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02:56

各县区经信局、开发园区经发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马鞍山市“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马鞍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810日       

   

 马鞍山市“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回顾与总结...................................................................... 1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1

二、存在问题........................................................................................... 2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趋势与机遇...................................................................... 4

一、十四五发展趋势................................................................................. 4

二、十四五发展机遇................................................................................. 8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战略定位........................................................................................... 13

三、发展思路........................................................................................... 14

四、发展目标........................................................................................... 16

第四章  重点领域...................................................................................... 18

一、轨道交通装备....................................................................................... 18

二、现代工程机械....................................................................................... 21

三、高端数控机床....................................................................................... 24

四、绿色·智能铸造................................................................................. 29

五、特色机器人......................................................................................... 33

第五章  空间布局...................................................................................... 39

第六章  重点任务...................................................................................... 41

一、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41

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 42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平衡发展................................................................. 44

四、稳步落实资金配套,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45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46

六、支持配套产业升级,树立特色优势品牌................................................................. 48

第七章  保障措施...................................................................................... 50

一、组织保障........................................................................................... 50

二、要素保障........................................................................................... 51

三、财税保障........................................................................................... 53

四、配套保障........................................................................................... 54

附件1.................................................................................................. 56

附件2.................................................................................................. 57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产业基础规模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传统装备产业转型提升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达421亿元,同比增长10.4%。先后聚集宝武马钢、马钢交材、华菱汽车、泰尔重工、海天重工、粤美金属、方圆精密、海立精密、东海机床、亚威机床、华孚精密、迈特诺等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140余家。

(二)产业集聚步伐逐渐加快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细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建立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两大省级战新基地;形成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197.9亿元、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90.2亿元、现代工程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80亿元,机器人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68亿元。

(三)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一批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智能化水平、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打造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获得省级智能工厂认定8个、省级数字化车间认定34个,推广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89个,形成市级智能工厂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48个、市级数字化生产线18条。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而不强,优势产业影响力有待提升

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制造环节产业规模较小,暂无产值超50亿元企业,长期来看将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潜力和后劲不足。纵向比较,规模体量远小于钢铁产业的千亿级产值规模;横向比较,合肥市装备制造产业拥有安徽合力、美亚光电、合锻智能等18家上市公司,以及恒泰动力、长源液压等5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冠军小巨人企业,发展动力强劲。此外,马鞍山市两大省级产业基地集聚效应仍较弱,基地内重点企业对产业整体的带动作用不强,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能力较弱,基地在全国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二)产业技术含量不高,重大项目支撑力有待增强

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撑力较弱。一方面,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确定的发展方向偏向于基础零部件制造,产品技术含量有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有待挖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在重大项目选择方面更倾向于布局钢铁产业上下游项目,或集中于配套钢铁产业的基础零部件制造;二是缺乏战略性、龙头型重大项目,影响对相关配套产业链的带动发展作用。

(三)人才结构层次失衡,专业人才吸引力有待加强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面临着来自合肥、南京、芜湖等城市的激烈竞争。受区位条件、交通要素、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以合肥、南京为代表的地区集聚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国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服务资源优质、科技资源优势独特、公共资金充足、创新基础雄厚,具备引领和服务全国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持续吸引着大量的人才和技术等资源高度集聚,对马鞍山地区人才的虹吸效应明显。目前,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业人员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人才占比较小,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制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此外,真正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空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趋势与机遇

 

一、十四五发展趋势

(一)个性化定制成为技术革新方向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应对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完善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环节的基础上,正在逐渐挖掘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智能信息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

产品定制化方面,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通过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凭借自身技术基础,引进相关信息技术方法落地,加强定制化设计、发展小批量多品种式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生产线柔性化能力,为高端装备产品的定制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凭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服务。围绕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检修水平,拓展售后支持、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等,提高产品生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二)服务型制造成为联动发展方向

近年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行业创新能力提升、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十四五期间,服务型制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加快发展高端装备产品、装备应用软件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在全产业链上融入服务业技术,高端装备市场逐渐向系统集成及制造业服务化方向融合发展。随着高端装备市场化兼并重组不断加速,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用户不断加强供需互动、联合创新,推进工艺、装备、软件、网络的系统集成和深度融合,开发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满足产品可靠性与高端化发展等需要,带动配套、专业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引领带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端装备服务型制造打造的生态体系方面,新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不断涌现,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助力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初现。十四五期间,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入融合,中国将形成一批服务型制造跨国领先企业和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服务型制造将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将极大改变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使用的方式,信息技术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升级变革。具体来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将推动装备制造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日益深入,新技术运用到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装备产品上,将推动实现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加工参数智能优化和选择、故障自诊断与修复等功能,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二是智能工厂建设将推动装备制造业产品智能化复合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智能工厂建设步伐加快,通信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将不断运用到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搭建等方面。多个机器人或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搭配组装,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复合型产线有望成为发展新风口,实现设计、制造、配料、仓储、售后等相关环节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

同时,对材料、性能和精确度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迎合新时代对于高端装备的需求,一批高性能新材料逐渐问世,拓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应用空间,如航空材料更偏向轻型化、精密化,发动机材料需要满足耐高温的需求,钛合金、高温合金、碳纤维、陶瓷基复材等高性能新材料的产品为新一代航空装备减重、降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提高高端装备精准度、分辨率等性能,适应特殊场景应用需求,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性能新材料的研发作为先决条件需先行。

(四)绿色化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方向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将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变为绿色制造模式。十四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将持续推进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可回收性与可拆解性,装备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成熟。十四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累计下降1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5%以上,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幅度持平。

具体来看,一是绿色化理念成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重要内容。一方面,产业结构绿色化发展将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绿色化发展聚焦装备制造业高端要素,重点推进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二是智能制造将加速装备制造业形成绿色化生产方式。装备制造业属于劳动、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绿色化生产方式加速优化装备制造企业人员结构和流程等。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进企业生产方式绿色化,企业将利用平台、软件满足生产过程绿色、安全等各项要求,持续强化资源利用以及优化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化、减量化、生态化的绿色理念。三是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为装备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供经验支撑。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组织开展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一批绿色制造试点示范,试点示范的发展经验将为未来绿色化改造在装备制造业进行移植、推广提供有效支撑。

二、十四五发展机遇

(一)国际环境深度调整释放广阔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RCEP协议的签署均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释放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高端装备市场规模持续上涨,但受限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固定资本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尤其是铁路、核电、轨道交通、卫星应用等领域。RCEP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放大了产业链供应链集聚效应,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大的市场空间,提高了配置资源效率,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RCEP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推动装备产业扩大双循环规模,倒逼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向中高端领域的探索和发展。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协作加快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将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领域升级,对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产业布局加速重构催动生态优化调整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是困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装备制造产业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是阻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由于低端装备生产领域,中国逐渐开始面临东南亚地区低人工成本的竞争威胁,十四五期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外巨头加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全球产业链布局将加速重构,不确定性已成为中国产业链最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紧抓全球产业链布局重构契机,优化中国产业生态,推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国家政策陆续发布指明产业发展方向

国家政策的实施与不断完善将加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5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起,国家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制造业核心行动计划、制造业增值税减税等一系列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针对高端装备产业细分领域的重大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明确要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高端医疗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域及技术发展。《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主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研发明确了方向,强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明确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上述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的高速稳健发展产生利好政策影响。

 

国家和安徽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汇总

 

文件名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政策内容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12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发展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加速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5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

 

20213

 

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央人民政府

 

20213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设备等发展。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3

 

构建高端医疗装备应用示范-反馈改进-水平提升-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打造国际一流、链条完整、政策衔接、特色鲜明的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创建高端医疗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三部门

 

201910

 

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装备、石化装备、重型机械等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补齐装备制造设计短板。聚焦装备制造业开放设计平台建设,特种用途或特殊环境装备设计,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设计等重点,拟订并发布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清单,探索利用揭榜挂帅机制,引导相关地区和机构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设计成果创新示范应用。

 

2020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财政厅

 

20208

 

明确支持高端制造,包括工业强基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技术改造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示范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首批次新材料研制和示范应用、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保险保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洁净厂房等方面的奖补。

 

《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若干政策》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03

 

实施示范应用工程。鼓励引导三首产品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合作开展自主创新,研制新产品,投入工程化应用(包括研制单位自用),实现业绩首次突破。

发布推广应用目录。对经评定的三首产品,明确评定有效期,按功能特点、服务领域定期发布并动态调整《安徽省三首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作为示范应用的依据。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优先选用三首产品。

 

《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74

 

明确支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抓制造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密集支持的机遇,贯彻落实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发展理念,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规模扩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集成创新与基础支撑并重,提高本地配套,完善应用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聚焦五大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供应能力,开发一批特色突出、带动性强的重大装备,招引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将马鞍山市打造成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二、战略定位

(一)打造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名片示范区

依托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通过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绿色·智能铸造、特色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着眼马鞍山市巨大的高端装备应用市场,发展高端装备与众多下游应用场景的融合方向,面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提供高端装备服务,通过推动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全产业链发展,采取以转型促升级、以技术促发展的举措,将马鞍山市打造成为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名片示范区。

(二)打造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依托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零部件资源禀赋,发挥宝武马钢、马钢交材、华菱汽车、泰尔重工、海天重工、粤美金属、方圆精密等龙头企业优势,激发宝武特冶、中钢诺泰长材智能制造、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牵引效应,联合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机床工具制造业协会等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协会联盟,举办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相关会议,加强本地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着力推进共性和基础性标准的制定、修订,鼓励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将马鞍山市打造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三、发展思路

(一)统筹谋划,高端发展

秉持高端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谋划原则,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统筹协调作用,保障规划和政策实施的一致性,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支撑的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机制,统筹协同推进。从全局出发布局谋划,突出重点,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走好统筹发展道路。

(二)转型提升,创新发展

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结合市场应用趋势,瞄准高端装备新型发展趋势,依托本地高校的人力资源,借助南京、合肥等毗邻城市高校的科研能力,构建适合本地发展特色的科研基地,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培育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新需求,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各类新兴技术融合,引领本地传统装备行业转型升级。

(三)做强特色,错位发展

秉持错位发展理念,聚焦本地的优势产业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绿色·智能铸造、特色机器人等重点方向和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向目标领域倾斜,实现重点突破。立足于服务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本地的高端装备零部件配套合肥、芜湖、南京、上海等地;依托本地在钢铁材料、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优势,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做大规模,使得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将特色环节打造成安徽省内一流,实现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错位发展。

(四)引强培优,集聚发展

秉持集聚发展理念,在战略上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博望区数控机床集聚区、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载体优势,对外提高对项目招商的重视程度,在高端装备先进城市设立专人负责,对接高端装备标的企业,狠抓招商,进一步加强和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马鞍山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同时,关注本地的核心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十四五期间把龙头企业打造成国内一流水平,鼓励企业整合并购,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加强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圈,形成集聚发展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产业规模稳步增加。通过加快基地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建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保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高速增长,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

(二)智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企业产能实现跃升,企业质量实现提升。以本市骨干企业培育壮大和外埠重点企业的招引合作两个维度为抓手,结合智能诊断工作,统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发展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3家,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5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15家,孵化培育若干上市公司,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企业,打造省智能工厂15个、省数字化车间45个;市智能工厂30个、市数字化车间30个、市数字化生产线30条。

(三)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能力加速提升,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依托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在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绿色·智能铸造、特色机器人等多个高端装备关键领域取得技术成果,到2025年,新增2-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进一批产业急需的高端领军人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30余个。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5年目标

 

经济规模

 

产业规模

 

亿元

 

800

 

企业培育

 

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

 

 

2-3

 

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

 

 

3-5

 

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

 

 

10-15

 

智能改造

 

省智能工厂

 

 

15

 

省数字化车间

 

 

45

 

市智能工厂

 

 

30

 

市数字化车间

 

 

30

 

市数字化生产线

 

 

30

 

创新发展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3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0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

 

 

30

 

第四章  重点领域

 

一、轨道交通装备

(一)市场前景

轨道交通装备是国家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轨道交通运输需求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份额持续增加。同时,新车辆采购量的增长,持续增加的投资带动,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成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达到7194.1亿元,同比增长6.5%2020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达到7766.0亿元,同比增长7.9%

1  2018-2020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二)发展重点

1. 新材料生产与设计加工

依托马鞍山市轨道交通基地的发展基础,发挥马钢交材、绿丞复合材料、中辰、中钢诺泰等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新材料和装备设计2个方向。其中,新材料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铁基材料、特种钢材、特种电缆、防水材料和减震材料;装备设计方向的技术突破集中于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2. 装备制造

依托马钢交材的生产经验,重点发展机械零配件和机电设备及系统2个方向。其中,机械零配件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车轮、车轴、轮对、轨道板、刹车片、转向架、内燃机及配件制造、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等;机电设备及系统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于牵引转动系统、辅助供电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和走行系统。

3. 运营维护

依托雷狮轨道交通运维智能装备的生产经验,重点发展运营服务和安全检测及维护2个方向。其中,运营服务的模式突破主要集中于综合联调及试运营、车辆调度系统、智慧系统、铁路运输服务、行车管理培训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等;安全检测及维护的服务主要集中于智能化检测、设备修理、清洗管理和零部件维保。

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

 

主要产品与技术

 

新材料生产与设计加工

 

新材料

 

铁基材料、特种钢材、特种电缆、防水材料、减震材料

 

装备设计

 

结构设计、功能设计

 

装备制造

 

机械零配件

 

车轮、车轴、轮对、轨道板、刹车片、转向架、内燃机及配件制造、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

 

机电设备及系统

 

牵引转动系统、辅助供电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列车制动系统、列车走行系统

 

运营维护

 

运营服务

 

综合联调及试运营、车辆调度系统、智慧系统、铁路运输维护、行车管理培训、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安全检测及维护

 

智能化检测、设备修理、清洗管理、零部件维保

 

(三)发展路径

2021-2023年:招引培育并重,巩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础。锁定轨道交通机械零部件及智能信息系统高端领域,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挥绿丞复合材料产业工程研究院、马钢轨道交通装备、雷狮轨道交通装备等相关院所、企业的技术优势,激发中钢诺泰长材智能制造、神拓轨道交通盾构机刀具制造等项目的带动作用,保障中辰海底电缆、诚创轨道交通及精密机械马鞍山生产基地、行知年产6.5亿套轨道交通及汽车精密机械零部件及冲压件等项目顺利推进,瞄准龙头企业上下游规模客户进行靶向招商,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巩固产业基础,提升本地运维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引进论证咨询、设计、选型、高技术工程施工、集成、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务企业,延伸马鞍山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覆盖范围。

2024-2025年:做强基础配件,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地。在轨道交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环节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包括行车管理培训、特色仿真模拟在内的全方位列车运营、智能安全检测及维护的高端下游服务领域,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形成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结构,并加速产业集聚,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安徽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地。

二、现代工程机械

(一)市场前景

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局面,工程机械行业借助稳定向好的宏观经济和持续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果进一步显现,在市场二手设备加快更新、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政策对市场产生的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拉动出口增长,以及建设施工领域新技术新工法的推广应用等众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工程机械市场再现高速增长。2020年,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达7751亿元,同比增长16%

   
   

 

2  2018-2020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一部分,亟需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积极融合最新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向现代工程机械发展。5G技术与现代工程机械的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趋势,5G低延时、大带宽、广连接等优势为现代工程机械的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设想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操作精准化发展,降低人与设备之间的通信延迟,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十四五期间,现代工程机械产业从以下六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分别为新型高技术工程机械创新,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工程机械产品可靠性提升,工程机械检测、试验与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工程机械产业链强基发展,工程机械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

(二)发展重点

1. 原辅材料及关键零部件

重点布局原辅材料和关键配件制造。原辅材料方面,重点发展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无机粘结剂、水基涂料、高效发热冒口、熔融、烧结陶瓷砂等先进材料,环保树脂、环保型精炼剂、低碳、无碳粘土型湿型砂等绿色材料,镍基合金、特种不锈钢等冶金材料;关键零部件方面,重点发展内燃机、智能低温液压系统、外齿式回转支承、多排柱回转支承等零部件,重点关注锂电池新能源技术、自动导控系统、新能源电动车辆控制系统等技术。

2. 工程机械制造

重点布局整机装备产品、绿色制造与再制造和制造工艺。整机装备产品方面,重点发展挖掘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建设工程整机装备产品,城市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新产品;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方面,重点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在线监测、自动换产等技术,引导企业回收同类工业机械产品,以低成本获得工程机械毛坯,利用专业化、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修复,发掘产品新价值,在再制造领域抢占先机。

现代工程机械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

 

主要产品与技术

 

原辅材料及关键零部件

 

原辅材料

 

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无机粘结剂、水基涂料、高效发热冒口、熔融、烧结陶瓷砂等先进材料;环保树脂、环保型精炼剂、低碳、无碳粘土型湿型砂等绿色材料;镍基合金、特种不锈钢等冶金材料

 

关键零部件

 

内燃机、智能低温液压系统、外齿式回转支承、多排柱回转支承等零部件;锂电池新能源技术、自动导控系统、新能源电动车辆控制系统等技术。

 

工程机械制造

 

整机装备产品

 

挖掘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城市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新产品等。

 

绿色制造与再制造

 

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等信息化改造;在线监测、自动换产等技术。

 

(三)发展路径

2021-2023年:做大零部件配套,实现本地产品融合创新发展。立足长三角选准产业发展新定位,依托本地在绿色智能铸造上游材料资源和下游工程机械应用场景优势,发挥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恩倍力抓斗抓具智能化研发制造、统力高端回转支承等项目带动作用,保障宝武特冶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项目顺利推进,打造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的标杆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亩均效益评价制度为依据,以淘汰落后/整合为抓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通过研发新型工艺智能零部件,运用融合创新和资本运作,建立广泛废料回收体系,提高环保创新能力,主动为规模市场用户提供更精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力图形成技术和服务门槛。此外,吸引高端人才,结合本地高端数控机床、汽车及其他智能装备市场新型需求,引导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着力强化技术攻关,突破纳米级超精加工等核心工艺和技术,提升本地基础,占领国内市场,做到国内一流水平。

2024-2025年:加强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发展。瞄准现代工程机械新型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现代先进技术,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发挥联盟模具、方圆精密、海立精密的外齿式回转支承和多排柱回转支承等龙头企业配套能力,创新服务型制造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招引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入驻本地,对现代工程机械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推动产业链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现代工程机械产业生态体系,助力现代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创新升级和生态建设,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现代工程机械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

三、高端数控机床

(一)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工业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稳定性等精细化指标要求逐渐提升,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机床市场的结构升级将向自动化成套、客户定制化和普遍的换档升级方向发展,产品由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由低档数控机床向中高档数控机床升级,数控机床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整体需求结构调整,下游领域并不景气致使市场规模短暂下降。但随着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D打印、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数控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2020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2472.7亿元。

3  2018-2020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目前,中国高端数控机床仍主要依赖进口,部分核心功能部件和高精度、高可靠性配套件发展滞后,高端数控系统、高速大功率电主轴等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自2015年起,高端产品渗透率虽不断在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化率维持在10%以下,2020年中国高端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7.0%。中国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可控愈加迫切,进口替代需求巨大,为马鞍山市大力发展高端数控机床集群提供了机遇。

   
   

 

4  2015-2020年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二)发展重点

1. 新材料与基础件

依托马鞍山市博望区数控机床的发展基础,发挥恒利达刀片、欧林机械、联盟模具、力源模具等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主要新材料、功能部件、刃模具、数控及驱动系统4个方向。其中,新材料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钢、铁;功能部件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铣头、高速主轴、高精度导轨丝杠;刃模具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多功能组合剪切刀具、高速高效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金属陶瓷刀具、精密塑料模具、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大型塑料模具等;数控及驱动系统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传感器、主轴电机、纳米级数控系统、光纤激光切割机、柔性加工单元设备、运动控制系统、高精度伺服电机、多轴机床控制系统等。

2. 数控机床制造

依托东海机床、裕祥智能装备、安徽津上、乔崴进(安徽)、亚威机床、中亚机床的生产经验,重点发展机械零部件、整机制造2个方向。其中,机械零部件方向的主要产品集中于机床身、高精度主轴和钣金件;整机制造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于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数控磨削机床、轻型切削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

3. 应用服务

依托本地工业应用场景基础,重点发展应用市场和产品服务2个方向。其中,应用市场的拓展主要集中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精密模具和汽车领域;产品服务主要集中于安装服务、定期检验检测、通用设备修理和专业设备修理等。

高端数控机床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

 

主要产品与技术

 

新材料与基础件

 

主要新材料

 

钢铁、其他

 

功能部件

 

铣头、高速主轴、高精度导轨丝杆

 

刃模具

 

多功能组合剪切刀具、高速高效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金属陶瓷刀具、精密塑料模具、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大型塑料模具

 

数控及驱动系统

 

传感器、主轴电机、纳米级数控系统、光纤激光切割机、柔性加工单元设备、运动控制系统、高精度伺服电机、多轴机床控制系统

 

数控机床制造

 

机械零部件

 

机床身、高精度主轴、钣金件

 

整机制造

 

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数控磨削机床、轻型切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应用服务

 

应用市场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精密模具、汽车

 

产品服务

 

安装服务、检验检测、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

 

(三)发展路径

2021-2023年:着力本地配套,引育并举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围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东海机床、裕祥智能装备、亚威机床、中亚机床、乔崴进(安徽)等重点企业,发挥高端数控机床省级战新产业基地和成型机床基础优势,激发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数控龙门机床生产、雷威立式加工机床、裕祥智能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项目的带动效用,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根据下游应用需要,积极招引上游研发环节重点企业,不断提高上游配套能力,加快企业集聚。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开展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的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同时,分别以机械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作为马鞍山市在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不同领域特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逐步提升细分领域的产业规模及影响力。此外,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与国内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进入重点企业的配套服务目录,达成合作共识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逐步提升马鞍山市对长三角地区高端数控机床的服务配套能力,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做品牌、中心企业做配套的发展格局。

2024-2025年:转型高端路线,打造高端数控机床研制基地。依托本地机械零部件等基础类产品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相关国家、省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一方面助力零部件及整机制造企业能够更快地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彰显出马鞍山市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所具备的产业优势,有助于将马鞍山市打造成全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配套生产高地。此外,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数控机床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通过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开展前沿技术,特别是纳米级制造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升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全国影响力。

四、绿色·智能铸造

(一)市场前景

智能铸造是信息化与铸造生产高度融合的产物,绿色·智能铸造是要贯彻国家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战略,实现绿色铸造方式贯穿全产业链,加快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铸造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国家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通过量化融合可以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和转型升级发展。由于人力成本逐年上升、招工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成本上升造成市场竞争力下降,十四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环境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铸造行业亟需通过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管理的智能化优化控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作业强度的目标,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当前,对现有设备及技术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对于企业来说既能实现设备数字化又能减少资金投入、降低成本,是一种十分符合在当前形势下实施的办法。可以预见,大量的中下游铸造企业对此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而作为目前引领智能铸造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将此项需求转化为市场,通过提供设备改造、系统移植及模式复制等服务,既创造收入又可以带动整个铸造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5 2016-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万亿元)及趋势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二)发展重点

1. 通用机械类铸件

重点布局新材料、铸件产品和工艺设备。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耐磨、耐蚀、耐热铸铁等高端材质、高性能要求产品;铸件产品重点发展泵阀类、机电类(含通用机械)铸件;工艺设备重点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或单机,自动化高效打磨清理设备。

2. 汽车类铸件

重点布局新材料、铸件产品和工艺设备。新材料重点发展满足多种材质要求及满足耐高稳定性、安全性要求等不同类别的产品;铸件产品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及底盘部件等铸件产品;工艺设备重点发展粘土砂机械化自动化造型工艺、中频炉熔炼工艺、自动浇注技术、清理机械化技术等工艺。

3. 市政工程设施用品类铸件

重点布局新材料、铸件产品和工艺设备。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等高端材质、高性能要求产品等;铸件产品重点发展污水、雨水、电力、热力、通信管网井圈、井盖类铸件等;工艺设备重点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自动化高效清理打磨清理设备。

4. 轨道交通类铸件

重点布局新材料、铸件产品和工艺设备。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高端材质、高性能要求产品;铸件产品重点发展摇枕、车钩铸件等;工艺设备重点发展粘土砂机械化、自动化造型工艺、壳型工艺、消失模或树脂砂等多种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自动化高效清理打磨清理设备。

5. 其他类铸件

重点布局新材料、铸件产品和工艺设备。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耐磨铸件、各种轻型合金材料等高端材质、高性能要求产品;铸件产品重点发展矿冶、电力金具、能源、船舶、铝镁合金类铸件等;工艺设备重点发展粘土砂机械化、自动化造型工艺、壳型工艺、消失模或树脂砂等多种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自动化高效清理打磨清理设备。

绿色·智能铸造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

 

主要产品与技术

 

通用机械类铸件

 

新材料

 

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耐磨、耐蚀、耐热铸铁等

 

铸件产品

 

泵阀类、机电类(含通用机械)铸件等

 

工艺设备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或单机,自动化高效清理打磨清理设备等

 

汽车类铸件

 

新材料

 

满足多种材质要求及满足耐高稳定性、安全性要求等不同类别的产品

 

铸件产品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部件等

 

工艺设备

 

粘土砂机械化自动化造型工艺、中频炉熔炼工艺、自动浇注技术、清理机械化技术等

 

市政工程设施用品类铸件

 

新材料

 

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等

 

铸件产品

 

污水、雨水、电力、热力、通信管网井圈、井盖类铸件等

 

工艺设备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自动化高效清理打磨清理设备等

 

轨道交通类铸件

 

新材料

 

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

 

铸件产品

 

摇枕、车钩铸件等

 

工艺设备

 

粘土砂机械化自动化造型工艺、壳型工艺、消失模或树脂砂等

 

其他类铸件

 

新材料

 

高牌号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耐磨铸件、各种轻型合金材料等

 

铸件产品

 

矿冶、电力金具、能源、船舶、铝镁合金类铸件等

 

工艺设备

 

粘土砂机械化、自动化造型工艺、壳型工艺、消失模或树脂砂等

 

(三)发展路径

2021-2023年: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速实现产业集聚。立足长三角选准产业发展新定位,发挥中特精密零部件、嘉特科重型轴承、欣视景高端智能装备等项目的带动作用,保障长源液压装备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项目顺利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转换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建立产业链、产业集群、专业化产业园等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产业服务水平,推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集群化发展,深入推动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加速实现产业集聚。

2024-2025年:推进铸造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铸造行业服务型的发展,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创新服务型制造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铸造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铸造产业生态体系,助力铸造产业链的创新升级和生态建设,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特色机器人

(一)市场前景

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过渡阶段,机器智能阶段业务逐渐成熟,行业正从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进行过渡,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有望加速扩容。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8.7亿元,同比增长9.8%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63.6亿元,同比增长12.7%,近三年保持高于9%的高增长速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行业的逐渐成熟,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6  2018-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机器人主要包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个细分方向。随着中国工业智能化的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有效需求日益增加,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31.7亿元,占机器人市场比重最高,达80.1%,预计202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下游产业,将从以汽车、3C电子为主,向多领域多应用进发,在食品饮料行业、锂电行业、家电行业、光伏行业等市场占比还将不断扩大。

 

7  2020年中国机器人细分市场结构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04

(二)发展重点

1. 新材料

依托马鞍山市资源禀赋及埃斯科特钢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基础材料和新型材料2个方向。其中,基础材料包括铝材、橡胶、塑料、钢铁等,加工生产型钢、钢板、圆钢、焊材等材料,新型材料包括高强度特种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特种陶瓷、特钢棒线材等高端装备制造的新型需求材料。

2. 核心零部件

依托马鞍山市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发展基础,发挥远荣、三竹、海思达等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4个方向。控制器方向的技术突破集中于软件算法和控制器平台,伺服系统方向的技术突破集中于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减速器方向的技术突破集中于RV减速器、热处理工艺及精密加工工艺,传感器方向的技术突破集中于物体识别传感器、物体探伤传感器、接近触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及力觉传感器。

3. 系统集成及行业应用

依托马鞍山市海思达、飞马智科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系统集成及行业应用2个方向。其中,系统集成包含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和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3类重点产品,依托海思达、飞马智科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经验,拓展钣金折弯机器人、重载机械手、拉力检测机器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依托海思达拓展教育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的市场应用。依托本地矿产资源,发展矿山机械制造领域。行业应用方面,依托本地基础,提升应用服务质量,重点拓展应急救援、搬运、加工、检查、组装等场景,重点挖掘汽车、建筑、冶金、物流、食品饮料等本地应用。

4. 运维及配套

依托马钢设备检修等运维配套企业,重点发展运营维护和配套设施2个方向。其中,运营维护主要包括综合联调及试运营、车辆调度系统、智慧系统、工程服务等服务;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智能化实验分析仪器、智能执行器、智能测量仪器仪表、智能监控系统等配套延伸。

特色机器人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

 

主要产品与技术

 

新材料

 

基础材料

 

铝材、橡胶、塑料、钢铁

 

新型材料

 

高强度特种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特种陶瓷、特钢棒线材

 

核心零部件

 

控制器

 

软件算法、控制器平台

 

伺服系统

 

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

 

减速器

 

RV减速器、热处理工艺、精密加工工艺

 

传感器

 

物体识别传感器、物体探伤传感器、接近触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力觉传感器

 

系统集成及行业应用

 

系统集成

 

钣金折弯机器人、拉力检测机器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制造;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商场导购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矿山机械制造

 

行业应用

 

汽车、建筑、冶金、物流

 

运维及配套

 

运营维护

 

综合联调及试运营、车辆调度系统、智慧系统、工程服务

 

配套设施

 

智能化实验分析仪器、智能执行器、智能测量仪器仪表、智能监控系统

 

(三)发展路径

2021-2023年:典型示范项目引领,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以数字化诊断为依托,以典型示范项目为引领,保障伟转水处理环保装备生产、福霆智能装备制造、安乐机械一体化生产线等项目顺利推进,大力开拓智能装备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分行业学习借鉴国内外智能制造应用先进企业,针对自动化水平、制造效率、用工数量、产品质量等指标,研究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重点企业,应用设备数据采集器、电子看板、物联网等技术,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等进行连接与集成,逐步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促进食品、服装、工艺等领域企业发展。

2024-2025年: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依托全市功能服务平台,形成服务产业的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设立开放实验室,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检测、研发、培训等服务;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库、专家库、企业技术需求库和高价值核心专利项目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机制,助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第五章  空间布局

 

以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绿色·智能铸造、特色机器人、软件系统方案等细分领域为发展重点,着力构建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以重大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以雨山区和经开区为核心区,以博望区和含山县为两翼、以当涂县、慈湖高新区、郑蒲港新区、和县、花山区为五极的一核两翼五极总体空间布局。

8  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布局图

 

核心区,以雨山区和经开区为核心。以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工程器械、特色机器人为重点发展方向,依托马钢重型机械、泉峰汽车、飞马智科、埃斯科、马钢设备检修、天一重工、宝武马钢、马钢交材、泰尔重工、方圆精密、统力回转支承、远荣机器人等龙头企业,提升终端产品价值链,打造全国领先的具备强大竞争力的高端装备集成制造及零部件配套核心区。

两翼,以博望区和含山县为两翼。博望区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要发展方向,依托裕祥智能、东海机床、乔崴进(安徽)、亚威机床、中亚、恒利达等企业,打造马鞍山市高端数控机床特色集群,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集聚。含山县以轨道交通装备、绿色·智能铸造为主要发展方向,依托爱柯迪、海立精密、大力精密、威龙铸件等企业,推动铸锻造、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五极,以当涂县、慈湖高新区、郑蒲港新区、和县、花山区为五个增长极。其中,当涂县以现代工程机械、机器人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快精一工程机械、经纬回转支承、吉思特智能装备等企业转型发展,重点发展基础装备、成套技术装备及新型核心基础零部件,延伸发展现代工程机械、机器人等领域;慈湖高新区依托安徽海思达、中电泰日升、迈特诺等企业,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海思达机器人院士工作站等平台,重点发展现代工程机械领域;郑蒲港新区围绕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工程机械领域;和县以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为主要发展方向,围绕智能装备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重点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型泵阀等智能装备;花山区围绕高端装备软件设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支撑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以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第六章  重点任务

 

一、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一)制定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十条

制定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和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特点和本地基础,制定出台《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以下简称十条政策)以及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十条政策从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出发,致力于扶持新办企业快速成长、促进存量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管理人才创先争优、择优实施一企一策。用足十条政策、用活十条政策,助力马鞍山市营造省内最优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出台新专项政策的同时,梳理马鞍山市已经出台的相关产业促进和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已有政策,引导现有政策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倾斜,使马鞍山市成为承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重要城市。

(二)积极争取安徽省政策倾斜力度

充分研究安徽省高端装备及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安徽省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及细分领域行动计划,结合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础,寻找省级政策与本地特色的结合点,通过确定本地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方向,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积极申报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以推动各基地稳健发展和促进项目加速落地为出发点,加快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发展,以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带动性建设为主要抓手,争取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向马鞍山市倾斜。

(三)用好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

紧抓国家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机遇,依托已出台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系列政策,结合本地特色发展方向,寻找适合马鞍山市的制造环节、研发环节突破点,探索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一步发展计划。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红利,如十三部门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强调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能够为产品植入更高品质、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设计理念,马鞍山市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梳理国家鼓励发展的细分领域和技术突破环节,探讨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结合本地优势及特色发展环节制定重点发力方向,承接重大项目,争取将本地重大项目打造成全国示范项目。

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

(一)提供智能制造检测平台

为高端装备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可靠性验证测试,形成涵盖材料、设备、产品等全链条式的检测认证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有丰富经验的科技支撑人员队伍,发挥出检验检测仪器的最佳性能,以开展高端装备零部件检测为抓手,通过完善对高端装备半成品、成品的检测,开拓新颖的测试分析方法,将测试平台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具有多项认证、检测资质和授权的权威平台。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与法规的制定,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大项目和主要发展方向为科研院所、企业提供有特色的测试分析的科技支撑服务,进一步助力马鞍山市高端装备产品各项性能的提升,维持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以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输出塑造马鞍山市在省内甚至国内的高端装备领域产业地位。

(二)建立高端装备孵化器和加速器

建立专业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团队,为企业孵化和加速注入新的动力。明确企业在孵化和加速阶段的不同特征,针对孵化器的依托主体不同,为企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不同主体制定不同的孵化方案,充分利用主体资源优势,孵化从研发到小中试、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结构,提供投融资、市场开拓、财务管理、法律和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各项服务,有效降低孵化企业市场风险。针对加速器企业,应当满足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改善企业配套环境要素,提升商务服务体系质量,给予企业更多平台展示最新产品。

(三)搭建知识共享平台

依托现有平台,组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合作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提升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建立合作网络和合作机制,加强创新主体间互动共享与开放协作。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知识溢出效应,打造创新生态。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平衡发展

(一)建立灵活招引机制吸引人才

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研究中心、产业化中心为平台,创新高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采用高端人才人事建档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平台在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的模式进行人才管理。为高端装备及相关产业人才提供一站式办事服务,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包括引进人才居住证办理、异地高层次人才在马鞍山市同城待遇认定、留学归国人员落户等户籍服务以及档案服务,职业资格证书申领等职称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经费申请等资助服务;发布人才工程建设、职位招聘、园区配套等信息动态,进行优秀项目展示,并搭建人才资源库。以项目落地、基地建设为契机,携同高端装备协会等组织不断引进产业专家入驻马鞍山市。

(二)制定人才福利制度留住人才

大力培养高端装备创新型人才,支持企业在高端装备领域组织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人才的选拔培养,为高端装备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完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以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为导向,建立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组织进行分类评价,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改进和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体系,对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在评审时,充分考虑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对标已有职称设定,针对高端装备从业人员,按照从业时间、职业能力测评等维度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系列职称及对应的社会福利,进一步加强人才粘性。

(三)开展多维度培训提升人才

面向全市人才提供高端装备相关产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信息,全方位服务专业人才;依托平台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创投机构与创业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机制对接合作提供支持,为高端装备重点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一体化服务,开展创业创新培训、业务专项辅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同时,加强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培养适合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人才,推进职业教育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技师工作站,实现高技能人才、专家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的对接,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研发项目的作用。

四、稳步落实资金配套,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一)成立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共同成立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基金以市政府出资作为引导资金,凸显马鞍山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决心信心,基金将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大项目,支持重点企业进行国际并购和兼并重组等项目。针对并购可以组建高端装备并购整合子基金,力争到2025年底争取实施3-5个重大并购重组项目。子基金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并购项目产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等前期费用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对于重点项目,马鞍山市还可以通过跟投等方式撬动更多资本进入。

(二)争取国家级和省级资金支持

结合国家、安徽省推出的相关政策,通过招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争取国家及省级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工程带动性,促进重点环节技术创新,辐射全产业链发展。国家及省级产业基金投资细分领域的确定对产业发展重点提出了挑战,马鞍山市应紧抓产业基金扶持方向,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缓解本地高端装备企业研发、制造等环节的资金压力,提升研发产品成果转化率,加快产品制造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企业资金落实管控

组建专家团队,形成科学的项目筛选流程及资金落实管控体系,通过建立项目台账等方法定期追踪项目进展,落实安徽省政策提供的扶持资源,实现项目申请、项目建设、项目完工、项目投产等阶段公开透明化,提升项目团队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和真实性、投资建设运营的可实施性、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一)深度挖掘本地企业以商招商

鼓励以商招商,借助本地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对上下游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的特点,重点梳理本地已有企业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利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发展特性和设备及应用场景调试需求,依托本地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此外,落实《马鞍山市铸造产能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马鞍山市铸造产能调剂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推进以铸造产能招商引资的改革举措,发挥马鞍山市铸造产能优势,招引高端装备制造类企业落户。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绿色·智能铸造、特色机器人等领域,扶持相关企业上市,打造本地特色名片,以品牌效应吸引业内龙头企业落户马鞍山市,并充分利用上市企业和研发企业的纵向客户资源明确招商名录,助力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二)充分发挥产业链补链强链招商

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制定各县区联动与错位的招商政策,创造规范便捷的政策环境。依托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现状,梳理招商企业名录,开展精准招商,发挥以商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等优势,瞄准国内外大型高端装备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达到补链、强链的目标。针对补链强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找准产业发展链条的缺失环节、薄弱部分,有选择性地部署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及产业化等环节的工作,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完善产业链缺失环节,将优势环节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积极承接周边产业转移

紧抓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导向,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强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马鞍山市区位叠加优势和产业基地载体平台优势,结合本地企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吸引周边城市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及运维服务企业,积极承接合肥、南京等城市产业转移,并强力推进转移至马鞍山市的企业扩大投入,推进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可承接平台,以存量上增量,强力完善产业转移承接生态体系。

六、支持配套产业升级,树立特色优势品牌

(一)发挥关键基础零部件集群优势

依托马鞍山市在精密铸件、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的生产优势,大力打造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基础零部件的供应优势,以此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下游企业落户马鞍山市。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范围经济效应,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市关键基础零部件集群优势。

(二)鼓励配套企业特色发展

聚焦重大装备和优势产业配套装备,以零部件创新发展为引领,逐步提高整机性能和可靠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整机、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发展,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纵向延伸。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在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抢占技术高地,提升马鞍山市高端装备零部件竞争实力。

(三)增强马鞍山市品牌效应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举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峰会,促进城市间、企业间在标准制定、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及论坛展会举办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品牌效应。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发挥产业集群领导小组统筹作用

成立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借助工作专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承载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工作机制。组织县区研究编制产业集群中远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构建重点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相关项目的统筹协调与推进实施,强化项目推进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解决能力,统筹推进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各项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办公室,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支持服务,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和支持,建立领导联系制和专人负责制,并发挥招商主管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产业主管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带头职能。

(二)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制定出台推进项目审批服务便利化相关措施。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报建、市场主体登记、税务登记、产权登记、专项资金申请等简化审批手续和办理流程,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能,优化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注册门槛,促进投资便利化。对产业链有重大影响和特殊推动作用的项目,则按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由市政府与企业协商优惠政策,着力形成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三)发挥细分领域联盟协会组织协调能力

充分发挥马鞍山市智能制造协会、中铸协、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安徽分盟组织协调能力,邀请机器人、机床工具制造领域的行业研究专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并服务于集群和相关企业的发展,实行专家问诊机制常态化。定期组织行业信息支撑与培训、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及应用示范项目选择评估等工作,并定期对集群引进重点项目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同时,依托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和机床工具制造业协会,进一步促进重大项目联合申请、产业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共享协调、技术成果产业化、国际技术合作等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要素保障

(一)持续做好土地保障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对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做好产业用地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所需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底价,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可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和产业政策综合确定。严格控制产业用地改变用途,创新产业用地使用方式,鼓励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加快办理用地手续。对于无自有生产场地的企业,以租赁或出售的方式提供标准厂房,解决中小企业生产场地缺乏的问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做实路网、动力等专项规划,高标准完善水、电、气、道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开通高端装备企业电力接入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企业和各类基础设施的电力接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用电的临时性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光纤网络、通信机房、管道、铁塔、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全面扩大地区4G网络覆盖面,提速光纤宽带,加快5G网络建设,供电部门提供便捷的5G基站电力报装流程,积极进行公共场所WLAN建设,完成IPv6规模化部署。加强网络安全的系统设施建设,针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云平台安全管理,加强网络空间实体身份管理,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网络安全防线,加强重要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企业内外网建设,鼓励企业改造内网,科学运用窄带物联网和宽带网络。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领导小组指导下,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产学研专家力量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应用规范和管理办法,持续规范、深化行业应用。适度放宽高端装备相关企业市场准入政策,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隐私保护体系,保护企业及用户切实利益,构建马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环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或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检测认证合格的高端装备产品和服务,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开展市场培育与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鼓励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以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高端装备的规模应用以及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三、财税保障

(一)做好重大项目补贴

鼓励企业承接国家级、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大项目,确定重大项目条件与时限,根据项目投资额确定补贴力度。在重大项目申请与落地期间做好补贴,保障资金到位,做好资金使用监督与定期汇总总结,在保障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确定资金流向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二)保障创业企业发展

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存款等作用,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担保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不同金融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打造集贷款、投资、债券、租赁、投行等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环境。大力发展科技银行等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合理引导社会游资,规范民间信贷,积极培育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拓宽金融体系的广度和深度,用以支持需要中长期贷款或难以达到贷款的项目,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融不到资、融资成本高等的困境。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鼓励政策性银行对高端装备领域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上给予政策倾斜。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给予信贷优先支持,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基础设施和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引导商业银行采用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方式为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银行机构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新设或改造分支行作为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科技支行,支持开展创投+银行的外部投贷联动。大力发展科技银行等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培育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拓宽金融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融不到资、融资成本高等的困境。

四、配套保障

(一)完善商业配套等生活服务业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特色基地,做好园区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多个园中园或者特色小镇,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分布合理、层次不同的公寓住宅。考虑到研发设计企业不同于制造企业的生产属性,提供完善的公交车等通勤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发展芯片设计环节奠定基础。不断完善相关生活配套设施,强化文体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医疗机构、文体活动中心、酒店、大型商场、超市、公园等生活实施,构建和完善集居住休闲、医疗保健、文娱活动为一体的生活配套设施体系;加快学校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配套;不断引进金融、物流、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管理咨询等相关服务单位进驻,保障园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强化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完善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保障产业升级,加速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高附加值价值链提升,实现产业发展弯道超车。其中,结合马鞍山市本地基础,应强化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通过增强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推进高端装备企业规模化进程。充分发挥马鞍山市具备铁路、水运、航空的优势,融入国家骨干流通大通道,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联动发展,统筹多种运输方式的接驳换乘,形成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加快重点物流行业发展,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型物流领军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生产服务。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应对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高端装备企业在完善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环节的基础上,逐渐挖掘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智能信息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行业创新能力提升、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十四五期间,服务型制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此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将极大改变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使用的方式,信息技术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升级变革的同时也在材料、性能和精确度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为迎合新时代对于高端装备的需求,一批高性能新材料逐渐问世,拓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应用空间,如航空材料更偏向轻型化、精密化,发动机材料需要满足耐高温的需求,钛合金、高温合金、碳纤维、陶瓷基复材等高性能新材料的产品化为新一代航空装备减重、降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提高高端装备精准度、分辨率等性能,适应特殊场景应用需求,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性能新材料的研发作为先决条件需先行。

一、轨道交通装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落实,以及物流业结构性调整释放铁路货运新需求,轨道交通装备需求有所释放。国铁集团于2018年起实施《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三年行动方案将铁路黑货(煤炭和金属矿石)运输推向新高度,从煤炭、金属矿石等原材料产业供应角度出发,轨道交通装备需求将有所释放。

时空距离的缩短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从通勤出行需求和旅游出行需求出发,城市轨道和高铁线路的网格化使出行更加便捷。通勤出行方面,城市轨道因其高速、准点等特征迎合了大众通勤需求,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城市轨道网络化趋势愈加明显,轨道交通装备需求不断释放。旅游出行方面,高铁等快速轨道通行方式深受中长距离旅行需求的欢迎,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轨道交通装备需求不断释放。

二、现代工程机械与绿色·智能铸造

从行业应用出发,中国航空器需求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汽车增量的增加和存量的替换,将成为未来中国绿色智能铸造发展的主动力。从军民应用出发,中国军品领域对精密铸造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技术与铸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宏观环境出发,环保政策趋严将加速工程机械更新。随着各地区排放标准的调整,原服务业各工业领域的工程机械设备逐渐不能达到高标准的排气排烟要求,设备的更新迭代释放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释放的市场空间对于铸件的精密性要求更高,对于企业生产的环保性要求更高,绿色智能铸造的市场空间逐步释放。

传统的精密铸件是零部件产品的原材料,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快速应变,未来,精密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接近于零部件产品,且精密铸造生产方式将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随着零部件产品的复杂程度和质量越来越高,研发手段越来越强,专业化协作开始显现,CADCAMCAE的应用成为零部件产品开发的主要技术,绿色智能铸造将成为未来零部件供应的主要生产模式。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落地的当下,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一部分,工程机械行业也亟需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积极融合最新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为满足市场的更广泛需求打下基础。5G技术与工程机械的融合发展已经形成积极势头,5G低延时、大带宽、广连接等优势让工程机械的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能够成为现实,从而让操作更精准、最大程度降低人与设备之间的通信延迟,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现代工程机械领域将持续尝试联合5G技术应用至设备研发和商业化市场,随着“5G+工程机械应用逐步渗透,相智能工程机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现代工程机械智能化时代将加速到来。

三、高端数控机床

制造业复苏背景下,高端数控机床作为最典型的通用设备之一,显著受益于下游应用场景的爆发。2019年中国机床消费223亿美元,生产194.2亿美元,是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国产品牌占据中低端市场,高端依赖进口,2019年中国机床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8.7亿元,进口量占消费量的32.69%。尤其是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机床,中国每年的进口数量均在1万台以上,2019年进口金额为29亿美元。近年来,民营企业成为机床工业新的主力军,中国机床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正在向着自动化成套、客户定制化和普遍的换挡升级方向发展,产品由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由低档数控机床向中高档数控机床升级。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通用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高端数控机床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通用设备产量增速逐月加快,侧面印证下游行业复苏现象,同时,下游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3C行业5G替换等需求下,固定资产投资额逐步回升。二是,存量替换、数控机床升级和进口替代需求空间庞大,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为37.75%,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低于切削机床数控化率,整体数控化率在30%左右,而日本、德国、美国的数控化率远超中国,此外,整体的国产化率不足70%,中高端机床国产化率约为20%,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因此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三是,国家重视、众多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中国从不同方向和角度提出了众多促进发展精密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技术研发的政策,从顶层规划层面给予高端数控机床发展支撑。

着眼于细分组成部分,机床核心部件数控系统、伺服、主轴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给紧缺,对中国机床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将成为重大技术趋势之一。机床其他零部件刀具领域,短期来看供需缺口较大。从需求端角度出发,由于制造业复苏势头强劲、行业低库存、刀具更换频率以小时计算等因素,需求确定性较强。从供给端角度出发,疫情影响海外产能,供给紧张。长期来看,中国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刀具市场消费升级,市场规模增长延续性较强。

四、特色机器人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平均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成为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中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9064万人,占13.50%,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同时,平均用工成本不断提高,2019年制造业平均工资为7.8万元,相比于2010年已经上涨了152%,平均年复合增长10.9%。双因素的压力,辅以自动化需求愈加强烈,中国智能装备产业红利将不断释放,2020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5583亿元,近三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39.6%

中国智能装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国内机器人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71%的新型机器人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外供应商供货中约29%的产品销往汽车行业。国内制造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并在国内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未来进口替代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及用工成本的增加,中国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的红利将逐步释放。技术领先的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将借助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和国产化替代的机遇,乘势而上。