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新闻发布会之财税金融改革攻坚第一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0 18:27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市财政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德州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精神与我市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财税金融领域有两项重点工作任务,由市财政局牵头推进,分别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

一、关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方面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下调增值税税率、增加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提高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等减税降费政策。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又先后出台了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及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免征交通运输等6类行业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20年第一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全市各级财政、税务、人社、医保部门把落实减税降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重点,努力克服财政困难,聚焦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抓实抓细各项政策落实,抓紧抓好宣传辅导,做到“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使各项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

一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解读。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税费政策,并利用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等媒介分类宣传,广而告之。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辅导,提高政策宣传的靶向性。另一方面狠抓政策落实,强化跟踪评估。按月统计调度减税降费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据统计,2020年1-4月份,我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4.59亿元,其中:税务部门落实税费优惠减免企业负担7.37亿元;人社部门落实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减费6.6亿元;医保部门减征医保费0.62亿元。

今年以来,受经济低速运行叠加疫情影响,我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效益下滑明显,地方财政收入受到较大冲击。新形势下,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人民过好日子”的思想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打细算、锱铢必较,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将其作为2020年头等大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坚决完成各项压减任务目标,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

一是坚持制度先行,织密筑牢制度网。市委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制定10条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刀刃向内压缩政府开支,严格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进一步严肃“三重一大”纪律,强化资金审批拨付程序。财政部门细化工作机制,定期对一般性支出压减不力的部门进行跟踪分析、通报约谈,确保将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勤俭节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市级在年初一般性项目压减20%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压减各项财政支出,严格执行一般性支出压减10%、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等次以下的项目压减20%、一般竞争性领域资金压减30%,不再安排一般公务用车购置和办公用房(除危房外)维修改造经费。另外,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再压减30%,出国经费再压减50%,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民生福祉。为进一步增强政府调控保障能力,全面清收盘活结余结转超过一年以上的资金,截至目前市级已清收1.1亿元,兜紧兜牢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一般性支出定期跟踪调度机制,切实压缩非必需、非刚性项目支出,今年以来,市级已累计调减会议费、培训费等项目预算2.5亿元,集中支持疫情防控投入。

三是坚持提质增效,打好管理组合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机制,对专项扶贫资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20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重点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管理手段,有效节约财政资金,截至5月底,市级评审项目涉及资金4.8亿元,审减额4222万元,审减率8.8%。扎实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明细公开会议费、培训费等五项经费预算,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关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

主要包括四项工作。

(一)积极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强化多领域专项资金统筹整合

“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是:由财政部门对原来归属各部门分别管理的、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专项资金,统一整合汇总,设立综合性“大专项”。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各领域的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综合性大专项资金的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主要明确具体支出事项、资金规模、绩效目标等内容。其中,将市委市政府有明确投入标准或投入规模要求的重点支出,统一确定为约束性任务,优先纳入任务清单,确保不留“硬缺口”;其他方面的支出,统一确定为指导性任务,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主管部门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统筹调剂安排落实。综合性大专项及任务清单,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并报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即可组织实施。预算执行中,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任务清单项目的具体实施,财政部门根据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据实拨付资金。

实施该项改革有助于进一步理清部门预算管理权责。财政部门工作职责由抓“全过程”转向“抓两头、放中间”。“抓两头”就是聚焦预算管理主责主业,前端抓预算编审及支出政策审核,后端抓预算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放中间”就是放开预算执行,业务主管部门履行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自主研究提出专项资金的分配意见、印发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立项和验收等,工作环节大幅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使用管理。“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各相关领域专项资金,彻底解决了以往专项资金设置过多、分配过散、交叉重复等“老大难”问题,改革后对应新的机构设置,原则上每个部门对口管理一项资金,以往一个部门对应多项资金或一项资金由多个部门共管的情况明显减少,有效避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业务主管部门资金统筹调控能力明显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已经在市级人才发展、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教育、科技等领域启动实施。经过前期与各业务主管部门反复沟通,研究制定了分领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大专项任务清单,经报市政府批准后,正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二)探索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

根据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该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计划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方式,持续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滚动使用、规范管理、防控风险”原则,按照省财政厅统一安排,逐步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试点工作。目前《关于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起草完成,拟提请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作为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厅部署,逐步出台《关于印发市级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暂行)实施办法》和《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实施方案》,规范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项目运作,加强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用足用好专项债资本金政策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规定,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的,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

专项债券资金可以在城市停车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城乡电网、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水等10大领域作为项目资本金使用,缓解项目资金不足难题。专项债资本金政策,对于拓展项目单位市场化融资空间,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市已成功发行专项债券资金43.1亿元,包括第三水厂改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基础设施、乐陵市人民医院迁建、养老示范城等44个重点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协助市发改委及各项目单位继续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用足用好专项债资本金政策。

(四)加快运营“一公司两平台”

“一公司两平台”,即德州市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部署,是我市创新财政管理、建设经营财政的重要举措。总体思路是:以金融理念运作财政专项资金,通过组建“一公司两平台”,尽快补齐我市金融短板,有效发挥金融撬动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财税征管和金融服务,推动现代化金融手段和业态创新,实现对企业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支持,形成财政职能创新下的“一体两翼三维”发展新格局。

市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是以市融资担保公司为基础组建的综合性金融资产管理运作平台公司,由市财政局履行出资人职责,注册资本暂定4.45亿元,随着集团业务发展逐步增资至10亿元。公司以财政专项资金金融化运作为切入点,统筹运作国有金融资本资产,定位于打造牌照齐全、资源协同、业务联动、审慎经营的省内一流金融控股平台。公司于2月24日完成工商注册和股权划转,目前已基本理顺公司的组织架构,初步整合市属金融要素,设立了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基金管理、资产管理、应急转贷、智慧金融服务和土地整理开发等7大业务板块,下一步将通过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吸引协同市内外各类优势金融资源,打造形成我市金融创新谷和财源发展聚集区。

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立足收入分析、支出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三个体系,着力打造了税源管控、财源建设、经济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政策兑现、绩效管理、债务预警八个版块,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了132个主题分析模型。平台通过汇集、比对、分析各类财税数据,引导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培植重点财源;挖掘税收潜力,提高征管质量;研判经济发展趋势,强化预算执行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平台已汇集了省财政厅推送和市自然资源、医保、公安、住建等38个部门上报数据共计5446万条,基本打破了数据“信息孤岛”状态,实现了财税数据的贯通共享。

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起完善的政府产业政策、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企业融资需求、中介服务联动等多方信息快速传递的即时交流互动平台,让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经营信息、融资需求,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政策、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从而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目前,平台功能模块持续开发推进,已完成与市直部门的数据对接归集工作,全市14家银行机构入驻,发布金融产品和服务38项,通过平台认证接入企业25家,银行通过平台顺利发放贷款3笔,金额达3900万元。

5月份,市政府印发了《德州市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及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两个平台的工作安排。下一步,智慧财税平台将继续汇集整合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做好版块数据分析应用和共用分析模型开发工作;智慧金融平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入驻,扩充数据容量。两平台已于5月29日完成上线试运行,将于7月底前正式上线运行。

各位记者朋友们:尽管我们在财政改革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不断加大力度,持续推进。财政领域的改革创新牵一发动全身,落实这些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媒体朋友的关心和推动。希望大家多宣传、多监督,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谢谢大家!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今年以来,在推进全市财税金融改革攻坚方面,市人社局严格落实国家以及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按照李猛书记关于“人社部门要冲在一线,为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的要求,紧紧围绕“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主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迅速落实落地。下面,我从“减免缓返补保”六个层面,通报人社领域政策改革落实情况。

第一是“减”。就是阶段性对大型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减半征收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

第二是“免”。就是对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免收2020年2月1日至12月31日的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

以上“减”“ 免”两项政策,推进顺利,落实到位,成效显著。2至5月份,全市共为11984家用人单位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8.8亿元,其中享受全免的11026家,享受减半政策的958家。

第三是“缓”。就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执行期为2020年内。

第四是“返”。就是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按6个月的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今年以来,已先后分六批为3203家企业返还4531.96万元,稳定岗位16.44万个。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可由50%提高到100%,这样我市还将返还3508.39万元,拟于6月底全部完成。

以上稳岗补贴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具体项目由企业根据稳岗需求确定。

第五是“补”。就是从鼓励吸纳就业、减轻用工成本、减免房租等方面入手,加大就业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定用工,保障生产经营,目前已发放各类就业补贴2254.13万元。如先后为企业发放疫情期间一次性用工补贴(200元/人/天)723.2万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每新吸纳1人每人1000元)227.1万元,两项补贴落实规模均居全省前列。对设立公益性岗位吸纳困难群体就业的,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已发放补贴744.85万元,惠及困难群体1935人。此外,加大了技能在线培训力度,及时发放培训人员(贫困人员)生活费补贴。增设了最高30万元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补贴。在全省率先推出基层招聘公益性岗位,实现了介绍用工和就业扶贫双赢。

第六是“保”。就是确保参保人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职工个人权益不受单位减、免、缓缴的影响。重点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今年2月份,将失业保险标准上调至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0%(注: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即每人每月1395元。今年1月和2月,按照失业金标准的10.1%为领取失业金的5275名失业人员,每月发放价格补贴125.24元,3月份(含)以后,加倍发放。

为不折不扣落实政策,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我们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注重统筹兼顾。统筹社保、就业、人才等政策,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发挥政策最大效应;二是注重工作效率。推行网上办等服务方式,把工作周期压缩到最短,使所有优惠政策第一时间惠企惠民;三是注重精准性。通过大数据比对,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使政策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和个人,提升企业和职工的获得感;四是注重政策宣传。先后两次举办在线宣讲活动,为企业详细解读政策规定。对我们的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德州日报、德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为政策落实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对新闻媒体、记者朋友给予我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6月6日,也就是上个星期六,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在税费减免、实施社保补贴和以工代训补贴以及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所方面,给予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对通过夜经济、小店经济等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其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社会保险补贴。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组织开展以工代训的,按吸纳人数给予企业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等等。近期,我们将抓紧部署落实。恳请新闻媒体、记者朋友继续关注支持人社工作。

谢谢大家。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

今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德州市税务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税务局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深入细致做好政策宣传、落实和分析各项工作,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积极为推动“重点工作攻坚年”、抓“六稳”促“六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税务力量。

一、讲大局、勇担当,减税降费成效明显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出台了5批23项税费优惠政策,从保供应、降成本、减负担、稳外贸等多个方面,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政策落实时间紧、涉及税费多、受益主体广,对税务部门的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都提出很高要求。全市税务系统扛牢政治责任,聚焦“四力”要求,抓实落地机制,抓细配套措施,抓好宣传辅导,抓严监督考核,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2020年1-4月份,全市税务部门落实新增减税降费累计7.37亿元,其中:2020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24亿元。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6.13亿元。

在支持医疗救治和物资供应方面,积极与市卫健委、发改委、工信局、红十字会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符合优惠政策条件的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重点物资保障企业、爱心捐赠企业及个人名单,建立“一对一”“点对点”专人辅导机制,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10户(次)纳税人享受了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免增值税政策;为1家慈善总会、4家红十字会确认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企业和个人可享受全额税前扣除政策的公益性捐赠共1009.32万元;符合条件企业新购置相关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774.49万元,既保障了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给,又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对一线医务人员取得的临时性补助、奖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约5.71万元。

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我们全面落实“免、减、缓”等各项税费优惠,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税收动力。坚持“抓大不放小”,向小微企业送上政策礼包,以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实助力“小店经济”“地摊经济”繁荣发展,全市超过1.16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到征收率降低的政策优惠。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六类行业及小规模纳税人免征第一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政策,让纳税人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我们用好用足出口退税政策,提供全方位的“非接触式”退税服务,“容缺办理”实地核查事项,压缩退税审批用时,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外经外贸的冲击。截止5月底,全市通过电子税务局等多种线上方式,共为企业办理出口退税5.21亿元,退税速度平均提升45.20%。

二、网上办、高效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税务部门是窗口单位,在出现疫情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办税缴费服务,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公布了232项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配备了183个自助办税终端,引导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涉税事网上办、非必须不到厅、大厅办先预约”。

——搭建“鲁税通”征纳互动平台。目前“鲁税通”平台已覆盖全市2万户企业,总激活率达98.79%,累计创建征纳交流群210个,推送消息1272条,触达纳税人16万户次,有效宣传了税费优惠政策,畅通了线上沟通渠道,成为了及时掌握和回应纳税人缴费人诉求的“主阵地”。

——多方式培训辅导。创新实施税收专家顾问制度,组织全市税务系统239名公职律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才组成工作团队,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税收解决方案,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培训辅导。全市编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汇编》3000册,新增纳税服务专线56条,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覆盖式政策宣传44场,辅导纳税人4.3万余人次。

——推广便利化服务。全面推行免费邮寄,自2月10日起,在全市推出“网上申领发票免费邮寄服务”。3月15日起,将免费邮寄范围扩大到涉税文书资料和网上申领税控设备。截至目前,全市免费邮寄发票4524户次,邮寄发票82.2万份。拓宽社保费缴纳渠道,全市缴费人在原有缴费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客户端等新渠道缴纳,丰富了参保人员缴费选择,实现足不出户缴纳社保费。在发票代开网点,深入推广“二维码”线上申请,实现纳税人“线上申请+线下自提”“线上申请+邮寄上门”,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

三、用心干、用情干,推动攻坚落实落地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2个领域重点改革攻坚,德州市税务局立足税收职能,以开展“制度创新年”为总抓手,制定了《关于落实山东省“重点工作攻坚年”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和德州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十二个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任务的意见》,出台28条工作措施,将制度创新和改革攻坚统筹起来,积极稳妥、全面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开展,努力把因疫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下一步,重点做到三个“聚焦”、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聚焦减税降费,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实现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减税降费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优化工作方法措施,完善落实减税降费的共治格局;持续推广应用“减税降费综合监控服务平台”,为纳税人逐户建立应享政策清单和税费缴纳台账等,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进行自动校验提醒,确保其应享尽享税费优惠;实施“一企一策”税收方案,对重点税源企业“一对一”分类推动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为每一户纳税人建立包括应缴税费清单、减税降费清单、风险预警清单和已缴税费台账、减免税费台账、风险评估台账的“三清单三台帐”,确保纳税人对减税政策的“强制性”享受。

二是聚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在办税缴费智能化便利化上实现新突破。2020年,全市税务系统以“战疫情促发展 服务全面小康”为主题,连续第7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了4类25项89条便民办税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增进办税缴费便利,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德州经济社会发展。

——在提速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方面。根据省税务局统一部署,一类出口企业和列入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库的企业出口退税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全市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在企业自愿前提下,按制度要求,推动无纸化退税申报全覆盖。同类型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实现“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流程统一”。

——在纳税信用增值应用方面。继续丰富“银税互动”的形式和内涵,将申请“银税互动”贷款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B级企业扩大至M级、C级企业。

——在服务新办纳税人方面。将新开办企业纳税人依申请办理的事项,精简为登记信息确认、发票票种核定等6个事项。将企业开办首次申领发票所需各类申请表合并成一张,由纳税人一次填报、确认。凡是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采集办税人员实名信息的,税务机关不再重复采集。企业办税人员已实名的,不再提交营业执照原件或复印件。暂时无法提供企业印章、已实名采集认证并承诺后续补齐的,实行“容缺式”办理。优化企业开办办理流程,实现企业开办涉税事项,一套资料、一次提交、一次采集、一次办结。

三是聚焦税收治理效能提升,在纵深推动税收共治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积极融入德州财税体制改革大局为主体、平台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共治战略,以“共赢促共治”的思维大力推动数据共享、遵从合作、司法协作、智库建设等领域治理协同,着力突破产权转让、破产税源保全、亩产税收评价等治理难点,打造智慧、高效、共赢、和谐的税收共治新模式,提升税收治理效能。4月初德州市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已采集人行、财政、国土、住建、自然资源等32个部门涉税信息8281万条,有效破解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瓶颈。推动修订完善德州市税收保障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征收协助、委托代征、数据共享、信用体系建设、打击违法责任,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管控、重点环节管控、重点税费种管控、重点企业管控的部门责任,有效促进税收共治全链条良性运转,为全市税收共治工作开展提供强力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方便企业办事。

一、缓缴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中小企业以及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展览业、电影放映业,可按有关规定,向参保地医疗保障部门申请缓缴职工医疗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企业应足额补缴职工医疗保险费。

二、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

在降低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各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单位缴费费率:在原7%费率基础上,2月份降低1.5%,由7%下调至5.5%;3-6月份降低2.5%,由7%下调至4.5%;7-12月份降低1%,由7%下调至6%。对企业复工复产进行再支持。

三、确保参保职工医保待遇不降

医保费缓缴期间,企业参保职工可按规定依法享受医疗、生育保险待遇,因疾病住院发生医疗费用,可以实现直接联网结算,医疗保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费用,切实为参保职工减轻就医垫资负担。

四、帮助医药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在对疫情防控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基金基础上,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再向医保协议定点医疗机构预付1个月医保基金,主要用于定点医疗机构以往采购药品和耗材的应付款项,解决医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支持医药企业复工复产、扩大生产。据统计,全市医保部门共向192家医保协议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基金16027.07万元。

五、加强医保政策宣传

通过市医保局官网、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并在微信群中为参保企业答疑解惑。

六、畅通经办服务通道

开设复工复产企业医保经办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公布阶段性降费和缓缴医保费的办理流程、各级经办机构地址和服务电话,切实保障企业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对因受疫情影响逾期办理职工参保登记、申报缴费等业务的,适当延长征缴与年度基数申报期限,确保企业职工待遇不断档。积极倡议和引导企业实行网上办事,大力推行医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并根据企业需求,推出单位业务“预约办”、非紧急业务“延期办”、非网办业务“帮办代办”等便民措施,有效提升了医保经办服务的便捷度,得到了参保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截至5月底,全市已有259家企业审核通过缓缴医保费,缓缴金额2715.38万元;已减征各类参保单位10792家,减征医保费11175.94万元,预计全年将为参保单位节省资金3.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