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岛集团上班靠谱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03:40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响应湖北省人民政府推进互联网+、服务光谷高新产业群成立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以“光谷”命名的高等院校。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腹地,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之畔,坐落于武汉大学城,周边毗邻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七一九研究院等多所教育科研场所,拥有腾讯武汉研发中心、盛世百捷(百度)等高新企业,藏龙博物馆等人文设施,为学生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人文优势。 学校下设互联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商务学院、人居环境工程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共计30个专业(方向),兼顾继续教育、职业鉴定、行业企业培训。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教育和艺术等多个门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不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以上者占比40%,“双师型”教师占比75%。 学校教学、文体和基础设施设备完善,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校内实训室8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110多个。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学术报告厅、标准化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大型室内体育馆等现代化教学文体场馆一应俱全。现代化5C学生食堂2栋、标准化四人间学生宿舍13栋,配置电梯、配备全新空调、独立卫生间、热水淋浴、独立阳台、网络(无线WiFi)全覆盖,为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提供优质保障。 学校立足光谷、依托武汉高新产业,面向互联网+、5G、人工智能、智联网、智慧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宗旨,以培养服务武汉高新产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持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为突破点,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新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坚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和国家建设的大好机遇,强化品牌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培育一流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陇南师专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成县师范学校(1937年)和礼县师范学校(1973年)合并为陇南师范学校(2001年)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年、2013年,学校先后通过两轮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12月,学校成为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全国唯一专科学校。2015年1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学校加挂“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牌子。2019年12月、2020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先后在我校设立“初等教育学院”、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2.0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培养工作。2019年12月,全国工商联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在我校设立“农村电商人才实训基地”。2020年12月,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省水利厅、教育厅等单位评为“节水型高校” ;被省语委评为甘肃省语言文字达标校、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1年9月,学校被国家语委、教育部评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校占地1036.49亩,校舍建筑面积26.3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亿元。共设有14个二级学院、15个职能部门,2个教辅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5个校级科研机构。开设有46个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32个,实习实训基地15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76.5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95万册、电子图书37.34万册,各类期刊合订本4.49万册,报纸合订本7061本,2023年订购纸质期刊767种,报纸45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635人,其中专任教师52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市领军人才10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7人,陇南市“园丁奖”教师10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各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4人,外籍教师1人,特聘教授4名。在校学生9132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5个(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省级教学团队4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小学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团队、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美术教育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众创空间、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厅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和教改项目共35项。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9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59篇(其中:SCI、EI、CSSCI、CSCD收录期刊以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422篇);出版学术著作63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83种(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外观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39项;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55项。学校在白马藏族、早期秦文化、陇蜀古道及特色产业、资源开发等地域经济文化研究领域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学校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7万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被誉为“陇南基础教育的母机”和“基层干部的摇篮”,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全力提升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专业特色,力争早日建成师范类普通本科院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警察训练总队)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作为全区唯一的公安政法类高等学校,学院是自治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承担着公安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公安理论研究、重大活动安保以及应急维稳处突等重要职能,被誉为“北疆卫士的摇篮”。 学院是我国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公安院校之一,是我党在民族地区最早创办的公安院校,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纯正的红色基因。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8年3月内蒙古公安部在乌兰浩特市成立的直属训练科,同年7月举办第一期公安干部训练班,1953年内蒙古公安部在张家口市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干部学校。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干部学校迁址归绥市,与绥远省公安学校合并,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学校。195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学校与内蒙古政法干校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干部学校,1980年改建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警察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干部学校,2001年4月组建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政法干部培训学院。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学校并入学院。2012年加挂内蒙古警察训练总队牌子。 学院为副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校园占地总面积963亩、建筑面积25.36万平方米,其中和林格尔校区745亩、建筑面积15.88万平方米,新城校区218亩、建筑面积9.48万平方米。内设正处级机构17个,其中政治部、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成人教育处、学生处等行政管理机构6个,侦查系、治安系、交通管理系、公安管理系、法律系、监管系、蒙语授课教学部、政治理论教学部、警体教学部、警训部、图书馆等教学和教学辅助机构11个。学院教师中,有享受公安部部级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12人获评公安部全国公安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7人获评自治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教师2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8人荣获三等奖。近年来,学院多个集体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安教育成绩突出集体”等称号。 学院开设刑事侦查、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政治安全保卫、网络安全与执法、警犬技术、特警、刑事科学技术等8个公安专业,法律事务、法律文秘、社区管理与服务等3个非公安专业。学院教学训练条件完善,建有自治区公安厅信息化培训基地、全区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中心、内蒙古景愿司法鉴定中心、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机动车驾驶员训练基地、警务实战模拟训练中心、警务障碍训练场、警用武器射击馆等实训场所,信息网络安全、电子数据取证、舆情与媒体沟通引导、危机处理、刑事影像技术、文件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痕迹鉴定、痕迹实验、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等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丰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内蒙古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根据公安厅“1+12”(学院+各盟市训练基地)指导意见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自治区公安厅各警种及各盟市公安机关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深化校局合作、系队共建,着力培养高素质实战型警务人才。 学院生源质量优秀,近三年公安专业学生录取分数本科线以上100%,一本线60%以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精神,自2016年起,学院公安专业毕业生参加公安部统一招警考试,初次入警(公务员)率达90%以上,2020-2022年平均总体就业率达95.81%。近年来,学院男子足球队获自治区“主席杯”高职高专组冠军、男子篮球队获得CUBA三级联赛内蒙古赛区冠军。在全国网络安全、大学生英语、数据情报分析、规范汉字听写、中华经典诵写讲等大赛中,学院学生屡创佳绩、捷报频传。 建校以来特别是开展学历教育45年来,学院为自治区公安政法机关培养培训输送了8万多名合格人才,还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8省区培养了大批“双语型”公安专门人才,对于维护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学院培养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1人、二级英雄模范6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6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0人,以及一大批刑侦专家、办案能手,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内蒙古政法公安机关的中流砥柱。 学院承担全区公安机关新录用人民警察培训、中级警官职务和警衔晋升培训、警种专业培训、专项警务技能训练,以及公安部交办的全国公安培训等任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接外警培训任务,目前已承办蒙古国警察机构的刑侦业务、禁毒研修、中高级警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20期,为促进中蒙双方国际警务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鄂木斯克学院、东西伯利亚学院为公安部指定的我院对口交流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蒙古国内务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2022年,学院首次承办约旦打击跨国犯罪研讨班,进一步拓展了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学院年均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7000余人次。 学院是公安厅机关重大活动安保、应急维稳处突的重要力量,承担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抢险救灾及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等任务,为自治区社会安全稳定、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学院师生参加了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中蒙国际博览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为目标,立足边疆地区、突出公安特色、服务社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祖国北疆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应用型普通政法公安本科院校,为自治区培养适应新时代政法公安工作要求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6月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保山卫生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学科特色鲜明、中西医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于2011年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估;2016年通过特色评估;2017年整体搬迁新校区办学,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护理专业在云南省高校护理高职教育专业评估中获五星A级排名第一;针灸推拿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云南省第一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立项为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学校现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临床类别、中医类别考试基地,全国首批(老年照护)、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第二批(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第三批(幼儿照护、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云南省首批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社会人员)培训基地和等级证书考评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骨干专业院校、“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BRTMA)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中德护士(护理)交流计划培训基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单位、中华职教社团体社员单位、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项目首批建设单位、云南省卫生健康先进集体、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首批单位、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建设单位、云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省级校园创业平台、省级文明学校及省级平安校园、保山高校社会科学届联合会成员单位、保山市首个高校尿液(唾液)HIV/STD匿名检测点、保山市园林单位。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注重实践能力,贴近职业岗位,面向基层,辐射周边,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为云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4万余人,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全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职院校优秀校园与建筑图集》,是全国唯一入选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学校新校区占地544亩,建筑面积177253.58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2017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6281.29万元(不含土地、房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466.1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36万册,电子书39万册。现有教职工346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教授18人、副高职称人员70人、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90人。有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6名、云南省高校技能大师2名、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3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省委联系专家2名,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永昌教学名师3名、市委联系专家1名、保山市技术创新人才3名、保山市学科带头人4名、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保山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先后聘请了2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聘请了医院、企业1700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 专业布局合理,人才培养契合产业需求。学校批准招生的普通专科专业30个,现招生的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营养、老年保健与管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预防医学、助产、生殖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19个专业。招收五年制高职专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6个专业。开办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临床医学、护理、中医学、药学、中药学5个专业,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学、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药学等13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办学。中医学专业群(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药学)立项为省级高水平A档专业群;针灸推拿、中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骨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2011年-2018年连续8年荣获云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获2018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奖。 实验实训基地完善,技术技能培养过硬。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18所,校外示范实训基地3个,实习医院和企业88个,顶岗实习单位22个,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有滇西中草药研究所1个,获批云南省教育厅治疗痹症中医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获批云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立项建设专业8个。建有中草药植物园、中医药文化长廊、中药标本馆、生命科学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校史馆、党建馆和针灸推拿技能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检验技能实训中心、中药实验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一园一廊五馆六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学校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护士上岗资格等多种全国性资格考试考点,是全国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云南省保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云南省第236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保山职业培训学校、“云南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是“双证型”毕业生的培训、鉴定基地。学校入选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可在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8个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注重科研提升,强化成果转化。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联合专项5项,云南省科技厅科普惠民计划项目1项、州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1项、“三区”人才项目9项,云南省科协科普项目1项,厅市级科学和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学校被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杰出贡献院校,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保山市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75项。 中医药特色鲜明,文化辐射引领作用较强。坚持“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一流党建”创建思路,积极打造以“植根中医药沃土,培育悬壶济世人才”为中心的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开展太极拳、易筋经晨练,中医药文化大讲堂,打造中医药经典诵读品牌活动,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三进”工作,充分发掘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对外交流领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印度尼西亚卫生教育学院、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瑞典马尔默大学和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过缅甸、印尼籍留学生,成功举办了中-不传统医学研修班。学校坚持多措并举,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融入和服务云南“三个定位”和保山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着力建设滇西中医药人才培养(训)中心,滇西民族医药研发、展示与人才培养中心,面向周边国家的中医药与中国文化国际合作区域交流中心,云南面向西南邻国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新力量、彰显新作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江苏省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肇始于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科职业学校,历经江苏省立宜兴陶瓷科职业学校、陶都工业大学、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等办学阶段,2004年升格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过9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紫砂陶为特色,以艺术设计为重点,覆盖电线电缆、眼视光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艺工文商相融合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 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和4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37个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关注

学校介绍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区南部,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宣城校区规划占地面积3135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宣城校区建筑设计融合徽派建筑元素,通过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目前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达到比较优越的办学条件,教学楼、实验楼群、计算中心、工程素质教育中心、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区医院及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完备。 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宣城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宣城校区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宣城校区专业建设,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以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起点,逐渐形成与合肥两个校区互为依托的专业布局。学校负责规划筹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精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落地宣城,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中坚力量。宣城校区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共有23个本科专业,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与合肥校区差异化发展。目前,宣城校区有在校本科生9797名。 宣城校区办学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已任,坚持标准、坚持质量、坚持特色,已取得显著成效。宣城校区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努力为大学生的“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宣城校区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创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宣城校区积极组织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近3年来,宣城校区学子在50多个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及以上证书280余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78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37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16项。此外,还获得600多个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办学近十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宣城校区办学平稳有序,学生质量可靠,社会影响扩大,2019届、2020届、2021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和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情况良好,2019届和202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5%,2020届毕业生就业虽受疫情影响,毕业去向落实率仍保持在90%以上,其中继续深造率超过32%。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党委、管委会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在宣城市政府与宣城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学管理、用人机制、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在合肥工业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环境优美、办学模式创新的宣城校区已经崭露头角,正朝着特色、和谐、文明、美丽的一流大学校区奋进,必将为学校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增添新动力,为国家、区域及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漳州职业大学。2002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1979年建校的省部级重点中专漳州农业机械学校并入漳州职业大学,正式更名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万人,教职工800多人,高级职称230人,博士25人,“双师型”教师470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名师1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1名。   综合实力   学校设立了10个二级学院(含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46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群3个、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排名第一的专业18个;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7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7个、省级6个,国家级产学研用创新平台1个、省级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41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获奖220多项、省级500多项,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收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一等奖数量并列全国第4,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13。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数据显示,部分毕业生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成为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2022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行榜中,我校位列第十六,福建省第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漳州市政府的重视牵头下,学校以内涵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立足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与漳州各县(区)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围绕县、区需求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漳州市河长制研究院、应急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工匠研究院、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数字社区教育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漳州分中心相继落户我校。发挥食品工程、智能制造等七大专业群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优势,组建漳州市食品产业研究院,牵头成立漳州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与三宝钢铁集团等数十家漳州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ICT)技术学院”,与福建省神悦铸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神悦科技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产业学院”。同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双主体”办学,与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泷澄建筑产业学院”,并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对外交流   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先后与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有关技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课程及职业资格标准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高校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戴姆勒奔驰铸星教育项目成功落户我校,是福建省唯一入选该项目的高职院校;成功承办“中国-东盟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为柬埔寨农业部、商务部20名学员开展培训;2018年,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特色班”在我校顺利开班;2021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项目,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海外办学、师生交流、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采用全英文教学,先后为乌干达、泰国食品企业开展“果蔬加工”线上培训,取得良好成效。   主要荣誉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10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014年: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2018年: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   2021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锦州师专)位于渤海之滨、交通发达的辽西中心城市——锦州。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注册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专的前身是于1914年成立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到今年已经有108年的办学历史。师范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范专业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研究完成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专业(普师)课程方案》被省教育厅采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100多年来,为辽西、辽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基础教育师资,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的知名品牌。 1998年,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当时是全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范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以专业技术岗位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获2009年和2014年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多年来,为辽宁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285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价值1.1亿元。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田径场和体育馆。图书馆建筑面积4627平方米,藏书51余万册。 千兆以太网覆盖了整个工作区和教学区,实现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学校现有教职工563人,其中专任教师413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5人,副教授119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7人。先后有12人获曾宪梓奖,有10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学校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在全省专科学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8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8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8篇,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设全日制师范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8个专业,其中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在校生8719人。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增效益,以特色创品牌”,坚持教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内涵发展为主,致力于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学校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走上了国际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 近年来,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党、政部门的奖励与表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国家 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被辽宁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平安校园”;被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授予“毕业生就业创新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六年在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片段教学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多次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个项目中获得一等奖。 锦州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锦州师专发展,锦州师专滨海新校区建设项目列为2015年市重点工程。目前,锦州师专已经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高身正、敬业创新”的校训,以“博学精教、启智怡情”的严谨教风和“笃学善思、务实致用”的良好学风,努力打造“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区域高职高专教育品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江西师大鹰潭学院基础上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所在地江西省鹰潭市,是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 办学定位学校以培养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定位,服务区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产业发展,培养适需对口人才,是江西省师资培养基地之一和江西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质校”。 办学目标学校秉承“自强、厚德”校训,弘扬“仁、智 、信”校风,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对标对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努力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上“勇争先”。 专业建设学校现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护理与视光学院、物联网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教师教育专业9个、职业教育专业36个(含教师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被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英语教育被认定为“省级骨干专业”。建成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57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80余人,在职博士8人(含外籍博士1人),在读博士12人,双师型教师303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2人。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250亩,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930.6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9.67万册。建有11个教学实训中心,200余个实验场所。建有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早教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是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CCAR-147培训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孵化基地、江西省普通话测试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工业机器人职业能力考试站”,是省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双职业资格能力考试站。 人才培养建校以来,共培养了7万多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9746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证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通过率。近五年,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28项,获省级各类奖项300余项。 科学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主持各类研究课题近千项,其中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00余项。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近7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近30部、专利授权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学校现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拥有“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江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江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6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拥有“鹰潭市航空维修与适航重点实验室”“鹰潭市物联网技术应用重点工作室”“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创业众创空间”“鹰潭市创业孵化基地”等4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现有鹰潭市物联网“学科带头人”1人,教师荣获科研成果奖近百项,其中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第一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3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 办学荣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事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的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位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由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2004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转设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同年11月,省属重点科研院所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校。202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3年,学校入选江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被授予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称号,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直教育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优秀单位、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示范单位等荣誉。 学校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3个校区。建有模具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整车实训基地、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工厂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文科综合实训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技能实训中心,有各类实训实验室9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00万多元。学校立足江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育训并举,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评估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1+X”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和江西省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等称号。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与航空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8个二级教学部门,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多人,专任教师7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0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400余人,双师型教师164人。学校有省百千万人才、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技术能手11人。 学校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40个高职专业,并与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为国家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为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为省级优势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为省级骨干专业。《机械设计基础》《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2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为全省首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数控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范洪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获评首批江西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学校依托校属科研所,设有江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江西省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机械行业技术中心、江西省精密挤压模具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南昌市模具表面处理与加工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技平台。多年来,学校积极发挥校所融合的科研优势,承担国家、部省各类科研、新产品开发项目132项,取得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产品奖33项,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72项,年均科研成果转化收入300多万元。 办学40余年来,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学校师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教师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和省赛一等奖11项,学生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和省赛一等奖36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持“学严行正、用心制造”的校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主动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评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