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徐家楼街道坚决贯彻区委“抓产业上项目”工作要求,以强村公司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集体经济“转型赋能”,实现新飞跃。
坚持党建引领,绘就强村富民“新蓝图”
高点站位、多点发力。街道创新“三线”工作法,建立“三张清单”,对包括强村公司建设在内的村社区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周调度。制定“抓产业、上项目”考核专项激励办法,并纳入村社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极大地调动了村社区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能力、补齐短板。通过组织和参与专题培训会、座谈会等,邀请专家授课、主动学习交流,提高村干部专业素质,为强村公司成立和规范化运营打下坚实基础。精准谋划、多元发展。按照党组织统领、股份合作社出资、集团公司带动发展的模式,打造效益好、可复制、能推广的强村公司徐家楼样板。同时,街道立足村级优势资源,探索四种不同类型的发展路径,丰富了发展模式,避免强村公司之间同质化竞争。
抢抓项目建设,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徐家楼街道已成立了8家强村公司,注册资金3.6亿元,与美国水上飞、泰安国信特来电、上海御农园艺等10余家国内外企业完成签约、开展合作,今年在吸引外资方面 实现零突破,已实际使用外资7.5万美元。同时,探索出一条辖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集体经济三方互促互惠的新路径。今年5月份,4家强村公司联合出资,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高端CT机,现可为辖区居民提供7折以上医疗优惠,获得的收益由卫生服务中心和4家强村公司进行分红,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8万元。
深挖财税潜力,实现应收尽收“新突破”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双满意”提升工作为契机,服务助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从根本上增加税收总量。二是注册成立强村公司,确保其注册地和税源地在泰山区,再以强村公司名义与异地纳税的合作企业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可将租金收入产生的税收纳入本辖区,确保税源不流失。三是积极协调合作企业将工商注册地、税务登记迁入泰山区,目前已有 10家企业完成税源地变更,拓宽了税收来源。
在“抓产业 上项目”工作落实过程中,街道有过硬的党组织书记当头雁,坚强的班子作中坚力量,好的产业作支撑,完善的机制保运转,预计今年强村公司实现产值过千万,税收突破2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0万元以上,解决辖区就业500余人,实现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通讯员 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