股净资产(元)   -   7.99   -100   7.45  

数据四舍五入,查看更多财务数据>>

二、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不分红

三、业务回顾与展望

  一、公司业务概要

  本行于2008年成立,2010年在H股主板上市,2019年在A股主板上市,综合实力居全国农村商业银行领先地位。本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

  其中,公司金融业务主要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广泛的公司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公贷款业务、贸易融资贷款业务、票据业务、担保业务等;小微金融业务主要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等提供金融服务;零售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贷款及存款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等;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资金营运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托管业务。同时,本行现有1家非银全资子公司、1家非银控股子公司,分别从事资产管理业务、金融租赁业务。

  二、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一)本行发展战略

  本行以“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区域性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经营特色化、管理精细化、培育良好企业文化”,坚持“强管理、控风险、稳发展”的思路,坚持以“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十二字战略方针引领,以大零售业务为核心竞争力,推动零售、小微、公司、同业业务“四客协同+四轮驱动”,持续推动本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能力,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零售立行

  力争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零售作为发展之基和生存之本,全面对标先进同业,通过提升零售“速度、精度、深度”,提高财富管理、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的服务能力和贡献度,“降本、控险、增效”,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领先的“大零售”业务生态,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本行以重庆地区为主战场,发扬山城火锅文化,发挥“麻、辣、鲜、香”四大特质,形成以大零售金融为核心,公司和同业金融协同发展,金融科技赋能、人才基础支撑,四方辅以企业文化、品牌建设、风险管控和改革创新,共同推动全行业务协同高效发展。

  麻(突出特色):立足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市场定位,把握全行立行优势,坚持“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

  辣(核心竞争力):发挥深耕县域、服务三农的经验优势,借助网点渠道、服务团队、客户基础的核心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新技术、新渠道、新系统,打造具有农商行特色的零售业务体系。

  鲜(协同共进):以零售为立行之本,加强零售金融、公司金融、小微金融和同业金融联动,实现各条线的深度互动、协同促进。

  香(品牌形象):打造特色突出、深入人心的“渝快”产品品牌形象、“数字农商行”科技形象、“近悦远来”引才形象。

  从“产品营销”向“客户管家”转变。由单纯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产品营销”向全信息、全渠道、全业务、全产品的“客户管家”转变,确保小微、个人、信用卡等不同条线客户都“有人管”,不同客户分类别、分层级“有效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从“B2C”向“BBC”转变。由传统的“银行-客户”(Bank to Customer)向“银行-商户-客户”(Bank-Business-Customer)转变。打造BBC金融生态圈,将银行变成平台,以2W3H评价体系为标准,打造金融、生活一体化生态圈。

  从“传统厅堂服务”向“OMO融合”转变。立足网点场景化、产品数字化,以网点智能机具、员工工作APP等为重要载体,提升线下网点智能化水平,构建生态圈线下服务触点,实现网点由交易性网点向服务营销型网点转型。打通线上线下(300959)渠道信息交互通道,推动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客、服务协同融合。

  用心服务县域,树立乡村振兴示范。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政策机遇,发挥1,456家县域网点渠道优势,充分挖掘农村地区个人和农业产业金融需求潜力。

  全心服务用户,构建BBC金融生态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学养”场景,打造金融、生活一体化生态圈。以“商户码+系统”与商户深度捆绑,切入生态圈建设,以网点为重心、以“三边”为重点,打造场景式营销。树立“渝快生活”新零售品牌,打造“家生活”“车生活”“美生活”系列子品牌。

  专心服务高净客户,做强财富管理。打造专业化财富管理中心,打造专业化客户经理团队,打造专业化财私产品体系,打造专业化客户权益体系。

  贴心服务全客户,重构客户经营体系。以客户为中心重构客户管理体系,实现客户有机构管、有人管、有效管。以“四全三贡献”为考核目标,以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为支撑,实时跟踪客户经理业绩,激活沉睡的零售客户。

  潜心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化产品和流程。优化“存贷汇缴查”基础金融服务。丰富手机银行APP和微银行功能,打造“渝快”系列线上产品。建立智能网点大脑,打造客户经理数字化工作流程。赋能管理,构建自动化、智能化授信与风险管理。

  2.科技兴行

  以打造”数字农商行”为目标,坚持把科技作为创新引擎和增长动力。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快大数据、AI、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运用,让金融科技创新带动全行业务、经营管理同步提升。坚持自主研发,形成具有农商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专利池”和“标准库”。

  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水平。建立金融科技后发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各条线、各业务赋能,为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赋能,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带动经营管理质效同步提升。

  提升智慧金融服务水平。持续迭代“智慧银行”,植入平台基因,探索开放银行,通过整合“平台+场景”“场景+金融”,打造现代金融服务生态圈。

  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水平。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线下瓶颈,加快新一代网点转型,再造客户网点旅程。精准化服务客户、平台化应用场景、一体化联动营销。把线下优势产品搬到线上,逐步将线上用户发展为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信贷消费的综合型客户。

  提升数据挖掘价值水平。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专业处理、深度挖掘,把全行数据存量变为业务流量,推出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专属服务,实现价值“增值”目标。

  3.人才强行

  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和未来希望,围绕“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全力打造政治坚定、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优质人才队伍,加快引进和培养新型业务、风险管控、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管理人才引领计划。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手抓”,选准用好一批既懂经营又善管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层领导人员、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形成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管理体系。

  专业人才开发计划。坚持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支团队,按照“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原则,引进、开发经营管理中急需的高层次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坚持薪酬市场化,不断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匹配、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实用人才支持计划。既重视“高端智能”人才、又重视“基础技能”人才。打造雇主品牌,丰富引才渠道,开展分区域、分层次、分工种员工招聘,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拓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人才资源使用效率。

  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加大人才储备,持续推进“管培生”跟踪培养、上派下挂交流培养机制,加大优秀年轻员工培养管控力度,推进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现场+视频、总行+条线+分支机构”立体培训体系。

  人才服务保障计划。建立健全目标明确、边界清晰、权责对等、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完善基本薪酬体系,推进人才资源数字化建设,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平台,为人才集聚和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本行投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坚守本业、导向明确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顺应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趋势,深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确立“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方向,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增长,致力于将本行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区域性银行”。

  求实进取、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本行成立至今始终保持“标杆行文化”的基因,扎根重庆、面向全国,敢为人先,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西部首家“A+H”股银行,成为全国领先的农商行。传承“忠诚担当、坚韧进取、勤勉敬业、朴实本分”的优良质量,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氛围。

  科学高效、持续完备的管理体系。本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短,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求变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持续坚持精细化管理,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立起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体系及能力,并以先进企业为标杆持续推进重要管理领域管理提升,实现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赋能。坚持“科技兴行”,专设金融科技中心,涵盖业务、数据、科技、渠道四大领域,全面打造数字农商行。坚持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打造“三高”式云服务,推动数据治理“三部曲”,搭建智能化运营“三模块”,共同支撑智能风控、精准营销、高效运营、线上线下融合、精细管理、优质体验、合作生态为一体的七大数字化业务能力。

  优势显著、蕴藏潜力的零售金融。零售战略转型以打造成为“最佳客户体验银行”为目标,推动新思维、新理念、新机制三个转变,借助网点遍布重庆、品牌深入人心、客户基数领先等传统优势,加上新技术、新渠道、新系统三大现代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实施零售金融“五心”策略,打造一个生态平台、一个金融生活圈、一个核心品牌,深度挖掘客群潜能,推动零售金融持续释放潜力。

  绿色发展、深耕细作的公司金融。本行建立“1+3+22+N”的绿色金融体系架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产品,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标杆银行建设。实施“1+2+3”策略做深做透公司金融。

  入三大方面加力加码。

  一体化、协同化的金融市场业务。以“金融市场综合运营商”目标为定位,通过集团“一盘棋”协同作战,以“结算清算+托管”为支撑、“投资+财富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同业、条线、总分三级联动,持续深挖同业客户合作潜力点,形成“投资+资金+托管+投行”全链条客群服务体系。

  三、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1年上半年,本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以自身“经营特色化、管理精细化、培育良好企业文化”为主线,按照“强管理、控风险、稳发展”工作思路,大力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营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经营业绩稳中有升。本集团资产规模12,237.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8.53亿元,保持全国农商行首位。存款余额7,571.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55亿元,贷款余额5,618.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9.96亿元。本集团总资产、存款、贷款的规模均居重庆第一。实现营业收入151.73亿元、净利润58.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5%、10.50%。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本集团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率57.93%,资产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本集团资本充足率14.2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99%,拨备覆盖率312.50%,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本集团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贷款占总资产比重45.91%,较上年末增长1.20个百分点,保持了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零售转型加速推进,零售贷款占总贷款比重45.35%,较上年末增长2.71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占本集团营业利润总额比重50.01%,同比提高9.96个百分点。

  市场形象持续提升。本行排名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第119位、较去年上升3位,位列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761位、较去年上升54位、居西部银行第1位,综合实力居全国农商行和中西部银行第一。本行鱼嘴数据中心入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上榜的金融机构。

  四、主营业务讨论与分析

  (一)零售业务

  本行坚持“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发展战略,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聚焦“个人存贷、银行卡、财富管理、代理”业务,专注客户,保持转型升级定力,进一步深耕零售市场,聚焦发力。2021年上半年实现零售业务收入62.94亿元,同比增加10.0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41.49%,连续四年位居本集团营业收入占比首位。营业利润35.08亿元,同比增加9.44亿元,在本集团营业利润中占比50.01%,占比位居本集团营业利润首位。

  1.个人存贷款业务

  存款规模稳步提升。通过打造“功能型、特色型、场景型”产品的分类管理体系,围绕客户差异化需求,创设特色型和场景型存款产品,实现客户产品渗透,助推存款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个人存款余额5,951.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4.93亿元,增幅5.96%。个人存款总量及增量的市场份额均居重庆市第一。

  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做小做微,突出产品创新,实施差异化信贷服务,持续支持普惠金融,不断巩固个人贷款业务优势地位,多措并举齐推个人贷款业务专业化、线上化、标准化,促进结构转型。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零售贷款余额2,547.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2.55亿元,增幅17.67%。零售贷款的总量及增量的市场份额均居重庆市第一。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余额992.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75亿元;自主研发创新贷款产品,已上线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渝快贷”、房屋抵押产品“房快贷”、房屋按揭“捷房贷”等自主研发产品。自主创新贷款余额81.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59亿元。零售贷款风险控制良好,不良率为0.57%,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2.银行卡业务

  (1)借记卡业务

  本行不断丰富“江渝”品牌借记卡产品体系,推出乡村振兴卡,持续完善借记卡产品功能,助推借记卡业务稳健增长。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借记卡发卡总量达2,458.59万张,消费交易额429.89亿元。其中,具有补贴异地汇款手续费功能的乡情系列借记卡达到1,293.33万张,吸收异地汇入资金381.63亿元。

  (2)信用卡业务

  本行围绕“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信用卡业务积极推进“BBC生态圈”建设,打造信用卡发展新模式,在生态建设、业务创新、品牌建设、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圈建设。围绕“家、车、美”三大场景,构建十九大生态圈,打造以本行网点为中心,串联周边社区商户的多层级、多场景的开放金融服务生态圈。持续推进业务产品创新。推出“江渝信用卡·乡村振兴卡”“江渝信用卡·渝快车生活卡”等新卡种,上线信用卡“秒批秒用”功能,提高获客能力、提升发卡效率。持续推进品牌形象建设。以“区域化、特色化”发展为引领,丰富“江渝信用卡”及“渝快”系列金融产品,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提升本行信用卡品牌辨识度。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完成移动营销APP无纸化申卡,全面替代纸质申请模式;完成虚拟信用卡功能对接,虚实并存卡全面发卡;稳步提升自建核心系统服务能力,有序开展系统迭代,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信用卡新增发卡17.63万张,累计发卡突破156.33万张;上半年信用卡累计消费交易1,728.08万笔,累计消费金额163.52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68.24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8.21亿元,不良率1.99%,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信用卡发卡和规模持续提升。

  3.财富管理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持续突破。一是财富品牌更具实力,以“财富管家、合业和家”为理念,围绕“高净值、高品质、高级别”客户,打造“江渝财富”管理品牌;二是财富管理指标大幅提升,本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净增373.66亿元,增幅5.67%,VIP客户数净增15.6万户、增幅7.05%,AUM净增374.78亿元、增长7.93%,其中财私客户数净增334户、增幅5.67%,AUM净增15.09亿元、增幅5.44%。三是运行机制初见成效,专业队伍日渐壮大,本行理财客户经理人数达到829人、财富顾问42人,打造起涵盖网点理财经理、分支行财富顾问、总行私人银行投资顾问的三级专业财富管理梯队。

  4.代理业务

  代理业务显著增长。本行不断丰富代销产品体系,重点加强与头部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合作,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投资资本市场渠道。2021年上半年,基金产品实现销售33.88亿元,保险产品实现销售7.43亿元,同比增长56.75%,储蓄国债实现销售8.05亿元。

  另外,本行积极探索新型产品合作,对券商类资产管理产品的代销可行性进行论证。

  (二)小微业务

  本行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加速科技赋能小微业务,持续深化具有本行特色的“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户数14.06万户、较年初增加1.21万户,贷款余额853.75亿元、较年初增加106.48亿元,增速14.25%,比全行各项贷款增速高3.00个百分点。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和“两禁两限”规定,通过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方式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90%,在2020年基础上保持平稳态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02%,资产质量控制在合理水平,2021年上半年阶段性达成“两增”2目标。本行在重庆银保监局组织的2020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评中获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构筑小微金融数字化营销体系。一是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开发客户电子合同、抵押登记手续手写签名痕迹保留功能,进一步推进无纸化功能,实现抵押登记部门电子签名、电子凭证信息互认,成为重庆市首家真正实现手机银行在线办理抵押登记的金融机构。二是搭建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办贷渠道,构建开放式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客户可直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线自助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申请;同时,与担保基金管理方-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双方审核信息及结果实现在线传输,极大地提高了办贷效率,切实提升创业就业群体的获得感。

  打造小微金融线上“拳头”产品。持续完善以“房快贷”“票快贴”“税快贷”为核心的小微线上产品体系。优化“房快贷”,增加业务进度提示、部分字段自动预填等功能,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上线“二押贷”,激活本行存量贷款抵押物价值,进一步拓宽房产抵押经营贷款业务的客群。上半年累计投放小微线上贷款167亿元。

  构建小微金融智能风控体系。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引入工商、税务、社保、司法涉诉等外部数据,加强内外部数据挖掘,打造智能风控模型,实现对小微信贷业务贷前、贷中和贷后全流程风险管控,优化线下业务流程,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机制,落实尽职免责。

  强化网点小微金融服务效能。推进分层分类管理,充分发挥本行网点、人员优势,加强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建设,推动17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发挥示范引领与骨干支撑作用;进一步整合分支行小微业务营销团队,2021年全新打造26家“小微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市场品牌,增强网点小微金融服务能力。

  (三)公司业务

  1.公司存贷款业务

  本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以绿色金融为导向,推进公司客户绿色转型。聚焦先进制造,实施“鸿鹄支制”行动计划1,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在渝起航。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物流、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村土地等做好金融支持。报告期内,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外部监管政策和区域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以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性为原则,稳健推进公司业务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公司存款余额(含保证金存款及其他)1,620.45亿元,在重庆区域本外币市场排名第三。公司存款年化平均成本率1.32%,其中活期存款占比72.48%,保持了较高的活期存款占比。本集团公司贷款(含贴现)余额3,070.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40亿元,增幅5.40%,余额在重庆区域本外币市场排名第三;本集团公司贷款(不含贴现)年化平均收益率4.95%,公司存贷利差3.63%。

  加强基建领域金融支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重庆市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大对成渝双城项目及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营销力度。

  下发市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积极跟进铁路、高速、机场、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重点项目。给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FTP定价补偿,增强分支机构营销积极性。主动对接市级各委办局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积极参与高竹新区、万达开等川渝联动活动。2021年上半年,本行新储备基建项目58个,金额584.3亿,已审批通过15个,金额71.92亿,新发放基建贷款71.25亿元,同比多投39.27亿元。支持成渝双城经济圈相关建设项目11个,授信金额超142亿,用信余额超32亿,重点支持了大内高速、遂资高速、营山三峰、铜安高速、渝遂高速等项目。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制造业板块的考核和推动。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最新决策部署和政策精神,围绕政策焦点,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市场敏锐性全心全力地完成各项政策性指标,如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及科技金融支持等。实施“鸿鹄支制”行动计划,对市级重点项目名单中制造业类项目逐户进行梳理,指导分支行做好营销,优质客户深化合作取得突破;深入分析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及现状,把握业务发展机遇。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604.30亿元,较上年末新增4.42亿元,余额稳居重庆市场第一。

  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持续增加乡村振兴领域支持力度。协同重庆市农委现场走访调研,筛选目标客户。下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营销的通知》,制定《江渝乡村振兴贷管理办法》,指导分支行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物流、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村土地等多个领域做好金融支持。

  2.机构业务

  本行不断深化与重庆市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单位和同业机构的合作。通过社保资金代发、国库现金管理、政府债券承销、非税业务代收、预售资金监管等业务,同重庆市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委等45个市属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为践行地方银行社会责任,本行独家为税务提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征收服务,强化养老和医疗保障领域的金融服务。与重庆市红十字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践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与重庆市公积金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配合中心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存制度,扩大受益群体,助推重庆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此外,本行积极搭建“机构联盟”信息平台,分享源头信息,实现总支联动和部门联动,通过产品组合服务,助推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3.国际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国际业务呈现向好发展势头。实现国际结算量34.51亿美元(含跨境人民币28.06亿元),同比增长32.52%;结售汇量13.14亿美元,同比增长48.14%;外汇客户总数达1,246户,较上年末增长28户;表内外贸易融资及外汇贷款余额13.39亿美元。外汇资金交易量稳居重庆本地法人银行首位,其中银行间即期结售汇交易41.85亿美元;银行间远掉期结售汇交易3.74亿美元;同业合作不断巩固,获得境内外同业授信95亿美元,衍生品交易对手30家,海外代付交易对手41家,福费廷交易对手37家。

  区块链运用见成效。一是率先运用外汇局创新开发的“境内外币运费支付”场景。落地重庆市首笔通过外汇局区块链平台办理境内外币运费支付业务,减少客户“脚底成本”,为业务核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撑。目前共23个客户办理了该类业务,合计83笔、517万美元。二是成功运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信保保单融资场景。顺利在平台办理出口信保融资场景业务,成为重庆市首家落地此项业务的地方性银行,目前已在新场景上链3笔业务,合计37.7万美元。

  数字化服务助发展。成功对接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报关信息数据,联通重庆国际贸易和运输提交标准化信息的申报入口,有效提升跨境结算服务水平,推动了本行国际结算金融服务数字化发展。

  乡村振兴添作为。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以肉牛活体作抵押成功办理重庆市首笔“肉牛活体抵押跨境融资贷款”100万美元,帮助某涉农企业成功融入低成本跨境资金,为本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绿色金融增添新举措。

  (四)金融市场业务

  1.金融同业业务总体情况

  本行金融同业业务,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发展为长期目标,辅以科技支撑提高效率,共同推动同业业务行稳致远。

  树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内,本行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

  券市场提供流动性;作为本币核心交易商,深度参与银行间创新产品“X-”系列业务,为提高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度、交易效率、交易质量助力,报告期内多次获得月度“回购创新活跃交易商”、“X-Lending活跃机构”等荣誉称号。

  促发展,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2021年上半年,经济基本面保持稳步复苏,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叠加地方政府债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窄幅震荡,在此大背景下,本行合理安排资产建仓速度;同时,持续盯市,利用灵活的交易策略抓住时机增厚资产收益。负债端,寻找不同市场交易机会,创新融资渠道,利用多样化交易方式拓宽负债来源,不断降低负债成本。

  谋转型,拓宽同业合作空间。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服务意识,以已合作业务为抓手,通过建立交易员适度竞争机制,联动全行其他部门,深挖同业客户业务需求,营造同业互利共赢生态圈。

  提效率,推动线上化转型。一是顺应市场形势,线上化业务占比不断提高;二是持续完善系统支持,业务审批线上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和业务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债券投资情况

  2021年上半年,本行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号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做好多层次债券投资组合,持续优化债券投资策略。

  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债券投资余额3,709.27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和公共机构及准政府债券合计2,323.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5.70亿元,其他债券中AAA1评级债券862.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19亿元,其他债券中AA+评级债券264.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56亿元,其他债券中AA评级债券256.7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4.01亿元。

  3.资产管理业务

  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理财产品余额1,426.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63亿元。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发行理财产品规模922.96亿元,位居城农商理财子公司前列。开业一年来,理财业务实现“四个转型”。

  一是治理模式转型。作为全国农商系统、西部地区唯一一家理财公司,搭建了形神兼备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理财业务运营模式从银行部门制顺利转型为公司法人制,公司运营平稳有序。

  二是产品模式转型。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加快净值化转型力度。截至2021年6月末,集团保本理财余额压降为零,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超88.62%,产品转型升级再提速。

  三是投资能力转型。成功发行“乡村振兴”“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发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周期型理财产品,提升客户体验,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参与公募REITs的认购和投资,加快权益资产布局,创新资产投资不断取得突破。

  四是市场改革转型。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试点产品经理制管理模式,形成“产品经理统筹、投资经理实施、运营经理保障”的三位一体团队架构。搭建投研团队,提升公司投研水平和市场预判力。强化人才强司战略,推行人才添智工程,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程度和团队协作力,为业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依托科技赋能促发展,将金融科技作为推动业务的“引擎”,构建互联互通、高效智能的金融科技平台。

  4.投资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主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6只,承销份额合计60.74亿元,同比增长141.51%;新加入安徽、河北、四川、云南、湖南、山东、江西地方政府债承销团,累计加团数达22家,参团承销地方政府债273.5亿元,同比增长164.3%;圆满完成本行2只绿色金融债的发行工作,金额合计30亿元,其中规模1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全部用于发放具有碳减排效益的贷款,专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同时,后续管理力度持续加大,内部风控质量稳步加强,投行业务综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5.资产托管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1,345.19亿元。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托管风险事项。

  (五)金融科技

  1.践行“人才强行”,持续优化科技人才队伍

  本行持续完善以金融科技中心和科技信息部为核心的银行科技建设组织架构,通过内部筛选、外部引入、校园招聘等多种渠道广泛吸纳科技人才。2021年上半年,持续引进信息安全、系统研发、产品创新、数字风控等领域的各类专业化人才,强化自主核心研发能力的培养,科技队伍结构持续向好。同时加强对科技全员的科技伦理治理,树立正确科技观,健全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市场化机制,全面激活银行内部科技创新活力。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科技人员422人,科技外包人数近800人,专业化科技人才梯队得到持续完善和发展。

  2.坚持“科技兴行”,夯实全行发展转型根基

  围绕人脸识别、图像分析、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智能知识库、视频银行和RPA等关键金融科技能力平台,持续加大对智能科技平台的升级、整合、优化,形成以感知、认知、自动化为核心的7大平台和21项标准化能力,支撑几十个业务场景。其中视频银行完成上线9个场景并在6家支行200多个网点试运行,智能呼叫及知识库平台完成投产机器人自动外呼、辅助人工外呼、自动问答等多个场景,应用RPA完成十余个流程自动化场景建设,传统劳力密集型业务不断由数字劳动力进行替代。同时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银行”,通过综合运用语音、语义等多种金融科技能力,以重庆方言识别的智能语音服务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在手机银行、微银行、智能机具等线上线下渠道推进智能语音服务,实现各渠道中方言和普通话自适应识别,不断降低金融服务获取难度,有效践行普惠金融服务。

  3.发力数字产品,丰富和完善客户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自主创新持续推出和完善票快贴、渝快贷、房快贷、税快贷、捷房贷、二押贷等特色自研产品,同时不断夯实与第三方优质资产的创新合作根基,涵盖信用、抵质押等产品形态,开展差异化服务,有效服务各类客户群体。截至2021年6月末,线上贷款余额821.92亿元,较上年末净增281.99亿元,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整体风险保持平稳。同时推出的线上对公开户“渝账通”服务,实现全线上化的申请、受理、资料提交,将原来需要往返网点3次以上,耗费一周甚至更长的办理时长压缩到只需来网点一次、半个小时办理完成,2021年上半年新开1.1万户,累计开户2.8万户,对传统对公开户业务替代达到80%以上。

  4.强化线上渠道运营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获取体验

  通过“重庆农商云”、智慧银行大数据平台、渠道统一接入、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9大主要平台,强化手机银行APP、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运营管理。不断提升数据洞察和挖掘能力,进一步丰富“猜你想要”“猜你想问”等业务场景;新增“猜你想要”智能化规则51条,优化规则39条,为客户提供57万次智能搜索服务,同比增长77.28%;通过新增抽奖活动模式,新增金融券、虚拟商品券营销工具,实现营销活动主题模板化、页面展示配置化,实现与外部权益平台、小程序等营销资源的灵活对接,联动打造手机

  段、手机银行运行环境检测功能,升级云证通、设备指纹SDK等,完成上线300余条交易事件风控策略,监测各类事件约2.51亿次,对2,121.37万次可疑操作进行加强风险控制,实施了超过1.12万例事中风险交易阻断,全面保护用户信息与交易安全。

  5.深化银行数据治理,提升银行数据要素应用能力

  围绕数据治理,制定并实施以“价值驱动、小步迭代”为方向的数据治理方案,并从数据分析、反欺诈、智能决策、三方数据管理等多种能力开展数据中台建设,打造赋能全行数字化的分析决策引擎,为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支撑全行智能风控、精准营销、优化运营、升级体验、精细管理。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优化智能决策平台系统,目前实时决策日均超万笔,成功率99%以上;完成外部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一期建设,上半年平台接入23个数据源,提供123个数据服务。

  6.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农商特色“专利池”和“标准库”

  本行金融科技立足于“平台架构+关键技术”自主掌握基础上,坚持全体系创新突破,深挖场景、重点突破,围绕人工智能、体验提升等关键领域展开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构建核心领域的“专利池”。上半年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累计拥有各类专利近80项;参与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行业标准3项,银协等团标5项,企标8项;同时本行作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标委)成员单位中唯一一家地方金融机构,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并参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特色领域的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和具体标准编写。

  (六)县域金融业务

  县域是本集团开展三农金融服务的主阵地,县域金融业务是本集团长期以来坚持的战略重点,也是本集团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之一。本集团通过位于县域的5个分行、26个一级支行、110个二级支行及其1,313个分理处、2个社区支行、12家村镇银行,向县域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报告期内,本集团发挥城乡联动优势,深化内部改革,积极创新产品,努力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县域金融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县域金融业务贷款1余额2,887.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8.00亿元,增幅11.94%。其中:县域金融业务公司类贷款余额1,040.19亿元,占本集团公司类贷款(含贴现)余额的33.87%,较上年末增加21.07亿元,增幅2.07%;县域金融业务个人类贷款余额1,847.50亿元,占本集团个人类贷款余额的72.51%,较上年末增加286.93亿元,增幅18.39%。县域存款余额5,315.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7.11亿元,增幅4.67%。

  本行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金融服务举措对接,狠抓措施落实落细落地。依托县域,瞄准该地区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主体,推动金融资源倾斜,助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涉农贷款1余额1,777.48亿元。

  1.改革创新

  (1)强化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稳步地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董事会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汇报,着力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战略部署。高管层下设立三农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委员会,研究拟定本行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政策、规划、任务,协调跨条线、跨部门重大联动事项,促进全行三农及乡村振兴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在总行设立三农业务管理部,牵头全行三农金融服务,在公司、个人业务条线下,专设二级部门、专业岗位,负责三农业务营销指导、产品创新等。在县域分支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三农业务的具体推进。同时,进一步优化转授权方案、简化信贷服务流程等,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

  (2)加强激励

  持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单独编制涉农、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制定专项考核方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相关业务进行绩效奖励。对三农业务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将人员、经费、自助机具等资源向县域分支行倾斜,确保县域地区金融服务得到便捷、及时、有效满足。

  (3)创新驱动

  围绕优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三农金融供给。大力推进银政、银担等合作模式,持续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并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创新“线上+线下”双向驱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产品或服务模式,满足农村地区客群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根据农村市场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对现有涉农信贷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完善,促进产品与市场的融合。

  2.县域个人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制定并实行专项营销方案以推动县域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以县域个体工商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创业创新带头人等优良客户为目标,大力研发个人区域性产品,推出从传统存贷汇到新型投融资的完整产品线,并针对不同类型个人客户群体,开展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对接,利用大数据及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本行作为重庆唯一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银行,已在重庆市所有区县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代理业务,覆盖超过1,120万人,市、区县财政及社会保障部门均在本行开立了社会保障账户,截至2021年6月末,资金余额151.99亿元。2021年上半年,本行共代扣个人养老金439万笔,金额14.99亿元;代发个人养老金3,098万笔,金额104.67亿元,为本行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有利于稳定客户资源,促进各项业务发展。

  本行加大县域电子渠道建设力度,积极营销江渝卡、福农卡、乡村振兴卡、信用卡、手机银行等业务。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在县域地区上线2,960台自动柜员机、315台多媒体查询机、1,608台智能综合柜台,建成并上线运行449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

  在县域共发行1,937.42万张借记卡,占本行发行借记卡的78.86%,较上年末增加61.39万张;发行信用卡121.10万张,占本行发行信用卡的77.46%,较上年末增加14.42万张;开通手机银行客户955.49万户,占本行手机银行开户数的79.56%,较上年末增加62.34万户。随着电子设备的逐步优化,卡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本行能够继续拓展县域客户基础,提高金融业务在县域的渗透率,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

  3.县域公司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围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县域公司金融业务重点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特色化金融服务,积极营销基层结算账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国家和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金融支持。

  本行积极为县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立对公结算账户,助力基层集体组织对公结算的便利化和线上化。继续大力推进县域公司客户的分类管理,积极营销,努力培育核心客户群体。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8家,贷款余额114.26亿元。

  本行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支持力度总体稳定。修订出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江渝乡村振兴贷管理办法》,持续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异地搬迁帮扶等项目。大力支持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对复垦项目累计授信160.1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2.09亿元,贷款余额6.58亿元,累计支持18.68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

  (七)分销渠道

  1.物理网点

  营业机构网点是本行的主要分销渠道。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拥有各类分支机构1,764个,其中县域1,456个。分支行网络覆盖重庆全部38个行政区县,在重庆县域设有1,454个分销网点,在重庆主城设有308个机构。本行将分销渠道建设列入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加大网点布局优化及调整力度以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能力和经营效率。2021年,本行拟搬迁21个及装修改造86个现有分支机构。

  2.自助银行

  为扩展客户服务范围,向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已设立148个24小时自助银行中心,上线自动柜员机4,038台,智能综合柜台,2,100台,自助查询终端338台,自助机具与网点数配比为3.67:1。持续深化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有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6月末,全辖已建成并上线运行454个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在便民惠农的同时延伸本行金融服务触角,广受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欢迎,收到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3.电子渠道

  (1)电话银行

  报告期内,本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的革新,加强金融科技赋能,电话人工接通率94.46%,较上年同期提升2.87个百分点;VIP接通率98.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3个百分点;客户满意度99.33%,较上年同期提升4.39个百分点;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变化,深化客户经营能力,提升电话渠道服务价值,积极拓展外呼营销业务,实现信用卡分期营销额3.73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

  (2)手机银行

  本集团持续创新发展手机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尊享版”、“简约版”、“成长版”三个版本协同,围绕生活缴费、汽车金融等多频场景,上线零花钱、生活费、财商教育、亲情守护、亲情在线等功能,塑造亲情圈,实现零售业务的线上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为方便客户便捷登录,提供密码、Face ID/指纹、手势、刷脸等多种快捷登录方式;已实现手机银行网点预约、ATM无卡取款、语音转账、批量转账、预约转账、心愿储蓄、财富体检、一键缴费、生活日历、借记卡磁条卡换芯片卡保号换卡、小渝助手和扫码办等智能和特色功能的基础上,新增手机银行分享、零售贷款自主支用、解除临时挂失和云打印功能,其中云打印功能满足了客户通过手机银行打印交易流水、回单和贷款还款明细,不断分流柜面业务压力,引导客户办理更多线上渠道业务。

  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手机银行用户达1,200.93万户,较上年末新增77.59万户,增幅6.91%;本年发生交易金额8,590.78亿元,同比增长18.52%;发生财务交易3,751.48万笔,同比增长27.41%。

  (3)企业网上银行

  本集团持续做好集团公司、大中型企业、交易中心、学校等银企直联客户服务;不断优化企业网银,加快新一代企业网银项目建设,对公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渠道整合、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提升本行对公金融服务能力。

  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企业网上银行客户达13.39万户,较上年末新增0.96万户,增幅7.72%;本年发生交易金额交易5,787.30亿元,同比增长47.35%;发生财务交易520.72万笔,同比增长28.72%。

  上半年电子渠道账务交易替代率达96.94%,较上年末增长0.65个百分点。

  五、经营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关于盈利能力

  2021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1.73亿元,同比增长12.47亿元,同比增速8.95%;实现净利润58.18亿元,同比增长5.53亿元,同比增速10.5%,增长达到两位数。主要得益于:一是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2,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8.53亿元,增速7.73%。贷款规模突破5,6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9.96亿元,增速10.63%,增量增速均创新高。存款规模突破7,5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55亿元,增速4.44%。积极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向央行借款规模677.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31亿元,增速8.71%;二是资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占比和零售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各项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为45.91%,较上年末提升1.2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为45.35%,较上年末提升2.71个百分点。一方面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落地实施,重点支持绿色信贷、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以及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另一方面坚持“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有效发挥点多、面广、人熟、地熟优势,不断创新线上产品及服务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持续推进零售业务稳步发展,个人贷款存量及增量市场份额居重庆市第一,零售转型成效凸显。三是存款付息率管控较好。坚持“量价平衡,协调发展”策略,持续加强存款结构及价格管控力度,构建“功能产品、特色产品、场景产品”的低中高“金字塔”型产品定价体系,并匹配差异化存款产品开展精准营销,付息率管控成效显著,存款付息率为1.96%,较上年末下降1BP,同比下降5BP。

  展望下半年,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未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逐步推进,本集团将积极把握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强管理、控风险、稳发展”的工作思路,保持转型升级定力,持续提升零售存贷款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保持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优化费用及资本性支出结构,不断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投入。对标同业,促进良好业绩表现,预计全年净利润可实现稳健增长。

  一是把握降准机遇,继续加大贷款尤其是零售小微贷款投放,“结构补价”效果将持续显现,促进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健。二是把握不同类型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点差差异化上限要求时机,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地方法人机构存款竞争压力,存款“量价”有望继续保持均衡发展。三是随着存款规模的稳步增长,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申请运用,低成本负债占比将提升,对整体负债成本利好。四是继续提升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精准配置资源,持续优化费用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加强投入产出分析,充分发挥财务资源杠杆作用,将成本收入比控制在合理区间。

  (二)关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

  2021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63亿元,同比下降1.20亿元,降幅8.67%。

  其中实现资金理财手续费7.52亿元,同比下降1.86亿元,主要是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资金理财利差收窄所致。在稳步推进代客理财业务的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创设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中间业务新兴产品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着力打造代理保险、基金、现金管理、网上支付业务等中间业务重点产品,培育中间业务增长新动能。上半年,重点中间业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96.7%。一是通过不断丰富代销产品体系,加强与公募基金行业头部公司和保险公司开展合作,推进保险、基金业务代理销售,重点代理业务中收同比增长122.6%。二是不断提升对公产品服务能力,积极挖掘企业集团、政府、事业单位等客户的综合需求,利用本行人才、信息技术优势,为对公客户提供全面的现金管理服务。三是积极发展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形成以标准化债券为主,组合融资、代销、衍生品等新业务为辅的系统化服务体系,实现债券承销类投行业务同比增长43.2%。

  下半年,本集团将基于业务现状坚持分类精细管理,从“巩固优势、突出重点、持续创新”三方面发力,同时加强支撑,促进中间业务稳健发展。

  一是巩固优势,加快代客理财业务优化升级。产品端,发挥好理财子公司专业优势,加强产品创新,持续完善“常态化+特定产品”的产品体系。坚持“固收+”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融入资本市场,适当配置股票打新等权益类资产,增厚产品收益;渠道端,进一步扩大基础客群,不断提升本地理财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市外代销渠道,力争代销机构数量增幅超50%,适时搭建直销平台APP,形成覆盖线上线下、市内市外、全方位、立体式销售渠道网络。

  二是突出重点,深挖中收拳头产品发展潜力。围绕中高净值对私客户,持续提升财富顾问专业能力与投资策略分析能力,提高财富管理业务前瞻性,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财富管理。

  结合集团、政府、事业单位等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将现金管理业务作为拳头产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收付款、资金管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拓展公司类中间业务收入。建立以“投行+商行”为主的大客户服务模式,实施包括贷款、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现金管理等一揽子服务,推动直接融资和担保承诺等业务发展。

  三是持续创新,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一方面继续围绕各类型生活场景,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丰富银行卡产品、积极拓展线上消费场景,并围绕BBC金融生态圈,发展线上商户,不断拓展集金融交易、代理销售、电子商户、营销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客户分层分类建设,围绕着客户需求建立分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针对性提升客户各类型产品持有率。

  四是加强支撑,助力中间业务稳步发展。一方面持续推动产品差异化定价,通过细分客户群体,并结合业务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具体业务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另一方面加强资源保障,细化内部考核,加大牌照申请、投贷联动激励,细化渠道应用、重点产品推广、差异化定价等过程考核,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三)关于净息差

  2021年上半年,本集团净息差为2.23%,同比下降8BP,较上年末下降2BP,半年环比下降趋势有所放缓(2020年末较2020年上半年下降6BP)。一方面积极落实政策及监管导向,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去年下半年发放了较多低收益贷款,加之今年受贷款重定价影响,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21BP。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持续加大贷款投放,资金需求大幅增加,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适度加大同业融资规模,付息负债成本总体略有上升。

  展望下半年,存款市场竞争压力犹存和资金市场利率仍面临下行压力,净息差将持续承压,但本集团将继续加快资产业务结构转型,强化存款付息管控,力争在2021年下半年保持净息差稳定。从资产端看,一是按照年初贷款增长计划,继续加大贷款投放,持续提升“三个占比”即贷款占比、零售贷款占比和创新贷款占比,继续“以量补价”和“以结构补价”,稳定贷款收益率。二是加强利率研判,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同时把握时机,做好“产品结构、期限结构”的合理摆布,加快向交易型、轻型业务转型,稳定资金业务收益,提升发展质效。从负债端看,一是把握不同类型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点差差异化上限要求时机,持续做好存款量价管控,巩固存款发展质效。二是结合业务发展需要,拓展多元负债,继续积极申请再贷款、再贴现等相对低成本资金,优化负债结构,稳定负债成本。

  (四)关于资产质量

  2021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动能不断增强,本集团持续评估疫情风险逐步释放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抓好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后四类贷款呈下降趋势,贷款逾期率保持较低水平,风险分类审慎性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保持向好态势。

  一是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后四类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贷款占比2.27%,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保持同业良好水平。二是风险分类审慎性持续提升。本集团坚持审慎分类原则,在逾期超90天贷款全部纳入不良基础上,稳步推进逾期超60天贷款纳入不良管理。

  截至6月末,本集团逾期超90天以及60天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57.93%、61.93%,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34个百分点、6.78个百分点,同时,逾期贷款率1.25%,继续保持在不良率之下,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三是延期贷款风险有序释放。截至6月末,本集团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的中小微贷款余额为12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亿元,占本集团贷款余额的2.28%,较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本集团针对上述贷款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动态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准确反映资产质量,并充足计提减值准备,有序释放延期贷款风险。截至6月末,上述贷款减值平均计提比例为32.79%,总体上对本集团后续经营的影响较小。四是持续加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本集团对已核销贷款,始终按照“账销、案存、权在、力催”的原则视同表内贷款管理,对业务机构的清收工作严格实施考核督导。2021年上半年,本集团清收表内外不良贷款10.70亿元,同比增加2.79亿元。

  2021年下半年,在国内宏观经济预期向好的背景下,本集团将继续加大信用风险识别、预警、处置力度,严守风险底线,做好后疫情时期资产质量监测与管控工作。一方面,本集团严把增量授信准入关口,顺应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进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型预警体系的运用,提升风控能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以盘活存量不良提升经营效益。总体上,预计本集团下半年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全年不良生成率将同比下降,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同业良好水平。

  (五)关于减值准备

  本集团始终坚持合规、审慎、稳健经营,坚持效益与规模并重、质量与速度并重、内控与发展并重的经营理念,继续保持同业中良好的拨备水平。一是拨备指标较高,风险抵御能力较强。截至2021年6月末,本集团拨备覆盖率312.50%,拨贷比3.99%,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539.49%,逾期6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504.58%。二是减值准备当期计提额同比增速显著下降。2021年上半年计提减值损失39.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9亿元,增速同比下降56%。其中信贷资产计提35.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8亿元,增速同比下降88%,主要是本行去年已对潜在风险贷款前瞻性计提了减值准备,今年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新增的减值准备主要用于信贷规模增长导致的正常计提;同业和金融投资等非信贷资产计提3.2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1亿元,主要是本行今年调整了金融投资的产品结构,加大了利率债等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权重,降低了企业债和信托等资产的投资占比。

  (六)关于“BBC”生态圈打造情况

  本行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家、车、美”三大生活圈,十九大生活场景,积极打造“银行、商户、客户”BBC生态圈。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渝快付”有效商户累计33.7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7.74万户,增幅110.99%,“日活”商户5.34万户,较上年末净增4.74万户,增幅7.99倍。商户累计交易1.06亿笔,较上年末增加9,143.28万笔,增幅6.48倍;累计交易额136.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47亿元,增幅11.56倍;服务的场景化客户56.9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55.46万户。

  下半年,本行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加大“BBC”生态圈的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丰富产品、优化工具,推动商户业务无纸化移动进件,实现“渝快付”商户快速上量、促活。二是大力发展“渝快生活”商户,围绕“家、车、美”三大类、十九小类生活场景,丰富权益产品,优化用卡环境。三是加强与商户的联动与引流,提升客户、商户活跃度,与商户形成“客户互动、业务互进”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