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的时间你能做什么?喝杯咖啡?打个电话?Everstring则可以在6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对一家企业的客户数据分析,从第7分钟开始,向企业推荐潜在客户。
“像交友网站帮你找女朋友一样。”创始人杨文杰这么形容Everstring的工作原理。
想当企业与客户“红娘”的杨文杰有着傲人的履历,做过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分析师,当过美国私募巨头投资经理。而萌发做这样一个产品的念头,却是因为做投资经理业绩垫底“被逼的”。
应聘摩根大通“想挣钱,再创业”
2007年8月,关闭了第一家创业公司,杨文杰走进香港摩根大通参加应聘。
时任摩根大通中国区总裁李小加(港交所现任总裁)面试了杨文杰,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来摩根大通?杨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想挣钱,再创业,摩根大通只是我的一个中转站。
结果是,杨文杰顺利通过面试。在摩根大通的两年半,他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分析公司,“分析到后面就成精了,整天就琢磨怎么用机器去分析公司”。
2010年,杨跳槽加入美国私募巨头,这段经历进一步催化了Everstring雏形诞生。
这家美国私募巨头管理160亿美元资产,喜欢大海捞针,专挖那些没融过资但成长性好的项目。投资经理们需要排查性地给CEO们逐一“电话销售”。杨文杰对此并不擅长,一天拼了命也只能打20个。
“我连续两个季度全球垫底,再有一个季度就得走人了。”杨文杰说,压力之下,他想到摩根大通的经验,通过分析公司新闻来寻找项目,杨文杰进一步把思路转换为IT程序,试着让机器替代人脑进行分析。新一季度里,杨文杰“冲到全球所有投资经理第一名”。
用计算机为企业寻找潜在客户
杨文杰后来又去斯坦福念MBA,一边上学,一边从斯坦福挖掘了他的精英创业班底。2012年,Everstring正式成立。
Everstring的工作原理,杨文杰形容为“就像交友网站帮你找女朋友”。为企业找客户是同样的道理。Everstring的工作前提是,必须让产品的一端先连接到企业的CRM系统,获取企业已有的历史数据,另一端连接整个互联网。
从2万个维度上对每一个客户画像,建立起机器学习模型,而后比照Everstring连接在另一端的全互联网数据库,找到潜在客户。
为进入中国市场特意回国谈融资
微软是Everstring的大客户。去年8月引入Everstring后,用计算机来替代人脑分析已有的67000家客户,从中挑出最优质对象,总共用时不超过6分钟。使用Everstring不到一年,微软office365的客户转化率从8%提高到25%,翻了三倍。
在2014年8月Everstring完成1200万美元A轮融资后,杨文杰最近特意回到中国洽谈B轮融资,“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
“希望未来有一天,全球所有的公司都有一颗Everstring的大脑,帮他们做更好的决策。”杨文杰说。
■ 对话
跟第一个客户要数据求了1个月
新京报:企业开放他的内部信息,要开放到什么程度?
杨文杰:我们之所以选择先做西方国家,就是因为他们相对有一个信任的基础,比如微软,它每分钟、每秒钟所有的销售记录、所有的成单记录,百分之百毫无保留地都要发送到Everstring连接在企业的一端。
新京报:要取得信任,让企业开放数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杨文杰:是的,信任特别重要,我记得第一个客户的时候,我基本上求了他们一个月,求他们把客户数据给我们,他就死活不肯。还有一个客户,他考虑使用我们的时候,甚至还请了黑客,因为我们的服务器和云端都放在亚马逊,他要看看能不能盗取我们的客户资料,最后发现还是不可以,所以才慢慢建立起信任。
新京报: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
杨文杰:主要是那些大的咨询公司,他们做定制化服务,我们做的是标准化服务。但他们通过人工方式,帮助企业做画像或者做客户调研,过程需要三个月。Everstring只要把链接给我,我们能在6分钟的时间之内全自动分析完成所有的企业历史记录,第七分钟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给你推荐客户了。
新京报:你们现在客户量和营收情况如何?
杨文杰:我们现在客户加起来总共在40个左右,每个客户的客单价都很高,在8万-10万美元。从0做到40个客户,我们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仅上个季度就新增了18家,预计在未来的18个月,会在中国有第一个客户。营收方面,过去10个月,我们的收入做到2500万元人民币左右,估计明年能冲到1500万美元。
新京报:下一步还要做什么?
杨文杰:下一步可做的事情很多,销售、人力、投资、财务、征信都可以,想象空间很大。
■ 创客项目ABC
A. 他们是谁?
杨文杰和汪超,两个金融界人士共同创立Everstring,杨曾任职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分析师、美国大型私募基金投资经理,汪曾是中金公司的副总经理。
B. 在做什么?
Everstring面向公司的销售和市场部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寻找下一个潜在客户”。
C. 投资人怎么说?
Everstring是基于美国市场做大数据技术壁垒高的创新型公司,因为在美国数据基础比较好,企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可以这样做,能够帮助企业级客户增强营收,团队的总体技术和管理能力在行业内都非常高。
——牛奎光(IDG资本合伙人)
采写/新京报记者李媛 实习生 曾庆雪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